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2

3

4

5

6

7 名人眼中的孙中山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 ——列宁
材料解读 名人眼中的孙中山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 ——列宁   他的一生历史俱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鲁迅   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 ——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

8 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二、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三、中国现代化建设 的规划者

9 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缔造民国(1894年——1912年) 2、捍卫共和(1913年——1922年)
3、伟大转变 (1923年——1924年)

10 缔造民国

11 缔造民国 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总理为孙中山。

12 缔造民国

13 缔造民国 被捕后临刑前的黄花岗数烈士,宁死不屈,浩气长存

14 缔造民国 孙中山在海外闻讯叹息:“吾党青年,付之一炬。”黄兴有挽联道:“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15 缔造民国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6 缔造民国 临时大总统办公楼(1912年) 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 临时大总统办公楼

17 缔造民国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清朝 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18 缔造民国

19 1、缔造民国 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华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20 思考:1、如何认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1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 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22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解读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 第五十三条: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体现什么原则?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2、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3、为何要加入第四十五和五十三条内容? 确立责任内阁制度,为限制袁世凯权力

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赋予国民自由权利,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

24 材料解读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经济引发哪些变化? 经济上: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25 材料解读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6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思想、社会风俗引发哪些变化?
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习俗:革除了一些封建习俗和陋习,促进社会的进步。

27

28 ——江泽民 “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解读 “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

29 怎样理解“辛亥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 新文化运动宣传了民主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爆发,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和思想基础。

30 思考:2、为什么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1 材料解读 【材料一】: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当时正在美国,他得知武昌起义消息后,便思考要不要回国参加战斗。经过再三考虑,他认为自己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应该在海外展开外交活动,断绝清政府后援。同时,也为新成立的共和政府争取更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 ——人教版历史选修4P60历史纵横 【材料二】:1912年8月,应袁世凯一再邀请,孙中山到北京与袁世凯共商国事,老谋深算的袁世凯表现出“以国家与人民为念”的虚假情意,孙中山被他所迷惑。孙中山推心置腹对袁世凯说:袁总统于练兵一道很在行的,彼做十年总统必能为中国练五百万雄兵……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以统一中国。 ——人教版历史选修4 P62历史纵横

32 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思想的局限性?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军阀势力抱有幻想

33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掀起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34 2、捍卫共和 名称 起因 经过 结果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而失败 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 刺杀宋教仁及“善后借款”
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日签订“二十一条”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积极参加 护国运动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第一次护法运动 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1920年底,他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5月北伐 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第二次护法运动

35 捍卫共和

36 捍卫共和

37 捍卫共和

38 捍卫共和 护法运动(1917、1921)

39 思考:捍卫共和的斗争屡屡失败,使孙中山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0 3、伟大转变 提出新三民主义 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41 材料解读 孙中山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 国民党改组问题》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 ……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 ——《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

42 (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4)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
材料解读 【材料二】“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4)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

43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 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较为空洞)

44 伟大转变 民族 民权 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体现在 哪里?它的历史地位如何? 民生

45 材料解读 民族主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46 材料解读 民权主义 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47 民生主义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材料解读 民生主义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48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 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较为空洞)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 侵略;对内:中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在反帝 联俄 联共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 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一切自由及权利。 “新”在强调 普遍平等的 民权 扶助 农工 平均地权(后来提出“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 “新”在更关 注农民 和工人 扶助 农工

49 认识: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它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50 伟大转变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黄埔军校旧址

51 中国“为地球上最老之文明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
材料解读 1924北上 中国“为地球上最老之文明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 欲得真正统一尚须大家奋斗。今后奋斗之器,不以枪而以笔。

52 1925年3月11日 孫中山在 遺囑 上簽字。(3月12日上午九時三十分 孫中山於北京協和醫院 病逝。)

53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各国使节、各界群众前往送殡,队伍长达3公里
1925年在北京各界群众集会哀悼孙中山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各国使节、各界群众前往送殡,队伍长达3公里

54 材料解读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上的讲话

55 材料解读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56 二、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思考: 孙中山先生身上哪些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归纳“孙中山精神”)

57 ① 毕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 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③ 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④ 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58 中山先生名言 “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59 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规划者

60 《建国方略》的主要内容包括: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修建100万英里的公路;开凿、整修全国的水道和运河,大力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力、电力事业等。

61 “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建国方略》

62 百年理想变为现实

63 百年理想变为现实

64 孙中山一生未实现的理想为什么在今天变成现实?
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65 缅怀中山精神 致力振兴中华

66 【巩固练习】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 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 对外宣言》

67 【材料三】: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68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不对。因为他主张的民族主义只要推翻 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包括打倒帝国主义,取消 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他主张的民 权主义只反对封建帝制,只能是有民国之名, 无民国之实。

69 (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
(4)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不敢彻底反帝反封建。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 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原因是孙中山总 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共和苏 联的帮助。

70 2.“国父”的英文为Pater Patriae,来自拉丁文国父也就是国家之父,指为缔造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导人。孙中山和华盛顿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两人都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

71 (1)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国政体确立的原则是什么?立国的法律依据各是什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国政体确立的原则是什么?立国的法律依据各是什么? (2)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 三权分立。中国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美国是《联邦宪法》(1787年宪法)。 孙中山的努力: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华盛顿的努力:创立总统否决制度、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

72 (3)各自努力的结果如何?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孙中山的努力失败,华盛顿的努力成功。 中国的社会性质;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当发展、 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


Download ppt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