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针推学院 针推文献教研室 王静 acumox.gejia@gmail.com 针灸各家著作 《针灸资生经》 针推学院 针推文献教研室 王静 acumox.gejia@gmail.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针推学院 针推文献教研室 王静 acumox.gejia@gmail.com 针灸各家著作 《针灸资生经》 针推学院 针推文献教研室 王静 acumox.gejia@gmail.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针推学院 针推文献教研室 王静 acumox.gejia@gmail.com
针灸各家著作 《针灸资生经》 针推学院 针推文献教研室 王静

2 内 容 概述 1 学术贡献 2 原文选读 3 复习与思考 4

3 1 概述

4 1 作者 姓名字号 生活年代 生平事迹 医学成就 王执中 生卒 不详 官员 医学家 《针灸资生经》 叔权 朝代 南宋

5 2 内容提要 卷 数 内 容 来 源 特点 一 腧穴 南宋以前的针灸文献,包括: 《千金方》 《素问》王冰注 《太平圣惠方》针灸卷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注文,包括王执中的: 学术观点 临证经验 针灸方法 三-七 腧穴主治 《明堂上下经》

6 3 版本与流传 版本 时间 流传 初刊 南宋 1180-1195年之间 佚 南宋徐正卿刻本 嘉定十三年(1220年) 叶氏广勤堂刻本 元
天历三年(1330然后)

7 2 学术贡献

8 1 腧穴 经穴 卷一 腧穴排列:头胸背腹分部、四肢分经。 36幅腧穴图。 腧穴考证:
篇名、排列、内容 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卷一 腧穴排列:头胸背腹分部、四肢分经。 36幅腧穴图。 腧穴考证: 补充眉冲、督俞、气海俞、关元俞和风市等穴,附于或归于相应经脉,实际上使经穴数达到359个; 补充别穴,如当阳、百劳等。 《太平圣惠方》 明清时期的腧穴归经理论

9 卷二原设有“针灸受病处”一篇,现已脱失。
《十四经发挥》 《针灸大全》 《针灸大成》 《针灸聚英》 1 腧穴 腹部穴位距腹中线的横寸:腹部第一至第四行腧穴的横向间距均定为一寸半。 骨度分寸 卷二原设有“针灸受病处”一篇,现已脱失。 《卷四·偏风》:不必拘旧经病左灸右,病右灸左之说,但按酸疼处灸之。 《卷五·足麻痹》:但按略酸疼.即是受病处.灸之无不效也。 《卷七·赤白带》:莫不应手酸疼.予知是正穴也.令归灸之.无有不愈。 取穴 《内经》以痛为腧 孙思邈阿是穴 ……

10 2 刺法灸法 《卷四·心痛》:荆妇旧侍亲疾,累日不食,因得心脾疼。发则攻心腹,后心痛亦应之。至不可忍,则与儿女别。以药饮之,疼反甚;若灸则遍身不胜灸矣。不免令儿女各以火针微刺之,不拘心腹,须臾痛定,即欲起矣。神哉! 火 针 《卷五·腰痛》: 有妇人久病而腰甚疼。腰眼忌灸,医以针置火中令热,谬刺痛处。初不深入,既而疼止,则知火不负人之说犹信云。 舍弟腰疼,出入甚艰,予用火针微微频刺肾俞,则行履如故。

11 2 刺法灸法 灸 法 基本灸法原则 《千金方》 灸法验案(46例)
《卷一·囟会·按》:予少刻苦,年逾壮则脑冷,或饮酒过多则脑痛如破。后因灸此穴,非特脑不复冷,他日酒醉,脑亦不痛矣。凡脑冷者宜灸此。 《卷一·百会·按》:予旧患心气……因灸此穴而心气愈。 《卷一·中脘·按》:尝苦脾疼,尝灸此穴,觉冷气从两胁下而上,至灸处即散,此灸之功也。自后频灸之,亦每教人灸此。凡脾疼不可忍、饮食全不进者,皆宜灸。 针法验案8例

12 2 刺法灸法 灸 法 培补脾胃之气和元气: 常用穴:气海、丹田、三里、中脘、脾俞等。 壮数:日灸七壮,至七七壮止,不得过随年数。 灸法补气
《卷三·虚损》: 予旧多病,常苦气短,医者教灸气海,气遂不促,自是每发须一、二次灸之,则以气却故也。 必欲脾胃之壮,当灸脾胃俞等穴可也。 欲全生者,宜灸胃脘。

13 3 针灸治疗 《卷四·喘》:舍弟登山,为雨所搏,一夕气闷几不救……为刺百会不效,按其肺俞,云其疼如锥刺,以火针微刺之即愈。因此与人治哮喘,只谬肺俞,不谬它穴。惟按肺俞不疼酸者,然后点其它穴云。 因病施法 《卷七·赤白带》:有来觅赤白带药者.予并以镇灵丹与之。镇灵丹能活血温中故也,以其神效故书于此,但有孕不可服尔,若灸带脉穴,尤奇于此丹也。 针灸与药相须 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 《卷三·虚损》:人之羸瘦,必其饮食不进者也。饮食不进,则无以生荣卫,荣卫无以生则气因之衰,终于必亡而已 《卷三·虚损》 :胃者,水谷之腑,人须仰胃气为主也。 脾胃论 反对服用峻补药物 《卷三·虚损·中脘》:服峻补药使脾胃反热愈不能食。 《易传·彖传·坤》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14 3 原文选读

15 1 《卷一》(节选) 百會,一名三陽五會,在前頂後寸半,頂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灸七壯,止七七。凡灸頭頂不得過七壯,緣頭頂皮薄,灸不宜多。鍼二分,得氣即瀉。唐秦鳴鶴刺微出血,頭痛立愈。《素注》云刺四分。 根据文献论述考订百会的定位及刺灸法。 舊傳秦鳴鶴鍼高宗頭風,武后曰:“豈有至尊頭上出血之理?”已而刺之,微出血,頭疼立止。后亟取金帛賜之。是知此穴能治頭風矣。 《明堂經》治中風,言語蹇澀,半身不遂,凡灸七處。亦先于百會。北人始生子則灸此穴,蓋防他日驚風也。 予舊患心氣,偶睹陰陽書有云:人身有四穴最急應,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會蓋其一也,因灸此穴心氣愈。後閱《灸經》,此穴果主心煩,驚悸,健忘,無心力。自是間或灸之,百病皆主,不特治此數疾而已也一名天滿。 举例说明百会的效用,认为百会主治百病: 秦鸣鹤治头风; 《明堂经》治中风; 北人防惊风; 本人治心气。

16 2 《卷三·虚损》(节选) 1 凡飲食不消、心腹膨脹、面色萎黃,世謂之脾腎病者,宜灸中脘。 灸中脘的适应症。 重视脾胃,强调以灸法调养脾胃。
諸葛亮夙興夜寐,罰至二十皆親覽,而所啖食不至數升,司馬仲達知其將死。既而亮卒,仲達追之,楊儀反旗鳴鼓,若將拒焉,仲達乃退,不敢逼。百姓爲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仲達聞之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其曰料生,蓋料其事多而食不如前,死之兆也。食不如前,仲達且知諸葛之且死,今人飲食減少,是胃氣將絕,不可久生矣。方且常食堅硬、使愈難剋化,服峻補藥,使脾胃反熱愈不能食,初不知灸中脘等穴以壯脾胃,亦惑之甚也。 《難經》論四時皆以胃氣爲本,釋者曰:言五臟皆以胃氣爲本,胃者水穀之府,人須仰胃氣爲主也。然則欲全生者,宜灸胃脘。 重视脾胃,强调以灸法调养脾胃。

17 2 《卷三·虚损》(节选) 2 不同医家的灸壮经验。 对合理灸量的分析。
《小品》云:四支但去風邪,不宜多灸,七壯至七七壯止,不得過隨年數。故《銅人》于三里穴止云“灸三壯、鍼五分”而已。《明堂上經》乃云“日灸七壯,止百壯,亦未爲多也。”至《千金方》則云多至五百壯,少至二三百壯,何其多耶?要之,日灸七壯,或艾炷甚小,可至二七壯,數日灸之,至七七壯止。灸瘡即乾,則又報灸之,以合乎“若要安,丹田、三里不曾乾”之說可也。必如《千金》之壯數,恐犯《小品》之所戒也。 不同医家的灸壮经验。 对合理灸量的分析。

18 3 《卷六·鼻涕出鼻干鼻嚏》(节选) 灸治绝骨治疗鼻干。 王执中本人并非医生。
執中母氏久病鼻乾,有冷氣,問諸醫者,醫者亦不曉,但云病去自愈。既而病去,亦不愈也。後因灸絕骨而漸愈。執中亦嘗患此,偶絕骨微疼而著艾,鼻乾亦失去。初不知是灸絕骨之力,後閱《千金方》有此證,始知鼻乾之去,因絕骨也。若鼻涕多,宜灸囟會、前頂。大人小兒之病,初無以異焉耳。 灸治绝骨治疗鼻干。 王执中本人并非医生。

19 4 《卷七·发背》(节选) ? 发背痈疽的灸治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小炷多灸以取效; 病重者不必拘泥常用方法。 热证禁灸
郭戶爲予言,鄉里有善治發背癰疽者,皆于瘡上灸之。多至三二百壯,無有不愈。但艾炷小作之,炷小則人不畏灸,灸多則作效矣,蓋得此法也。然亦不必泥此。近有一醫以治外科得名。有人發背瘡大如碗,有數孔,醫亦無藥可治,只以艾遍敷在瘡上,灸之久而方疼。則以瘡上皆死肉,故初不覺疼也。旋以藥調治之愈,蓋出于意表也。 发背痈疽的灸治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小炷多灸以取效; 病重者不必拘泥常用方法。 热证禁灸

20 5 徐正卿《针灸资生经》序 1 《銅人》、《明堂》,黃帝、岐伯、鬼臾區留以活天下後世。自隔垣透膚之妙無傳,乃謂是能絕筋脈,傷血肉,至望而畏之。有疾則甘心于庸醫,百藥之俱試,不知病在巔者必灸風池、風府,非桂枝輩所能攻;病在膺者必灸刺魂門,雖枳實輩不能下,遂至于束手無策,豈不哀哉! 针灸的作用非药物所能替代。 近世朱肱、龐安常俱爲鍼法,許知可亦謂病當以刺愈。三衢鄒握虎以治法爲歌詩該括行,古聖賢活人之意,賴以復傳。 近代医家与针法。

21 5 徐正卿《针灸资生经》序 2 今東嘉王叔權又取三百六十穴,背面巔末,行分類別,以穴對病。凡百氏之說切于理,自己之見得于心者,悉疏于下。鍼灸之書,至是始略備,古聖賢活人之意,至是始無遺憾。 对王执中《针灸资生经》的评价。 傳謂:“爲人子者,不可不學醫。”予親年八十,精力強健,非賴此書耶?因俾醫衛世傑訂證不傳見者十有八條,鋟木庾司,以補惠民之闕。 刻书原由及相关人物。 時嘉定庚辰(1220年)孟夏朔,承議郎提舉淮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徐正卿序。 写作时间及作者。

22 4 复习与思考

23 1 小结 王执中,字叔权,南宋人。 概 述 7卷,引用南宋以前的针灸文献。 腧穴: 经穴数目实际达到359,增加当阳、百劳等奇穴。
概 述 王执中,字叔权,南宋人。 7卷,引用南宋以前的针灸文献。 学术贡献 腧穴: 经穴数目实际达到359,增加当阳、百劳等奇穴。 调整腹部横寸。 受病处、酸疼处、正穴。 刺法灸法: 火针浅刺 灸法验案及以灸法培补元气和脾胃之气 针灸治疗:因病施法,脾胃论 原文选读 百会及按语、虚损及按语、鼻涕出按语、发背按语 《针灸资生经》序:作者徐正卿

24 思考题 2 王执中对腧穴理论的贡献有哪些? 王执中对灸法做了哪些阐发? 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的按语中列举了不少医案,试总结其病症及治法。

25 参考文献 3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Download ppt "针推学院 针推文献教研室 王静 acumox.gejia@gmail.com 针灸各家著作 《针灸资生经》 针推学院 针推文献教研室 王静 acumox.gejia@gmail.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