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南果梨常见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千山区农业广播学校 姜巍 高级农艺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南果梨常见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千山区农业广播学校 姜巍 高级农艺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南果梨常见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千山区农业广播学校 姜巍 高级农艺师

2 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

3 梨黑星病

4 梨黑星病 又叫疮痂病,俗称黑霉病、雾病、荞麦皮,是南北梨区发生普遍,流行性强,损失大的一种重要病害。 能够侵染梨树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如叶片及叶柄、芽、花序、新稍及一年生枝条等部位,其中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为常见。受害部位产生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病部初期变黄,后期枯死,病部组织不腐烂。

5 梨黑星病 危害叶片:叶肉、叶脉及叶柄均可发病。病斑主要出现在叶背面,受害部位产生墨绿色、黑色或银灰色霉状物,病部初期变黄,后期变褐枯死。可导致早期落叶(叶柄受害)、叶脉断裂、叶片枯死,严重削弱树势 。

6 梨黑星病

7 梨黑星病 危害果实: 刚落花及受害的小幼果发病,多数在果柄或果面形成黑色或墨绿色近圆形霉斑,导致果实畸形、开裂,这类病果几乎全部早落。

8 梨黑星病 稍大幼果受害,果面产生淡黄色斑点,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黑霉;干燥时不产生黑霉,呈绿色斑,俗称“青疔”。

9 梨黑星病 成果期受害,形成圆形凹陷斑,病斑表面木栓化、开裂,呈“荞麦皮”状,不畸形。

10 梨黑星病

11 梨黑星病 病原 有性态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子囊菌亚门黑星菌属;
无性态为梨黑星孢Fusicladium virescens Bon.。

12 梨黑星病 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第二年病芽萌发长出病稍,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抗逆性强,-8 ℃ ~-14℃低温下,3个月有50%以上可以萌发,也可在带病落叶上越冬,能存活4~7个月。 主要靠风雨及气流传播,距离超过100米。是一种多次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

13 梨黑星病 防治黑星病要积极消灭或减少越冬的病原菌,并抓住雨季到来前期的防治。
1、搞好果园卫生。清除落叶,集中烧毁和深埋。彻底摘除病梢、病枝、病果。及时摘除病梢、病果、病枝,并集中烧毁或深埋。

14 梨黑星病 2、芽萌动时(花芽拔白至新叶萌出25天,4月下旬—5月中旬) ,喷施40%氟硅唑(福星)乳油50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1-2次 。 3、落花后(5月中下旬)再喷施1次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颗粒剂 倍液或40%氟硅唑(福星)乳油5000倍液1次。 4、发病后及时清除梨黑星病病梢、病叶及病果,喷施40%氟硅唑(福星)乳油5000倍液混加68.75%噁唑菌酮(易保)水分散粒剂 倍液。每间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 。

15

16 梨锈病

17 梨锈病 又称赤星病,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仅在果园附近种植桧柏类树木较多的风景区、城市郊区和墓地附近果园危害严重。
受害梨叶片正面表现为橙黄色斑点,边缘具黄绿色晕圈,后期产生小黑点;叶面内陷,叶背隆起,长出黄色毛状物;幼果果面产生橙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畸形易早落。 病原: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梨胶锈菌 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

18 梨锈病 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红点渐变黑,后长黄毛细又长。

19 梨锈病 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菌,其转主寄主有桧柏、龙柏、刺柏、高塔柏、圆柏、南欧柏和翠柏。转主寄主染病后,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斑点,于秋季黄化隆起,表皮生出褐色角状物(病菌的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胀,成为黄色舌状胶质块(胶化)。

20 梨锈病 降雨 冬孢子胶化 锈孢子侵染 桧柏 桧柏上的冬孢子角 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侵染梨、苹、山楂的叶片及果实 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和锈孢子
持续15mm的降雨1次,冬孢子即可胶化 冬孢子胶化 锈孢子侵染 桧柏 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和锈孢子 叶正面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 侵染梨、苹、山楂的叶片及果实

21 梨锈病 春季是梨锈病侵染的重要时期。 在桧柏上的冬孢子角,只有吸水膨胀才能散发出孢子,需要较高的湿度。如果春季多雨潮湿,条件具备,发病较重,反之干旱少雨,就不易发病。 一般梨树发芽时桧柏上的冬孢子角开始萌发,雨季来临时冬孢子角吸收水分胶化释放孢子,孢子随风雨传播到嫩叶和幼果上完成侵染发芽后长出的新叶易感病,老叶一般不感病。

22 梨锈病 1、彻底清除梨园附近的柏类寄主,梨园周围5公里不要栽种松柏、龙柏等林木,已栽有的必须连根拔除。以彻底断绝侵染途径。
2、四月份在梨树接近展叶时,冬孢子角降雨胶化前,对桧柏等树喷布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5度石硫合剂、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 。 3、梨树自展叶开始直至展叶后25天内(5月初),降雨前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8000倍液,可兼治黑星病。雨后,冬孢子角胶化时喷布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倍液,连续喷施3-4次,直至冬孢子彻底胶化,可兼治白粉病。

23 梨白粉病

24 梨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梨白粉病有两种:一种是梨绿针壳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初发病时在叶背面产生圆形的白色霉点,然后发展成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白色霉层形成外生菌丝体,在叶片上表现黄绿色至黄色不规则的病斑,叶片卷缩,直至落叶。后期叶片上可见到黄褐色或黑色的小颗粒,这就是病原菌的闭囊壳。另一种是叉丝单囊壳菌引起的,使叶片正反两面产生白粉。

25 梨白粉病 病原:子囊菌亚门梨球针壳属, Phyllactinia pyri
7月份开始侵染发病,8月份出现病叶,8月中下旬到9月底是发病盛期,直到落叶。因为白粉病发病较晚,发病的高峰时期一般在采收或采收以后,所以不受重视,造成病情逐年加重。

26 梨白粉病 1、清扫果园。将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消灭病原菌。
2、加强栽培管理。在防治南果梨树白粉病的工作中,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防止过量施用氮肥,在整形修剪时,注意改善树体风光条件。

27 梨白粉病

28 梨白粉病 3、药剂防治 (1)在南果梨树发芽前,喷洒3°~5°Be的石硫合剂,打药时选在无风天气最好,喷药要细致周到,树下地面也要喷一下,这样可消灭树上下的越冬病原菌。 (2)在生长季,上年发病较重果园,在7月上中旬开始喷1~2次杀菌剂:15%~25%的三唑酮(粉锈宁)1500~2000倍液、50%的硫悬浮剂2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

29 ? 1、南果梨锈病为什么在城郊和墓地附近发生比较严重?应当如何防治?如果你家果园锈病发生严重,果农是否可以依托相关条款维护自己的权益?
2、南果梨黑星病的防治关键时期?应该如何进行综合防治?

30 春季成虫,幼虫集中于新梢、叶柄部危害,夏、秋季多在叶面吸食危害。受害的叶片发生褐色枯斑,叶脉扭曲,叶面皱缩,出现枯干,严重时全叶变为褐色,导致早期落叶。若虫在叶片上分泌大量蜜汁粘液,诱致煤污病,常将相邻叶片粘合在一起或贴在果面上,影响果实和叶片发育和光合作用,枝条不能充分成熟,容易受冻害。 若虫则隐栖其中为害,若同时发生梨二叉蚜,此种现象更加明显。

31

32 梨木虱

33 梨木虱

34 梨木虱 以冬型成虫在落叶、杂草、土石缝隙及树皮缝内越冬。 越冬代成虫4月上中旬出蛰,4—5月发生第一代若虫为害,多集中于新稍、叶柄。

35 梨木虱 1、人工防治:刮树皮,清扫果园,将残枝落叶、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降低虫口密度。
2、保护天敌:该虫天敌有花蝽、异色瓢虫、草蛉、肉食性螨类、寄生蜂类等。以寄生蜂控制作用最大,应避免在天敌发生盛期施用广谱性杀虫剂。

36 梨木虱 3、物理防治:黄板、蓝板

37 梨木虱 4、药剂防治:掌握越冬幼虫出蛰盛期,集中消灭暴露的越冬成虫及部分卵。 在梨花芽拔白期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在第一代若虫发生比较整齐时,喷药防治也有较好的效果,用五氯酚钠200~3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3%啶虫脒(莫比朗)1500~2000倍液,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38 梨桃小食心虫 简称“桃小”,又名桃蛀果蛾,俗称“钻心虫”,主要危害苹果、梨、海棠、山楂、桃、李、杏、枣等果实。
小幼虫从果面蛀入果,小孔愈合成一个小圆点,入果孔周围凹陷,呈青丁状,虫道纵横弯曲,虫粪呈糖馅状,脱果孔较大,长呈黑色腐烂状,早期危害果凸凹不平,后期危害的多不变形,被害果发黄早落。

39 梨桃小食心虫

40 梨桃小食心虫 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扁圆形冬茧越冬。越冬深度最浅可在土表,最深可达15厘米,3—8厘米深处最多。平面分布主要在树干周围1米以内。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出土羽化。

41 梨桃小食心虫 桃小成虫无趋光性和趋化性,但雌蛾能产生性激素,可诱引雄蛾。 采用性诱芯诱集雄蛾的方法。
诱蛾的有效距离可达200米远。树冠阴面外围离地面1.5米左右的树枝上悬挂1个诱芯,诱芯下吊置1个碗或其他广口器皿,其内加1%洗衣粉溶液,液面距诱芯高1厘米。注意及时补充洗衣粉液,维持水面与诱芯1厘米的距离,每5天彻底换水1次,20—25天更换1次诱芯。每天早上检查所诱到的蛾数,逐一记载后捞出,预测成虫发生期。

42 梨桃小食心虫 1、树下防治。当性诱剂连续3天诱到成虫,就说明是越冬幼虫出土盛期(6月下旬),开始地面施药。用48%毒死蜱800倍液、25%辛硫磷微胶囊剂200倍液等在树冠下距树干1米范围内的地面细致喷雾,喷至地面湿透。也可将药液喷于50千克细土中,混合均匀制成毒土撒于树下。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7kg/亩均匀撒于树盘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施药后都应浅锄,锄后盖土或覆草,以延长药剂残效期,提高杀虫效果。

43 梨桃小食心虫 2、清理果园。清除果园内玉米杆等杂物,刮除老树皮,杀灭越冬虫。
3、结合秋施基肥防治,把树盘半径1米内的表层土壤及落地虫果填入施肥坑底部,可以消灭大量越冬幼虫;4月中旬树盘覆盖地膜,用土压严可阻挡羽化的成虫飞出产卵。 4、树上喷药。当卵果率达到1%~2%时(7月上中旬),同时有少数孵化幼虫已蛀果,虫眼处可见果汁,要立即喷药,在1~2天内完成,连续两次,间隔10~15天,2.5%的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0%的联苯菊酯乳油5000倍液、30%桃小灵乳油20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2500倍液。 5、注意联防。附近桃园和苹枣园等应同时防治,以巩固防治效果。 6、全方位防治。果实采收后的堆果场,贮藏库,晚脱果的幼虫,常在此处脱果越冬,集中杀灭。

44 梨小食心虫 也叫梨小、折心虫。 梨小是转寄主害虫,春季一、二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李新梢,表现为新梢梢端中空、萎蔫致枯死状,在死梢基部有流胶粘液。 在梨果上,蛀果孔常愈合成一个青丁,脱果孔在果的倒面较大,直达果心。梨果受害后常从蛀孔侵入菌类而引起周围果肉变黑,俗称“黑膏药”,甚至腐烂脱落、果内充满虫粪 。

45 梨小食心虫

46 梨小食心虫 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根茎部的粗皮裂缝里、树下落叶、树干绑缚物或土壤中结茧越冬。越冬代在4月下旬开始活动,到6月份开始危害桃、李新梢,以后各代交替发生,7月中下旬转入危害梨果。 梨小食心虫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强烈趋性。

47 梨小食心虫

48 梨小食心虫 1、避免混栽。建园时尽量不混栽桃、李等果树。
2、人工防治。结合冬春清园,刮除树上粗裂皮和扫除落叶,集中烧毁,消灭虫源。梨园附近有桃、李树的,春季及时剪除害桃、李梢,集中烧毁,消灭虫源;刮老皮消灭越冬幼虫;在8月中旬在树枝干上绑草把,引诱脱果幼虫做茧,深秋取下烧毁。 3、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化性和趋光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 5%的糖醋液或梨果发酵液、诱集液、性诱剂等诱杀成虫。

49 梨小食心虫 糖醋液

50 梨小食心虫 频振式杀虫灯

51 梨小食心虫 防治二代梨小(7月中下旬),三代梨小(8月中下旬),当卵果率达0.5%时,立即喷药,可用48%的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2.5%氯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30%氰戊菊酯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25%灭幼脲III悬浮剂3000倍液。

52 梨黄粉蚜

53 梨黄粉蚜 又名梨根瘤蚜、梨黄粉虫 ,只为害梨属植物。
以成虫和若虫为害梨的果实,该虫喜群集果实萼洼处为害,随着虫量的增加逐渐蔓延至整个果面。果实表面似有一堆堆黄粉,周围有黄褐色晕环,即为成虫与其所产的卵堆及小若蚜。受害果实皮表面初呈黄色稍凹陷的小斑,以后逐渐变黑色,向四周扩大呈波状轮纹,常形成具龟裂的大黑疤,甚至落果。

54 梨黄粉蚜 以卵在果台、树皮裂缝、翘皮下或枝干上的残附物上越冬。 梨树开花期卵孵化。若虫行至皮下的嫩组织处取食树液,生长发育并产卵繁殖。

55 梨黄粉蚜 1、人工防治。冬春季,彻底刮除老翘皮,清除树体上的残附物,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虫卵。
2、药剂防治。梨芽萌动前(4月下旬—5月上旬)树上喷40%氧化乐果杀卵。在为害梨果期喷布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2.5%溴氰菊酯乳剂或20%杀灭菊酯乳剂3000倍液。梨树落叶后及萌动前分别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一次,可大量杀死黄粉虫越冬卵 。 3、喷药时一定要注意喷树干,大中小枝上均要着药,而树梢外围的枝干常常是黄粉虫的避难所,应特别注意。

56 梨二叉蚜 也叫梨蚜、腻虫、卷叶蚜。主要危害梨、狗尾草。

57 梨二叉蚜 以成蚜、若蚜群集于芽、叶、嫩梢和茎上刺吸汁液为害。为害梨叶时,群集叶面上吸食,致使被害叶由两侧向正面纵卷成筒状,早期脱落,影响新梢生长、花芽分化与产量,削弱树势。 以卵在梨树的芽腋、果台、枝杈等有皱皮裂缝内越冬。 梨花芽萌动时开始孵化(4月中旬),群集于露绿的芽上为害,花芽现蕾后钻入花序中为害花蕾和嫩叶,展叶后到叶面为害,致使叶片向上纵卷形成筒状。

58 梨二叉蚜 1、人工防治。春季零星发生时,及时摘除被害叶片和小枝梢,集中处理,可大大减轻后期为害。5月间及时摘除卷叶,降低虫口密度。
2、药剂防治。休眠期喷布3~5度波美石硫合剂。萌芽前喷施2.5%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3000倍。越冬卵孵化后未卷叶前,喷施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3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10%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 3、保护利用天敌。梨蚜的天敌有食蚜蝇、草蛉、异色瓢虫及食蚜茧蜂等,应注意保护和利用,避免在天敌发生盛期施用广谱性杀虫剂。

59 梨茎蜂 新梢长至6—7厘米时,成虫用锯状产卵器将嫩梢4—5片叶处锯伤,再将伤口下方3—4片叶切去,仅留叶柄产卵。新梢被锯后萎缩下垂,干枯脱落。

60 梨茎蜂

61 梨茎蜂 结合冬剪,剪除被害枯枝。用铁丝刺入2年生被害枝内,杀死越冬幼虫和蛹。
开花后半月内,及时剪去带虫、卵的萎缩枝梢,集中销毁或深埋。成虫发生期(5月上中旬),5%锐劲特1500—2000倍液,40%新农宝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50%乙酰甲胺乳油1000倍液。

62 梨实蜂 也叫梨食叶蜂、花钻子、白钻虫、螫梨蜂等。只危害梨,花期早的品种易受害。
在花萼上产卵,常可见到稍鼓起的小黑点,似蝇粪状,里面有长椭圆形白色卵。幼虫在花萼基部里面环向串食,被害处变黑,落花后在萼筒上有一黑色虫道。以后蛀入幼果,在幼果上留下虫孔,被害幼果干枯、脱落。脱落之前,又转害新幼果。

63

64 梨实蜂 人工防治。成虫假死性,在树下张接布单,振落成虫杀死。人工摘除有卵花朵和有虫幼果,集中消灭,以免幼虫转移为害更多梨果。
地面防治。开花前10—15天,用5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600倍液进地面喷雾,喷雾重点在树干半径1米范围内。 树上喷药。梨实蜂成虫发生期短而集中,在梨花蕾期(含苞待放)用药:48%乐斯本乳油2000~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 2.5%敌杀死乳油1500—2000倍、2.5%溴氰菊酯乳剂3000倍或20%杀灭菊酯乳剂3000倍液。

65

66

67 80cm深

68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爱护和保护则无旁贷,
请从我做起!

69 ? 1、在目前的南果梨生产中,梨茎蜂由次要害虫发展成为 主要害虫之一,应该如何运用综合防治手段进行防治?
2、在进行南果梨病虫害防治时,是否应当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甚至破坏? 应该怎样操作才能减少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0

71


Download ppt "南果梨常见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千山区农业广播学校 姜巍 高级农艺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