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记忆与学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记忆与学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记忆与学习

2 学习目标:了解记忆的概念及分类,识记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掌握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和策略,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及学习理论。
学习重点: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 学习难点:各种学习理论 学习建议:本章的学习在掌握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学会利用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并指导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理论上的解释,并以之为指导改进自己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 记忆概述

4 一、记忆的含义 (一)什么是记忆 1、定义: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以感知为基础,但是又不同于感知觉。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5 识记 保持 再认或回忆 编码 储存 提取 识别并记住事物从而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在不同情况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编码 储存 提取

6 3、记忆的作用 (1)记忆是人的心理活动得以连续的根本保证,是心理发展的前提。 (2)记忆是学习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

7 (二)记忆的品质 记忆的敏捷性:是指记忆速度上的快慢。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保持时间的长短。 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识记的材料记得是否正确。 记忆的准备性:善于根据当前的要求把需要的事物从记忆中准确迅速地提取出来。

8 记忆的品质在不同学生身上有不同的结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记忆上的特点,有目的的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

9 二、记忆的分类 (一) 根据记忆的内容与对象不同来分 运动记忆:以人们操作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形象记忆:以人们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以人们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词语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性质等内容的记忆。

10 2、根据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不同来分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11 感觉记忆 特点:(1)形象鲜明 (2)保持时间极短 0.25—2秒 (3)信息量大
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是指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并不立即消失,它还能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特点:(1)形象鲜明 (2)保持时间极短 —2秒 (3)信息量大 (4)大部分信息未被注意而消失;信息一旦被注意到则进入短时记忆阶段

12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它接受来自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 特点:(1)保持时间短 1分钟以内 (2)信息以听觉编码为主 (3)信息量最小 7+2个组块 (4)信息的保持易受干扰 复述是短时记忆的重要保持机制。信息得到复述后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否则很快消失。复述可以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

13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信息的保持在一分钟以上直至多年甚至终生不忘的记忆。 特点:(1)保持时间长 1分钟——终生 (2)信息以语义编码为主
特点:(1)保持时间长 1分钟——终生 (2)信息以语义编码为主 (3)信息量无限

14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复述 注意 外在刺激 反应 提取 消失 遗忘 遗忘

15 (三)根据记忆的意识性来分 内隐记忆,是指无意识的记忆。是在不需要意识努力的前提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的影响。 外显记忆,是有意识参与的记忆。是在意识控制的前提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16 (四)根据记忆信息的性质来分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这些知识和规律是以语义符号的形式表达的,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是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的。

17 (五)根据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储不同来分 程序性记忆,即关于怎样去做某些事的记忆。它被用于获得、保持和使用知觉的、认知的和运动的技能。 陈述性记忆,则是关于事件和事实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18 小结 1、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3、记忆将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成一个整体,使心理发展、知识积累和个性形成得以实现。 4、衡量一个人的记忆好坏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这也是记忆的四个品质。

19 5、根据记忆的内容和对象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 动作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6、根据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7、根据有无意识的参与,可以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8、根据记忆信息的性质,可以把记忆分为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 9、根据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储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20 记忆过程及其规律

21 一、记忆过程 (一)识别 1、 含义:识记就是识别记住事物,即通过反复感知形成巩固的映象并积累经验的过程。 2、 种类
(1)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 (2)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22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 双无”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双有” 有意识记效果优于无意识记 (实验) 目的明确程度↑ 识记效果↑ 预定目的
意志努力 (分类标准) “ 双无”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双有” 有意识记效果优于无意识记 (实验) 目的明确程度↑ 识记效果↑

23 学习16个单词的对比实验 间隔时间 识记性质 当时回忆记住的单词数 2天后回忆记住的单词数 无意识记 10 6 有意识记 14 9

24 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 识记规律: (实验) 对材料的理解↑ 识记效果↑
(分类标准) ——对材料是否理解 机械识记: 无意义材料 有意义材料,但不能理解 意义识记: 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 识记规律: (实验) 对材料的理解↑ 识记效果↑ 4、机械识记是意义识记产生发展的基础。

25 无意义材料 1、辅音+元音+辅音 (德)艾宾浩斯 如:kid、sat、ped 2、假字

26 有意义材料,但不能理解 a2+b2=c2 E=CM2

27 三种不同材料识记效果的比较 识 记 材 料 回忆的平均数 15个无意义音节 4.47 15个由三个字母组成的孤立的英文单词 9.95
15个彼此意义相关联的英文单词 13.55

28 (二)保持与遗忘 保持 遗忘 信息发生改变 遗忘原因 遗忘规律 数量 质量 衰退说 干扰说 压抑说

29 保持:经验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保持是否持久,是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的保持能力是相当大的。 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人脑识记的内容在保持中是会发生变化的。

30 返回

31 记忆信息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遗忘现象 记忆信息量随时间推移反而增加 ——记忆恢复现象
保持中记忆信息量的变化 记忆信息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遗忘现象 记忆信息量随时间推移反而增加 ——记忆恢复现象

32

33 真实的谎言-法庭作证的可信度 1979年的夏天对彼那德神父来说,是难以忘记的痛苦经历。他涉嫌参与了美国惠明顿地区的几件持械抢劫案。尽管整个审讯过程中,他都坚持自己是无辜的。然而有7名目击者指证了彼那德神父是那个“儒雅的歹徒”,因为抢劫者举止文雅,衣着得体。万幸的是,真正的抢劫者在关键时刻自首了,神父才终获清白。为什么彼那德神父会差点被误判?实际上这两个人的长相并不是很像,然而有一些因素使得目击者的记忆和判断发生了偏差。

34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心理学研究结果看,法庭作证的可信度不高。为了证明当时所见与事后所记的不一致现象,近年来心理学家从事过很多实验研究。当前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在法律中受到重视,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贡献是主要原因。

35 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种类:永久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 部分遗忘 整体遗忘

36 衰退说 记忆的痕迹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衰退。 遗忘,就是记忆痕迹衰退到不能再激活的状态下发生的。 这种学说一般用于解释永久性遗忘的原因。

37 干扰说 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

38 干扰说 一般来说,干扰作用的大小与先后两种材料的相似程度、时间间隔以及所学材料的巩固程度有关。
研究发现:中等相似程度的两种学习材料干扰最大,先后学习的材料间隔时间越长干扰越小,学习的材料巩固程度越高产生的干扰也就越小。

39 压抑说 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这种理论用以解释与情绪有关内容的暂时性遗忘是有效的。
这一理论是由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他认为,那些给人带来不愉快、痛苦、忧愁的体验常常会发生动机性遗忘。

40 不同时间间隔后的记忆成绩 遗忘规律 德国 艾宾浩斯 时间间隔 重学时节省诵读时间的百分数 20分钟 58.2 1小时 44.2 8—9小时
德国 艾宾浩斯 不同时间间隔后的记忆成绩 时间间隔 重学时节省诵读时间的百分数 20分钟 58.2 1小时 44.2 8—9小时 35.8 1日 33.7 2日 27.8 6日 25.4 31日 21.1

41 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

42 影响遗忘的因素 时间因素 材料的性质 材料的数量 材料的序列位置 材料的学习程度 主体因素

43 材料的性质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曹日昌的实验结果) 熟练的技能 形象材料 言词材料 无意义材料 保持率

44 不同性质材料的保持曲线

45 材料的数量(1) 材料的数量 识记1天后的保持率 5个无意义音节 100% 10个无意义音节 70% 100个无意义音节 25%

46 材料的数量(2) 无意义音节

47 材料的序列位置 保持率: 首、尾

48 材料的学习程度 学习程度↑ 遗忘↓ (最佳的学习程度) 学习程度= 实际学习次数 恰能成诵时的学习次数 ×100% 恰能成诵
连续三次检查无误 学习程度↑ 遗忘↓ (最佳的学习程度)

49 最佳学习程度 150

50 主体因素 兴趣 需要 动机 强烈的情绪

51 克服遗忘的有效手段 ——科学的复习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阅读与重现相结合 多样化复习 ——引起学生的兴趣

52 及时复习 理论依据: 立即复习——在记忆信息大量遗忘之前就 要进行复习。 复习次数 经常复习 “先多后少” 每次复习时间

53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二种分配方式: (1)集中复习 (2)分散复习 (实验结果) 结论 一般认为,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54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比较 1、被试与材料:四年级小学生、一首诗 2、方法与结果: 集中复习 分散复习 正确呈现平均 复习次数 18 7
错误的平均次数 9 4

55 阅读与重现相结合 ⑴用于重现的时间越多,记忆的效果越好。 结论 ⑵最佳的时间分配:重现∶阅读 = 4∶1

56 诵读时试图重现的效果 时间分配 16个无意义音节重现百分数 5段传记文章重现百分数 立刻 4小时后 全部时间朗读 35 15 16
20%用于试图重现 50 26 37 19 40%用于试图重现 54 28 41 25 60%用于试图重现 57 42 80%用于试图重现 74 48

57 不同识记方式的效果对比 组别 识记方式 识记效果 1 视觉识记 70 2 听觉识记 60 3 视听结合 86.3

58 小结: 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识记就是识别记住事物,识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验的保持和提取。 3、根据识记时有没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识记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有意识记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多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达到最好的识记效果。 4、根据识记时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可以把识记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以意义识记为主,兼用机械识记的方法,才是良好的识记。

59 5、保持,是经验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它是记忆的中心环节,是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6、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人脑对识记的内容在保持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一方面是数量上的变化,另一方面,是质量上的变化。 7、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关于遗忘原因的理论主要有四种:记忆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理论。

60 8、遗忘过程的规律: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9、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材料的学习程度以及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 10、克服遗忘的有效措施: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相结合、多样化复习等。

61 记忆过程及其规律

62 (三)再认或回忆 1、 再认: (1)含义: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呈现时仍能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2) 影响因素:识记的巩固程度和精确程度;当前呈现事物与过去识记事物的相似程度;与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2、 回忆(也叫重现) (1)含义: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

63 根据回忆有无预定的目的和是否需要作出意志努力,可以将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有意回忆:指有回忆任务,自觉追忆以往经验的回忆。 无意回忆,指没有预定目的的回忆。 根据回事的条件和方式不同,又可以将回忆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印象深刻,不需要线索的帮助就可以进行信息的提取,这种回忆叫直接回忆。 印象不够深刻,需要通过中介性的联想,才能提取出必要的信息,这种回忆称为间接回忆。

64 追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回忆,它同时具有有意回忆、间接回忆的特点。
影响追忆顺利进行的因素有二:一是情绪的干扰;二是中介性线索贫乏。 帮助追忆顺利进行的方式: (1)利用中介性联想进行回忆: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因果律。 (2)利用再认和暗示来回忆。 (3)暂时中断回忆。 (4)心理准备状态、兴趣及情绪等。

65 三、记忆策略 (一)健康用脑,善用“生物钟” 大脑是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根据大脑的生理特点和活动规律科学用脑,可以使大脑保持最佳状态。
疲劳会降低大脑的工作效率,首先要避免疲劳。 人的生命活动中存在着“生物钟”,生理和心理都有一个波动变化的周期,要学会充分利用最有效的时间。

66 请阅读下面四道题,选择符合自己的项目。 A、我在清晨头脑清醒,大脑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 B、觉得自己在上午和傍晚这两段时间内思维比较活跃,学习效率最高。 C、我一到夜间,大脑即转入高度兴奋状态,而且特别清醒,注意力集中。 D、对于学习时间段,我没有特别的偏好,在上午、中午和晚上学习效果差不多。

67 选A的学员属于百灵鸟型,在6-9时的学习效率最高;
选B的学员属于麻雀型,在9-11时和16-18时这两个时间段学习效率最高; 选C的学员属于夜猫子型,记忆效率在22时达到顶峰; 选D的学员属于混合型,在一天中各时段均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利用好时间这一有限的资源,为自己的成功铺路吧!

68 (二)明确记忆目的 目的明确,记忆活动就会集中在所要记忆的对象上,效果就会好。 要在学习中养成一种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明确提出记忆的目标。

69 (三)掌握一定的记忆术 形象记忆法 图表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 归类比较法 算数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 PQ4R法

70 PQ4R 法 (1)预习(Prepare):涉猎全章学习材料,确定要探讨的一些总课题。确定作为单元来阅读的各分段,把以下②~⑤四个步骤应用在各分段上。 (2)提问(Question):提出有关分段的问题。把各分段的标题改为适当的问句。例如一个分段标题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贮存”,可改为“何谓信息在头脑中的贮存”或“头脑中的信息是如何进行贮存的”等等。 (3)阅读(Read):仔细阅读各分段的内容,尝试回答自己对于分段所拟定的问题。 (4)思考(Reflection):在阅读时思考内容,力图予以理解,想出一些例子,把材料和自己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5)复述(Repeat):学完一个分段后,尝试回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力图回答自己对本分段所提出的问题。如果不能充分回忆,就重新阅读记忆困难的部分。 (6)复习(Review):学完全部材料后,默默回忆其中的要点,再次尝试去回答自己所提出过的各个问题。

71 小结: 1、再认和回忆是从记忆库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2、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识记的巩固程度和精确程度,当前呈现事物与过去识记事物的相似程度,识记与再认之间的时间间隔都会影响到再认的效果。

72 3、回忆又叫重现,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由于其它刺激的作用,使其形象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4、回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5、追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回忆,它同时具有有意回忆、间接回忆的特点。 6、要提高记忆的效果,需要学会健康用脑,善用“生物钟”, 明确记忆目的并在掌握一定的记忆术。

73 学习概述

74 一、学习的含义 不同的学习定义: 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人类本性和行为的改变,本性的改变只有在行为的改变上表现出来。”
张春兴认为:“学习是个体经练习或经验使其行为发生较为持久改变的历程。” 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归之为成长过程。” 杜威则认为:“学习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历程。”

75 这些定义的共同点: 第一,活动主体必须产生某种变化。 第二,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排除那些自然遗传因素所导致的变化。
第三,学习表现为行为主体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稳定的变化,排除了由于疲劳、药物或生理成熟所导致的临时性的变化。

76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主要是指人类的学习,是指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过程。

77 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 目的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开发智能,培养个性,形成一定世界观与道德品质。 特点:
第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 第二,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 第三,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第四,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

78 二、学习的分类 (一)国内学者潘菽的学习分类 1、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包括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等的学习。
2、动作技能的学习。主要包括:运动、劳动、绘画等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 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主要是形成观察、记忆、思维的技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4、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主要是学习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9 (二)加涅的学习分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智慧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可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 3、认知策略的学习。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动作技能的学习。包括体操技能、操作仪器的技能等。 5、态度的学习。包括: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个人品德素质。

80 这五种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
这一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更好地组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81 (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1、根据学习的方式分类 (1)接受学习:即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材料,学生通过内化来掌握现成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2)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先要从事某种心理活动,教师对学习内容作必要的提示,学生独立发现,把最终结果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

82 2、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 (1)机械学习:学习材料之间没有逻辑意义,不能与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或者学习者缺乏意义学习的态度,习惯于死记硬背。 (2)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83 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84 这两个维度彼此独立、互不依赖。 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符合学校教育的实质,对搞好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85 学习理论

86 一、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试误说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 学习三定律: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87 马戏团的动物为什么能学会骑自行车、钻火圈等复杂动作?

88 桑代克的联结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学习理论。
优点: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对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弱点:过于简化了学习过程,只能用它来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无法解释人类复杂的认知学习。

89 (二)斯金纳的强化说 学习过程就是外界环境的刺激与有机体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或联系的过程,这个联系的形成与巩固,是不断强化的结果。
教育就是用强化手段塑造人的行为。教育成功地关键是建立特定的强化措施。 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思想,即以合理的小步子的学习程序和及时反馈(强化)来控制学习过程。 一个好的成功的教学程序应包含五个要素:小步子呈现;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

90 贡献: 肯定了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现代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程序教学对个别化教育思想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不足: 带有明显的操作主义和生物学倾向,忽略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未能全面揭示人的学习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91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 观察学习由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四个部分组成。 观察学习中除了具有直接强化因素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92 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就可获得学习,因此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对儿童来说,不仅教师、父母、同伴是重要的榜样,大众传媒也是重要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和父母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要注意儿童与哪些人交往,阅读的书籍,观看的电影、电视、录像是否健康等。

93 观察学习理论的教学意义: 1、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做好示范,突出知识、技能的主要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 2、提供详细的语言解释,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表象系统和符号编码; 3、在学生运用知识或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或改正学生的错误,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之通过自我调节来改进自己的学习。

94 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派的完型学习理论 典型代表:苛勒 基本观点: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不是渐进地尝试错误,而是突然顿悟。
贡献: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以及人的智慧中的理解作用。 缺点:对尝试错误说的全盘否定也是片面的,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

95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主要观点: 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认知结构是指在感知、理解客观事物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心理结构,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内部因素和基础,其主要成分是类目编码系统。

96 动物 吃东西 呼吸 鸟 有翅膀 会下蛋 鱼 能游泳 有腮 动物类别编码系统示例 鲨鱼 有利齿 危险 鲑鱼 可以吃 逆水游 金丝雀 黄色
会唱歌 乌鸦 褐色 呱呱叫 动物类别编码系统示例

97 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即让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发现学习的优点: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贡献:比较符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实际教学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98 (三)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说 主要观点: 学习是认知结构重新组织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 所谓同化,是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多数意义学习是通过同化实现的。 根据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关系的学习。 奥苏伯尔的研究立足于课堂学习,把学习理论向教育实践推进了一步。

99 小结: 1、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2、学习有多种类型,加涅把学习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而奥苏伯尔则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3、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使联结(学习)迅速形成和巩固有三条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 4、斯金纳认为联结的形成不是诱发的而是自发的,其巩固是不断强化的结果,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思想。

100 5、班杜拉则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其形成过程中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起了很大的作用,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好的榜样。
6、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不是试误而是顿悟,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人的智慧中的理解的作用,对学习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7、布鲁纳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注重发现学习,对实际的教学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8、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其关键因素在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按照新旧知识的相互关系不同提出了三种同化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学习,把学习理论向教育实践推进了一步。

101 复习思考题 1、 解释名称: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遗忘、再认、回忆、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2、 简述记忆的种类 3、 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 4、 什么是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5、 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6、良好的记忆方法有哪些? 7、什么是学习?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8、学习的分类有哪些? 9、学习的联结理论和认知理论有什么不同?


Download ppt "记忆与学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