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青少年發展理論簡介 Photo by Charles Chang
2
青少年發展之當代理論
3
了解青少年期:當代理論 2-1 青少年發展理論的重要性在於了解青少年如何選擇目標、最佳化他們的能力,以及在失敗時進行補償;並且能解釋個體如何與脈絡(context)互動。 當代青少年發展理論強調發展是各層次的組織互相影響下的結果,例如:生物、心理、社會和文化。 人生全程的發展脈絡方法認為了解青少年,多重學門的影響必須被整合考慮,個體為其發展之主動行為者。
4
了解青少年期:當代理論 2-2 研究青少年應使用多變項、縱貫性和多層次的研究。
應用發展科學的目的是去使用青少年發展、差異和脈絡的知識,設計介入和防治方案,以促進正向發展。 個人-環境互動是具有可塑性的,且未來的發展路徑可以和先前不連續,也可以是連續的。
5
自然-教養的議題 自然與教養的取向包括行為和發展是導源於遺傳、成熟及基因(自然),或環境、經驗和學習(教養)。
人類發展雖有可塑性,但其可能發展結果的多樣性,將受到個人特質和脈絡(context)的限制。 基因和環境在決定發展上具有相同的力量,要發展任何人類生理和行為特質,基因必須與環境融合。
6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Hall的復演論 4-1
批評者認為Hall的個體源生復演論的種系發生史(phylogeny)並不正確,但他仍在人類發展科學和一般自然觀點上有影響力。
7
種系發生史 種系發生史(phylogeny)係指一個種或類群的演化史,尤注重研究各大類群生物的世系及親緣關係。種系發生史的基本觀點是不同物種的動植物皆源自相同祖先。但此類關係的證據幾乎總是不完全的,故對種系發生過程的判斷大部分基於間接證據及謹慎的推測。現代分類學是將生物分門別類的科學,以種系發生史為基礎。早期的分類系統並無理論基礎,生物係根據外表上的相似來分類。提出種系發生史的生物學家,由古生物學、比較解剖學、比較胚胎學和生物化學領域獲得證據。關於種系發生史的資料和結論表明,今天的生物是歷史演化過程的產物,各種系之間以及種系內部的相似程度都由其所源自的共同祖先的世襲關係程度來決定。
8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Hall的復演論 4-2
復演論(recapitulation theory)為20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霍爾(G. S. Hall)所倡導,屬解釋個體發展的一種理論。按復演論的解釋,人類個體自幼到成熟的成長歷程,正代表人類自原始到現代整個進化階段之重演(張春興,1991)。
9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Hall的復演論 4-3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理念,霍爾在其1904年出版的《Adolescence》一書中,提出了它的復演論(recapitulation theory)。他認為生前胚胎期像蝌蚪形狀,代表人類最初在水中生存的時期;嬰兒期的爬行動作代表人類進化的猿猴時期;青年期情緒不穩定代表人類進化的混亂期,霍爾採18世紀文學運動的狂飆期(storm-and-stress period)名之;成年後身心成熟代表人類進化的文明期(張春興,2000) 。
10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Hall的復演論 4-4
霍爾認為,我們復演著我們祖先的行動。我們以簡約的形式,復演人類的生活。霍爾以復演論來說明遊戲的起源。他以為兒童的遊戲,不過是復演種族過去的活動。兒童模仿的遊戲,是復演動物時代的活動;狩獵形式的遊戲,是復演野蠻時代的活動;對於動物的愛好,是復演游牧時代的活動;關於園藝的遊戲,是復演農業時代的活動(孫邦正,1977)。
11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人類發展的教養理論 2-1
McCandless 的人類行為驅力理論描述人類有數個驅力,而且是行為的來源;其理論為教養理論,並將青少年「風暴與壓力」(storm and stress, 或譯狂飆期)的論點提供教養作為解釋。
12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人類發展的教養理論 2-2
McCandless(1970)提出人類行為的驅力縮減理論,他認為驅力是行為的動力,而且個體有數個不同的驅力(如:飢餓驅力、避免痛苦的驅力、性驅力)。我們在社會中學習特定行為,以減少驅力狀態(drive state),例如:飢餓、疼痛或性覺醒。McCandless認為減少驅力的行為會受到獎賞,因此我們會減少驅力,且在社會比較的情形下重複為之。沒有減少驅力的行為是一種懲罰行為,且較不可能重複。
13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自然-教養理論
1. 微弱互動理論強調壓力主要的來源是自然或教養。 2. 中度互動理論認為自然和教養同等重要,但是二者是彼此獨立的。 3. 強度互動理論同時強調自然和教養,且視二者是相互關聯的。
14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論
15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
心理發展理論有八個階段,每個階段代表一個發展危機,也是生命的關鍵期。
16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Anna Freud 青少年期是發展困擾期
人格有三個結構:本我、自我及超我。 Anna Freud 認為青少年有特定選擇,驅力選擇、自我導向、目標導向和理想及社會關係,使青少年期成為不均衡和劇變時期。 批評者認為 Anna Freud 不承認人的可塑性和差異性,並認為青少年的風暴和壓力是不可避免的。
17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Jean Piaget 認知發展(結構)理論
批評者認為其理論並非如同考慮有機體變化般地全盤考慮環境或經驗的變化。
18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Lawrence Kohlberg之道德發展
19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Bronfenbrenner人類發展生態模式6-1
20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Bronfenbrenner人類發展生態模式6-2
Bronfenbrenner將生態系統區分為四個層層相扣的巢狀結構,即微觀系統(microsystem)、居間系統(mesosystem)、外部系統(exosystem)與鉅觀系統(macrosystem),用以描述人際活動在不同的層級系統下所可能產生的交互反應與影響。
21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Bronfenbrenner人類發展生態模式6-3
1.微觀系統 微觀系統係指青少年最直接接觸到的環境,主要指個體與家庭、鄰居和學校、同儕的互動關係。
22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Bronfenbrenner人類發展生態模式6-4
2.居間系統 居間系統是指與個體相關的小系統之間的關係。例如個體與家庭和學校、個體與家庭和鄰居、個體與學校和同儕的互動關係,當兩個或數個微觀系統在價值觀念產生衝突時,通常會造成個體適應問題。
23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Bronfenbrenner人類發展生態模式6-5
3.外部系統 外部系統是指青少年並未直接參與但卻對其產生影響的環境。此系統會影響青少年的生活,間接影響個體的適應。包括家族親戚、父母的職業、學校與教室的環境、社區組織與服務、大眾傳播媒體、諮詢支援服務系統等。
24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Bronfenbrenner人類發展生態模式6-6
4.鉅觀系統 鉅觀系統泛指整個社會大環境,包含社會倫理、意識型態、文化價值等,鉅觀系統為個體設立了行為標準,大至政策法令之制定,小至日常生活之態度言行,其背後都隱含這個社會或個人的意識型態。
25
圖2-6
26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Baltes夫婦的選擇、最佳化與補償(SOC) 模式
青少年發展任務即是檢視青少年如何為他們的行為選擇目標、如何尋找方法或資源以達到此目標(亦即最佳化他們的能力以達到目標),以及如何補償失敗,亦即機會的喪失。理論必須解釋青少年如何發展、建構與對目標許下承諾〔選擇(selection)〕,他們如何獲得達到目標的方法〔最佳化(optimization)〕及當失敗時,他們應如何去〔補償(compensation)〕。
27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Baltes夫婦的選擇、最佳化與補償(SOC) 模式
「選擇」為偏好或目標的選擇。 「最佳化」係為達到更高層次的功能,而投資目標相關資源。 「補償」為面對損失或目標相關資源減少時,為維持既定層次之功能的過程。
28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Baltes夫婦的選擇、最佳化與補償(SOC) 模式
29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Baltes夫婦的選擇、最佳化與補償(SOC) 模式
2. 為了達到更高層次的功能,必須有最佳化的策略。最佳化是獲得、精煉、協調、應用資源的過程。最佳化的典型事例是獲得特定目標的相關技巧和追求目標上的堅持。
30
自然、教養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Baltes夫婦的選擇、最佳化與補償(SOC) 模式
31
參考資料 孫邦正(1977)。教育概論(臺增訂13版)。臺北市:臺灣商務。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0)。心理學思想的流變:心理學名人傳。臺北市:東華。 黃俊豪、連廷嘉(譯)(2004)。R. F. Philip著。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市:學富。 黃德祥等(譯)(2006)。R. M. Lerner著。青少年心理學:青少年的發展、多樣性、脈絡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32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