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授课人:潘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授课人:潘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授课人:潘鑫

2 政治与冲突和秩序有关 人类共同体有很多人构成,人与人之间意见不一致,由此发生分歧和冲突;人类共同体要维持下去并得以发展,就必须建构规则和秩序。

3 政治就是以武力、说服、妥协等方式,解决分歧和冲突,并建立和维持秩序的方法、途径和过程。
从内容上看,分歧和冲突是由利益矛盾引起的,而利益矛盾是由利益的有限性与追求利益的无限性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政治,就是将利益分歧和冲突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并使之秩序化,使追求利益的积极行为得以持续进行。

4 政治现象与公共权力有关 公共权力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合法的强制力。解决分歧和冲突,意味着规约人们的行为,而规约人们的行为必须依赖人们普遍认同的和必须服从的约束力。政治,就是借助公共权力使解决分歧和冲突秩序化,其核心是支配和服从支配。

5 政治是什么? 政治,是人类共同体借助公共权力(或特权),管理冲突并实现特定价值目标的方式和过程。
人类管理冲突并建立和维持政治秩序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 纵观人类政治史,人类的政治生活方式经历了神权政治、王权专制政治、权威政治和民主政治等方式。

6 1、神权政治 中世纪的时期,欧洲的政治和经济是封建式的,思想文化则是罗马天主教会进行统治。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中,教皇、教会、贵族及新兴的商人阶级等等,各自统治着自己的“领域”。 以神圣罗马帝国的教皇为首,“跨国性”的教会统治着欧洲的思想文化,严格地排斥所谓的“异端邪说”,压制着新思想的萌生。

7 君权神授论 在欧洲各国,存在许多自由都市,它们在政治、经济、司法等都享有很强的“独立性”。
但在其中,教会的力量十分强大,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时的欧洲,称之为“宗教共同体”。 国王的权利基于什么更具,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将其归之于神意,即国王的权利是神授予的,此即“君权神授论”,这也是近代社会以前关于权利现象最权威也是最广泛的解释。

8 2、王权政治 中世纪末期,国王的统治权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君主们需要一种政治理论,来为其合法性作辩护。
主权论可谓应运而生,其目的和作用,便是为王权的巩固和扩张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早期的主权理论,主要是为建立王权服务的理论。 近代主权理论最早兴起于王权最为发达的法国。

9 主权 主权,最初仅仅意味着各种优势地位形式之一。因此,不仅适用于国王,也适用于国王之下任何领有一定封地的大小领主。十三世纪下半叶以后,随着国王权利的强化,领地或被征服、或被没收,合并于国王的领地,以前可用来称呼所有领主的主权一词,只能用来称呼国王。 主权论指出,为了维持社会的秩序,避免困扰民生的武装冲突,必须形成一个强大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便是“王权”。 因此,主权是政治统治者“在一个国家中进行指挥的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利”,“主权是永久的、非授权的、不可抛弃的”。

10 主权概念形成以后,它的内涵和意义逐渐地发生变化,变得更为丰富和复杂。
最初,主权主要是国王统治一国的对内权利,旨在消弱地方诸侯得势力,强化中央集权。 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主权的对外效力日益得到发展,成为近代国家维护独立自主的锐利武器。 主权概念逐渐演化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对内来说,主权者在某范围的土地内,就土地上的人民和事务享有最高的、独有的管辖权(对内主权表征着权力); 对外而言,每个主权者独立于其他地方的主权者,无需听命于任何他人,不受他人的支配,可以独立自主地决定其国家的事务(对外主权表征着权利)。 主权经历了君主主权、议会主权和人民主权的变化。

11 3、权威政治(独裁政治) 独裁、专制政治是指由一个人、或具紧密关系的一群人乃至一个阶
层,以绝对权力控制的政治体制。独裁者大都是通过武装暴力等形式 夺取国家大权(例如西班牙的佛朗哥),但也有部分人士是通过民主 制度成为领导人后才实行独裁统治。 佛朗哥 希特勒 蒋介石 金正日 卡扎菲 萨达姆

12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西班牙政治家,军事家,西班牙内战期间推翻民主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军队领袖,法西斯主义独裁者,西班牙长枪党党魁。Francisco Paulino Hermenegildo Teódulo Franco y Bahamonde Salgado Pardo是他的全名。Francisco Franco Bahamonde和Francisco Franco都是简称,后者则是较常见。佛朗哥是典型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和投机主义者,在他统治期间,对内实行军国主义的统治,镇压反法西斯革命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对外实行侵略扩张和亲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的政策。

13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 卡扎菲(1942-2011),利比亚革命警卫队上校,前利比亚最高领导人,曾领导“自由军官组织”,为利比亚1969年9月1日革命的精神领袖,推翻了亲西方的伊德里斯王朝,并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长达42年的统治使他成为阿拉伯国家中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者。卡扎菲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即便在被西方制裁长达十年的过程中,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卡扎菲控制的利比亚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不治身亡。

14 4、民主政治 “民主”源于古希腊文,原意为 “人民的权力”,“多数人的统治” 民主制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 种政治形式,与君主制、寡头
制和独裁制相对立。 民主政治,是凭借公共权力,管理冲突,建立 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 的方式和过程。 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希腊的“广场政治”、古代罗马的“混合政体”、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度”和今天的现代民主制度等过程。

15 古代希腊的“广场政治” 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 确立雅典民主制(陶片放逐法) 伯利克里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前594年梭伦改革 将雅典引向民主轨道 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 确立雅典民主制(陶片放逐法) 伯利克里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体现: 公民大会 (辩论)、五百 人议事会、民众 法庭 梭伦 克里斯提尼

16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一方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完善了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改革意义:梭伦改革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的权利。这种中立政策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为雅典的奴隶主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7 克里斯提尼改革 改革背景: 改革内容: 改革作用: 改革意义:
(1)梭伦改革后,雅典出现了许多地方政治派别,主要有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 (2)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担任首席执政官,以与平民合作的态度进行改革。 改革内容: 1.他设立10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氏族部落。雅典被分为城区、沿海和内地三大地区,各大地区再分为十部分,称为三一区。通过抽签,从每个大区中各抽一个三一区,合成一个地区部落。三一区下分若干德莫斯(自治村社),构成雅典公民政治、社会和宗教活动的基层单位。年满18岁的雅典男性青年,在其父母所隶属的德莫斯内通过一定的入籍仪式便可取得公民权。一些外邦人也在德莫斯内取得雅典公民权。这样,地域原则代替了血缘原则,削弱了氏族贵族在各方面的影响。    2.建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    (a)五百人会议从10个部落的任何等级公民中,经抽签各选出50人组成;    (b)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权力,并且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    (c)公民大会闭幕期间,负责处理大部分城邦政务。    3.克利斯提尼还加强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的活动。根据他的建议,制定了贝壳(或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    4.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改革作用: 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加强了雅典公民的团结,有利于雅典城邦的巩固和发展。 改革意义: 在雅典牢固的确立了民主体制,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写下了最后一个休止符。  A、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B、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8 伯利克里改革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并达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并达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①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②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③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闭会期间处理日常事务,职能也进一步扩大    ④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⑤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    ⑥剥夺议事会的政治权力。剥夺战神山议事会的政治权力,使之分别归属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此后,战神山议事会只审理带有宗教性质的案件和事务。公民大会、陪审法庭和五百人会议摆脱了战神山议事会的牵制,完全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    ⑦限制取得雅典公民身份的范围。公元前451年规定,凡父母双方皆为雅典公民者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作用: 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

19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之死是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思想 和言论而被处死的哲学家。更为重要的 是,苏格拉底不是死于人们公认是残暴
的专制政体下,而是在古希腊号称最珍 视人类言论自由、最民主的城邦雅典, 由人民按合法的程序,经过民主的投票 审判处死的,这让近代以来将民 主政体奉为神圣的价值与制度体 系的知识分子们深为尴尬。如果 民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它又为 何将这位人类罕见的优秀思想家 杀之而后快? 苏格拉底被公民大会处死

20 古代罗马的“混合政体” 混合政体即混合了民主(democracy),寡头(oligarchy)和君主(monarchy)制的混合政体。并有宪法约定何时采取民主,何时采取寡头,何时采取君主制。 将古希腊城邦所采取政治制度分为四类: ⒈民主(democracy):由多数人统治;    ⒉寡头(oligarchy):由少数精英统治;    ⒊军事(timocracy):由军事社会单元统治;    ⒋君主(monarchy):由君王一人统治;    柏拉图认为每一种制度都存在缺陷,因此每一种制度都不是理想的政体。亚里士多德将斯巴达式的军事制去掉,并对剩下的三种政体进行了讨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贵族政治(即寡头)是最理想的政体,但亚里士多德指出以上三种政体都是不稳定的并且将在三种政体间发生混乱和剧烈的演变。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如何保持政体稳定的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一个混合三种政体类型的混合政体。

21 亚里士多德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保持政体稳定的方法:   
⒈尽量避免基本法律中哪怕最微小的变化,因为随着时间的演化,微小的变化也将导致完全的改变;    ⒉在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中,统治者的任期必须尽量缩短以防止他们演化为暴君;    ⒊外界的威胁,现实的或想像的将维持内部的和平;    ⒋三种政体可以混合为一,各自选取其中最好的因素;    ⒌任何个人如果取得了太多的权利,或者是政治的,金钱的,军事的,他都应当被城邦放逐;    ⒍法官和行政官员要杜绝受贿;    ⒎中产阶级要足够大; 最重要的是对全体公民进行教育,使之具备法律、历史和政治的素质。

22 波里比阿对混合政体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讨论,并且他将罗马共和国看作是混合政体超越民主、寡头和君主制的典范。
波里比阿提出存在三种基本政体   ⒈民主(democracy);    ⒉贵族(aristocracy);    ⒊君主(monarchy); 并分别有三种堕落的政体与之对应   ⒈暴民(ochlocracy);    ⒉寡头(ochlocracy);    ⒊暴君(tyranny);    最初社会处于无政府的状态,但随着最强人物的出现将建立君主政治,君主政治堕落后演化为暴君政治,暴君政治被城邦中优秀的公民推翻从而建立贵族政治,贵族政治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寡头政治为大众所推翻建立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堕落后成为暴民政治,于是新的循环重新开始。

23 古代罗马的“混合政体” 结论: 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被视为现代议会制度的古典渊源.
共和制(多元共治Republic) ①贵族共和制: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 ②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执政官:最高行政官职两名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元老院:国家决策机构,由全体贵族共商政事,少数服从多数。 公民大会:平民参加,选举公职并通过元老院提案。 保民官:平民争夺民主权利而设官职6至10名,有权否决元老院决议。 结论: 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被视为现代议会制度的古典渊源. 混合政体的思想对近代西方国家建立权利制衡,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有重要影响。

24 近代西方的“代议民主” 英国宪政 1649查理一世受刑 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威廉接受邀 请并于11月1日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
近代西方的“代议民主” 英国宪政   1688年英国新贵族邀请詹姆斯的女 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威廉接受邀 请并于11月1日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 登陆。12月兵不血刃进入伦敦。1689 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 宣布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 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当年10月议会批准 《权利法案》。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 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 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 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649查理一世受刑

25 近代西方的“代议民主” 法国大革命 法 国 大 革 命 攻占巴士底狱
近代西方的“代议民主” 法国大革命 攻占巴士底狱 路易十五时期法国启蒙运动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开明的人物,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思想应运而生。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改革。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人民的武装起义。7月14日群众攻克了巴士底监狱,成为全国革命的信号。同年,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

26 近代西方的“代议民主” 美国独立 首任总统华盛顿 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佛逊 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27 近代西方“代议民主”的基本制度 选举制 基本原则:普遍原则、平等原则、秘密投票原则、自由 选举原则、选举公开原则等。 议会制
主要职权: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 政党制度 主要功能:组织选举、利益表达和控制政府。 司法制度 总体原则:司法独立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公开 审判原则 主要制度:法院组织制度、法官制度、检察官制度、律 师制度、陪审制度、司法审查制度、诉讼制度等。

28 中国的民主进程

29 领导人的民主情结 “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 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 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 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
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 民主指的是一种国家制度和 国家形态。无产阶级专政的 国家必须实行人民当家作主 的民主制度,在我国就是人 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向北平进发, 毛泽东在动身前往北平时说:“今天是‘进京赶 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30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在一起

3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32 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胡锦涛强调 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是党始终 不渝的奋斗目 标,必须高 举人民民主的 旗帜。

33 从农民工中产生人大代表谈起 为什么要在农民工中 产生人大代表? 2008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农民工代表:朱雪琴(上海)、胡小燕(广东)、康厚明(重庆) 为什么要在农民工中 产生人大代表?

34 选举农民工代表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如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这不但需要政策上的“阳光普照”,也需要农民工自己的代言人——人大代表。 辽宁大学法学院院长、沈阳市人大常委尹良培认为: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意味着他们的诉求将得到更加直接有效的表达、前所未有的尊重。他表示:让农民工堂堂正正、响响亮亮地走进国家权力机关,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实践证明,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有利于在国家的立法进程和政策制定中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更有力地保障自己的各项权益。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选举农民工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体现了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35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争得民主夺取政权 民主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欢天喜地庆解放

36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就是对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论断的延伸和拓展。“生命”二字,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民主对社会主义生存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立身之本。人民民主是社会主 义的本质属性,也就是社会主义与其它社会形态的本 质区别之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在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民主的基础地位越来越 突出,成为社会主义的立身之本。

37 人民民主: 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是统筹兼顾的发展。人民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推进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活力之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社会。人民民主具有粘合剂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凝聚民心、民气、民力,增进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活力之源。

38 民主和社会主义具有不可分割性(p76) 表现:村民委员会 居民代表大会 职工代表大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
向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报 告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更加深刻 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的关系。 1.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 2.发展基层民主,确保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 表现:村民委员会 居民代表大会 职工代表大会

39 我国建国初期的民主实践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公布施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
1953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公布施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规模空前的普选,通过选举自己的人民代表行使当家作主的权 利,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 1954年9月15日,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通过了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 主席,选举刘少奇为委员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28日,大会 闭幕。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 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以 一届人大为标志,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 政治制度正式确立,我国政 治生活进一步走向法治化和 民主化。 人大代表通过周恩来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40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 时间 会议 民主政治建设内容 1997.9 党的十五大 首次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0.10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 作出了“扩大民主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人民 ,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的重大决定 党的十六大 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张。 党的十七大 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第一次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七届 五中全会 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41 新中国60年来政治历程(1949年至今)回顾 历史分期 历史年代 时段特点 过渡时期 恢复时期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改造时期 三大改造 十年曲折发展 曲折发展 十年文革时期 严重破坏 二年徘徊时期 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4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 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道路,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摘自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43 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什么是政治体制?(P77) 政治权力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一系列的具体制度和规
范,如领导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行政制度、人事制度、听证 制度等。 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 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性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 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障人民当家 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 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4 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3.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 5.符合渐进有序发展的客观规律。

45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大优势。

4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47 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第一,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律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形式。法治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 需要。一个比较成熟的 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 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 市场经济应该是一种法 治经济。 公安干警严阵以待

48 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第三,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不能靠人治。人治的最大弊端就是把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个人或少数人身上,国家权力的运行和社会秩序的维系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律的控制,往往会导致人亡政息和社会动荡。治理国家必须靠法治。 第四,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取得的民主权利,如果不上升为制度和法律,并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人民的民主权利就没有保障。

49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到目前为止,除现行宪法和四个宪法修正案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5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现在,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

50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51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关键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反分裂 国家法》通过
孟建柱强调,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只要是触犯了法律,只要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只要是从事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活动,都要坚决依法处理。 对于那些胆敢以身试法、搞暴力恐怖活动的犯罪 分子,要严惩不 贷,绝不姑息, 绝不手软。 赖昌星

52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是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

53 德治传统,源远流长 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
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 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 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 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 心。" 其实,可以从后面一句明显看 出。儒家讲求的就是仁政与德政,以 及礼的树立。

54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p80)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能够有效整合人民群众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不同利益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协调发展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能够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55 国家稳定的重要性(p81) 国家政权的稳定性、国家政策的连续性,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能够集中全党全社会的资源、力量与智慧,用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保持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长期实施。 中国的自主发展,不需要外部力量横加干涉

56 理性认识民主,破除“民主迷思”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他还进一步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这就为我们科学认识民主问题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57 发展民主,并非无限地“限制公权力、扩大私权利”,而要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标准
按照现代政治理论,公权力是私权利的让渡,不论是公权力还是私权利都是人民的。公权力有一种僭越自己权力边界、侵犯私权的天然倾向。所以,公权力应受到制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若据此认为,民主就是“限制公权力,扩大私权利”,这乃是对民主的一种曲解。

58 公权力?私权力? 因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公权力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很多国家发展的初级阶段,若私权利过大、公权力过小,这个国家根本发展不起来。一个国家只有在生产力比较发达的时候,私权利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整合各阶层利益,发挥公权力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通过公权力的整合,发挥最大的资源优势。

59 打破民主迷思,反对泛民主化 现在理论界有一种“泛民主化”的倾向,即不论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孤立地谈民主,言必称民主,把民主当作一个招牌,把民主的标准单一化,好像只有符合西方民主观的形式、道路、模式才是民主的。这实际上是一种民主迷思、一种对西方民主的“迷信”。

60 作业 归纳自己家里的民主事


Download ppt "第七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授课人:潘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