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唐朝被尊為中國歷史上最繁盛,最輝煌的朝代.以
致很多人甚至史學家們都認為唐代是盛世或治世,但其 強盛背後的事實是如何呢?唐太宗又是否書中所說的 那般賢明呢?
2
秦代盛世? 秦朝被尊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 在當時的環境,可謂是一個
勢力強大之國,其貢獻影響後世發展,然而這個強大之 國,卻是歷史上最快被滅亡的,到底歷史背後的事實又 是如何?
3
唐朝歷史的簡述 隋煬帝-楊廣的暴政,兵變,民變宮廷政變紛紛,使剛剛統一的中華帝國又一次面臨大混戰。 唐朝 (618-907)
最後,勝利屬於李淵-唐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淵是一位平凡的領導者,但他的次子-李世民卻是中華帝國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之一,在李世民的輔助下。又一次統一中國。經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使中華帝國進入另一個輝煌的時代,海外的中國人現在叫「唐人」,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 「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大,國力最強,歷時最長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唐朝最明顯的特點是帝國擴張。 通過一系列大的戰役,它的疆域甚至超過漢朝。 唐朝在中亞建立了中國的宗主權,并在朝鮮的平壤,越南的河內等設有長住官叫(都護府)。當時世界上,只有中東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國能與之匹敵。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大帝是中國人公認的好皇帝,他勵精圖治,廣納善言,任用賢能。太宗李世民被北方部落尊稱為「天可汗」。被中國人真心稱頌,不單是由於他創立的偉大的唐朝,更主要的是他的美德,他的言行被紀錄在《貞觀政要》裏,為後世帝王的模範。
4
唐太宗承東漢的傳統,並確立三省制. 又用政事堂加以協調,政事堂先與皇帝決定政策, 再交中書省議定細則
唐太宗承東漢的傳統,並確立三省制.又用政事堂加以協調,政事堂先與皇帝決定政策, 再交中書省議定細則.中書令為其長官,接著交由門下省審查,有權封駁詔令,如果最後獲得通 過.下一步便交由尚書省執行.而這個系統的訂立,不僅是中國歷史上 僅有,更是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一名天子會親自訂立制度,限制自己的個人權力.的確,是他確立了三省制. 如果儒家的道德標準而言,唐太宗並不是一名好皇帝,他於玄武門之變弒兄李建成,殺弟李 元吉而登上皇位. 但對當時的人民而言,他的確是明君,因他並沒有大量地,無休止地去勞役人民,而被評千古名君.
5
秦朝歷史的簡述 秦 朝(前 259 ~ 前 210 ) 秦始皇是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 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 子。13歲即王位,39歲稱帝。戰國末年,秦國實力最強,已具備統 一東方六國的條件。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公 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李斯等 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 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制國家--秦朝。 秦王政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 以至萬世,代代承襲。隨後,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 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並 將原六 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 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 又明 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 的武器,鑄造12個金 人。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並賜太子扶蘇死。秦二世胡亥即 位後不久,即爆 發陳勝、吳 廣領導的農民大 起義。秦朝滅亡。
6
秦始皇自稱「功高三皇,德高五帝」,創建「皇帝」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另外,嬴政認為諡號乃是「子論父,臣論君」,大為不妥而廢除之,而改用計數方式的世數尊號。
客觀地說,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人。但自古以來,人民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然而,從民生方面和文化損失方面來看,秦始皇確實是位暴君。
7
唐太宗的個人批評 在好的方面去看,他用人不管出身. 在壞的方面去看,唐太宗首開惡例.
唐太宗的個人批評 在好的方面去看,他用人不管出身. 在壞的方面去看,唐太宗首開惡例. 然而有人認為,唐太宗李世民首開惡例,干預史編寫,讓中國的史學一下子退倒了一千年. 而據史籍記載,唐太宗即位後曾三次向本朝史官要求親自觀看高袓李淵及他本人的實錄, 在宋朝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便有所記載.
8
在唐以前,按傳統規矩.皇帝本人是不能閱讀自己的個人實錄和起居記錄的,故而史官對太 宗的無要婉言謝絕. 第三次未能達到目的後.
唐太宗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對宰相房玄齡說:“朕之心為心,異於 前世.帝王欲自觀 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標榜自己觀史的目的是是以史為鑑,正確了解 自己的作為, 從而起到懲前毖後的作用.房玄齡與負責修史的許敬宗可不敢觸聖怒.便把以前的“實錄”修改 一番,二人便串通 一氣,加班加點將二十卷<<高袓.太宗實錄>>認真刪改,方呈御覽.不用多說,原本實錄中對皇上聲譽不利之處都 一一刪除了.而太宗看了還不滿意.他指示說:"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 朕之所以安社稷, 利萬人耳.史官執筆,何必過諱?宜即改削,直書其事! 這番話,不僅冠冕堂皇,而且理直氣壯---明明是一椿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有什麼不好寫的呢?
9
唐太宗所指的"直書其事"就是史稱"玄武門之變"的內亂事變.而在玄武門之變中,也不免看出其破綻.
<<新唐書.列傳第四.高袓諸子>>中記載"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 遽反走,秦王隨呼之,元吉引弓欲射.不能彀者三.秦王射建成即死."照理來說李世民應回射李元吉才對,為何世民一還手便把箭頭對準太子李建成呢?這正表明只有太子才是李世民心腹之患,必需除之. 由以上可以見其個人私心,及其創了歷史上殺兄弟奪皇位的惡例.
10
千古名君? 根據<<貞觀政要.任賢第三>>所說,擔任諫議大夫的魏徵以敢諫和善諫出名,太宗欲博取虛心納諫的好名聲,只好聽他囉嗦,同時又怕他囉嗦. 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上朝回來怒氣衝衝地對長孫皇后說: “我非殺了那個鄉下老兒不可!” 皇后說: “我聽說皇上英明,才有正直之臣;現在魏徵如此正直,敢於進諫,不正說明你是個英明的君主嗎?” 一番巧言周旋,才使太宗回心轉意,不然那個不怕死的 “鄉下老兒”早就做了刀下亡魂了. 如果唐太宗真的殺了魏徵,他的千古名君之名便不得保存.(以上事件,錢穆先生所著的<<國史大綱>>也有記載.)
11
秦始皇的個人批評 在好的方面去看,他統一全國,促進各地交流。 在壞的方面去看,秦始皇暴虐成性,殘害人民,以致民不聊生。
秦始皇的個人批評 在好的方面去看,他統一全國,促進各地交流。 在壞的方面去看,秦始皇暴虐成性,殘害人民,以致民不聊生。 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始皇三十一年(前 216)下令佔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民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 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 護,並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統 一全國幣制。為發展全國水陸交 通,又實行“車同軌”,修建由咸 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 以及由咸陽經云陽(今陝西淳化 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 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筑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漓江的靈渠。
12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 頒行全國。並利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 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 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水主陰,陰代表刑殺,於是以此為依據加重嚴刑酷法的實施。 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銷毀民間所藏《詩》、《書》、 百家語, 禁止私學。隨後因求仙藥的侯生、 盧生逃 亡, 牽連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將其全部坑殺於 咸陽。 即位後,更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還把戰國時秦、趙、 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修筑西起臨洮(今甘肅 岷縣)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在征服百越地區后,設 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 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圖 “東至海暨朝鮮,西 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 遼東”。
13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 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在名山勝地刻石紀功, 炫耀聲威。為求長生不老之藥,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 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 由此看來,秦始皇雖統一了全國,對後世有一定的影響,然而他的迷信、自私,設立的苛刑,令人民苦不堪言,最後更導致陳勝、吳廣起義,繼而令秦朝快速滅亡。秦始皇確實過多於功,後世對其評價亦是貶多於褒。整體多說,秦始皇並非一個好皇帝。
14
劃時代兵器 一般人常會認為:現代一定比古代進步、古代科技一定比不上現代。然而歷史上有很多例子卻推翻此種「必然」的想法,反而顯示古代某些科技成就是當代所無法比擬的。 例如1994年3月1日,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正式開始挖掘。這是本世紀巨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而二號坑內已出土有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其中還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公分,劍身上共有8個稜面。 考古學家用游標卡尺測量,發現這8個稜面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 這批青銅劍結構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科研人員測試後發現,劍的表面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 一發現立刻轟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 事實上,關於鉻鹽氧化處理的方法,絕不是秦始皇時代的發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這一先進的工藝。 幾年前,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入眼簾。 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中國,但是,更加轟動的消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研究報告。
15
劃時代兵器(續) 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銹呢? 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原因在於劍身上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 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攝氏4000度。 因此我們思考:為何越王勾踐時期就有了我們無法想像的科技水準? 也許古代早已有更多的科技工藝是現代比不上的,的確,又有新的事例發現了,在 考古人員清理秦皇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公斤的陶俑壓 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 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 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狀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裡。 「形狀記憶合金」目前用途很廣,連女人的胸罩都用上了,也就是「記形罩杯」, 可有沒有想過,本世紀80年代的科技文明,竟然會出現在公元前200多年以前?秦始皇的士兵手裡揮舞的長劍,竟然是現代科技尚未發明的傑作? 莫非項少龍真的是回到了秦代?
16
戶籍方面的比較 從戶籍方面的比較,可以隱約看見唐太宗時的經濟情況.根據錢穆先生所著作的<<國史大 綱>>中所紀錄的戶 籍及人口紀錄便約約可見其所謂的盛世情況. 從秦,隋及唐貞觀以及開元時人口情況來看. 秦統一時有人口約二千萬,隋文帝時則有戶籍八百七十萬戶,到了隋煬帝大業二年更有戶 數 ,人口數計 有 ,是秦代的兩倍多.而唐貞觀初,戶籍不足三百萬戶.到了永徵元年,才計有戶籍三 百八十萬.而到了玄 宗時才是唐代的極盛,有戶籍九百六十一萬九千餘. 從人口戶籍情況去看,唐貞觀的形勢只能略勝秦代一籌,與隋開皇時和隋煬帝時更差一大 截.而從勞役人民的角度去看,的確唐太宗是沒有把人民去奴役一番.沒有如秦王政和煬帝一 般,將人口的一大 部份去奴役.以秦為例,當時人口是大約二千萬,士兵便有二百萬.南征北討,再加上各項建設, 被繁重的力役所影響的人口,最保守估計,也會多逹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秦王政的貴族氣及其視人民如草芥的視野, 使其種下役民過甚的根.滅亡便是果.煬帝也是因為相似原因而踏向滅亡.
17
總結 如果把各種的項目進行比較,唐太宗明顯輸了一大截,在經濟人口方面,遠遜於隋代, 又只能略勝於秦。而在個人權力德行方面,又與隋煬帝楊廣相差無幾,煬帝排行第二,因弒兄弟而得皇位,而始皇卻為一己私慾而大興土木,由此可見,兩者也非賢君。然而只在軍事成就方面,唐勝於秦,隋時期。 而於有利後世的建設方面,唐太宗只有少量,相比之下 ,秦開的運河有利於後世,不單其後來的漢,南北朝,以至隋唐,更甚者至現代,促進文化交流, 造福人民。 然而李世民卻在愛民的基礎上,能勝於秦始皇 。 在功績方面,唐太宗的武功雖強(被外族尊為天可汗),但論實質意義方面卻是秦始皇略勝一籌,中國的版圖是秦始皇確立的。
18
九項共通能力 協作:分工合作,每人負責搜集不同的資料.例如:搜集秦和唐的資料. 運用資訊科技:透過上網資訊學習及搜集資料,再加以整理.
溝通:利用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例如(秦的貢獻大過唐的貢獻?). 解決問題: 唐太宗所指的“直書其事”是什麼? 批判性思考:利用歷史記載,分析唐太宗與秦始皇的功過. 運算:分析有關的數據,秦庄襄王之子稱帝的歲數. 自我管理: 於圖書館或自己擁有的書籍中找到有用的資料. 研習: 研究秦兵器之科技文明對現代之影響.
19
組員名單: 梁家鋒(資料搜集唐代部份,校對) 梁倬榮(資料搜集秦代部份) 翟轉河(資料整理唐代部份,PowerPoint製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