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主讲人:李素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主讲人:李素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主讲人:李素云

2 1.(2013年全国Ⅰ卷)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现代化的理解。现代化主要指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洋务运动体现了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方向,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体现了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方向,B项正确。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措施,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的现代化起了阻碍作用;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B

4 2.(2012年北京卷)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晚清政府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企图以实行“预备立宪”来麻痹国民,A项是清政府利用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华,B项是康有为倡导的维新变法的内容,D项发生在武昌起义之后。所以正确答案选C项。 答案:C

5 3.(2011年广东卷)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民族抗争——辛亥革命。从图中文字看,作者把辛亥革命称为“变乱”就可以得出作者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所以正确答案选A项。

7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考向预测 (1)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本讲在新课程试卷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出现都较多,分值比重很高,命题的重点: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 (1)本讲内容仍会是高考的重点 (2)中共探索的过程及经验教训仍要关注 (3)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制度仍会是命题的重点

8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辛亥革命等。试题均以新情景材料形式呈现 (4)“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在这两年高考中都没有直接命题,是暂时的“冷点”,也要引起注意

9

10

11 列强在不同时期侵华的特征及影响 1.特征。 (1)侵华目的的变化。
①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进行商品输出、占据世界市场的愿望。 ②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挑起的侵华战争,目的是扩大资本输出、分割世界。

12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以镇压义和团运动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列强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领土的必然反映。
(2)侵华方式的变化。 甲午中日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3)侵华的发动者和影响。 经历了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中心由欧洲向它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从战争影响来看,对中国的危害一次比一次严重。

13 2.影响。 (1)破坏性:中国的主权被破坏殆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产地,这也是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根源。 (2)建设性:列强在进行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经济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4   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现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清政府发布上谕的目的在于发展经济,维护主权,挽救民族危亡。题干要求开放通商口岸而不是收回通商口岸,因此答案选A。 答案:A 例 1

15 命题跟踪 1.(2013年四川文综卷)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6 解析: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6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19世纪9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反抗西方侵略的斗争,同时,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潮流,故D项符合题意。“建立君主立宪”“建立民主共和”“全面引进西方文化”与题干“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不符,故排除A、B、C三项。 答案:D

17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也就是说政府不能完全独立自主的决定本国事务。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它在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经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壮大。

18   (2012年北京西城)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业。”据负责苏北第五进出口的海关观察,“从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D.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发展 例 2

19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在半殖民地时期的经济。材料中苏北地区进口外国棉纱,户户织布,产品在国内销售表明苏北家庭纺织业得到发展。A项本身错误;布匹没有对外销售,B项错;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答案选D。

20 命题跟踪 2. (2016年全国I)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1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入到中国
的民众生活中,可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 系日益密切。 答案:C

2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 景 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
背 景 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 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 有关经济的主张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建立理想的地上天国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是农民运动的产物,缺乏群众基础

23 作 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 不能反映农民要求,未能实施 所处时代的不同反映 标志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这一纲领具有空想性,根本无法真正实施,说明农民阶级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堪称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24 例 3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圣库,有婚娶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圣库支给,儿童读书,居民听教化等则在礼拜堂进行,这可以用来说明该制度(  ) A.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 B.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C.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D.主张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有饭同吃有衣同穿”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答案:B

25 命题跟踪 3.有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然不够充分,但是却十分可爱,如果太平天国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此观点判断太平天国“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提出《资政新篇》 B.创立拜上帝教 C.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D.永安建制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不适合,故没能实行。因此据题意可知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A

26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亥革命的条件和意义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基础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 革命团体尤其是同盟会的成立 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7 (2012年山东卷)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中华民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例 4

28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国民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北洋军阀的混乱导致社会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国民革命运动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重创奉系军阀张作霖,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扫清了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大的统治阻碍——北洋军阀的统治,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A、B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错误;C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D

29 命题跟踪 4.(2012年海南卷)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实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30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影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综合辨析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关键词:时间“1918年1月”,可知此时三大政策没有提出,A项错;B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题意不相干。孙中山的这段话比较清楚的说明,他想借俄国革命实现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因此答案选C。 答案:C

31 ◇巧记一下 辛亥革命的“五个第一”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

32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功的不同点 不同点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革命性质 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封)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反帝反封) 发展方向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 革命主力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领袖人物 资产阶级革命派 十月革命影响下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

33 革命彻底性 缺乏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精神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影响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运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群众基础 脱离了人民群众 工人、学生、市民等,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4   (2012年太原质检)五四时期,梁漱溟曾说:“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这表明梁漱溟(  ) A.为曹、章行为辩护 B.认可学生做法 C.主张爱国有理 D.主张依法办事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曹、章罪大恶极”可以排除A项;“爱国急公”可排除C项,根据“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可知梁漱溟不认同学生做法,可排除B项。 答案:D

35 命题跟踪 5.当代有人提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你认为其中第一次巨变是指(  ) A.由闭关走向开放 B.由专制走向共和 C.由落后走向富强 D.由愚昧走向科学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A、C两项在当时都没有实现,错。D项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中国开始由专制走向共和,据题意可知答案选B。 答案:B

36 ◇巧记一下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目标 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目的 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民主国家

37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分 阶级 运动 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北伐战争 无产阶级(革命性和先进性)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8 下表是同学在学习近代中国的斗争道路的总结,从表中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
例 6 时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 重大事件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39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各大阶级的活动。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积极投入革命,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当时的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0 命题跟踪 6.百日维新期间,最能体现改革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是(  )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奖励工商业 C.创办新式学堂 D.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只有B项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B。 答案:B

41 两次中日战争的区别 名称 甲午战争(1894-1895) 抗日战争(1931-1945) 国际 环境 处于帝国主义时代,中国孤立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中国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 领导 腐败的清政府 国共两党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民众 参与 人数极少 全民参战

42 战略 战术 避战保和,妥协退让 持久抗战与游击战相结合;两大战场互相配合 影响 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3   近代中国历史上发生两次中日战争,结果大不相同,主要原因在于(  )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清政府的妥协退让,贻误战机 ③第二次抗日战争中战略战术的完美结合④西方国家的支持者不同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题指导:此题比较两次战争的区别。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由于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抗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①对。两次战争与西方国家的支持没有太多的关联,所以④错。因此由题意可知①②③正确。 答案:C 例 7

44 命题跟踪

45

46 抗日战争中的三个战场及评价 战场 领导 阶段 内容 评价 正面 国民党 初期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在抗日战争中不能全盘否定国民党政府的抗战功绩,初期的抗战国民政府牵制了日军主力,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后期 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敌后 中共 相持阶段 成为主战场,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 国外战场 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47 例 8   (2012年重庆卷)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  ) A.“八一宣言”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国共合作宣言” D.《论联合政府》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答时注意关键信息:1936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派共同抗日救国。B、C、D三项发生的时间分别是1935年12月、1937年、1945年。因此答案选A项。 答案:A

48 命题跟踪 8.(2012年乌市二调)武汉会战中,军委会于1938年9月指示:“第五战区以大别山、大洪山为作战根据地,以麻城、黄安为据点,以策应武汉为核心之作战”。这则指示说明(  ) A.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抗战主要依靠阵地战 B.国民党建立根据地配合大会战 C.共产党深入敌后坚持游击牵制日军进攻 D.武汉会战最终取得了巨大胜利

49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材料“第五战区以大别山、大洪山为作战根据地,以麻城、黄安为据点,以策应武汉核心之战”可以得出国民党希望建立根据地以配合武汉会战,因此答案选B。
小提醒 不要认为只有共产党才希望建立革命根据地。国民党也有这样的想法。

50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1)社会背景不同。第一次是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愿望的背景下实现的;第二次是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企图下实现的。 (2)两党实现合作的政治背景和地位不同。第一次两党都处于发展期,都是革命的政党,第二次国民党为执政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中共则拥有自己的军队与根据地,代表中华民族力量。

51 (3)两次合作的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是针对北洋军阀,第二次是针对日本帝国主义。
(4)两次合作结果不同。第一次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革命,合作破裂。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5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凯恩斯主义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在革命的认识上发生了转变,在苏共的帮助下,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把三民主义朝着新的方向前进,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B 例 9

53 命题跟踪 9.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对两党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革命的政党 ②国民党是执政党 ③ 中共与国民党是合作关系 ④ 中共是全面服从国民党的指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对于领导权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国民党是合作关系。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④错,答案选B。 答案:B

54 【易错易混1】 国民党是资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
错。同盟会是资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国民党的前身是同盟会。 【易错易混2】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第一位总统 错。孙中山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是正式大总统。正式大总统是袁世凯。 【易错易混3】 官僚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错。官僚资本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具有封建性和买办性,大部分以国家资本的形式存在,其前身大多是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因此,它不是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政治上它是反动的。

55 【易错易混4】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错。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并未推翻封建制度。因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北洋军阀统治仍然属于封建专制。 【易错易混5】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和国民十年对峙是一个时期 对。土地革命时期有很多别称,有的称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有的称为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 【易混易漏6】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关键点 1921年建党; 1927年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1935年遵义会议。

56 【易错易混7】 抗日战争的胜利都是中共率领百姓取得的
错。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作战有力的牵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易错易混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包括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 错。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其含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革命的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包括反革命的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57 本小节结束 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


Download ppt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主讲人:李素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