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宋 詩 選.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宋 詩 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宋 詩 選

2 唐詩如酒

3 讀唐詩好比「喝酒」,其味是強烈的 唐詩是「青年人的詩」 清華大學\呂正惠

4 宋詩如茶

5 宋詩則是「中、老年人的詩」 讀宋詩則如「喝茶」,要細品而後才覺甘甜。

6 一、宋詩的特色: 1、從藝術旨趣和風格看,宋詩主要向理想、 顯露和精細方面發展 2、宋詩傾向(議論)化、(散文)化、以(才學)為詩
3、(派別)多 4、(詩話)多

7 二、宋詩與唐詩: 唐詩 主(情),近三百篇 蘊蓄
時代 性質 表現 唐詩 主(情),近三百篇 蘊蓄 宋詩 主(理),遠三百篇 發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風 格 作法 (韻)流言外 多(比興) (意)盡其中 多(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詞 評論 婉而微 詩論少 徑以直 詩論精

8 三、宋詩比唐詩之勝點 消失了唐代悲壯的(邊塞派)的作風 消失了唐代感傷的(社會派)的作風 消失了唐代哀豔的(閨怨宮怨詩)的作風
不 勝 點 消失了唐代悲壯的(邊塞派)的作風 消失了唐代感傷的(社會派)的作風 消失了唐代哀豔的(閨怨宮怨詩)的作風 消失了唐代纏綿活潑的(情詩)的作風

9 描寫特別(沖淡),無唐人一味豪邁意氣之病 宋詩中有一種充滿畫意的詩--(題畫詩)
勝 處 整鍊規矩,無唐詩之(不工穩)之病 描寫越發細緻,無唐詩粗率之病 描寫特別(沖淡),無唐人一味豪邁意氣之病 宋詩中有一種充滿畫意的詩--(題畫詩)

10 拗相公 – 王安石

11 拗相公

12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13 登飛來峰 鳳凰山 政治心路

14 登飛來峰 飛來峰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 飛來峰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在飛來峰上的千尋寶塔, ˙聽說第一聲雞鳴便能看到日 出。 ˙我不怕浮雲遮住遠望的視線, ˙只因為我已站在塔的最高層。

15 飛來峰在杭州西湖西,與靈隱寺隔溪相對,高一百六十八米。相傳東晉時,印度僧人慧理曾說此山很像天竺國的靈鷲山,不知何以飛到中國來,人們便稱之為飛來峰。
王安石這首詩所寫的,是不是杭州的飛來峰,歷來都有人提出疑問。有人指出杭州的飛來峰無塔,和詩的內容不吻合。王安石所寫的,可能是飛來峰後不遠的北高峰。明清人引此詩,有題作《詠北高峰》的。北高峰海拔三百餘米,登高望遠,可以見到錢塘江。 此外,亦有人認為飛來峰其實是飛來山之誤。飛來山在浙江紹興城南,其上有應天塔。 寫作本詩背景

16 無論王安石登的是哪一座山,他都是藉登高望遠,表達他高瞻遠矚的胸懷。王安石在 1050 年任浙江鄞縣知縣期滿,回故鄉江西臨川,途經江南時,登臨飛來峰,有感而發,寫下這首七絕。王安石到鄞縣就職後,進行了一些改革,具有積極的實幹精神,受到百姓 的歡迎,卻遭到守舊官吏們的阻撓反對。但此時王安石卻是不畏人言,敢於革新,《登飛來峰》就是這種豪情的反映。

17 這首詩是詩人三十來歲時的作品,寫他登飛來峰時的所見所感。第三、四句詩人由登臨的歡愉心情,進一步生出積極奮鬥的雄心壯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經世濟民的才華。「身在最高層」,浮雲已是飄游腳下之物,自然不能阻礙他的視線;心在最高層,則小人瑣碎紛雜的閒言,亦自然不能擾亂他的改革方向。由此可以看出這位年青政治家的抱負和自信。古人常用「浮雲蔽日」表達自己政治見解不被皇帝採納,反受小人的陷害。而王安石的詩卻是胸懷豪壯,表達出不怕艱難,勇往直前的堅定立場和信心。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18 登 飛 來 峰 飛來峰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19 行草˙登飛來峰

20 王安石  鳳凰山 歡樂欲與少年期 人生百年常苦遲 白頭富貴何所用 氣力但為憂勤衰 願為五陵輕薄兒 生在貞觀開元時 鬥雞走狗過一生 天下興亡兩不知

21 文 學 上 的 成 就

22 古文: 主要師法孟子、韓愈,兼取韓非的峭麗,揚雄的簡古,融會貫通,形成簡勁鋒利、意高思深的獨特風格、類似其剛強兀傲的個性。不論長篇短製,都具有雄辯的說服力。 1.長篇者如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洋洋灑灑有萬言之多,但卻條理分明,論証充分,語言精確。 2.短篇者如太古、讀孟嘗君傳,字數不滿二百,卻能捉住關鍵,要言不繁。 3.記敘文的數量較多,傷仲永、遊褒禪山記等篇,夾敘夾議,辭旨深厚,尤為佳構。

23 詩的成就 早年 輕修辭 重議論

24 詠 ______ 孟子 沉魄浮魂不可招, 遺篇一讀想風標。 何妨舉世嫌迂闊, 故有斯人慰寂寥。
詠 ______ 孟子 沉魄浮魂不可招, 遺篇一讀想風標。 何妨舉世嫌迂闊, 故有斯人慰寂寥。 你的魂魄不能再招回來, 讀你的遺作就想見你的風範、為人 就算天下人都罵我固執,不切實際 有你這位異代知己,也能安慰我的孤單寂寞。

25 烏江亭 詠 ______ 項羽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與君王捲土來。
烏江亭 詠 ______ 項羽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與君王捲土來。 經過無數次戰爭最後勞而無功,壯士聽到四面楚歌,不禁悲傷起來。 垓下一敗大勢已無法挽回。 就算江東還有很多子弟, 但誰肯替項王捲土重來呢?

26 詠 _______ 韓信 貧賤侵凌富貴驕, 功名無復在芻蕘。 將軍北面師降虜, 此事人間久寂寥。
看見貧賤的人就欺負,自己有錢有勢就盛氣凌人, 再也沒有能虛心下問以成就功名的。 韓將軍能恭敬地拜俘虜為師 這樣的事在世上已很久沒有聽聞了。 (淮陰勝而不驕,乃能師李左車,最奇特事。) 詠 _______ 韓信 貧賤侵凌富貴驕, 功名無復在芻蕘。 將軍北面師降虜, 此事人間久寂寥。

27 漢趙“井陘ㄒ一ㄥˊ之戰”前,趙將李左車曾經向陳餘提出了一個能打敗韓信的計策,(當韓信聽到這個計策後,竟然嚇出一身冷汗)但是陳餘沒有聽取他的意見,以至被韓信打得大敗。事後,韓信以重金爲酬求能生擒李左車之人。見到李左車後,韓信親自爲他鬆綁,而且虛心向李左車請教軍事方面的問題。後來,在和項羽的大決戰中,正是李左車的誘敵深入,才讓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得以實施。爲後來的垓下之圍創造了條件。

28 中 年 傾心杜甫 講究技巧

29 晚 年 – 荊公體 王安石的晚年罷官隱居後生活和心情發生了變化,引起了詩風的變化,創作了較多的描寫湖光山色的小詩,這些詩風格趨于含蓄深沈,注重對藝術的錘煉,黃庭堅說: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 胡仔《苕漁隱從話》前集引葉夢得語“王荊公晚年詩律尤精嚴,選語用字,間不容髮。”他的這種詩風被稱爲“王荊公體”。

30 如《雪干》、《題湖陰先生壁》等,王安石尤擅寫絕句。嚴羽說:“荊公絕句最高,得意處出蘇黃。”楊萬里說“五七字絕句難工,唯晚唐與介甫最工于此。”他的絕句有五言、六言、七言的,代表作有《北山》、《泊船瓜洲》、《金陵即事》、《北陂杏花》和六言絕句《題西太一宮》。

31 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淨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32 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淨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淨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因為常打掃,茅屋檐下乾淨沒有一點青苔, ˙一畦畦的花木都是親自栽種。 ˙一條清澈的小河把田地圍繞著, ˙兩座山直闖進門,送來了青翠的山色。

33 這是王安石書贈自己在金陵時的鄰居楊得逢的一首名詩,寫于王安石晚年罷相隱居以後。小詩意境清新閑雅,層次分明,對仗工整, 將山水人格化,將遠處景物移到院中,使景物更集中。詩的末兩句直譯是“一條小河保護農田將綠苗緊緊環繞,兩座青山推開大門把青色送來。”

34 泊船瓜洲 王安石

35 瓜州古渡

36 京口瓜洲一水間

37 题金陵渡 (在鎮江) 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两三星火是瓜州。

38 瓜洲作為千年古渡,自古就是七省通衢的咽喉要道,也是商賈雲集之地。歷史上無數文人墨客在瓜洲吟詩做賦,留下眾多絕句佳文,故瓜洲古渡又被稱為詩渡。特別是宋代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詩文,使其更是聞名遐邇,千古吟誦。 瓜洲位於古城揚州南端,是古運河和揚子江的交匯處。晉代時,河水和江水在這裡流速緩慢,以致泥沙堆積,出水成洲,洲形如瓜,又因漕河在此分為三支,形如「瓜」字,故得「瓜洲」之名。至唐代中葉,瓜洲與江北相連,成為江北巨鎮。    瓜洲

39 瓜洲雖然是彈丸之地。但它一直是重要的渡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為七省咽喉,唐宋年間,在瓜洲開始建有城壘,宋代在此御防倭寇以及抵禦外族侵略的戰場,詩人陸游夜宿瓜洲,感觸之餘,寫下「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詩句。明代此處建有江防同知署,工部份司署,操江都御史行台等十多個機構。 瓜洲地處江南,風光秀麗,江水緩緩流動,岸邊絲絲垂柳如簾,江邊停泊著一艘艘船隻。夜幕中的瓜州在月光的籠罩下卻又是寧靜的,只有點點星火閃爍。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詩句就是形容古渡月色朦朧、清流平緩的奇妙景象。   

40 隋唐時期,瓜洲渡口舟楫穿梭、商賈雲集,加之自然景致鐘靈毓秀,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來此遊歷,吟詩作賦,拈毫揮翰。唐代詩人高蟾《夜泊瓜洲》詩中寫道:「一夕瓜洲渡頭宿,天風吹盡廣陵塵。」而唐朝另一位詩人張祜也曾經在鎮江遠望瓜洲時,吟道:「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則借瓜洲流水喻示女子等候相愛之人的愁緒。 瓜洲依偎著長江,數百年來歷經歷史風雲滄桑,歲月悠悠,這裡流傳著多少動人的故事和傳說,那殘存的古壁殘碑,彷彿再次迴盪著深沉久遠的音符,令人隨著流逝的江水,去回憶瓜洲的歷史往昔。

41 南京紫金山(鍾山)

42 南京紫金山(鍾山)

43 玄武湖& 紫金山

44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2.平聲韻 3.轉品 (形↓動) 1.仄起式 春風又一度吹綠了江南岸,明月甚麼時候照著我歸來? 從此地到鍾山只隔著幾重山 京口和瓜洲相隔著一條江,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45 宋神宗熙甯二年,王安石由江甯知府被任命爲副宰相,進行變法。變法對鞏固朝廷統治、增加稅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也觸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許多朝臣的反對。宋神宗熙甯七年,王安石被罷相,回江甯任知府。第二年(熙寧八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當宰相。這首詩歌是作者作于宋神宗熙甯八年二月(時年五十五),也就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的時候,當時,作者由江甯奉詔進京,坐船沿長江南下,泊船瓜洲,再由瓜洲沿運河北上,赴汴京任職。 作詩的時空背景

46 點明詩人的立足點。 詩題 -泊船瓜洲

47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與瓜洲(瓜洲古渡在揚州 )之近 3.暗示詩人歸心似 箭的心情
1.寫望中之景 2.「一水間 」與「數重山」 極言京口(鎮江 ) 與瓜洲(瓜洲古渡在揚州 )之近 3.暗示詩人歸心似 箭的心情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48 春風又綠江南岸 2.點出時令已經春天 3.隱喻自我再度(扣「又」字)被用,一展長才的期待(「春風」可喻為國君)
1.寫景 - 描繪長江南岸的景色。 2.點出時令已經春天 3.隱喻自我再度(扣「又」字)被用,一展長才的期待(「春風」可喻為國君) 4. 鍊字甚精 - “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爲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 綠 字。因爲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春風又綠江南岸

49 明月何時照我還 1.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 2.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像出一幅 明月照我還 的畫面,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2.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像出一幅 明月照我還 的畫面,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3.此行為二度拜相,如果又遭遇挫折,落寞以歸,將是何種難堪景象?此句宛轉曲折的蘊寓了如此隱微的心情。 明月何時照我還

50 安石二次拜相有勉強為之之意,詩中流露強烈思歸之情,並流露前途不展,出仕與隱居之生命難境。
詩 旨

51 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風又綠江南岸, 鍾山只隔數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間, 泊船瓜洲 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風又綠江南岸, 鍾山只隔數重山。 圖 │ 宋文治· 春風又綠江南岸

52

53 荊公體小詩 禪詩 其他名詩詞

54 弄春柔:在春意中擺弄柔軟姿態的意思。 幽:幽靜、幽閑。王安石曾對黃庭堅說過,古詩“鳥鳴山更幽”,我以爲不如“不鳴山更幽”。 鍾山腳下的溪水靜靜地繞著竹林流淌,竹林西邊的花草在春風中搖曳。 詩人整天坐在茅草簷下觀賞四周景色。有時沒有鳥的叫聲,山中顯得格外幽靜。

55 爆竹声中一歳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戸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 元旦 宋 王安石 ~ ˙鞭炮聲中一年又過去了, ˙春風把新春的暖氣送入屠蘇酒 (讓人喝得暖洋洋的)。 ˙剛升起的太陽照耀著千門萬戶, ˙大家都用新桃符換下舊桃符。

56 不疑還自有疑心。 若見桃花生聖解, 葉落松枝謾古今。 大虛無實可追尋, 王安石 寓言二首其一 ˙聖解 - 對佛道的解說體悟。
   ˙聖解 - 對佛道的解說體悟。 ˙大虛 - 指「佛性」、「真如」。 不疑還自有疑心。 若見桃花生聖解, 葉落松枝謾古今。 大虛無實可追尋,  ˙謾 - 欺騙、蒙蔽。 王安石 寓言二首其一

57 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 直至如今更不疑。
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 直至如今更不疑。 (唐)志勸(生卒不詳)  本州長溪人,唐禪師。 尋劍客:喻修行悟道人。

58 王安石˙夢 知世如夢無所求, 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 成就河沙夢功德。

59 知世如夢無所求, 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 成就河沙夢功德。
人生如夢,有什麼好追求的呢? 什麼都不追求,我心如止水 可是,就在一個夢到另一個夢裡, 我為人間,留下數不清的功德。 知世如夢無所求, 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 成就河沙夢功德。

60 王荊公小詩一首, 真是有得於佛法的話. 認得人生如夢, 故無所求. 但無求不是無為
王荊公小詩一首, 真是有得於佛法的話. 認得人生如夢, 故無所求. 但無求不是無為. 人生固然不過一夢, 但一生只有這一埸做夢的機會, 豈可不努力做一個轟轟烈烈像個樣之的夢? 豈可糊糊塗塗懵懵懂懂混過這幾十年嗎?

61 桂枝香 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 正故國晩秋, 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 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裡, 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 星河鷺起, 畫圖難足。 念往昔, 繁華競逐。 嘆門外樓頭, 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 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 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 時時猶唱, 後庭遺曲。

62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從公元222年東吳在此建都起,先後有東晉、宋、齊、梁、陳在此建都。到趙宋時,這裏依然是市廛栉比,燈火萬家,呈現出一派繁榮氣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稱虎踞龍蹯,雄偉多姿。大江西來折而向東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縱橫交錯。秦淮河如一條玉帶橫貫市內,玄武湖、莫愁湖恰似兩顆明珠鑲嵌在市區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對這樣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舊、人事變遷,懷古而思今,寫下了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詞。 桂枝香 金陵懷古

63 詞的上阕主要是寫景,作者在一派肅爽的晚秋天氣中登高臨遠,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徵的風景:千里長江明淨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綢緞,兩岸蒼翠的群峰好似爭相聚在一起;江中的船帆在夕陽裡來來去去,岸上酒家斜矗的旗招迎著西風在飄揚。極目遠眺,那水天一色處的各種舟楫在淡雲中時隱時現;一群白鹭在銀河般的洲渚騰空而起。

64 詞的下阕,作者的筆鋒一轉,切入懷古的題旨。用“念往昔”三字拉開了時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統治者競相過著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像陳後主那樣,敵軍已兵臨城下,他還擁著一群嬪妃在尋歡作樂(這裏“門外樓頭”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語意)。最後六朝君主就像走馬燈似地一個接一個地國破家亡,悲恨相繼不斷。對此作者發出了深深的感歎:千古以來人們登高憑弔,不過都是空發興亡感慨,六朝舊事隨著東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復返了,剩下的只有幾縷寒煙和一片綠色的衰草。

65 最後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詩意,指出六朝亡國的教訓已被人們忘記了。這結尾的三句借古諷今,寓意深刻。
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宗甯初出任江甯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兩年後即入中樞爲相。這首詞當作于任知府期間。作爲一個偉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遠。

66 這首詞通過對六朝歷史教訓的認識,表達了他對北宋社會現實的不滿,透露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同時,這首詞在藝術上也有成就,它體現了作者“一洗五代舊習”的文學主張。北宋當時的詞壇雖然已有晏殊、柳永這樣一批有名詞人,但都沒有突破“詞爲豔科”的藩籬,詞風柔弱無力。王安石這首詞全篇意境開闊,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曆代詩餘》引《古今詞話》說:“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桂枝香》者三十餘家,惟王介甫爲絕唱。”王安石一生雖然寫詞很少,但這首詞卻是可以千古傳唱的。


Download ppt "宋 詩 選."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