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美国独立战争
2
二. 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 北美殖民地的特点: 封建主义基础薄弱; 北美议会制度的特点
3
《五月花号公约》 为了上帝的荣耀,基督教的进步,我们这些在此签名的人扬帆出海,并即将在这块土地上开拓我们的家园。因此我们在上帝面前庄严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和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等,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1620年普利茅斯
4
三. 《独立宣言 》与立法活动 《独立宣言 》的基本精神及其意义; 立法活动: 废除了盛行于东半球的限嗣继承地产权和长子继承制。
公民权扩大:九个州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佛蒙特州实现了成年白人男子普选制,宾夕法尼亚则一切纳税人都有权投票; 废除了一些州的州教会; 确立了富含民主因素的立宪制度。
5
法国大革命
6
法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较英国革命或美国革命显得突出得多。它比那些较早的大变动引起了更多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并影响了世界的更大一部分地区。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以往一向蛰伏着的民众的充分觉醒。……这些人以往长期呆在舞台两侧,这时大踏步地走到舞台前方,此后就一直留在那里。换句话说,正是在法国,世界首次强烈地、清楚地感到了至今仍在我们脚下隆隆响的地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2卷344页
7
一、革命前的法国社会:第三等级的诉求 城市资产者不满于政治上的无权,要求获得与其经济力量相称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声誉; 城乡小资产者(包括农民)不满于沉重的经济压迫,要求提高收入,在农民方面主要表现为希望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块土地(不附带任何封建义务),这是一种“平均地权”的要求,反映了小资产者固有的平均主义倾向。
8
二、大革命的爆发 革命的直接原因——“贵族反叛”; 财政问题与三级会议的召开; 国民会议与网球场宣誓; 巴黎民众的介入与攻占巴士底狱。
9
三、大革命的激化 斐扬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 卢梭思想的痕迹; 雅各宾派专政: 对雅各宾派的评价。 土地改革法令;
恐怖统治:镇压反革命、镇压投机商、道德教化。 对雅各宾派的评价。
10
四、《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中的天赋人权: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 主权在民; 对自由和平等的界定: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平等:“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它差别”
11
四、《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中的天赋人权: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 主权在民; 对自由和平等的界定: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平等:“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它差别”
12
参考文献: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年; (英)柏克:《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
(法)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年; (法)勒费弗尔:《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 刘宗绪主编:《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三联书店1990年; 童小燕:“法兰西公共领域:特性与成因”,浙江学刊 ; 张庆海:“卢梭政治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主旋律吗?”,世界历史 ; 冯泉:“略论法国大革命后期政体的演变及其原因”,世界历史 ; 尹虹:“论法国大革命的平等思想”,辽宁大学学报 ; 洪波:“法国大革命的民主传统与十九世纪政治现代化进程”,华东师大学报
13
拿破仑帝国
14
一、拿破仑的上台的原因 拿破仑的上台的原因:
督政府的秋千政策——从果月政变( ,果月18日)到花月政变( ,花月22日); 拿破仑的军事才能适合当时法国形势的需要。 雾月政变的性质。
15
“共和历” 法国革命中,人们刻意创造了“共和历”以取代“格利高里历”(公历),目的是要颠覆传统的时间观以实现文化革命。“共和历”1793年10月5日颁布,以宣布共和的1792年9月22日之后的第一个年度为共和元年,以9月22日为元旦;一年仍分12个月,3个月为一季,顺序为秋、冬、春、夏,但按农时和节气来为各月份命名,分别为葡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芽月、花月、牧月、获月、热月、果月。
16
一、拿破仑的上台的原因 拿破仑的上台的原因:
督政府的秋千政策——从果月政变( ,果月18日)到花月政变( ,花月22日); 拿破仑的军事才能适合当时法国形势的需要。 雾月政变的性质。
17
二、拿破仑的对内政策 行政:加强中央集权 ; 宗教:有原则的妥协; 法律:建树卓越,但仍有许多前现代性因素; 教育:坚持世俗化和中央集权化;
经济:大力扶助资本主义产业。
18
拿破仑法典 全力保护资本主义所有制不受侵犯,绝对的私人所有制;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确认大革命期间财产变更; 确认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
保证了自由交换的原则。
19
波拿巴主义 是经济上尽量满足资产者的发财愿望和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愿望,但政治上取消自由权利;
披着民主的外衣实行个人独裁——全民批准的个人独裁; 以人民利益代表者自居,打着超党派的旗号,在对立的各党派之间见风使舵。 波拿巴主义的实质?
20
三、拿破仑的对外政策 1、拿破仑战争; 2、大陆封锁体系; 3、伊比里亚半岛战争和第五次反法同盟;
21
拿破仑战争持续不断的原因: 称霸和制衡的斗争异常激烈; 意识形态斗争的激化。
22
拿破仑对外政策的评价 国内政策的体现; 拿破仑对外政策的前后变化; 拿破仑战争的双重性。
23
维也纳会议与神圣同盟
24
1、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2、资产阶级的外交原则: “主权在民”和“民族利益至上”;
一、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 1、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2、资产阶级的外交原则: “主权在民”和“民族利益至上”; “普遍和平和正义原则”(1790);“法兰西民族永远放弃以侵略为目的之一切战争,永不使用自己的武力去反对任何其他民族的自由”( ) “不干涉原则”。
25
二、《肖蒙条约》和《第一次巴黎和约》 1、 第六次反法同盟《肖蒙条约》(The Treaty of Chaumont): 各国不得与法国单独媾和,将战争进行到底; 详细规定各国在对法作战中所提供军队数额、英国为各国提供补助金; 打败拿破仑之后建立欧洲秩序。
26
《第一次巴黎和约》 法国放弃1792年1月1日以后所侵占的一切领土;
恢复荷兰、瑞士、德意志和意大利各公国独立,恢复到1792年1月1日的边界; 英国保留马耳他岛、多巴哥岛、圣卢西亚岛和法兰西岛,英国和葡萄牙在1792年以后所占法国殖民地归还法国; …… “本次战争参加各方应在两月之内派遣全权代表到维也纳”,召开一个决定战后欧洲事务的广泛的会议。
27
三、维也纳会议(Congress of Vienna)
塔列朗(Maurice de Tallyrand,1754-1838)与梅特涅(Metternich,1773-1859); 各国的政策、“正统原则”和“补偿原则”; “百日政变”(Hundred Days)与《第二次巴黎和约》,滑铁卢(Waterloo): 割让法国一部分领土,使其恢复到1790年的边界; 拆除瑞士和法国边境上的工事; 15万反法联军占领法国3-5年,军费由法国负担; 法国向同盟国赔款7亿法郎,归还拿破仑所掠夺的艺术品。 《最后议定书》
28
《最后议定书》 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葡萄牙恢复旧王朝统治; 奥属尼德兰并入荷兰,奥地利获得伦巴底和威尼斯;
德意志各邦国成立德意志邦联,梅特涅任邦联议会议长; 比利时与荷兰合并为尼德兰王国,恢复奥伦治王朝统治;卢森堡并入尼德兰; 瑞典合并挪威,瑞士成为永久中立国; …… 维也纳会议的意义。
29
神圣同盟与四国同盟 1、《神圣同盟条约》; 2、《四国同盟条约》: 维护《第二次巴黎和约》; 任何一方遭法国攻击,各盟国将出兵6万加以援助;
缔约国为了本国的安定和繁荣以及欧洲的和平,定期召开会议; 意义。
30
拉美独立运动
31
一、独立前拉美经济发展状况 观点介绍
32
海地黑奴独立解放战争 1790年,自由有色人武装起义,维特森·奥热领导; 1791年8月22日,杜桑·卢维杜尔(1743—1803) 起义;
1801年7月制宪会议; 德萨林和克里斯托夫阶段; 1804年德萨林称帝,加克奎斯一世。
33
西属拉美殖民地独立战争 阶段性: 1810~1815年,特点有二:一是比较保守,领导革命的土生白人地主不敢充分动员广大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没有提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经济纲领;二是各地区之间缺乏联系; 1816~1826年,特点是和第一阶段相反,不仅普遍发动了群众,而且形成了普遍的团结,结果终于革命成功。从空间上看,这场独立运动有三个中心区域:一是南美北部,二是南美南部,三是新西班牙(即墨西哥和中美地区)。
34
葡属巴西的独立 葡萄牙、巴西和阿尔加维联合王国; 1820年葡萄牙立宪革命,若奥六世 、佩特罗一世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