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桐庐中学 张栋海 2007.8 2007.8 Z D H.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桐庐中学 张栋海 2007.8 2007.8 Z D H."—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桐庐中学 张栋海 2007.8 Z D H

2 孔 子(中国) 柏拉图(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托马斯(意大利) 哥白尼(波 兰)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 (前551-前479)
孔 子(中国) 柏拉图(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托马斯(意大利) 哥白尼(波 兰)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 (前551-前479) (前427-前347) (前384-前322) ( ) ( ) ( ) 2007.8 Z D H

3 牛 顿(英国) 伏尔泰(法国) 康 德(法国) 达尔文(英国) (1694-1778) (1642-1778) (1764-1804)
( ) 2007.8 Z D H

4 单元二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        孔子 2007.8 Z D H

5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孔子生平介绍 2.追求礼乐的一生 ①立志学习礼乐(刻苦自学,成为…儒士?) ②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①立志学习礼乐(刻苦自学,成为…儒士?) ②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③从政失败(中都宰、司寇) ④周游列国(思考:教材P21资料回放?) ⑤整理典籍(“六经”) 思考:孔子的政治主张为何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 2007.8 Z D H

6 二、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2.目的: 3.核心内容: 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
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 ② 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  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2.目的: 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 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核心内容: (礼、仁、中庸) ⑴“礼”的思想 2007.8 Z D H

7 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①含义: ②地位: ③方法: ④评价: “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 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 “克己复礼”(个人、社会) 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⑵“仁”的思想 ①含义: ②地位: ③方法: 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忠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 2007.8 Z D H

8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 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
④表现: 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 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 ⑤意义(积极、消极) 2007.8 Z D H

9 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互为表里” ⑶中庸之道 A.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B.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
①中庸的含义 A.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B.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   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②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A.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B.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2007.8 Z D H

10 三、古代大教育家 1.孔子的教育成就 2.思考:教材P23"学思之窗"? 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 教育的局面
②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 成“君子” ③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④教学内容: 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是我国 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 最基本的教材 2.思考:教材P23"学思之窗"? 2007.8 Z D H

11 四、儒学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①政治: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 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1.对中国: ①政治: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 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 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②教育: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 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 发展下来。 2007.8 Z D H

12 2.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 组成部分 ①对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
A.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 民主之路的桥梁 B.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的道德支柱 C.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 D.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 …… 2007.8 Z D H

13 A.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每年都举行 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B.韩国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在20多所
②对韩国: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A.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每年都举行 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B.韩国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在20多所 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80%的人信奉儒 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 C.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 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 2007.8 Z D H

14 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 浓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
③对越南: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 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 浓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 ④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论语》 被译成拉丁文、英文等,欧洲启蒙思想家 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2007.8 Z D H

15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这段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品质?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2007.8 Z D H

16 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 原因和目的 2007.8 Z D H

17 “中庸” 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探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 不讲原则吗?是墙头草两边倒吗? “中庸” 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 至少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2007.8 Z D H

18 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
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007.8 Z D H

19 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2007.8 Z D H

20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2007.8 Z D H

21 《圣人孔子》轰动维也纳老外看戏学论语? 2007.8 Z D H

22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2007.8 Z D H

23 中国与瑞典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2007.8 Z D H

24 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圣人孔子》轰动维也纳 老外看戏学论语? 2007.8 Z D H

25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中国与瑞典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2007.8 Z D H

26 孔子的故乡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2007.8 Z D H

27 2007.8 Z D H

28 2007.8 Z D H

29 第一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第一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2007.8 Z D H

30 孔子的介绍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丧父,16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⑴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在鲁国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⑵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⑶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7.8 Z D H

31 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2007.8 Z D H

32 周游列国,直道而行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2007.8 Z D H

33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由于齐人离间,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 。 ▲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2007.8 Z D H

34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2007.8 Z D H

35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2007.8 Z D H

36 孔子办私学 2007.8 Z D H

37 2007.8 Z D H

38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礼》书影 《诗经》书影 2007.8 Z D H

39 时代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2007.8 Z D H

40 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思想核心 仁 “忠恕”之道
施行仁政,内圣外王 尊尊,核心:尊君 亲亲 “正名”的思想 孔子的教育事迹及思想 2007.8 Z D H

41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问题一:什么是“仁”?什么是“礼”? 问题二: “仁”与 “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007.8 Z D H

42 孔子的政治格言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007.8 Z D H

43 “人而不仁,如礼何?” “克己复礼,为仁”
如果说“隆礼”是儒学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贵仁”就是它的思想核心。 “人而不仁,如礼何?” “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学说正是以“仁”释“礼”, “仁”、 “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社会,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文化精神的根基。 2007.8 Z D H

44 总结: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 “仁者爱人” “仁政” “忠恕” “礼” “克己复礼” “等级制度” “正名”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礼” “克己复礼” “等级制度” “正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007.8 Z D H

45 孔子的教育事迹及思想 1,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2,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使文化教育下移。
3,教学实践中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教学方法上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 5,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 “学而优则仕” 6,孔子还善于“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007.8 Z D H

46 孔子的得意门生 2007.8 Z D H

47 杏坛授业,万世师表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2007.8 Z D H 上一页

48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孔子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还是古代大教育家,他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2007.8 Z D H


Download ppt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桐庐中学 张栋海 2007.8 2007.8 Z D H."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