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實驗室廢棄物管理實務 台灣大學環工所 曾四恭教授 主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實驗室廢棄物管理實務 台灣大學環工所 曾四恭教授 主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實驗室廢棄物管理實務 台灣大學環工所 曾四恭教授 主講

2 國立台灣大學 實驗室廢棄物清處理辦法本辦法所稱實驗室廢棄物,共分為四大類:
一、放射性廢棄物:係指廢棄物為核子原料、核子燃料外,能產生自發性核變化而放出游離輻射之物質或含上述物質之機具,包括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及密封放射性物質。 二、感染性廢棄物:係指從事實驗過程所使用或產生之廢動物屍體、病理學廢棄物、血液廢棄物、具感染性尖銳器具廢棄物、廢棄之感染性培養物、菌株及相關生物製品及其他具感性實驗室廢棄物。 三、實驗室廢液:係指教學、研究等過程所產生符合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及系所單位認為有危安全與健康顧慮之廢液,但不包括放射性及感染性廢液。 四、空化學藥瓶:係指購買化學藥品時原盛裝化學藥品之玻璃或塑膠容器。

3

4

5 實驗室廢液之清理 1、實驗室廢液之清理種類包括左列二大類: (1)有機廢液:包括油脂類、含鹵素有機溶劑及不含鹵素有機溶劑等。 (2)無機廢液:包括含重金屬廢液、含氰廢液、含汞廢液、含氟廢液、酸性廢液、鹼性廢液及含六價鉻廢液等。 2、實驗室廢液盛裝容器僅限用校方統一製作之HPDE塑膠桶或約二十公升塑膠桶。 3、實驗室廢液之貯存應符合左列規定: (1)廢液應有適當之貯存場所,避免高温、日曬、雨淋及妨礙走道,勿堆高及置放於近火源處,最好放置於有抽氣設備之貯存櫃中。 (2)不具相容性之廢液應分別貯存,不相容之廢液容器不可混貯。廢液相容表應懸掛於實驗室明顯之處所,並公告周知。 (3)貯存容器應明顯標示其種類與性質,並保持清晰可見,容器如有損壞或洩漏之虞,應立即更換,並隨時保持容器清潔。 (4)廢液貯存場所應有專人管理及洩漏防護設施,以避免遭他人取用或意外洩漏造成危害 5、實驗室廢液之清理頻率為每季一次,於每年一、四、七、十月辦理。為節省清運時間,請於清運時間前一小時,將實驗室廢液集中放置一樓。

6 感染性廢棄物之清理 1、感染性廢性棄物之清理種類包括左列四大類: (1)廢動物屍體。 (2)所有針筒針頭。 (3)屬可燃感染性廢棄物者(如第2條所述)。 (4)屬不可燃感染性廢棄物者(如第3條所述)。 2、左列感染性棄物應以紅色塑膠袋(以不穿透為原則)貯存,並標示感染性棄物標誌;於常温下貯存者,以一日為限,於攝氏五度以下冷藏者,以七日為限,如逾七日以上,請於攝氏十八度以下冷凍。(貯存時間、温度及感染性廢棄物標誌,應標示於容器明顯處)。 (1)實驗過程所使用或產生之廢動物屍體、廢檢體、廢標本、動物殘肢、器官或組織等。 (2)實驗過程所使用之塑膠試管、塑膠滴管、培養皿、微量吸管及手套等。 (3)其他依「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規定屬可燃感染性廢棄物者。 3、左列廢棄物應以黃色塑膠袋貯存後置於不易穿透之容器(如紙箱或桶子內)並標示感染性廢棄物標 誌: (1)廢棄之針頭、針筒及具感染性之刀片、縫合針及玻璃材質之培養皿、試管、試玻片等。 (2)其他依「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規定屬不可燃感染性廢棄物。 4、感染性廢棄物之貯存設施應符合左列規定: (1)應有防止地面水、雨水及下水流入、滲透之設備或措施。 (2)由貯存設施產生之廢液、廢氣、惡臭等,應有收集或防止其污染地面水體、地下水體、空氣、土壤 之設備或措施。 (3)應於明顯處標示感染性廢棄物標誌及備有緊急應變措施,其設施應堅固,並與廚房、餐廳隔離。 (4)貯存感染性廢棄物之不同顏色容器,須分開置放。 (5)應有良好之排水及沖洗設備。 (6)具防止人員或動物擅自闖入之安全設備或措施。 (7)具防止蚊蠅或其他病媒孳生之設備或措施。 5、清運感染性廢棄物,如有下列情形者,將不予以清運: (1)未依本校感染性廢棄物分類標準分類,或未標示感染性廢棄物標誌。 (2)貯存之容器不合乎規定(僅限校方統一製作之塑膠袋)。 (3)容器有破損、洩漏之虞者。 6、感染性廢棄物之清理頻率為每季一次,於每年三、六、九、十二月辦理。

7 放射性廢棄物之清理 1、放射性廢棄物之清理種類包括左列十大類: (1)可燃性塑膠類固體廢棄物:包括PE、PP等。 (2)可燃性非塑膠類固體廢棄物:包括紙、布及木材類等。 (3)金屬固體廢棄物:包括針頭、電線及類金屬等。 (4)其他固體廢棄物:包括橡膠、PVC、玻璃類、排氣通風過濾器、樹脂類及其他(如砂土)。 (5)有機廢液。 (6)無機廢液。 (7)有機含氟廢液。 (8)無機今氟廢液。 (9)射源。 (10)含放射性物質之動、植物殘體。 2、密封性廢射源及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之廢棄,必須經由環安衛中心向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申請核可後,始得進行。 3、放射性廢棄物須依左列原則,妥為分類、包裝、標示與存放: (1)除含氟及γ核種廢棄物外,不同核種廢棄物可混合收集,但不同材質須分類收集。 (2)依材質分類收集在有輻射警示標誌之塑膠袋中,並依其種類之不同做適當之包裝。 (3)應於包裝或容器上註明廢物分類別、核種、表面輻射暴露強度、經手人及日期後,方可送入廢棄物儲藏室貯存。 (4)γ核種及高劑量放射性廢棄物放置處應有適當屏蔽。 4、放射性廢棄物之清理頻率為每學期一次,於每年五月與十月經由環安衛中心委請合格清運廠商運交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處理。


Download ppt "實驗室廢棄物管理實務 台灣大學環工所 曾四恭教授 主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