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課 醉翁亭記 歐陽脩
2
第一課 醉翁亭記 壹、學習重點 貮、本課題解 參、作者介紹 肆、課文深究鑑賞 伍、問題討論 陸、課後補充 柒、應用練習
3
壹、學習重點 一、了解歐陽脩的生平與文學地位 二、學習運用層遞法來描述景物 三、培養以順處逆的人生態度 回
4
一、了解歐陽脩的生平與文學地位。 (一)歐陽脩,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省永豐縣)人。
(二)歐陽脩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他反對宋初浮豔晦澀的文風,力主明道致用,積極提拔後進三蘇、曾鞏、王安石等。他的散文說理平易、抒情委婉,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5
(三)其詩能以淺近的語言蘊含深遠的情韻;詞則婉約清麗,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後人將其詩文輯為歐陽文忠公集。
(四)歐陽脩亦精史學,自撰新五代史,並與宋祁合撰新唐書。又喜收集金石文字,著有集古錄,為開創金石學之先導人物。 回
6
二、學習運用層遞法來描述景物。 (一)在本文中作者不論是描寫景色,或者描寫和滁人出遊的快樂(如: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由「禽鳥之樂」而「遊人之樂」而「太守之樂」,是由粗而精的逐層遞進。)都運用了層遞的修辭手法,使文章讀來脈絡分明,層次井然。 回
7
三、培養以順處逆的人生態度。 (一)醉翁亭記寫山水之樂、宴酣之樂,意在藉著民眾日常生活的快樂,襯托出他的為政有成,也流露「與民同樂」的思想境界。 (二)整篇文章,充滿了閒適愉悅的氣氛,更反映出他貶官後寄情山水、排遣愁懷,以順處逆的生活態度。 回
8
貳、本課題解 本文選自歐陽文忠公集,屬雜記類古文。 醉翁亭位於今安徽省 滁州市,為宋琅邪山琅邪寺僧智僊(同「仙」)所建。
醉翁亭位於今安徽省 滁州市,為宋琅邪山琅邪寺僧智僊(同「仙」)所建。 宋仁宗 慶曆五年(西元一○四五年),歐陽脩因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主張,得罪守舊派人士,被貶為滁州知州。他一方面實行「寬簡政治」,一方面趁公務之暇,常率眾出遊,放情於山水詩酒,翌年寫下此文。
9
本文雖是為亭作記,焦點卻既不在「亭」,也不 在「醉翁」,而以「樂」字為貫串全文的主軸。 作者通過對山水之美與宴遊之樂的描寫,含蓄委
婉地表現以順處逆的心境,並側面反映自己在滁 州的治績,抒發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回
10
參、作者介紹 一、生平傳略 歐母畫荻,偶得韓文 二、軼聞故事 三、文學主張與成就 古文運動的推行與理論建樹 (一) 樵夫潤稿
(二) 作文在三上 (三) 文不厭精 三、文學主張與成就 古文運動的推行與理論建樹 回
11
◎歐母畫荻,偶得韓文 1. 歐陽脩四歲時,父親早逝,由母親鄭氏獨自養育兒女。由於家境貧寒,買不起紙筆,鄭氏遂以荻草代筆,在沙土上書寫,教歐陽脩識字作文。這是歷史著名的「畫荻教子」。 2. 歐陽脩曾到鄰居李堯輔家中覓書,偶然翻撿到一本韓愈文集的殘卷,讀後覺得韓文深厚雄博,發誓在取得功名後,一定要全力學習韓文,寫出載道的文章來。 回
12
◎樵夫潤稿 1.傳說醉翁亭落成之日,智僊和尚即請歐陽脩作記。歐陽脩當天下午就揮筆成章,並連夜抄出六份,命人於翌日晨分別貼於六個城門之上,請百姓潤色修改。第二天,觀其文章者甚眾,卻無人提出修改意見。 2.直到傍晚時分,才有位五十餘歲的老樵夫來到州廳,對歐陽脩說:「大人文章甚好,只是開頭太囉嗦了。」歐陽脩聽後,隨即背誦起自己的文章:「滁州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13
3.老樵夫插話說:「毛病就出在這裡!什麼烏龍山、大豐山、花山、白米山,只要站在琅邪山南天門上,一轉身子看到的都是山呀!」歐陽脩聽罷恍然大悟,改寫開頭曰:「環滁皆山也。」
回
14
◎作文在三上 1.宋仁宗寶元二年夏天,歐陽脩與鄧州太守謝希深、襄城宰梅聖俞相約遊於鄧州南山之上;酒酣耳熱之際,三人提議講述趣事以助酒興。謝希深首先說道:「我與宋公垂同在史院,宋公垂有一怪癖,就是每次出恭(按排泄糞便。明代考試設有出恭入敬牌,士子如廁通便,須先領牌,故稱通便為「出恭」),必帶書,而且在廁內高聲誦讀,聲傳數里;日子一久,只要聽到宋公垂的讀書聲,大家就說道:『宋公在廁上用功呢!』」
15
2.梅聖俞想了半天,這才說道: 「錢惟演曾對僚屬說:他平生只好讀書;坐著時,讀經史;臥著時,讀小說;如廁時,讀小詞,終日未嘗片刻釋卷。」
2.梅聖俞想了半天,這才說道: 「錢惟演曾對僚屬說:他平生只好讀書;坐著時,讀經史;臥著時,讀小說;如廁時,讀小詞,終日未嘗片刻釋卷。」 3.歐陽脩聽了兩人的敘述後,立刻接著說道:「我平常作文章,多在三上,一是馬上,一是枕上,一是廁上;尤其廁上,最能引發巧思。」謝、梅二人聽了無不捧腹大笑。 回
16
◎文不厭精 1.韓琦當宰相時,建造了一座晝錦堂。請歐陽脩寫了一篇晝錦堂記。歐陽脩精心構思,反覆修改,最後才送給韓琦看。
2.韓琦果然非常欣賞這篇文章,特別是文中的:「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句,更符合他的心志。
17
4.韓琦反覆斟酌咀嚼,發現添上這兩個「而」字以後,語氣就更流暢了,並且頓挫分明,疏緩有致。
3.不料沒過幾天,歐陽脩派了一個僕人,重新送來一個抄本,原來歐陽脩已改了文章,在上兩句話的「仕宦」和「富貴」後面各添了一個「而」字,變成了「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 4.韓琦反覆斟酌咀嚼,發現添上這兩個「而」字以後,語氣就更流暢了,並且頓挫分明,疏緩有致。 回
18
◎古文運動的推行與理論建樹 1.歐陽脩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他的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使得中唐時韓、柳的古文運動至此大功告成。 2.他推崇韓愈古文,主張明道致用,反對當時流行的險怪奇澀之文,領導帶動北宋古文運動的發展。一生積極獎掖後進,宋代古文六家中之其餘五家,王安石、曾鞏、三蘇父子 或為其門生,或受其賞識提拔。
19
3.這脈古文的風潮因而生生不息,從南宋理學家、明代中葉唐宋派,一直延續到清朝的桐城派與湘鄉派。
回
20
肆、課文深究鑑賞 動畫欣賞 一、課文探究 二、寫作技巧 三、修辭分析 回
21
一、課文探究 提問教學 回
22
提問教學 一、作者如何描寫醉翁亭附近的景色?
答:採用「剝殼見筍法」,從全觀的視野層層推進至醉翁亭。在空間位置上,作者不是孤立地去寫山、寫水、寫亭,而是把它們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以山、泉、亭相依相襯,共同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清幽而秀美的琅邪山水圖。
23
提問教學 二、醉翁亭命名的由來為何? 答:「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作者仍採用陳述句式,寫出了建造亭子的人,以及自己給它起了醉翁亭 的名字,並解釋了「醉翁」二字的由來,也為下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全篇主旨性的議論伏了一筆。
24
提問教學 三、「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四句分別代表什麼季節?如何判斷?
答:「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四句分別寫出春、夏、秋、冬景色的特徵—春天是「花」的世界;夏天是綠「葉」的世界;秋天「霜」降;冬天溪「水」枯落。
25
提問教學 四、「水落石出」在本課的原意為何?後來衍生的詞義為何? 答:原意為冬天溪水水位低落,所以溪石浮露出水面的樣貌。後用指事情真相大白。
26
提問教學 五、作者在第二段描寫自然之美,第三段作者則極力描寫與人一同出遊的情況,本段可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人之遊、太守的宴飲、眾賓之懽 及 太守醉倒其間。請同學分別找出此四部分,並分析作者欲藉由這四部分的描寫展現何種情懷?
27
答:(1)滁人之遊:「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各種動態、各色人等皆包及。寥寥數句,宛然一幅具有鄉土氣息的風俗畫,情調和平、安閒,反映出作者的治績和豐年的喜悅。
28
(2)太守的宴飲,這又分兩點:一、宴飲之物,二、宴飲之歡快場面。宴飲之物並非珍饈美味,不過是些「山肴野蔌」,而且是就地取材,並不講究,只是「臨谿而漁」、「釀泉為酒」,溪深自然魚肥,泉清自然酒醇。這裡既表現宴飲的樸素,也表現山中物產的富庶。
29
(3)眾賓之懽:「宴酣之樂,……,起坐而諠譁者,眾賓懽也。」寫宴飲的場面,只幾句話就將歡樂的情感推向高潮。席間並無樂工歌伎的吹彈演唱,賓客們射覆行令等,甚而起坐諠譁,無所顧忌。
(4)太守醉:「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逼真寫出作者縱情自適,遺棄塵俗的超然神態。
30
提問教學 六、「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採用何者筆法?
答:作者為了突出「太守之樂」,用的是「層層烘托」的筆法。
31
提問 七、此段作者將不同主角快樂的感受彼此烘托,目的為何?
答:用禽鳥之樂,反襯眾人之樂,再用眾人之樂,反襯出太守之樂。這樣,太守之樂就在眾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巔峰,顯示出主觀感受和體驗的高人一籌。 回
32
二、寫作技巧 (一) 精美的構圖 (二) 精巧的結構 (三) 精當的語言 回
33
精美的構圖 1. 歐陽脩從空間位置、時間變換、動靜搭配這三個方面把琅邪山與醉翁亭變成一幅有生命的山水畫,有色彩的散文詩。
1. 歐陽脩從空間位置、時間變換、動靜搭配這三個方面把琅邪山與醉翁亭變成一幅有生命的山水畫,有色彩的散文詩。 2. 在空間位置上,作者不是孤立地去寫山、寫水、寫亭,而是把它們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以山、泉、亭相依相襯,共同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清幽而秀美的琅邪山水圖。
34
3. 在時間變換上,作者從不同的時辰與季節來描繪醉翁亭周圍不同的景色和氣象,給人一種目不暇接的美學享受。
4. 在動靜搭配上,作者都注意以一動輔以一靜,相輔相成,相映成趣。「蔚然而深秀」的琅邪是靜穆的,但兩峰之間卻瀉出了潺潺的讓泉;醉翁亭四周是寂靜的,但道上卻見滁人「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
35
5. 至於描寫人物,則是動中有靜,在往來不絕的遊人中,在觥籌交錯、坐起而諠譁的眾賓之間,太守卻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這種動靜相生相成之法,使畫面既充滿生機又不顯得紛擾和雜亂,從而再一次顯出作者在構圖上的精妙。 回
36
精巧的結構 1. 用「樂」作為主線貫穿全篇,集中抒發作者被貶之後恬然自樂的曠達情懷。第一段點出醉翁得之心而寓之酒的「山水之樂」;第二段寫山間朝暮與四季美景,以示其「樂亦無窮」;第三段寫遊人之樂,宴酣之樂,其中也暗寓了太守的「與民同樂」;第四段寫禽鳥之樂,正面點出太守樂在其中,是樂萬物之所樂。
37
2. 用移步換形、層層縮小之法(又稱「剝筍法」)來寫景色和人物:第一段由「環滁皆山也」起筆,而後將取景框漸漸縮小,最後集中到醉翁亭上,形成了一個特寫鏡頭,使讀者留下了清晰而準確的印象。全篇的結構上,作者先寫山水之樂,再寫遊人之樂,接著寫眾賓之樂,最後再縮成一個特寫鏡頭-蒼顏白髮的太守頹然乎其間,用眾星捧月的方法把要表現的主要人物和情感集中而鮮明地表現出來。
38
3. 講究前後照應,注重埋下伏筆:本文很講究章法上的伏筆和照應。如第一段提出太守「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第三段描寫太守在宴席上「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前後形成照應。另外像文章一開頭,只云醉翁,只說是太守自號,但太守是誰?並不點破,以下幾段也只反覆用太守作為稱代,直到最後一句才道出「太守謂誰?廬陵歐陽脩也」增加了本文結構上的妙趣。 回
39
精當的語言 1. 本文一共用了二十一個「也」字,增加了文章的抒情韻味;同時每個「也」字就是一層意思,這樣使層次顯得極為分明。
1. 本文一共用了二十一個「也」字,增加了文章的抒情韻味;同時每個「也」字就是一層意思,這樣使層次顯得極為分明。 2. 本文在句法上交錯地採用對句,有的單句成對,如「日出而林霏開」對「雲歸而巖穴」;有的雙句成對,如「臨谿而漁,谿深而魚肥」對「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有的三句成對,如「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對「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使文章讀起來抑揚頓挫,把中國文字的形式美發展到一個新的水準。 回
40
三、修辭分析 (一)剝殼見筍(剝筍法、逐層脫卸法) (二)設問:提問(自問自答) (三)借代 (四)層遞 (五)排偶 (六)互文 回
41
◎剝殼見筍(剝筍法、逐層脫卸法) 第一段:環滁之山 → 西南諸峰→ 琅邪山 → 讓泉 → 泉上之醉翁亭 — 鏡頭由全景而大景而中景而小景而特寫。 回
42
◎設問:提問(自問自答)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僊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第一段) 2. 太守謂誰?廬陵歐陽脩也。(第四段) 回
43
◎借代 1.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第三段) —借代「老人及幼童」。借特徵代整體。 2.宴酣之樂,非絲非竹。(第三段)
—「絲竹」借代「音樂」。 借具體(原因)代抽象(結果)。 回
44
◎層遞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第四段)—由「禽鳥之樂」而「遊人之樂」而「太守之樂」,是由粗而精的逐層遞進。 回
45
◎排偶(俳偶) 凡駢句皆可視為排偶 (介於排比與對偶之間)。 回
46
◎互文(互文足義) 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 (第三段) —上下文義互相補足成: 「負者歌於塗,休於樹; 行者休於樹,歌於塗。」 回
47
問題討論 一、本文使用何種手法點出醉翁亭的位置? 二、本文最能凸顯全文主旨的文眼是什麼?
三、醉翁亭記與岳陽樓記皆作於貶謫期間,請說明歐陽脩與范仲淹兩人面對貶謫時的自處之道。 回
48
一、本文使用何種手法點出醉翁亭的位置? 答: 本文首段介紹醉翁亭的位置,運用「剝筍法」層層遞進。作者先寫「環滁皆山也」,然後由大到小,由遠到近,從全體寫到局部,層層縮小,由環繞滁州的群山,寫到滁州西南諸峰,再收筆至西南諸峰中的琅邪山,接著寫到琅邪山上的讓泉,最後把焦點集中在讓泉邊的醉翁亭上。這就如同電影鏡頭先拍全景,然後中景、近景,再用特寫、大特寫,步步引人入勝。 回
49
答: 本文最能凸顯全文主旨的文眼是「樂」字。文中提及的「樂」字共有十個,歸納最主要的「樂」有三種:
二、本文最能凸顯全文主旨的文眼是什麼? 答: 本文最能凸顯全文主旨的文眼是「樂」字。文中提及的「樂」字共有十個,歸納最主要的「樂」有三種: 1.山水之樂:言滁州山林之美,徜徉於自然之樂。 2.滁人之樂:言滁人遊山的閒逸歡樂,及隨太守宴酣之樂。 3.與民同樂:言所有「樂」皆因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方能「民生樂利」,使執政者「與民同樂」。此情懷正如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又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呈現出知識分子經世愛民的襟抱。 回
50
三、醉翁亭記與岳陽樓記皆作於貶謫期間,請說明歐陽脩與范仲淹兩人面對貶謫時的自處之道。
答:貶謫對古代文官而言,當然是一種挫折、一種逆境,有人因此抑鬱寡歡、懷憂喪志;但也有人泰然面對,以順處逆,歐陽脩、范仲淹二人即是如此: 1.歐陽脩被貶為滁州知州,心情難免苦悶。但他一方面實行「寬簡政治」,一方面乘公務之暇,常率眾出遊,從山水中尋求精神上的舒解。藉陶醉山水的雅興,把自己的思想昇華到與民同樂的高度。醉翁亭記用遊人、賓客、禽鳥之樂,來烘托太守之樂。一個「樂」字貫通全文,前後照應,
51
一氣呵成,正符合了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與民同樂」思想。
一氣呵成,正符合了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與民同樂」思想。 2.宋仁宗慶曆四年滕子京因被誣告,貶為岳州知州。翌年,重修岳陽樓,隨後函請范仲淹作記。此時范仲淹被貶為鄧州知州,與滕子京的遭遇相似,於是藉岳陽樓記相互激勵,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種超越個人利害的心胸,並進一步提升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展示了這位正直政治家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宏大的胸襟。 回
52
課後補充 一、說文解字 二、延伸學習 回
53
(一) 蔚 1.草木茂密。醉翁亭記:「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柳宗元袁家渴記:「山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
(一) 蔚 1.草木茂密。醉翁亭記:「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柳宗元袁家渴記:「山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 2.草名,即牡蒿。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孔穎達疏引陸機曰:「牡蒿也,華似胡麻華而紫赤,一名馬薪蒿。」 3.薈萃、聚集。如:蔚為大觀、蔚然成風。漢書敘傳下:「多識博物,有可觀采,蔚為辭宗,賦頌之首。」 4.文采華美的樣子。易經革卦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按豹變:豹的毛紋變得斑斕絢麗。形容人遷善去惡,美德顯現。)
54
(二) 臨 1.從高處往低處看。醉翁亭記:「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按臨,在此譯成「靠近」,不妥。譯成「高踞」較好。)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又引申為居高臨下。今成語有:居高臨下、如臨深淵、臨深履薄。 2.監視、監臨,引申為統治、治理。此義多用作敬詞。左傳襄公三年:「請君臨之。」論語雍也:「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否?」今詞語:君臨天下。
55
(二) 臨 3.面對。范仲淹岳陽樓記:「把酒臨風。」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
(二) 臨 3.面對。范仲淹岳陽樓記:「把酒臨風。」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 4.靠,靠近。諸葛亮出師表:「臨崩寄臣以大事。」成語有:兵臨城下。 5.對書畫的範本進行模仿學習。姚少監集秋夕遣懷:「臨書愛真跡,避酒怕狂名。」張世南游宦紀聞:「今人皆謂臨摹為一體,不知臨之與摹,迥然不同。」這是後起義,今雙音詞有:臨摹、臨帖、臨畫、臨寫等。
56
(三) 霏 1.霧氣、雲氣。醉翁亭記:「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2.雨雪很盛的樣子。詩經小雅采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三) 霏 1.霧氣、雲氣。醉翁亭記:「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2.雨雪很盛的樣子。詩經小雅采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3.細雨綿密的樣子。范仲淹岳陽樓記:「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4.飄散。歐陽脩秋聲賦:「煙霏雲斂。」
57
(四) 暝.瞑 1.暝 音 ㄇㄧㄥˊ *昏暗。醉翁亭記:「雲歸而巖穴暝。」 2.瞑 音 ㄇㄧㄥˊ
(四) 暝.瞑 1.暝 音 ㄇㄧㄥˊ *昏暗。醉翁亭記:「雲歸而巖穴暝。」 2.瞑 音 ㄇㄧㄥˊ *閉目。如:死不瞑目。聊齋志異 狼:「目似瞑,意甚暇。」 *眼睛昏花。晉書山濤傳:「臣耳目聾瞑,不能自勵。」
58
(四) 暝.瞑 3.瞑 音 ㄇㄧㄢˋ *因藥物反應而使人頭昏眼花。孟子滕文公上:「書曰:若藥不瞑眩(瞑與眩同義連用),厥疾不瘳。」
(四) 暝.瞑 3.瞑 音 ㄇㄧㄢˋ *因藥物反應而使人頭昏眼花。孟子滕文公上:「書曰:若藥不瞑眩(瞑與眩同義連用),厥疾不瘳。」 辨析「暝」與「瞑」,皆為形聲兼會意字。「暝」從日,指日光昏暗。「瞑」從目,指眼睛昏花。
59
(五) 傴僂、佝僂 1.傴 音ㄩˇ *曲背。如:傴僂。 *彎著腰表示恭敬。左傳昭公七年:「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
(五) 傴僂、佝僂 1.傴 音ㄩˇ *曲背。如:傴僂。 *彎著腰表示恭敬。左傳昭公七年:「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 2.傴僂 音ㄩˇ ㄌㄡˊ *駝背。淮南子精神訓:「子求行年五十有四,而病傴僂。
60
(五) 傴僂、佝僂 *彎腰老人。醉翁亭記:「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 人遊也。」 *鞠躬,恭敬的樣子。新書官人:「柔色傴僂。」
(五) 傴僂、佝僂 *彎腰老人。醉翁亭記:「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 人遊也。」 *鞠躬,恭敬的樣子。新書官人:「柔色傴僂。」 辨析「傴」與「僂」同義。說文解字:「傴,僂也。」段注:「通俗文:『曲脊謂之傴僂。』引申為鞫窮、恭敬之意。」 3.佝僂 音ㄎㄡˋ ㄌㄡˊ *背部向前彎曲,駝背。莊子:「仲尼 適楚,出於林中,見者佝僂承蜩。」 回
61
延伸學習:宋代古文運動 (一)中唐時代韓愈、柳宗元領導的古文運動,到了晚唐五代,李商隱、溫庭筠等人,專事寫作追求辭藻和專求華美的四六駢文,六朝風氣又盛行起來,一直蔓延到宋初。 (二)當時文士石介、柳開等人雖鼓吹古文運動,提出「尊韓(愈)」、「重散體」、「反西崑」五點,用意甚善,但在創作上成績不大,因此未能扭轉風氣。
62
(三)直到歐陽脩出來,才能繼承韓柳功業,一掃「西崑體」作風,使宋代散文獲得巨大的成就。歐陽脩在政治界、學術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威望很高。同時,門下士蘇軾、曾鞏、王安石等推動,古文運動便形成了一個強而有力的集團,而達到比韓柳時代更有力更普遍的成就。 (四)在文學思想上,歐陽脩是重道又重文,先道而後文。後來,由於古文運動成功,散文得以發揚光大,便取代了駢文地位。而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脩、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的散文系統因之建立,成為後人不可動搖的典範。
63
(五)北宋的古文運動,是以復古為號召 的文學革新運動,在歐陽脩、王安石和 三蘇的大力倡導之下,繼承了韓、柳的成就,進一步擺脫漢魏以來辭賦家習氣,一直影響到明清。
(六)晚明的歸有光、唐順之(唐宋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公安派)、鍾惺、譚元春(竟陵派)和清代的姚鼐(桐城派)、曾國藩等,都是沿著八大家的道路前進。這個運動的餘波,到了近代五四新文學運動起來,才衰落下去。 回
64
應用練習 一、單一選擇題 ( ) 1.下列選項「 」內的字音,何者錯誤? (A)觥「籌」交錯:ㄔㄡˊ (B)山肴野 (C)
( ) 1.下列選項「 」內的字音,何者錯誤? (A)觥「籌」交錯:ㄔㄡˊ (B)山肴野 「蔌」:ㄙㄨˋ (C)「傴」僂提攜: ㄡˇ (D)泉香酒「洌」:ㄌ一ㄝˋ 【解析】(C) ㄩˇ (C) 回
65
( ) 2.下列選項「 」內的注音寫成國字後, 何者兩兩相同?(A)其西南諸峰,林 「ㄏㄨㄛˋ」尤美/以鄰為「ㄏㄨㄛˋ」 (B)若夫日出而林「ㄈㄟ」開/倚「ㄈㄟ」 而望(C)水聲「ㄔㄢˊ ㄔㄢˊ」/身體 「ㄔㄢˊ」弱(D)雲歸而巖穴「ㄇ一ㄥˊ」 /「ㄇ一ㄥˊ」頑不靈 【解析】(A)壑 (B)霏/扉 (C)潺/孱 (D)暝/冥 (A)
66
( ) 3.下列各組成語的意義,何者兩兩相同? (A)蔚然深秀/童山濯濯(B)傴僂提攜/黃 髮垂髫(C)水落石出/深藏不露(D)醉翁 之意/專心致志 【解析】(A)童山濯濯:指無草木的樣子。童山: 草木不生的山。濯濯:形容光禿禿的樣 子。 (B)黃髮垂髫:黃髮,指老人,垂 髫,指小孩。 (C)深藏不露:隱藏自身 的才學、技藝,而不表現出來。 (D)醉 翁之意:比喻別有用心。 (B)
67
( ) 4.「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意近 於下列何句?(A)夕陽無限好,只是近 黃昏(B)朝暉夕陰,氣象萬千(C)長煙 一空,皓月千里(D)寒山遠火,明滅林 外 (B)
68
( )5.「太守之樂其樂」和「醉能同其樂」, 與下列何者意思相近?(A)後天下之樂 而樂(B)樂不思蜀(C)樂不可言(D)與民 同樂 (D)
69
( )6.下列哪一個字在醉翁亭記中一再出現, 貫串全文,被視為本篇文章的文眼? (A)謫(B)樂(C)翁(D)醉 (B)
70
( )7.下列何者,不是本篇所闡述之樂事? (A)宴酣之樂(B)絲竹之樂(C)山水之樂 (D)與民同樂之樂 【解析】(B)由「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可知。 (B)
71
( )8.歐陽脩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何 處?(A)山水之間(B)人間溫暖(C)仕宦 平順(D)宴饗之樂 【解析】(A)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也。」可知。 (A)
72
( )9.有關歐陽脩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字永叔,號醉吟先生,晚號六一居 士(B)是南宋詩文革命的領袖,反對北 宋浮豔晦澀的文風(C)力主明道致用, 積極提拔後進(D)著有新五代史、舊唐 書 【解析】(A)號醉翁。醉吟先生為白居易。 (B)南宋→北宋。北宋→晚唐五代。 (D)舊唐書→新唐書。 (C)
73
(D) ( )10.關於韓愈與歐陽脩的比較,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A)韓愈詩風清麗婉約,歐 陽脩詩風奇險怪誕(B)皆為北宋時期的 散文大家(C)韓愈為唐代古文運動第一 人,歐陽脩為北宋文壇盟主(D)蘇軾稱 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 溺。」 【解析】(A)韓愈詩風奇險怪誕,歐陽脩詩風清麗 婉約。(B)韓愈為中唐人,歐陽脩為北宋 人。(C)韓愈並非唐代古文運動第一人, 先驅者為柳冕、陳子昂等人。
74
二、歐陽脩寫醉翁亭記之前,在同年慶曆六年也寫了一篇膾炙人口的豐樂亭記,「豐樂亭」乃歐陽脩偶然在豐山腳下發現「幽谷泉」,建亭紀念。請將此二篇文章中,描寫四季的精采文字,整理於下表。
75
脩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於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拾取、採擷)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節錄自歐陽脩豐樂亭記)
【語譯】 我(歐陽脩)來到這裡,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風俗安適悠閒。既然已經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遊賞,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採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下乘蔭,秋天迎著風霜,冬天玩賞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
76
醉翁亭記 豐樂亭記 春 夏 秋 冬 野芳發而幽香 掇幽芳 佳木秀而繁陰 蔭喬木 風霜高潔 風霜 水落而石出者 冰雪
77
三、寫作練習 歐陽脩自云「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號醉翁;王維潛心佛學,取字摩詰;陶淵明因宅邊有五柳樹,故號五柳先生。同學不妨也為自己取個別名、外號,或書寫心境,或用以自期,請以「叫我○○」為題進行創作。文長不得少於三百字。
78
作法提示: 1.此並非「綽號」,因此思考方向要能以展現個人心境與理想為主。 2.注意別名、外號與自我之間的邏輯性,敘述原因須合情合理。 3.請避免使用不雅之稱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