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國古典文獻學 主講:羅積勇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國古典文獻學 主講:羅積勇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古典文獻學 主講:羅積勇教授

2 第二講 古典目錄的形成和發展 泛濫無歸,終身無得。得門而入,事半功倍。 張之洞:《輶軒語·語學·論讀書宜有門徑》

3 第二講 古典目錄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節:古典目錄產生的條件 第二節:圖書分類法的萌芽 第三節:劉向、劉歆的校書與《七略》分類法
第四節:分類法的多樣化及其競爭 第五節:目錄種類綜述

4 第一節:古典目錄產生的條件 第一,書的内容多様化。
周朝初年,三代的檔案材料積累了很多,主要是誓辭和文誥之類,内容單一。在保管這些簡策時,人們按夏朝、商朝、本朝分類存放,這還祇是檔案的分類,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目録分類。 书的集中收藏是在汉代。秦朝统一了,但他们恨书。

5 第一節:古典目錄產生的條件 第二,書要集中收藏。
在先秦,甚至包括秦朝,都還是遵循“官守其书”的傳統,即與某行政部門有關的法令、文書,天下人所寫的文章,都分别由相關部門收藏。李斯建議秦始皇焚書時,有一句話叫:“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就是禁絶私人傳學,回到“官守其書”的老路上去。 私人講學傳學,春秋时就有,比如孔丘、墨翟。他們也整理一些圖書以教弟子,像孔子所教内容还很豐富,有詩、書、禮、樂、易、春秋,漢代把這些統稱“六藝”。但這祇是很小一部分書。

6 第二節:圖書分類法的萌芽 一、“官守其書”的原始分類
聖人為之立官分守,而文字亦從而紀焉。有官斯有法,故法具於官;有法斯有書,故官守其書;有書斯有學,故師傳其學;有學斯有業,故弟子習其業。官、守、學、業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同文為治,故私門無著述文字。 要按圖書的內容分類,以便于“即類求書,因書究學”。與我們介紹基本情況時的分類(按內容來源、體裁或撰作目的)不同。 --章學誠《校讎通義·原道》 《周禮》有太師;小史;內史;外史;御史;大司徒;司書;大胥;司士;司民;司約;司會;春官大師;太卜等等。周崇禮教,各官所掌,除了相關檔案外,主要便是關於典禮的規則,另外是一些歷史資料。雖無私人著述,但有專門徵集民間歌謠的官,藉此了解民謠、誹謗,以知政之得失。

7 第二節:圖書分類法的萌芽 二、孔子的分類 春秋時,禮崩樂壞,資料的搜輯匯編保管,沒有了著落。因而原來的文化壟斷也有所打破,典籍散落民間士人當中,整理典籍,私人講學的風氣逐漸開展。相傳孔子對他以前的典籍進行了一番整理,也就是刪定整理出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書,這實際上是孔子對當時學術的分類。 可惜儒家只把眼睛盯在上層社會,上層社會又只盯那些大事情。孔子曰:“吾不如老圃....”因為有關生產技術的資料沒有位置。另外,周禮中有許多巫醫之職,雖夾雜迷信,但多少有點有用的東西,孔子卻沒有整理。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大概也不以巫醫為然。 孔子不是周朝的官,他的責任還小。相傳老子做過柱下史,他看到世界亂了,不以整理為事。墨子創始人墨翟喜歡讀書,每出行,必載數車書(竹簡)相隨。他對書有些分類,但墨家採取秘密傳授。這個學派很快就斷傳了。 總之,孔子就自己所注意的典籍作出了整理,同時也分出了一個類,這成為以後經部書小類的基礎。

8 第二節:圖書分類法的萌芽 三、戰國到西漢初關於先秦學術、學派的分類
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說,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和諸侯。《漢書·藝文志·諸子略》 先秦參加論戰的著書立說的人很多。論戰結束後,人們根據各論戰者的師承關系和他們主要觀點相同與否等標准,把論戰者及其著作歸入各個流派。或者說,根據論戰者的同盟與對抗關系分出了各個流派類別。 《莊子·天下篇》分了:儒、墨、名、法、道、小說六家。主要談學術源流。 《荀子·非十二子》論列了六家:道、墨、小說家、法家、名家、儒家。主要評論各家優缺點。 《韓非子·顯學篇》主要論列儒、墨二家,這兩家是韓非的眼中釘。他談到了儒分八派、墨分三派。這對了解儒墨內部觀點細微差別有用,但對圖書分類用處不大。 《呂氏春秋·不二篇》舉出了各派的許多不見於他書的代表人物,象孫臏、王廖、兒寬。 《淮南子·要略》論述道家、儒家、墨家、縱橫家、法家、雜家。其中縱橫家、雜家是戰國的新流派。縱橫家是政治上的機會主義者,雜家是學術上的實用主義者。《淮南子》主要論述各學派產生的社會根源。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見《史記·太史公自敘》)論述陰陽、儒、墨、法、名、道家。主要評論各家優劣。 各家雖都沒有談及具體書的的歸類,但書系諸人,人既歸類,書以隨之,故對後世分類產生了重大影響。

9 第三節:劉向、劉歆的校書與《七略》分類法
諸子之言紛然殽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脱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於是建臧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説皆充祕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輙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録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羣書而奏其七畧故有輯畧有六蓺畧有諸子畧有詩賦畧有兵書畧有術數畧有方技畧今刪其要以備篇籍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 昔劉向校書輒為一録論其指歸辨其訛謬隨竟奏上皆載在本書時又别集衆録謂之别録即今之别録是也子歆撮其指要著為七畧其一篇即六篇之總最故以輯畧為名次六藝畧次諸子畧次詩賦畧次兵書畧次數術畧次方伎畧 唐·释道宣《廣弘明集》卷三所引阮孝緒《七録序》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附刘向、刘歆传。 刘向的向是写作北出牖的向。

10 第三節:劉向、劉歆的校書與《七略》分類法
一、校書特點 1、专家校专书,图书大类在分工时即确定。 劉邦的丞相蕭何是漢代統治者第一個重視圖書的人。他在咸陽宮殿大火熊熊時,奮不顧身,搶救收藏秦朝的戶籍版本等大量檔案。 漢初廣開獻書之路。漢武帝針對“書缺簡脫”情況,“建藏書之冊,置書寫之官”。漢成帝時,國家藏書更豐富,但書籍非常紊亂。不但“書缺簡脫”,所在皆有。而且書籍雜亂堆放,沒有類書次序。成帝大概是有讀書的愛好,但他有時讀了殘缺不全的書,大吊胃口,便派使者“求遺書於天下”,把民間的許多圖書都搜輯上來了,這中間有很多是足本、古本,也有一些是國家藏書中沒有的書。一種書而備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版本,正好可以補國藏本之不足,以及“校其得失”了。于是,成帝“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而以劉向總負責。 這個分工是實行專家校專書原則,張舜徽大為贊賞。北宋校書時,當時大臣反對讓高僧校佛藏,張認為是大倒退。 專家校專書的分工,同時也使圖書的類別粗見端倪。兵書、數術、方技這幾類是清楚的。劉向博學,懂得多些,校的也多些。但他所校的書中,有一部分是屬于“六藝”方面的,這方面孔子已經分出類來。有一部分是諸子方面的,前述戰國到漢初學者也分出了學派流別。剩下的詩賦屬于文學,自成一類,一看就知。

11 第三節:劉向、劉歆的校書與《七略》分類法
一、校書特點 2、每书附提要。 校書時劉向負總責,程序是:先各自校書,校完後,劉向根據校勘的情況,以及該書的內容,寫出一個內容提要,提要主要指明該書校補訂誤情况(有時還進行辨偽),以及該書的大致内容和價值,最後将該書推薦給皇帝看。所以,“隨竟奏上,皆載在本書”(《七録·序》)。但劉向不久發覺,提要對學者、社會上讀書人也有用,而且更有用。于是,又匯輯眾録為一書,謂之《别録》现《晏子春秋》、《战国策》后还保留刘向所写的《别录》。

12 第三節:劉向、劉歆的校書與《七略》分類法
一、校書特點 3、每類有序,以明學術淵源。 這主要是劉歆《七畧》的特點。 這次整理工作的特點: 這次整理工作完整地包括徴书、編纂、校勘、由校勘記加工擴充而成書録(提要)、依類匯集書録而成目録等階段。之所以能做到這些,自有當時的主客觀條件。但後代國家圖書編目再也没能實現這様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

13 第三節:劉向、劉歆的校書與《七略》分類法
二、從《漢書·藝文志》看七略分類法 1、二書之關系 《别録》、《七略》亡于唐末五代,宋初已看不到這两部書了。 所幸班固删取其要而成《漢志》。班氏實際上作了三项工作:第一,散《辑略》附于各類、屬之後,而總論圖書聚散和《七略》之成書過程的内容仍置於最先。第二,基本删除了原書的提要,但書名项(含書名、卷数、作者等)之後保存了辨偽的内容。第三,對《七略》所收某些書的類屬作了一些調整,標明“入”、“出入”、“省”等字様。“出入”即調整歸類。 基本上可據《漢志》談《七略》。

14 第三節:劉向、劉歆的校書與《七略》分類法
二、從《漢書·藝文志》看七略分類法 2、分類框架 六藝畧: 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經、小學; 諸子畧: 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横家、雜家、農家、小說家; 詩賦畧: 賦一(戰國時屈原以下賦)、賦二(秦漢時孫卿以下賦)、賦三(漢時陸贾以下賦)、雜賦、歌詩; 兵書畧: 兵權謀、兵形勢、陰陽、兵技巧; 數術畧(《七畧》作術數畧): 天文、暦数、五行、蓍龟、雑占、形法; 方技畧: 醫經、經方、房中、神仙。 (1)史書附入六艺畧春秋類及其原因。 (2)“小學”和“小說家”在當時的含義及它們所收入的書。 (3)为何有“詩賦畧”而没安排散文的畧? (4)为什麽好多書都與迷信有關?“兵書”为何有“陰陽”次目?“兵書”为何自成一畧?天文、暦法为何歸入“數術畧”(漢志總序說是“術数畧”)?为何醫學書要跟“神仙”放在一起?

15 再有,值得一提的是,道教在收編方術,附會老莊,仿效佛教的過程,漸漸發展壯大,出現了一些新的著作。而佛教也在此期傳入,產生了許多譯經。
第四節:分類法的多樣化及其競爭 一、需要調整圖書分類以適應新的情況 書籍的類型及其數量比例發生了新的變化 隨著社會制度的基本定型,政治和倫理思想明顯趨嚮一元化,漢初由於尚有一段時期郡、國並存,一些同姓諸侯也曾招徠游說之士,有的還著書立說,如淮南王安,但也只是曇花一現,所以後世諸子不可能再出現先秦的百家爭鳴局面,著作自然也就少了。 魏晉南北朝雖然戰事也不少,但在那種冷兵器時代,人們除了學習、註釋已有兵書經典外,也難以寫出新東西了。且從《漢志》兵書畧與《隋志》子部兵類的比較可以看出,《漢志》兵書略:“凡兵書53家,790篇,圖43卷。”《隋志》子部兵類:133部,共512卷。《隋書》十志原名《五代史志》,五代指梁、陳、北齊、北周、隋,《隋書·經籍志》子部兵類的書實際上還包括南朝宋、齊,所以《隋志》子部兵類是南北朝、隋朝時書,並且它是並記存亡的,所以隋及唐初大臣們所見到的古書並沒有達到133部。 總的來看,古籍的類型由以著作類為主漸漸嚮以編述、詮釋和鈔纂類為主。 比較各目錄,史部著作明顯增多。 個人創作的增多,直接導致了一種新的結集方式的出現——別集。 再有,值得一提的是,道教在收編方術,附會老莊,仿效佛教的過程,漸漸發展壯大,出現了一些新的著作。而佛教也在此期傳入,產生了許多譯經。

16 第四節:分類法的多樣化及其競爭 二、四部分類法的誕生
甲乙丙丁是天干前四位,現在看來,這四位就是一個單位,就像人們說事不過三的三一樣。但是,天干實際上有十位,如果說十天干在西晉初還沒有常用(前四位)與不常用的區分,那就很難說這是四部分類法而不是多分法。不過,從一些證據看,荀勗確實已有此區別。因為對皇覽、圖贊,他沒有另設類別。 1.四部分類法的雛形 四部分類法創始於晉荀勖的《中經新簿》。西晉武帝泰始十年(274)荀勖領秘書監,與當時著名學者張華合作,“依劉向《別錄》,整理紀籍”(《晉書·荀勖傳》)。這次整理圖書的規模很大,可與劉向時相比。在荀勖等人整理圖書之前,有魏秘書郎鄭默著有《中經》。荀勖依據《中經》,更著《新簿》,分圖書為四部。據《隋志》記載,荀勖《中經新簿》所分圖書類目如下: 甲部 六藝、小學 乙部 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 丙部 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 丁部 詩賦、圖讚、汲冢書 其特色在於:(1)將史書從《七略》“六藝略”所附“春秋類”中獨立出來,獨立為丙部,即後來“史部”的雛形;(2)合諸子、兵書、術數、方技為一類,是後代“子部”的創始。這些都是對目錄分類體制的重大變革。

17 第四節:分類法的多樣化及其競爭 二、四部分類法的誕生 2.四部次序的確立
《新簿》甲、乙、丙、丁的次序相當於經、子、史、集,與後來的經、史、子、集稍有不同,直到東晉時李充編《晉元帝四部書目》,才確立了一直被後世所沿用的四部順序。李充所編目錄,當時現存圖書只有3014卷,由於圖書數量較少,“遂總沒眾篇之名,但以甲乙為次”(《隋書經籍志·序》),即只有四部,不立各書的類名。不過,他開始確立四部順序,在我國圖書目錄發展史上,仍然有較大影響。

18 第四節:分類法的多樣化及其競爭 三、繼承七略多分法的改良 1.《七志》附录道、佛
王儉為南朝宋〔劉宋〕后廢帝時的秘書丞。他先是依《七略》体例整理國家藏書,著手編《七志》,不久覺得從魏以來,國家圖書書目都是按照四部分類法編制,于是,又同時編《元徽四部書目》。兩部書目所錄的書都是當時的國家藏書,內容沒什么不同,只是編撰的体例不同罷了。四部体例依荀勗、李充舊法。 《七志》編撰,主觀上是想模仿《七略》体例,但客觀上怎么樣呢? 《隋書 經藉志》:“儉又別撰《七志》:一曰經典志,經六藝、小學、史記、雜傳;三曰諸子志,紀今古諸子;三曰文翰志,紀詩賦;四曰軍書志,紀兵書;五曰陰陽志,紅陰陽圖緯;六曰術藝志,紀方技;七曰圖譜志,紀地域及圖書。其道佛附見,合九條,然亦不述作者之意,但于書名之下,每立一傳。而又作九篇條例,編乎首卷之中,文義淺近,未為典則。” 《七略》雖名為七,但實際是六分〔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王儉為湊成“七”,又強分出一個“圖譜志”,把原來散附的圖譜集為一志。余嘉錫說:“…實則各書之圖,本可隨類附入,儉第欲是成七篇之數,故立此志耳。”而實際上《七志》把已經大大發展、增多了的史學著作附入經典志中的“春秋”類。這是削足适履,開倒車。同時,也暗示出多分法不能泥古不變,而要在《七略》基礎上根据圖書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和發展。

19 第四節:分類法的多樣化及其競爭 三、繼承七略多分法的改良 2.《七录》及其对古代图书分类的贡献 七録目録 經典録内篇一
易部、尚書部、詩部、禮部、樂部、春秋部、論語部、孝經部、小學部。右九部五百九十一種七百一十帙四千七百一十卷 記传録内篇二 國史部、注歴部、舊事部、職官部、儀典部、法制部、偽史部、雜傅部、鬼神部、土地部、譜狀部、簿録部。右十二部一千二十種二千二百四十八帙一萬四千八百八十八卷 子兵録内篇三 儒部、道部、隂陽部、名部、墨部、縱横部、雜部、農部、小説部、兵部五十八種六十一帙二百四十五卷右一十一部二百九十種五百五十三帙三千八百九十四卷 文集録内篇四 楚辭部、别集部、總集部、雜文部。右四部一千四十二種一千三百七十五帙一萬七百五十五卷 術伎録内篇五 天文部、緯讖部、歴算部、五行部、卜筮部、雜占部、刑法部、醫經部、經方部、雜藝部。右十部五百五種六百六帙三千七百三十六卷 佛法録三卷外篇一 戒律部、禪定部、智慧部、疑似部、論記部。右五部二千四百一十種二千五百九十五帙五千四百卷 仙道録外篇 《廣弘明集》卷三保存阮孝緒的《七錄`序》其中敘其成書經過曰: 《七錄`序》:“凡自宋齊己來,王公搢紳之館,苟能蓄集墳藉。必致思其名薄。凡在所遇,若見若聞,校之官目,多所遺漏,遂總集眾家,更為新錄。其內 經史五至于術技,合為五錄,謂之內篇;方外佛道,各為一錄,謂之外篇。凡為錄有七,故名《七錄》”

20 第四節:分類法的多樣化及其競爭 四、四部分類法的定型
1、《隋書·經籍志》吸收 “多分法”的成果,而使四部分類法更加完善,成為目家圖書目錄的正式体例。 四部分類法雖產生于魏晉,但是以后并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除了將史書獨立成部和并《七略》兵書、數術、方技等末技小道入子部的原則,并沒有進一步詳分細類。甚至連四大部類的正式名稱都沒有給定。荀勖也好,李充也好,他们都只是把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并未采用经史子集等名称。经史子集四部的确立始自《隋书·经籍志》 ①、從部類設計与合并看,《七錄》己將兵書略合并入子部兵家,將《七略》中的木數和方技略合并為術技錄,從學術淵源上看,這也是有道理的。 ②、《隨志》繼承《七錄》而有所發展的部分還表現在細目的劃分上。特別是: 《隋书·经籍志》四部类目如下: 经部 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纬書、小学; 史部 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子部 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 集部 楚辞、别集、总集。 附道经部 佛经部 ③、《隋志》繼承《七錄》,還表現在它還同樣力圖恢復流向、劉歆的書錄傳統.歷來對《隋志》的評價最被人稱道的是它的序和書錄,以及書名各項著錄的完備。 ④、《隋志》參照《七略》《七錄》确立四部的部類名:經部、史部、子部、集部。這集部的集就是指《七錄》的文集。

21 第四節:分類法的多樣化及其競爭 四、四部分類法的定型 2、所有的書都納入四部,四部分類法主流地位的最終穩固。
至《隋志》,四部分類已經定型,此後一些史書的經籍志、藝文志和宋代的《崇文總目》、晁、陳二目以及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都沿用這種四部分類法,直到近代。 《崇文總目》采用四部分類法,并且把佛法和道經編入子部大類中,從而使四部分類法最終包容了所有圖書。

22 第五節:目錄種類綜述 一、國家圖書目錄 國家圖書目錄也稱官修目錄,由歷朝政府對國家藏書進行整理後所編的國家藏書目錄。
1.1 有序録的官目 這種體例的目錄幾乎在目錄書開始編纂時就已同時出現。西漢末年,劉歆作《七略》,有序有録。以後宋代的《崇文總目》(佚)也是官目,有部類序,《歐陽集》中仍保存經史子三部原序。各書有提要,但不是整理各書後的心得。鄭樵、晁公武、趙希弁、陳振孫各家書目及《玉海》、《文獻通考》、《永樂大典》有引用。有四庫館臣据《永樂大典》的輯本、嘉慶初錢東垣等人的輯本 1.2 另類官目 元英宗時有《西湖書院重整书目》一卷,祇記書名。明楊士奇等奉敕編的《文淵閣書目》以“千字文”排次,有册數,無卷數,甚至不記作者名。惟記某書所占櫉、號數。純屬帳簿。但對了解明初所存宋元舊籍也有用。

23 第五節:目錄種類綜述 二、史志目錄 即史家著錄,是指史家編入史籍的目錄。包括歷代“正史”中有的或者原來沒有而由後人補修的《藝文志》(或稱“經籍志”),有些朝代的“國史經籍志”,某些政書、專史中的目錄書等。 只著書名的登記目錄 如:《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明史·藝文志》《通志·藝文略》等,各家藏書目錄也多屬此類。 史志目錄並不是嚴格的藏書目錄,往往是後代史家根據以前的國家藏書目錄或根據舊有目錄以及其他文獻資料補撰而成。 此類比較重要的有《漢書·藝文志》、《隋书·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録開元及以前書)、《新唐書·藝文志》、錢大昕《補元史藝文志》。 《明史·藝文志》祇録明代人的著述,《淸史稿·藝文志》承此例。

24 第五節:目錄種類綜述 三、私家目錄 由私人藏書家或學者私人撰修的目錄書。可分私藏目録和私撰目録兩類。重點講私藏目録。私撰目録如《七録》、《孫氏祠堂書目》、《書目答問》等。 《郡齋讀書志》按四部分四十五類,每部有總論〔即大序〕,各書有提要,對作者、全書主旨、學術源流、篇弟次序按不同情況有所論述,多偏重于考訂。晁公武自序中敘述了聚書和著書的經過:〔得井度〕書凡五十篋,合吾家舊藏,除去重复,得二万四千五百卷有奇。今三榮僻左少事,日夕躬以朱黃讎校舛誤,終篇輒撮其大旨論之。 清末王先謙曾以袁〔淳祐十年袁州刊本〕衢〔淳祐九年衢州刊本〕二本合校刊行,成為《郡齋讀書志》的善本。 陳振孫〔1183-?〕在贛、閩、浙圖書發達的地區為官二十年,一生中四十年聚書,在丰富藏書的基礎上,在晚年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仿《郡齋讀書志》撰成《直齋書錄解題》。解題遜趙,但偶記版本

25 其他私藏目録 《直齋書錄解題》記圖書版本:卷四《高氏小史》條說“此書舊有 杭本。今本用厚紙裝夾面,寫多錯誤,俟求杭本校之”。
尤袤《遂初堂書目》。激賞孫綽《遂初賦》,光宗書匾賜之。 元代鍾嗣成《録鬼簿》二卷,記元曲作者生平並列其作品目録。 明代私目注重著録俗文學書籍。如高儒《百川書志》在史部著録戲曲、 小說;毎書有解題。晁瑮《寳文堂書目》則在子雜、樂府兩類著録小說、 戲曲。還有赵琦美《脉望館書目》著録該類書數量更多。 明末淸初人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著録有明一代著述最多,是後人編明史 藝文志的直接材料来源。 淸人的讀書記、題跋記都可當提要目録用。如周中孚《鄭堂讀書記》,朱 緒曾《開有益齋讀書志》,等。

26 第五節:目錄種類綜述 四、專科目錄 專科目錄是將某一專門學科有關的圖書編制而成的一種目錄。漢武帝時所編的《兵錄》,可說是最早的專科目錄。
淸代朱彛尊《經義考》,輯録性目録,但爲求句順有改動,用時要返查原書。謝啟昆《小學考》,然未涵盖所有小學。 章學誠《史籍考》本已成稿,咸豐間被火燒了。但有體例、類目在 金石目録,歐陽修《集古録跋尾》、趙明誠《金石録》。 沈家本《三國志注引書目》、《世說新語注引書目》、《續漢書八志補注所引書目》。 明代道人白雲霽扵天啟七年撰成的《道藏目録詳注》,分三洞、四輔七大部類,毎大類下再分小類。

27 第五節:目錄種類綜述 五、其他目錄 版本目録 有的專記版本。如尤袤《遂初堂書目》。明清之際,陸續出現了一些記版本的書目,如清錢曾《讀書敏求記》,所錄每書附有考記,考記內容偏重於版本。又有《天禄琳琅書目》正續編(對版本的描述最充分)、《四庫簡明目録標注》等。近人鄭振鐸先生編《西諦書目》註意收集各種版本,如録《昭明文選》各種版本逹33種之多,《玉臺新詠》亦有8種版本,是記版本的最具代表性的書目。 丛书目录 淸《四庫全書總目》 上海圖書館《中國叢書綜錄》 地方文獻目錄 中國天文史料普查整編組《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

28 書影

29 THE END 下一講:四庫全書總目與中圖法


Download ppt "中國古典文獻學 主講:羅積勇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