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岳陽樓記 范仲淹 白繼敏老師製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岳陽樓記 范仲淹 白繼敏老師製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岳陽樓記 范仲淹 白繼敏老師製作

2 大 綱 岳陽樓的歷史沿革 岳陽樓寫作背景 作者 課文分析、主題、思想延伸 相關延伸閱讀 記體文分類 參考資料 返回 返回大綱 義田記
天下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課文分析、主題、思想延伸 相關延伸閱讀 義田記 唐宋著名貶謫文學作品 貶謫文學中的人格精神 記體文分類 參考資料 返回 返回大綱

3 岳陽樓 圖片出處:維基百科

4 圖片出處:

5 八百里洞庭,水天一色 圖片出處:

6 本圖出處:news.sina.com.cn/c/ / html

7 洞庭夕照 圖片出處:

8

9 本圖出處:news.sina.com.cn/c/ / html

10 岳陽樓的歷史沿革 初始:建於建安二十年(西元215年),原址是三國時魯肅的閱兵臺。 創建:唐玄宗時,中書令張說貶謫岳州,築成此樓。
重修:北宋仁宗慶曆四年,滕子京貶為岳州知州,次年重修,並請范仲淹作記。

11 岳陽樓的創建──唐代 位置:在今湖南省,為岳陽城西門城樓。位於洞庭湖畔,枕靠巴山,可遠眺湖中的君山。
興建:唐玄宗時,岳州刺史張說(ㄩㄝˋ)所建。 得名:因其在天岳山之南而得名。

12 岳陽樓的創建──唐代 由於位在洞庭湖與長江匯合處,是水路交通要衝,故登覽的文士很多,著名者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孟浩然等。
與黃鶴樓、滕王閣並稱 「江南三大名樓」。 人稱「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13 水路交通要衝

14 岳陽樓 滕王閣(江西) 黃鶴樓(湖北) 圖片出處:http://www.0730.cn/photo_view.asp?id=38
圖片出處: 圖片出處:

15 岳陽樓的修建──北宋 北宋滕宗諒貶岳州知州時修建。 選錄唐賢今人詩賦,榜於梁棟之間,並稍加整建樓體。
幾經興廢,清光緒六年(西元1880年)再建;西元1983~1984年按歷史風貌重修。

16 岳陽樓的修建──北宋 岳陽樓「四絕」: 滕宗諒重修此樓。 范仲淹作記。 蘇舜欽繕寫。 邵餗(ㄙㄨˋ)篆額。

17 唐賢今人詩賦 孟浩然〈臨洞庭湖上張丞相〉 杜甫〈登岳陽樓〉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杜甫〈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8 題 聯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李白) 去老范一千年,後樂先憂,幾輩能擔天下事? 攬大湖八百里,南來北往,孤帆曾作畫中人。

19 題 聯 呂道人太無聊,八百里洞庭,飛過去,飛過來,一個神仙誰在眼! 范秀才真多事,數十年光景,什麼先,什麼後,萬方憂樂獨關心。

20 清人題聯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心,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
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岩疆。 渚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21 〈岳陽樓記〉:寫作背景 宋仁宗慶曆中,滕宗諒知涇州(甘肅),因范推薦,任天章閣待制。御史梁堅奏劾涇州任上盜用公帑十六萬,藉以打擊范仲淹。
慶曆四年(西元1045年),滕宗諒被貶岳州。 慶曆五年,慶曆新政失敗,范仲淹被貶鄧州。

22 〈岳陽樓記〉:寫作背景 時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六月樓成,因感於「古今無文字稱記」,將此樓歷史沿革、建築結構、四周風光、環境氣候及唐人之作,寄給遠在河南鄧州的范仲淹,請范作記。並謂:「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隨信附上《洞庭晚秋圖》,說「涉毫之際,或有所助」。

23 〈岳陽樓記〉:寫作背景 「滕子京負大才,為眾忌嫉。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鬱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後貽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有在矣。」(仲淹玄孫范公偁《過庭錄》)

24 〈岳陽樓記〉:寫作背景 處於遭貶逆境中的范仲淹,展圖賞覽、思緒萬千,以銜遠山、吞長江的氣勢,縱橫詞章,直抒胸臆,跳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窠臼,留下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5

26 天下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一、生命歷程 二、精神人格 三、其它作品
本圖出處:

27 一、生命歷程 1.二歲失怙,苦學登第 2.忠言直諫,屢遭貶抑 3.延州守邊,威震西夏 4.推行改革,罷相外放 慶曆變法

28 一、生命歷程 1.二歲失怙,苦學登第 當范仲淹二歲的時候,父親就病逝了。母子孤貧無依,母謝氏乃改嫁給淄州長史朱文翰。范仲淹遂改姓名為朱說。
范仲淹早年刻苦勵學,夙夜匪懈。從二十一歲到二十三歲,寄宿於淄州長白山醴泉寺的僧舍讀書,勤儉刻苦。

29 繼父親生的朱氏兄弟過著浪費無度的日子,范仲淹曾屢加勸止,朱氏兄弟反而譏諷他:「我們吃朱家的飯,穿朱家的衣,讀不讀書是朱家的事,與你何干?」他心生疑慮,多方打聽,才知道自己的身世,感泣之餘,決心離開朱家,並且告訴他母親派來追趕的人:十年之後,功成名就,定當前來迎養。

30 范仲淹離開朱家,到了應天府,進入學舍讀書。五年之中,日夜苦讀,有時晚上疲憊不堪,昏沉欲睡,就用冷水澆臉,使自己清醒。更由於貧困,往往捨不得吃早飯,一直要到中牛過後才吃點粥充飢。
當時留守的兒子也在學,看到范仲淹平日的貧困生活,就把這事稟告了他的父親,以公家伙食供應范仲淹。沒想到范仲淹卻把那些食物擺在一邊不動,直到食物餿敗。

31 留守的兒子問他:「家父聽說你生活清苦,所以送你食物,而你卻不吃,難道是怪我們汙辱了你嗎?」
范仲淹道歉著說:「並非不感激你們的盛意,只是長久以來已經習慣了吃粥,如今一旦享受豐盛的食物,恐怕日後就無法再吃粥過日子了。」

32 2.忠言直諫,屢遭貶抑 (第一次貶謫) 明道二年,太后崩,仁宗親政。范仲淹蒙召回京,帝親擢為右司諫。
那時,郭皇后以宰相呂夷簡亦曾依附太后,理應罷免,仁宗遂罷呂夷簡,使出判陳州。

33 事後,呂夷簡深恨郭后,陰謀報復。回朝以後,竟利用宦官,興風作浪,弄得仁宗要廢皇后。
范仲淹聯合御史中丞、諫院多人,伏閣諫阻,說:「皇后乃國母,不可輕廢。」仁宗不聽,郭后廢,范仲淹亦因此貶知睦州桐廬(今浙江省桐廬縣)。

34 (第二次貶謫) 范仲淹又上〈百官圖〉,指斥宰相呂夷簡專權,用人惟私。呂夷簡反而告他越權言事,離間君臣,並指為朋黨。范仲淹以是落職貶知饒州(今江西省鄱陽縣)。當時,尹洙、歐陽脩等都為他抱不平,從此朝廷分為二派。

35 3.延州守邊,威震西夏 范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輔佐夏竦經略陝西,在延州守邊,號令嚴明,愛撫士卒。面對強敵西夏,謀定而動。他探知敵軍善於騎射,宋朝軍隊往昔未經戰鬥,遇敵驚慌畏怯,故以堅壁清野為先,充實糧餉武器,加強邊城防衛,屯田練兵,增強戰力,敵來則與之戰鬥,敵退也不深迫,穩紮穩打,積小勝為大勝。

36 三年之後,使邊防固若金湯,羌人呼為龍圖老子。夏人亦相戒不敢犯其境,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數萬甲兵」。旋拜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邊上百姓稱頌曰:「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西夏因無機可乘,士氣消沉,遂於慶曆四年上表稱臣。

37 4.推行改革,罷相外放 自邊境還朝後,仁宗召見他於天章閣,賜他平坐,請他當面條陳改革政治的意見。於是他提出了有名的「十事疏」。
但舊有勢力官僚,怕范仲淹的政治措施有損自己的特權,便加以攻擊,甚至製造謠言,說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脩等都是一黨的結合,於是朋黨之說又起。

38 附註:本文則是范仲淹於慶曆革新失敗後,慶曆五年貶謫鄧州時所作。
仁宗信以為真,朝中忠直大臣,紛紛外調。范仲淹也因此上疏乞罷政事,於慶曆五年出知邠州(陝西省邠縣)軍州事。 范仲淹到邠州不及一年,即改知鄧州。 附註:本文則是范仲淹於慶曆革新失敗後,慶曆五年貶謫鄧州時所作。

39 慶曆變法 慶曆三年,升任參知政事 條陳十事 嚴格考核 呂夷簡陷害 貶鄧州
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推恩信、重命令、減徭役 嚴格考核 呂夷簡陷害 貶鄧州 主持慶曆新政 推行政治改革    慶曆三年四月,宋夏局勢剛剛和緩,宋仁宗便將范仲淹調回東京,升任爲參知政事(副宰相),與樞密副使富弼、韓琦等人一道主持朝政。當時,北宋的官僚機構越來越臃腫,而行政效率越來越低,軍隊數量不斷增加,但內憂外患不時爆發,百姓負擔十分沈重,國家財政卻入不敷出。不少有遠見的人擔心封建國家的命運,連連上疏要求宋仁宗進行改革,在嚴重的危機面前,宋仁宗三番五次召見范仲淹等人,賜給他親筆寫的詔書催促說:“你們爲國盡心,不必有什麽顧慮,凡是急需改革的事,趕快提出來。”並且叫人打開宮中的天章閣,在條案擺好紙筆,督促他們立即寫出改革方案。范仲淹一貫主張改革,以治理天下爲己任。早在天聖五年(1027年),范仲淹就曾洋洋萬言上書朝廷,提出一系列建議:選擇賢明的人作州郡長官,舉薦有成績的人當縣令,排除社會上的遊散懶惰勢力,裁汰冗員並取締過度侈費,嚴密選舉制度,培育將帥以加強邊防等。後來他又經常上書,分析民間利病和朝政得失。現在他更覺得責無旁貸,但他又深知積重難返,他對人說:“皇上對待我,真夠信任的了。不過,事情總有個先後緩急;以往長期安定局面中積累的弊病,決非一朝一夕所能革除呵!”然而國家的危機如此嚴重,皇上求治如此心切,時間是耽擱不起的,於是范仲淹認真總結從政28年來醞釀已久的改革思想,很快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綱領《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它的主要內容是:   (一),即嚴明官吏升降制度。那時,升降官員不問勞逸如何,不看政績好壞,只以資歷爲准。故官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循苟且,無所作爲。范仲淹提出考核政績,破格提拔有大功勞和明顯政績的,撤換有罪和不稱職的官員。   (二)抑僥倖,即限制僥倖作官和升官的途徑。當時,大官每年都要自薦其子弟充京官,一個學士以上的官員,經過二十年,一家兄弟子孫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這樣一個接一個地進入朝廷,不僅增加了國家開支,而且這些紈絝子弟又不幹正事,只知相互包庇,結黨營私。爲了國家政治的清明和減少財政開支考慮,應該限制大官的恩蔭特權,防止他們的子弟充任館閣要職。   (三)精貢舉,即嚴密貢舉制度。爲了培養有真才實學的人,首先應該改革科舉考試內容,把原來進士科只注重詩賦改爲重策論,把明經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經書的詞句改爲要求闡述經書的意義和道理。這樣,學生有真才實學,進士之法,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實了。   (四)擇長官。針對當時分佈在州縣兩級官不稱職者十居八九的狀況,范仲淹建議朝廷派出得力的人往各路(北宋州以上的一級監察和財政區劃)檢查地方政績,獎勵能員,罷免不才;選派地方官要通過認真地推薦和審查,以防止冗濫。   (五)均公田。公田,即職田,是北宋地方官的定額收入之一,但分配往往高低不均。范仲淹認爲,供給不均,怎能要求官員盡職辦事呢?他建議朝廷均衡一下他們的職田收入;沒有發給職田的,按等級發給他們,使他們有足夠的收入養活自己。然後,便可以督責他們廉節爲政;對那些違法的人,也可予以懲辦或撤職了。   (六)厚農桑,即重視農桑等生産事業。范仲淹建議朝廷降下詔令,要求各級政府和人民,講窮農田利害,興修水利,大興農利,並制定一套獎勵人民、考核官員的制度長期實行。   (七)修武備,即整治軍備。范仲淹建議在京城附近地區召募強壯男丁,充作京畿衛士,用來輔助正規軍。這些衛士,每年大約用三個季度的時光務農,一個季度的時光教練戰鬥,寓兵于農,實施這一制度,可以節省給養之費。京師的這種制度如果成功了,再由各地仿照執行。   (八)推恩信,即廣泛落實朝廷的惠政和信義。主管部門若有人拖延或違反赦文的施行,要依法從重處置。另外,還要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應當施行的各種惠政是否施行。這樣,便處處都沒有阻隔皇恩的現象了。   (九)重命令,即要嚴肅對待和慎重發佈朝廷號令。范仲淹認爲,法度是要示信於民,如今卻頒行不久便隨即更改,爲此朝廷必須討論哪些可以長久推行的條令,刪去繁雜冗贅的條款,裁定爲皇帝制命和國家法令,頒佈下去。這樣,朝廷的命令便不至於經常變更了。   (十)減徭役。范仲淹認爲如今戶口已然減少,而民間對官府的供給,卻更加繁重。應將戶口少的縣裁減爲鎮,將各州軍的使院和州院塥署,並爲一院;職官廳差人幹的雜役,可派級一些州城兵士去承擔,將那些本不該承擔公役的人,全部放回農村。這樣,民間便不再爲繁重的困擾而憂愁了。   《條陳十事》寫成後,立即呈送給宋仁宗。宋仁宗和朝廷其他官員商量,表示贊同,便逐漸以詔令形式頒發全國。於是,北宋歷史上轟動一時的慶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領導下開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諸實施。   慶曆三年(1043年)底,范仲淹選派了一批精明幹練的按察使去各路檢查官吏善惡。他坐鎮中央,每當得到按察使的報告,就翻開各路官員的花名冊把不稱職者的名字勾掉。樞密副使富弼平時對范仲淹十分尊敬,這時見他毫不留情地罷免了一個又一個官員,不免有點擔心,從旁勸止說:“您一筆勾掉很容易,但是這一筆之下可要使他一家人痛器呀!”范仲淹聽了,用筆點著貪官的名字憤慨地說:“一家人哭總比一路人哭要好吧!”   在范仲淹的嚴格考核下,一大批尸位素餐的寄生蟲被除了名,一批幹才能員被提拔到重要崗位,官府辦事效能提高了,財政、漕運等有所改善,暮氣沈沈的北宋政權開始有了起色。朝廷上許多正直的官員紛紛賦詩,讚揚新政,人們圍觀著改革詔令,交口稱讚。但是,這場改革直接觸犯了封建腐朽勢力,限制了大官僚的特權,他們對此恨之入骨,隨著新政推行逐漸損害他們的利益,便集結在一起攻擊新政。他們誣衊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結交朋黨,他們並串通宦官不斷到宋仁宗面前散佈范仲淹私樹黨羽的讒言。曾作過西北統帥的夏辣,是個詭計多端的傢夥,宰相呂夷簡告病退休時,他滿心以爲憑自己的資歷可以接替宰相職位,沒料想在石介、歐陽修的評擊下,非但沒有當上宰相,連樞密使的官職也丟了。他惱羞成怒,蓄意報復。於是他讓家裏的一個使女天天臨摹石介的手迹,等到寫得到石介親筆字一模一樣了,便僞造出一封石介寫給富弼的密信,信裏說要廢掉仁宗。夏辣到處張揚,誣陷改革派陰謀另立皇帝。於是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宋仁宗雖然對這件事未必全信,但看到反對革新的勢力這麽強大,他開始動搖了,失去了改革的信心。到慶曆五年初,一年前慷慨激昂,想勵精圖治的宋仁宗終於完全退縮,他下詔廢棄一切改革措施,解除了范仲淹參知政事的職務,將他貶至鄧州(今河南鄧縣),富弼、歐陽修等革新派人士都相繼被逐出朝廷。堅持了一年零4個月的訂曆新政終於失敗。   慶曆新政失敗後,范仲淹貶到鄧州,之後又輾轉於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他調往潁州(今安徽阜陽),走到出生地徐州,不幸病逝,終年64歲。遺著有《文集》二十卷,《別集》五卷(今本四卷);《奏議》十七卷,《政府論事》三卷(今本爲《奏議》二卷);《尺牘》五卷(今本三卷);另有《文集補編》一卷。

40 二、精神人格 1.不置園林,首創義田 六十一歲時,出知杭州,頗有歸隱之志。子弟建議擇地建一座林園大宅,賞心悅目、頤養天年,范仲淹說:「人生果以道義為樂,形骸存亡尚可置之度外,何況居室?余年過六十,尚復幾何?置大宅、造園林亦復何用?所憂者位高難退,而非居處有無。況兩湖園林相望,孰能長享?孰能阻余游賞?何必購之以為足?俸祿之餘,應濟助宗族,莫以一己之私為慮。」

41 范仲淹任官後,還范姓的過程中,曾遭族人的刁難,但他不記前嫌,顯貴之後,曾在蘇州近郊購置良田千畝,稱為「義田」,以其收入,濟助貧苦的族人,嫁娶婚喪也各有定額的補助。

42 後世子孫,仍然繼承遺志,奉行不墜。而范仲淹本人,地位雖高,俸祿雖豐,卻是貧約以終其身。
本圖出處: home.jsinfo.net/.../Html/ Html

43 2.刻苦濟眾,獎掖後進 仲淹曾派其子純仁出外收租,得八百石,途中遇故人石曼卿,聞知家貧親死無以為葬,純仁乃將所收之麥全部贈送給他。返家後,純仁談起途遇故人,並提及近況甚窘,仲淹即說:「何不將所收之麥予之?」純仁回答說:「已都給掉了。」范氏父子,可謂克紹箕裘,有其父必有其子也!

44 范仲淹獎掖後學,不遺餘力。掌睢陽時,有孫姓秀才拜見求助,遂予十千錢。次年,孫秀才又來,又予十千錢。范怪之,問其由,孫面有憂色:「母老家貧無以為養,若日得百錢,則甘旨足矣。」范曰:「若每月三千收入,能安於求學否?」孫秀才大喜,范遂授以《春秋》一部。

45 十年後,泰山有孫明復講授《春秋》,為朝廷召至太學,即昔日孫秀才。范嘆曰:「貧士至苦,若終老不能自給,以孫明復之才,豈不徒費。」遂思購置義田、養濟族人寒士。

46 范仲淹為副相時,名學者尹洙將狄青推薦入朝,范仲淹送給狄青一本《左傳》,說道:「將不知古今,匹夫勇耳。」狄青折節讀書,精通兵法,成為一代良將。
張載當時年輕氣盛,曾經拿著書去拜見范仲淹,范授之以〈 中庸〉,張載潛心研讀,後竟成大儒。

47 范仲淹在蘇州時,買了一個南園,風水先生告訴他:「這塊地氣象非常旺,將來會出不少進士。」范仲淹想,出那麼多進士,我家怎麼能獨佔得了?於是將南園開闢成學宮。後來果然培育了不少人才,造就許多進士狀元。

48 范仲淹的作品 詞作:〈蘇幕遮〉、〈漁家傲〉 散文:〈嚴先生祠堂記〉

49 〈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50 延伸參考資料 資料來源: 南廬吟社詩譜

51 〈嚴先生祠堂記〉 意旨:仁宗明道二年,因新建嚴子陵祠堂,表彰嚴光的高尚情操,因作此文。 先生,漢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 ,乘六龍,得聖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高之。既而動星象,歸江湖,得聖人之清,泥塗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

52 嚴先生祠堂記 在〈蠱〉之「上九」 ,眾方有為,而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 ,陽德方亨,而能「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光武以之。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於名教也。

53 某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迺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祠事。又從而歌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圖片出處:

54 課文分析 架 構 主 題 思想延伸

55 架 構 緣起:滕子京屬文,因作此記 略筆寫景: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風景:雨景興悲,晴日添喜
架 構 緣起:滕子京屬文,因作此記 略筆寫景: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風景:雨景興悲,晴日添喜  登樓所見湖上陰雨、晴和之景,筆墨淋漓,引人入勝 感想:先憂後樂,方為仁士  議論、抒情是全文重點

56 全文結構表 為 晴喜之景 雨悲之景 記「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主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議論: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 寫景
敘事:敘作記之由 喜情 晴景 悲情 雨景 夜景 日景

57 主題:先憂後樂的仁者胸懷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本源於《孟子‧梁惠王》下
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雪宮:齊宣王的離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8 思想延伸 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孟子‧離婁下》)
伊尹:「天之生此民也, 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予, 天民之先覺者也; 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 非予覺之而誰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孟子‧萬章下》)

59 延伸閱讀 〈義田記》(宋‧ 錢公輔) 意旨:表彰范仲淹購買義田的經過及其制度,並說明他的志向和氣節。
文中讚美范仲淹:「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後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略也。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云。」

60 延伸閱讀 唐宋著名貶謫文學作品: 〈永州八記〉:唐‧柳宗元。貶官永州司馬 〈黃岡竹樓記〉:宋‧王禹偁。貶官黃州知州
〈黃岡竹樓記〉:宋‧王禹偁。貶官黃州知州  〈岳陽樓記〉:宋‧ 范仲淹。貶官鄧州知州 〈醉翁亭記〉:宋‧歐陽脩。貶官滁州知州 〈超然臺記〉:宋‧蘇軾。貶官密州 〈黃州快哉亭記〉:宋‧蘇轍。貶官筠州

61 貶謫文學中的人格精神 〈岳陽樓記〉:范仲淹 〈醉翁亭記〉:歐陽脩 抒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與滕宗諒共勉。
透過山水宴遊之樂,抒發「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62 貶謫文學中的人格精神 〈赤壁賦〉:蘇軾 〈快哉亭記〉:蘇轍
有感於生命在時空上的侷限,遂採取莊子哲學的「相對」觀察角度,以破除心理障礙,向大自然尋求安頓。 〈快哉亭記〉:蘇轍 說明心中坦然、不役於物,才能無往不快。

63 記體文 古人將以「記」名篇的文章稱為「雜記體」。根據文章所記寫的內容和特點,又可以簡約地分為四類:臺閣名勝記、山水遊記、書畫雜物記和人事雜記。

64 記體文 1.臺閣名勝記: 這類記文,一般是刻石的。 例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脩的〈醉翁亭記〉、蘇轍的〈快哉亭記〉。 2.山水遊記:
大多以描繪山川自然景物為內容。 例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記〉、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袁宏道〈西湖雜記〉。

65 記體文 3.書畫雜物記: 專為記述書畫和其他器物而題寫的小文,一般是記述該書畫的內容、物件的形狀,以及其形制或藝術特點,得之或失之的情況等。
例如:韓愈的〈畫記〉、蘇軾的〈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

66 記體文 4.人事雜記: 專以記人敘事為內容的文章,它們多數以「記」名篇,而少數則標為「志」。
例如:歸有光〈項脊軒志〉、方苞〈獄中雜記〉、全祖望〈梅花嶺記〉。

67 參考資料 三民東大版教用手冊 本課結束


Download ppt "岳陽樓記 范仲淹 白繼敏老師製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