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2 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一、2008:舞动的北京,发展的中国 1.申奥成功 (1)时间:2001年7月13日。 (2)地位: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标志。 2.三大理念:“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3.成功举办 (1)时间:2008年8月,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成就:中国体育健儿以51枚金牌的优异成绩荣登奥运金牌榜榜首。 (3)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

4 二、“中国速度” 1.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含义: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建设成就,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速度”。 3.代表: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 三、城乡人民生活的巨变 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发展,城乡居民逐渐告别了物质生活相对短缺的时代。 2.表现: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出现了历史性巨变:人们餐桌上的主副食品充裕而丰富,服装服饰从单一化走向了多姿多彩和个性化,手机、电话的普及使人们的日常交往变得更为便捷,外出旅游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5

6 【问题1】 我国能够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3)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我国有着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问题2】 改革开放后,我们衣、食、住、行变迁的原因。 探究:(1)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政策的变化。 (2)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3)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

7 1.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宣布地点为( )
A.华盛顿 B.莫斯科 C.柏林 D.伦敦 2.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在内的所有28个大项的比赛。奥运金牌榜位居( )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开放的方向为( ) A.由南向北、由西向东 B.由南向北、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由西向东 D.由北向南、由东向西 B A B

8 4.1990年10月,我国内地首条大规模、长距离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条高速公路为( )
A.京沪高速 B.京广高速 C.沪宁高速 D.沈大高速 5.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B.改革开放的实行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D B

9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二 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用木、石等材料雕刻而成的图像章)……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她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入……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明

10 材料三 奥运会的举办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场馆道路设施的兴建为北京带来新增投资1 600亿元;给北京带来新增消费支出880亿元;诞生了100万个就业机会;拉动了北京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6%;令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各种“奥运经济推介会”又是推动中外企业共享奥运经济发展的大平台。

11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形式。
参考答案:书法、印章(雕刻、雕塑)、舞蹈、绘画。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的知识,分析举办奥运会对北京经济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举办奥运会对北京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①改善了北京等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②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收入。 ⑤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北京的对外开放。


Download ppt "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