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七、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七、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七、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2 前言 題解 課文導讀與翻譯 作者 賞析 問題討論 基礎測驗 進階練習 延伸學習
圖片來源 前言 題解 課文導讀與翻譯 作者 賞析 問題討論 基礎測驗 進階練習 延伸學習

3 西元一六九七年,浙江人郁永河渡海來臺,從臺南北上到臺北,途中自斗六以上,郁永河看到了「森林蔽天,糜鹿成群」,甚至到現今的新竹附近,還看到許多「成群的野生牛」,而土著則「捕捉野生牛,加以馴養!再用來拉車」,這種俯仰於天地自然間的豐足與自由感,讓後世人不免充滿著田園詩似的莫名情懷。 圖片來源

4 清朝中葉以後,漢移民「如潮水般湧來」,蔽天森林出現不同的角色扮演與解讀,她是原住民的庇護,但在生存空間的意義上,也是漢人需要克服的障礙; 然而,不管庇護或障礙,只要是決心在這塊土地上立足、綿延者,母親般的森林 ,總是在她的子民需要時,無怨悔不吝惜地供給,老樹倒落,新花遍開,她就如 此博愛地在臺灣歷史上搖曳。 —鄭懿瀛《搖曳在歷史裡的森林》—

5 北投 凱達格蘭語Battao的直譯,為巫女之意。傳說有巫女在此出現,故名。
本文選自《裨海紀遊》卷中。裨海,即小海的意思。篇名為後人所訂。作者描述自己受命來臺,僱工到北投煉硫時,初次見聞硫磺產地的特殊景觀。以尋訪的路線為經,以各處景點為緯,鋪敘出豐富奇險的硫穴之旅。全文照應緊密,結構謹嚴,描繪生動,譬喻巧妙。 北投 凱達格蘭語Battao的直譯,為巫女之意。傳說有巫女在此出現,故名。 硫磺 硫磺是火藥的主要原料,十一世紀,臺灣就有出產硫磺的記載,而火山作用使大屯火山群成為天然硫磺產地。 圖片來源

6 《裨海紀遊》是郁永河旅臺經驗的紀錄,他感於來臺機會難得,故詳細記下見聞。全書以採硫任務為主軸,包括由福州至臺南,由臺南至北投的旅途,以及在北投煉硫的經過。書中論述臺灣的山川形勢、物產氣候、史地沿革和風俗民情,為三百年前的臺灣留下珍貴的紀錄,是風格獨具的遊記,也是郁永河採硫之餘的另一成就。

7 《裨海紀遊》一書,版本甚雜,書名之異名亦多,如有作《渡海輿記》、《稗海紀遊》、《採硫日記》等等。裨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司馬貞《索隱》:「裨,音脾。裨海,小海也。九州之外,更有大瀛海,故知此裨是小海也;且將有裨將,裨是小義也。」郁永河大概認為在大清一統之下,臺灣海峽只能算是宇內的小海,因而用為本書的書名。

8 二 《裨海紀遊》的結構與內容特色 (一)結構特色
二 《裨海紀遊》的結構與內容特色 (一)結構特色 《裨海紀遊》又名《採硫日記》、《渡海輿記》,共二萬四千多字,採日記體,用夾敘夾議的方式行文。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卷上自述來臺緣由,從福州至鹿耳門的行程,以及對臺灣的介紹,而以十二首〈臺灣竹枝詞〉作結。

9 二 《裨海紀遊》的結構與內容特色 卷中分臺南府城備辦採硫物資、臺灣西部大縱走、北投採硫三部分,而以自述艱辛困頓的旅途作結。卷下先縱論全臺山川夷險、形勢阨塞、風俗民情,再回到採硫最後段的事,包括七月中工人生病及遇颱風和完成工作回福州,而以土番竹枝詞作結。

10 二 《裨海紀遊》的結構與內容特色 (二)內容特色
二 《裨海紀遊》的結構與內容特色 (二)內容特色 《裨海紀遊》以郁氏渡臺採硫為主軸,而旁及有關臺灣之描述。整體而言,前者述及的橫渡黑水溝、西部大縱走、北投煉硫,最為詳實生動;後者述及的臺灣歷史沿革、地理風貌、原住民風俗,豐富多元。其中,有關康熙臺北湖的說法和對原住民的觀察紀錄,至今仍是學者不斷援引的資料和討論的議題,成為研究臺灣地理史與民族學的最佳文獻。

11 三 《裨海紀遊》的價值 (一)反映當時臺灣開發的概況
三 《裨海紀遊》的價值 (一)反映當時臺灣開發的概況 當時的嘉南平原經荷、鄭多年墾殖,大體上已適合業農的漢人居住,但過此以往則不然。在此情況下,隸役、官弁每以深入「蠻荒」區域為難。

12 三 《裨海紀遊》的價值 (二)記錄當時臺灣原住民的情況 我們可以發現西拉雅、洪雅、帕瀑拉、巴布薩、道卡斯以及凱達格蘭各族之間的差別。

13 三 《裨海紀遊》的價值 (三)展現作者的胸襟器識 (1) 盡量排除根深柢固的成見。 (2) 人道主義者。
三 《裨海紀遊》的價值 (三)展現作者的胸襟器識 (1) 盡量排除根深柢固的成見。 (2) 人道主義者。 (3) 《裨海紀遊》記錄有關鄭成功祖孫三代的傳聞。

14 凱達格蘭 道卡斯 牛罵社〔清水〕 巴布薩 帕瀑拉 洪雅 西拉雅 圖片來源

15 郁永河渡臺採硫路線圖 日期 社名 族名 今地 備考 二月二十三日 澎湖 二月二十四日 鹿耳門 二月二十五日 臺灣府 四月七日 新港 西拉雅
(日期皆為農曆) 日期 社名 族名 今地 備考 二月二十三日 澎湖 二月二十四日 鹿耳門 二月二十五日 臺灣府 四月七日 新港 西拉雅 臺南新化 嘉溜灣 臺南善化 麻豆 臺南麻豆 佳里興 臺南佳里 住宿 四月八日 倒喀國 洪雅 臺南東山

16 日期 社名 族名 今地 備考 四月九日 諸羅山 洪雅 嘉義市 打貓 嘉義民雄 他里務 雲林斗南 柴里 雲林斗六 住宿 四月十日 大武都 彰化社頭 四月十一日 半線 巴布薩 彰化市

17 日期 社名 族名 今地 備考 四月十一日 半線 巴布薩 彰化市 住宿 四月十二日 啞束 大肚 帕瀑拉 彰化大肚 四月十三日 沙轆 臺中沙鹿 牛罵 臺中清水 四月二十三日 大甲 道卡斯 臺中大甲

18 日期 社名 族名 今地 備考 四月二十三日 雙寮 道卡斯 臺中大甲 宛里 苗栗苑裡 住宿 四月二十四日 吞霄 苗栗通宵 新港仔 苗栗後龍 後壟

19 日期 社名 族名 今地 備考 四月二十四日 後壟 道卡斯 苗栗後龍 住宿 四月二十五日 中港 苗栗竹南 竹塹 新竹市 四月二十六日 南坎 凱達格蘭 桃園蘆竹 四月二十七日 八里分 臺北八里 淡水 臺北淡水 五月某日 內北社 臺北北投 遊覽溫泉

20 郁永河,字滄浪,清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是縣學的生員。
郁永河性喜遊歷,康熙三十年(西元一六九一年)在福建省官府擔任幕僚,公餘之暇,遍遊全省山水勝景,而以未至臺灣為憾。康熙三十五年冬天,福州火藥庫失火,燒毀庫存的五十多萬斤火藥,福州官方必須負責賠補,乃決定派人至北投採硫以製火藥。郁永河自願前往。 生員 唐代的國學及州縣學有規定學生員額,因此稱學生為「生員」。到了明、清,凡經過本省各級考試,而取入府、州、縣學就讀者,都稱之為「生員」。

21 次年正月,由福州出發,乘船經澎湖,二月二十四日抵達臺南;而後走陸路北上抵北投,隨即進行煉硫工作。其間遭遇癘疫、暴雨、颱風的侵襲,幾乎前功盡棄;郁永河仍不畏勞苦,勇於任事,終於在十月完成任務,返回福州復命,歷時十月。

22 郁永河的文筆自然清新,簡潔雅致,常隨文詠詩,增添情韻。尤其是《裨海紀遊》中的〈臺灣竹枝詞〉與〈土番竹枝詞〉,刻劃臺灣地理、人文特色及平埔族的風俗民情,最為質樸深切。著有《裨海紀遊》、《海上紀略》、《番境補遺》等書。

23 ○〈臺灣竹枝詞〉 共十二首組詩,繫在《裨海紀遊》上卷最末。又載於黃叔璥《臺海使槎錄》、陳漢光《臺灣詩錄》。〈竹枝詞〉,為民間流傳的一種詩歌形式,以抒詠風土民情為主。

24 ○〈土番竹枝詞〉 共二十四首,為組詩,繫在《裨海紀遊》下卷最末。又載於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

25 ○《海上紀略》 記臺灣附近海外的見聞,共九則。
○《番境補遺》 記水沙連(今埔里、魚池一帶)的風俗民情。與《海上紀略》同為治臺灣史之珍貴史料。

26 課文導讀與翻譯 余問番人硫土所產,指茅廬後山麓間。明日,拉顧君偕往,坐莽葛中,命二番兒操楫。緣溪入,溪盡為內北社,呼社人為導。
我問原住民產硫土的地方,他指著茅屋後方的山腳。第二天,邀顧敷公一起去,坐在獨木舟中,要兩個原住民划槳。沿著溪流進去,溪的盡頭是內北社,請社裡的人做嚮導。

27 轉東行半里,入茅棘中,勁茅高丈餘,兩手排之,側體而入。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覺悶甚。草下一徑,逶迤僅容蛇伏 。
轉向東方走了半里路,進入有刺的茅草叢裡,強韌的茅草高一丈多,須用兩手撥開,側著身體才能進去。炎熱的陽光逼近茅草上,暑氣又熱又溼,覺得很悶。草叢裡有一條小路,彎曲狹窄,須如蛇身伏行般迂迴前進。

28 顧君濟勝有具,與導人行,輒前;余與從者後,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慮或相失,各聽呼應聲為近遠。
顧敷公有登覽勝境的才能,常和嚮導走在前面;我與隨從在後面跟隨,距離不到五步就看不到對方。擔心彼此可能會失散,互相呼喊以判斷距離的遠近。

29 約行二、三里,渡兩小溪,皆履而涉 。復入深林中,林木蓊翳 ,大小不可辨名。老藤纏結其上,若虬龍環繞。風過葉落,有大如掌者。又有巨木裂土而出,兩葉始蘗,已大十圍,導人謂楠也。
大約走了兩、三里路,渡過兩條小溪,都穿著鞋子涉水而過。又進入深密樹林中,林木非常茂盛,大大小小都叫不出名字。有老藤糾纏盤結在樹上,好像虯龍環繞。風吹過,樹葉掉下來,有像巴掌一樣大的。又有大樹從土中冒出來,兩片葉子才剛剛發芽,就已經粗達十圍了,嚮導說這是「楠」。

30 楠之始生,已具全體,歲久則堅,終不加大,蓋與竹笋同理。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目不得視其狀。涼風襲肌,幾忘炎暑。
楠木剛剛長出來,就已經具備完整的形體,年歲久了會變堅硬,卻始終不會更粗大,大概和竹筍的道理一樣。樹上有各種鳥叫聲,都是耳朵第一次聽到的,而眼睛卻看不到牠們的樣子。涼風吹在肌膚上,幾乎讓人忘了炎熱。

31 復越峻坂五、六,值大溪。溪廣四五丈,水潺潺巉石間,與石皆作藍靛色。
又翻過五、六個陡坡,遇到一條大溪。溪寬四、五丈,溪水從險峻的岩石間流過,水和石頭都是深藍色的。 導人謂此水源出硫穴下,是沸泉也。余以一指試之,猶熱甚,扶杖躡巉石渡。 嚮導說這水的源頭來自硫穴下,是溫泉。我伸一指試探,還非常熱,扶著柺杖小心踏著險峻的溪石渡過。

32 更進二、三里,林木忽斷,始見前山。又陟一小巔 ,覺履底漸熱,視草色萎黃無生意;望前山半麓,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導人指曰:「是硫穴也。」風至,硫氣甚惡 。
再往前走二、三里,樹林突然中斷,這才看到前面的山。再爬上一座小山頭,感覺鞋底漸漸熱起來,看到的草都顏色枯黃毫無生機;前面的半山腰間,冒出一絲絲的白氣,好像山間雲氣剛剛形成,在青山間搖擺不定。嚮導指著說:「這就是硫磺礦穴了。」一陣風吹過,硫磺的氣味很難聞。

33 更進半里,草木不生,地熱如炙。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
再往前走半里,草木都無法生長,地上熱得像火烤一般。左右兩邊山有許多大石頭,受到硫氣薰蒸,剝落、侵蝕呈粉末狀。有五十餘道白氣,都從地底翻騰激盪冒出來。滾燙的水珠噴濺,離地面一尺左右。

34 余攬衣即穴旁視之,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地復岌岌欲動,令人心悸。蓋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 ,余身乃行鑊蓋上,所賴以不陷者,熱氣鼓之耳。
我攬起衣服靠近礦穴旁觀看,聽到地底下似有激烈的雷聲震盪,而又夾雜著驚濤和沸騰的熱鍋聲;地面又危險的好像要動起來,讓人心裡害怕。大概周圍寬廣的百畝範圍內,等於是一個沸騰的大鍋,我則是走在鍋蓋上,地面之所以沒有陷下去,是因為熱氣股脹而凸起罷了。

35 右旁巨石間,一穴獨大,思巨石無陷理,乃即石上俯瞰之,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急退百步乃止。左旁一溪,聲如倒峽,即沸泉所出源也。
右邊的大石頭當中,有一個礦穴特別大,心想大石頭沒有陷落的道理,於是靠近石頭上面向下望,礦穴中的毒氣焰向人撲來,薰得眼睛睜不開,腦袋像是要裂開一樣,急忙退出百步之外才停下來。左邊有一條溪,水聲有如傾瀉的峽谷,這就是溫泉水源的出處。

36 還就深林小憩,循舊路返。衣染硫氣,累日不散。始悟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是硫穴沸聲也。
回程在深林稍微休息一下,沿著舊路回去。衣服沾染了硫磺氣味,好幾天都不散。這才知道先前所聽到如急流崩崖,在耳邊隆隆不絕的,原來是硫磺礦穴的沸騰聲。

37 全文可分為七段。首段大略說明行前準備。第二段至第六段,是整個旅程的重點。自「轉東行半里」、「約行二、三里」、「復越峻坂五、六」、「更進二、三里」到「更進半里」,依序順寫,逐步凸顯主題,空間轉換流暢;每一段描寫一個場景:茅徑、深林、沸泉、小巔、硫穴,愈深入而愈奇、愈險,層層遞進,引人入勝。其中,沸泉的高熱,小巔的草色萎黃,遠望前山的白氣縷縷,在在是對硫穴漸近的鋪陳與描寫。

38 第六段則是這段旅程的目的地,作者以環顧四周、「即穴旁視之」、「即石上俯瞰之」等各個角度,描述硫穴的特殊景觀,細膩而深入,讀之如在目前。末段為尾聲,氣味伴隨記憶久久不散,始悟先前所聽到如倒峽、如崩崖的聲響,原來是硫穴的沸聲,使作者豁然開朗,也留下無窮餘韻。

39 本文為日記體的遊記散文。以紀實的手法,詳細記錄行程的重點與細節,因此文章結構井然有序,行文流暢。面對未知的旅程和陌生的景物,郁永河以感官的真實領受,配合當下的知識與理解,描述沿途所見、所聞,因此全文交織著聽覺、嗅覺、視覺、觸覺的摹寫與譬喻,使文章豐富而精彩,宛如放映舊時臺灣影像的紀錄片。

40 郁永河的文筆自然清新,精簡典雅;描繪生動,觀察入微。讀之如見其景,如聞其聲,如嗅其味,彷彿身歷其境。郁永河曾說:「遊不險不奇,趣不惡不快。」可見其富有積極樂觀的冒險精神。觀本文沿途所記,驚險轉折,有如探險的行腳,正是這句話的最佳註解。

41 三百年前的一位旅人,在工作閒暇之餘,將旅臺的寶貴經驗,以日記的方式保留下來,使如今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能夠透過這些寶貴而優美的文字,認識臺灣的原始風貌。思及昔日荒榛蔓草的北投,如今已是遊人如織的觀光勝地,不禁令人興發時移世易的感懷。

42

43 郁永河在臺期間,多盡心於採硫要務,書中隨處可見三百年前身處蠻荒的困頓與艱辛。本課是他忙裡偷閒,探訪硫穴的見聞,為全書難得一見的悠閒小品。
本文採順敘法,以一般遊記常見的方式轉換空間,如「轉東行半里」、「約行二三里」等,依序寫出一路上的景致,並形成敘寫的層次。全文共分七段,除首尾二段外,每一段寫一場景:茅草、深林、溪流、小巔、硫穴,愈接近主題,描寫愈周詳細膩,呈漸進式的結構特色。

44 第一段如同序曲,說明此行的動機。第二段一開始即進入又高又茂密的茅草叢中,茅棘刺人,暑氣蒸鬱,小徑曲折,行進更為辛苦。
第三段寫深密的樹林,林林總總不可辨名的樹木、老藤、鳥鳴、涼風,是深林特有的樣貌,也是郁永河匆匆穿越時的視聽感受,寫來自然天成。此外,還有裂土而出的巨木吸引了郁永河的眼光,進一步詳加描繪。

45 第四段寫四五丈寬的大溪,溪水、溪石巉險,皆作藍靛之色,且水溫甚熱,必須扶杖躡巉石渡。本段可說是全文的過峽,表面寫溪,實則寫硫穴;而且用嚮導之言印證溪與石特異之因,作者又親自以一指試探,印證嚮導的說法,文理綿密而細膩。

46 第五段分兩個層次:距山遠處,作者用林木絕跡的景象,暗示硫穴在望;距山近處,又透過觸覺、視覺及嗅覺的摹寫,來描述接近硫穴時的感覺。尤其是「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巧妙的譬喻與形容,為濁重的硫穴,增添了輕靈縹緲之感,也是神來之筆。

47 第六段是全文的重心,作者用力書寫硫穴的特殊景觀。其一,堅硬的巨石竟抵不過硫氣的侵腐,使人驚駭。其二,從地底騰激而出的五十餘道硫氣,以及噴湧四射的沸珠,簡直天地奇觀。其三,地下傳來如響雷震蕩,夾雜如驚濤和沸鼎的聲音,令人心悸。其四,俯瞰硫穴,遠望依依裊裊的硫氣,近處卻是險毒的煙霧,不可逼視。運用具體巧妙的譬喻,給人身歷其境般的感受。

48 第七段為尾聲。作者回住處後,衣上累日不散的硫氣,為此行留下無窮餘韻。也因為這趟硫穴之旅,使他恍然大悟,原來在初到北投時,常常聽到的如倒峽如崩崖的巨大聲響,就是硫穴沸泉的聲音。文章也在不散不輟的硫氣與硫聲中結束。

49 本文優點是: 一、題材特別:一般的遊記,不外湖光山色,詩酒雅賞。此篇卻大異其趣,以蠻荒景象和硫穴的特殊景觀為主,是極為少見的題材。 二、寫景出色:全文最成功之處,在於作者描寫的功力。他大量運用摹寫的技巧,變化鋪陳,使客觀的景物,更為鮮明具體。此外,文中頻頻出現的巧妙譬喻,堪稱一絕。

50 三、照應緊密:本文以硫穴為核心,作者行文即一直掌握此一核心而前後照應。如一開始提到硫土產地,在「茅廬後山麓間」,有第五段的「始見前山」、「望前山半麓」相應;辛苦跋涉途中,先是「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繼則「涼風襲肌,幾忘炎暑」;與硫穴距離不同,感覺自然有別,遠則「履底漸熱」,近則「地熱如炙」;愈近硫穴,草木生長環境愈惡劣,由「草色萎黃」到「草木不生」可知;景觀也有遠望的「白氣縷縷」,和近看的「白氣五十餘道」相應等;有了緊密的照應,使主題更加集中,敘寫也更有層次。

51 四、結構謹嚴:作者以尋訪的路線為經,以各個景點為緯,鋪敘出豐富新奇的硫穴之旅,謀篇布局極為細密有條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只是從書中節錄下來的一小部分,非刻意創作的一篇文章,竟能首尾俱足,結構謹嚴,可見作者敘事寫景的功力不俗,信筆為之,自成佳篇。

52 一、郁永河曾言:「遊不險不奇,趣不惡不快。」本文為其探察異地的紀錄,你認為文章中有哪些奇險的地方?
所謂「奇險」,乃是相對於日常的、已知的經驗。本文作者為探察硫穴,因而進行了一段令他深刻難忘的硫穴之旅,這段對作者來說未知、陌生的旅程,超越了他以往的經驗範圍,因而充滿了奇險之處。如「深林」中有「大小不可辨名」的樹木,又有「禽聲萬態,耳所創聞」;藍靛色且熱甚的大溪;硫穴周圍「地熱如炙」、「巨石剝蝕如粉」等等,對作者而言,都是前所未見的景象,因而充滿了新奇的感受。

53 而茅棘中,「勁茅高丈餘」,必須「兩手排之,側體而入」;猶如沸泉的大溪,必須「扶杖躡巉石渡」;尤其是目的地所在的硫穴周圍,「地復岌岌欲動,令人心悸」、「蓋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余身乃行鑊蓋上,所賴以不陷者,熱氣鼓之耳」、「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急退百步乃止」等等,都是為了進行這趟硫穴之旅,所不得不經歷的危險。

54 二、本文大量運用摹寫、譬喻等文學技巧,描寫沿途所見、所聞,使我們充滿新鮮的閱讀樂趣。請指出作者使用摹寫、譬喻的情形。
在摹寫方面,視覺摹寫如「林木蓊翳,大小不可辨名。老藤纏結其上,若龍環繞。風過葉落,有大如掌者」、「望前山半麓,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聽覺摹寫如「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左旁一溪,聲如倒峽」。

55 觸覺摹寫如「暑氣蒸鬱,覺悶甚」、「涼風襲肌,幾忘炎暑」、「余以一指試之,猶熱甚」、「陟一小巔,覺履底漸熱」,嗅覺摹寫如「風至,硫氣甚惡」、「衣染硫氣,累日不散」等等,極盡描寫沿途所見之景,使客觀的景物,更加鮮明生動。

56 在譬喻方面,如「老藤纏結其上,若龍環繞。風過葉落,有大如掌者」、「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蓋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余身乃行鑊蓋上,所賴以不陷者,熱氣鼓之耳」等等,比比皆是,既真實記錄所見所聞,也充滿了無限奔馳的想像,使文章讀來,深具樂趣。

57 B A ( )1下列「 」中文字的注音,何者正確?(A)「蓊」翳:ㄨㄥ(B)沸「鑊」:ㄏㄨㄛˋ(C)「裨」海:ㄅㄞˋ(D)逶「迤」:ㄊㄨㄛ
(全為單一選擇題) ( )1下列「 」中文字的注音,何者正確?(A)「蓊」翳:ㄨㄥ(B)沸「鑊」:ㄏㄨㄛˋ(C)「裨」海:ㄅㄞˋ(D)逶「迤」:ㄊㄨㄛ B (A)楫/楫。(B)巉/饞。(C)/板。(D)嶂/障。 (A)ㄨㄥˇ。(C)ㄆㄧˊ。(D)ㄧˊ。 ( )2下列「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者兩兩相同?(A)操「ㄐㄧˊ」/舟「ㄐㄧˊ」(B)「ㄔㄢˊ」石/嘴「ㄔㄢˊ」(C)峻「ㄅㄢˇ」/「ㄅㄢˇ」凳(D)青「ㄓㄤˋ」/屏「ㄓㄤˋ」 A

58 ( )3下列「 」中字詞的解釋,何者錯誤?(A)炎日「薄」茅上:迫近;接近(B)「逶迤」僅容蛇伏:曲折綿延的樣子(C)「剝蝕」如粉:被侵蝕而剝落(D)地復「岌岌」欲動:騷動擾亂的樣子

59 ( )5「又陟一小巔,覺履底漸熱,視草色萎黃無生意;望前山半麓,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上引一段文字,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方式?(A)譬喻、誇飾、摹寫(B)類疊、譬喻、摹寫(C)類疊、轉化、誇飾(D)轉化、譬喻、誇飾 B ( )6「余與從者後,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慮或相失,各聽呼應聲為近遠。」此段文句主要在說明什麼情形?(A)藉聲壯膽,以表勇敢(B)路途險阻,逃逸者眾(C)茅草高密,險阻難行(D)猛獸襲殺,相呼自保 C 5類疊:白氣「縷縷」(疊字)。譬喻:「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摹寫:視覺(視草色葳黃無生意)、觸覺摹寫(覺履底漸熱)。

60 ( )7郁永河記錄了從硫穴外圍、硫穴旁及巨石上三種角度所觀察到的硫穴景觀。下列文句,何者為其從「巨石上」觀察到的景象?(A)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B)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余身乃行鑊蓋上(C)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D)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是硫穴沸聲也 C (A)硫穴外圍的景象。(B)硫穴旁的景象。(D)返回後所領悟。

61 ( )8下列文句解釋,何者錯誤?(A)「坐莽葛中,命二番兒操楫」意謂坐在草叢中,叫兩個童僕割草(B)「草下一徑,逶迤僅容蛇伏」意謂草叢中的小路曲折難行(C)「顧君濟勝有具,與導人行,輒前」意謂顧君體力好,腳程較快(D)「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意謂樹上傳來許多鳥鳴聲,都是首次聽聞 A (A)意謂坐獨木舟中,叫兩原住民的少年划船。

62 ( )9下列對於〈北投硫穴記〉一文的說明,何者正確?(A)以採硫為經,以風土民情的考究為緯,鋪敘出豐富奇險的臺灣之旅(B)結構井然,描繪生動,譬喻巧妙,使人有鮮明而新奇的閱讀感受(C)以誇張的手法,先篩選出景物的特點再大肆鋪寫,凸顯首次探訪的欣喜(D)為日記體的遊記散文,主採倒敘法,用一般遊記習見的方式轉換空間 B (A)以尋訪的路線為經,以各處景點為緯,鋪敘出豐富奇險的硫穴之旅。(C)以紀實的手法,詳實記錄行程的重點與細節。(D)採順敘法。

63 ( )10下列對於郁永河的描述,何者正確?(A)性喜遊歷,於臺灣省任幕僚之時,利用閒暇遍遊全省山水勝景(B)因福州火藥庫失火,欲將功抵罪,受命前來臺灣採硫(C)來臺之行由福州出發,經澎湖直抵淡水,再走陸路前往北投(D)文章風格自然清新,簡潔雅致,常隨文詠詩,增添情韻 D (A)應為福建省。(B)因以未至臺灣為憾,故藉此次機會自願前來。(C)由福州出發,經澎湖,抵達臺南後走陸路北上北投。

64 一、郁永河將尋訪硫穴的過程依序順寫,逐步凸顯主題,層層遞進,引人入勝。下列文句皆為〈北投硫穴記〉中的文字,分為「自然景觀改變」、「人體的感覺」、「所見硫穴的情況」三種。請依其所敘情況與硫穴的距離,以代號寫出由遠而近的順序。

65 甲 乙 丙 自然景觀改變 人體的感覺 所見硫穴的情況 林木忽斷 ,始見前山 聞怒雷震蕩地底 ,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地復岌岌欲動
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 草木不生 地熱如炙 白氣五十餘道 ,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草色萎黃無生意 覺履底漸熱 穴中毒焰撲人 ,目不能視,觸腦欲裂

66 1自然景觀改變: ( )→( )→( ) 2人體的感覺: ( )→( )→( ) 3所見硫穴的情況: ( )→( )→( )

67 二、遊記屬於雜記,是一種記遊的文體。作者以親見的山川勝景、自然風物為題材,表達對美好風光的感受,也可進一步借景抒情或闡發議論。下列為五則遊記的介紹,請從參考選項中選出與之相應的答案。
參考選項: (A)柳宗元〈永州八記〉(B)蘇軾〈記承天夜遊〉 (C)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D)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E)郁永河〈裨海紀遊〉

68 A C ( )1將遭貶的幽憤之情寓於山水之中,賦予描寫對象生命與個性,極富藝術魅力。是後世遊記文學的典範。
( )1將遭貶的幽憤之情寓於山水之中,賦予描寫對象生命與個性,極富藝術魅力。是後世遊記文學的典範。 ( )2藉抒發遊山探洞的感想,對治學之道進行深入思考,勉人堅持意志,深思進取。 C

69 D B E ( )3描寫西湖春光月景之美,展現與眾不同的審美眼光。 ( )4寫夜訪友人,共賞月色,呈現二人的閒情逸致及灑脫自在的胸襟。
( )3描寫西湖春光月景之美,展現與眾不同的審美眼光。 ( )4寫夜訪友人,共賞月色,呈現二人的閒情逸致及灑脫自在的胸襟。 ( )5以採硫任務貫串全書,穿插有關臺灣風土民情、山川地理等描述,風格獨具。 D B E

70 〈竹枝詞〉的由來 「竹枝詞」淵源自巴歈,專用以載歌載舞,原為樂府詩體之一,亦呼「巴歈詞」,或通稱「竹枝歌」。但原詞鄙陋,唐代詩人劉禹錫在沅湘,乃依騷人〈九歌〉,作新詞以教唱,之後白居易以〈文人竹枝詞〉、元末楊維楨以〈西湖竹枝詞〉紛紛仿效,相從者不下百家,遂成歌詠地方風光、習俗的文類。

71 〈竹枝詞〉的由來 清代結合時代文化特色,出現大型的連章〈竹枝詞〉、大量的詩加自註,創作客觀的筆調,使得〈竹枝詞〉原本詼諧趣味的特殊風貌,更與地方風土詩的采風觀念及方志編纂的風氣,結下了不解之緣。 〈臺灣竹枝詞〉承此遺緒,在〈竹枝詞〉的發展上另外開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72 〈竹枝詞〉的唱法 〈竹枝歌〉的原始唱法,是一曲四句,每句各分兩截,上截為「主唱」(竹枝),下截為「和聲」(女兒)。例如,溫庭筠作〈竹枝歌〉:
檳榔花發(竹枝)鷓鴣啼(女兒), 雄飛煙瘴(竹枝)雌亦飛(女兒)。 木棉花盡(竹枝)荔枝垂(女兒), 千花萬花(竹枝)待郎歸(女兒)。 括弧中的「竹枝」字樣,為主唱,「女兒」字樣,乃和聲,均為標示段落而加上去的夾註,原文並無。〈竹枝歌〉不但有「主唱」,有「和聲」,而且還要配樂(簡單的節奏音響),使唱者、和者(常不止一人)同時婆娑起舞。糅歌、舞為一,甚至呈露出歌舞劇的雛形。

73 〈竹枝詞〉的特色 就形式格律而言,〈竹枝詞〉係七言絕句的一種,不過,就文類的「本色」來看,〈竹枝詞〉詩句不忌俚俗,詼諧趣味的特殊風貌在一般七言絕句較為少見,成為〈竹枝詞〉與七言絕句內涵最大的差異;臺灣〈竹枝詞〉發展史曾出現史齡的〈臺南竹枝詞〉係採用五言絕句體,這僅是〈竹枝詞〉的創作特例,並未成為風潮。

74 〈竹枝詞〉的特色 整體特色是格律的拘束少,樸質而又輕鬆;活潑而又親切。可以了解一個地方的風俗民情、生活習慣、人文背景、歷史掌故以至於殊勝風物,亦可從〈竹枝詞〉中去詳細體認。而且,〈竹枝詞〉民族意識淳厚、地方色彩濃郁,可以避免無病呻吟的文學流弊。

75 郁永河對〈臺灣竹枝詞〉的影響 康熙三十六年(1697)郁永河《裨海紀遊》內的〈臺灣竹枝詞〉、〈土番竹枝詞〉是臺灣首見的〈竹枝詞〉。
郁永河前後逗留八個餘月,憑恃「好歷荒遐艱險」的秉性(孫元衡語),倒也遊了不少地方(尤其是北部一帶),流傳數十首遊記式的詩,並著裨海紀遊一書。「臺海竹枝詞」(十二首)及「土番竹枝詞」(二十四首),臺灣〈竹枝詞〉從此萌芽。他「盡情」諷詠「土俗瑣事」,奠定臺灣〈竹枝詞〉「不問腔調、不計格律」的基本色調。 圖片來源

76 郁永河〈竹枝詞〉舉隅 (一)編竹為垣取次增,衙齋清暇冷如冰。風聲撼醒三更夢,帳底斜穿遠浦燈。 (作者註:「官署皆無垣墻,惟插竹為籬,比歲增易。無墻垣為蔽,遠浦燈光,直入寢室。」) (二)獨幹凌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摘來還共蔞根嚼,贏得脣間盡染脂。 (原註:檳榔無旁枝,亭亭直上,遍體龍鱗,葉同鳳尾。子形似羊棗,土人稱為棗子檳榔。食檳榔者必與蔞根、蠣灰同嚼,否則澀口且辣。食後口脣盡紅。)

77 (三)臺灣西向俯汪洋,東望層巒千里長;一片平沙皆沃土,誰為長慮教耕桑?
(原註:臺郡之西,俯臨大海,實與中國閩廣之間相對。東則層巒疊嶂,為野番巢居穴處之窟,鳥道蠶叢,人不能入;其中景物,不可得而知也。山外平壤皆肥饒沃土,惜居人少,土番又不務稼穡,當春計食而耕,都無蓄積,地力未盡,求闢土千一耳。)

78 (四)雪浪排空小艇橫,紅毛城勢獨崢嶸。渡頭更上牛車坐,日暮還過赤嵌城。 (作者註:「渡船皆小艇也。紅毛城即今安平城,渡船往來絡繹,皆在安平、赤嵌二城之間。沙堅水淺,雖小艇不能達岸,必藉牛車挽之。赤嵌城在郡治海岸,與安平城對峙。」) (五)鐵板沙連到七鯤,鯤身激浪海天昏;任教巨舶難輕犯,天險生成鹿耳門。 (原註:安平城旁,自一鯤身至七鯤身,皆沙崗也。鐵板沙性重,得水堅如石,舟泊沙上,風浪掀擲,舟底立碎矣。牛車千百,日行水中,曾無軌跡,其堅可知。)

79 由〈竹枝詞〉看當年臺灣民俗 (一)平埔族釀酒的方法,是聚集男女老幼一起嚼米,放在竹筒中,幾天後就變成酒,要喝時加入清水調和。客人來時
,婦女倒出筒中的酒,先品嚐再給客人喝。客人喝光就高興,否則就生氣,氣的是客人大概不喜歡她。〈土番竹枝詞〉云:「誰道番姬巧解釀?自將生米嚼成漿;竹筒為甕床頭掛,客至開筒勸嘗。」 圖片來源

80 (二)男兒待字早離娘,有子成童任遠颺;不重生男重生女,家園原不與兒郎。
(原註:番俗以紹瓜瓞,有子不得承父業,故不知有姓氏。) (三)族人生病時不看醫生,只靠喝溪水痊癒。婦女一年到頭,天天到溪裡洗浴,浴罷順便汲取上流的溪水回家。有病的人更勤於洗浴。產婦在孩子出生後,就帶去洗。如果小孩長了水痘,把膿漿擠乾淨後,還是帶到溪中洗澡,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痊癒。〈土番竹枝詞〉云:「覆額齊眉繞亂莎,不分男女似頭陀;晚來女伴臨溪浴,一隊鸕鶿蕩綠波。」

81 (四)文身舊俗是雕青,背上盤旋鳥翼形;一變又為文豹鞹,蛇神牛鬼共猙獰。
(原註:半線以北,胸背皆作豹文,如半臂之在體。※半線,今彰化市。 ) (五)婦女頭髮如亂蓬,用青蒿綁頭髮,蝨子多,常以五指代梳。偶有少婦抹髮油,並將頭髮分成兩股盤起來,也滿有風致的。但因為用鹿脂當髮油,所以腥味極重,難以靠近。土番竹枝詞云:「亂髮鬖鬖不作緺,常將兩手自搔爬;飛蓬畢世無膏沐,一樣綢繆是室家。」(鬖鬖,亂髮。緺,指髮髻。膏沐,髮油。綢繆,纏綿。室家,指妻子。)

82 (六)莽葛原來是小舠,刳將獨木似浮瓢。月明海澨歌如沸,知是番兒夜弄潮。(原註:番人夫婦,乘莽葛射魚,歌聲竟夜不輟。)
(七)未婚男子為了射鹿逐獸時的行動便捷,以及討女性歡心,大約十三、四歲起,即編竹束腰,直到結婚為止。土番竹枝詞云:「輕身矯捷似猿猱,編竹為箍束細腰;等得吹簫尋鳳侶,從今割斷伴妖嬈。」(吹簫,求偶也。)

83 其他文人創作的竹枝詞介紹 疏泉導濬古風同,五里圍來水道通。 灌溉田園千萬頃,至今共賴有曹公。 ──周揚理〈鳳山竹枝詞〉
出草秋深盡夏初,刖蹄剖腹外無餘。 當官已報社商革,五穀雞豚一一書。 ──黃叔璥〈番社竹枝詞〉 眼見山番跳戲奇,婆娑謾舞作嬌痴; 排成雁陣頻招手,甜酒教儂飲一卮。 ──康作銘〈瑯嶠竹枝詞〉 圖片來源

84 一齣加冠故事新,揭開假面看真來。登場自是憑繩索,幕後牽抽另有人。
代表堂堂慶得人,當能謀福惠吾民。一場審議三分半,民意於茲已暢申。 獨善寧無愛此身,須知遺臭要平均。位高處世艱難甚,一致而今竟誤人。 褒貶真成泣鬼神,聞風恐懼究何人。可憐異代《春秋》筆,此世無由再獲麟。 ──賴和〈新竹枝歌〉

85   郎家住在三重浦,妾家住在白石湖。路頭相望無幾步,郎試回頭見妾無?
  韭菜花開心一枝,花正黃時葉正肥。願郎摘花連葉摘,到死心頭不肯離。   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樹頭結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時?   手握柴刀入柴山,柴心未斷做柴攀。郎自薄情出手易,柴枝離樹何時還?   郎捶大鼓妾打鑼,稽首天西媽祖婆。今生夠受相思苦,乞取他生無折磨。   綠蔭陰處打檳榔,蘸得蒟醬待勸郎。願郎到口莫嫌澀,個中甘美郎細嘗。 ──梁啟超〈臺灣竹枝詞〉之一

86   芋芒花開直勝筆,梧桐揃尾西照日。郎如霧裏向陽花,妾似風前出頭葉。
  教郎早來郎恰晚,教郎大步郎寬寬。滿擬待郎十年好,五年未滿愁心肝。   蕉葉長大難遮陽,蔗花雖好不禁霜。蕉肥蔗老有人食,欲寄郎行愁路長。   郎行贈妾猩猩木,妾贈郎行蝴蝶蘭。猩紅血淚有時盡,蝶翅低垂那得幹? ──梁啟超〈臺灣竹枝詞〉之二


Download ppt "七、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