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 (第二版) 高培勇 编著

2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12章 公债的运用与管理 重点问题 公债的运用原则:理论观点的演进 公债的种类 公债的发行 公债的应债来源 公债的还本付息 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3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1 公债的运用原则:理论观点的演进 大衰退以前的正统公债理论:负债有害论 代表经济学家: 魁奈、斯密、李嘉图、萨伊、穆勒等 大体上认为,公债的非生产性会减少生产资金,浪费人、财、物力,进而反对政府举债。

4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1 公债的运用原则:理论观点的演进 大衰退以后的现代公债理论:公债新哲学论 代表经济学家:凯恩斯、汉森、哈里斯、勒纳、马斯格雷夫等 大体上认为,公债具有生产性,会促使物质财富增加,可以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杠杆,进而主张政府举债。

5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1 公债的运用原则:理论观点的演进 公债的运用原则:归纳与比较 古典经济学家的公债运用原则 只有当政府财政面临一次性的、超常规的社会需求,并且这种需求对于公共支出的要求是暂时性的时候,政府财政才能求之于发行公债这种手段。 当政府为真正的生产性资本项目筹措资金而发行公债时,也只有在生产性资本项目是超常规时,才可以以举借公债方式筹资。 从负债有害论出发,公债运用原则较为谨慎。

6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1 公债的运用原则:理论观点的演进 现代经济学家的公债运用原则 当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衰退时,政府应当以举债作为弥补因实施刺激需求措施而引发的财政赤字的手段。 公债应否偿还或偿还多少,应视整个经济形势的需要而定,不应仅考虑财政的收支状况和举债时的期限规定。 从公债新哲学论出发,公债运用原则较为积极。

7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2 公债的种类 公债的分类方法 按照发行区域:国内公债、国外公债 按照偿还期限:短期公债、中期公债、长期公债 按照举债主体:国家公债、地方公债 按照流通与否:可转让公债、不可转让公债(基本分类) 按照举债方法:强制公债、爱国公债、自由公债

8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2 公债的种类 可转让公债 国库券——短期公债最主要形式,调剂政府公共收支过程中的短期资金余缺,对经济有扩张性影响。 中长期债券——实现整个预算年度的公共收支平衡,对经济的影响一般是非扩张的。 预付税款券——临时性短期公债,吸收厂商准备用于纳税而存储的资金。

9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2 公债的种类 不可转让公债 储蓄债券——向居民家庭发行,吸收居民储蓄 专用债券——向特定金融机构发行,筹集财政资金

10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3 公债的发行 公债的发行方式 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sale on fixed-yield basis 公募拍卖方式 auction technique 连续经销方式 sale by tap technique 直接推销方式 private placement technique 组合方式 combination of selling technique

11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3 公债的发行 公债的发行条件:价格与利率 公债的发行价格 即政府债券的出售价格,可分为平价发行、减价发行、增价发行三种形式。 公债的利息率 即政府因举债所应支付的利息额与借入本金额之间的比率,其水平应参照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政府信用状况和社会资金供给量等因素加以确定。

12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4 公债的应债来源 银行系统作为应债来源 商业银行认购公债可依其认购规模扩大货币供给一倍。 中央银行认购公债可依法定准备金比率扩大货币供给数倍。 结论:银行系统(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作为应债来源的经济影响是扩张性的。

13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4 公债的应债来源 非银行系统作为应债来源 社会公众认购公债只会造成民间支出与政府支出的转换。 政府机构认购公债仅是政府部门内部的资金转移。 结论:非银行系统(包括社会公众、政府机构)作为应债来源的经济影响是“中性”的。

14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5 公债的还本付息 公债的付息方式 按期分次支付法 适用于期限较长或在持有期限内不准兑现的债券 到期一次支付法 适用于期限较短或超过一定期限后随时可以兑现的债券

15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5 公债的还本付息 公债的偿还方式 分期逐步偿还法 抽签轮次偿还法 到期一次偿还法 市场购销偿还法 以新替旧偿还法

16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5 公债的还本付息 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 设立偿还资金 依赖财政盈余 通过预算列支 举借新债

17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6 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什么是公债管理 公债管理可定义为:政府围绕公债运行过程所进行的决策、组织、规划、指导、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18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6 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同政府举借公债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的:凡属于政府是否发行公债以及发行多少公债的抉择,可归入第一个层次;凡属于政府如何发行公债、向谁发行公债、选择发行什么类型和什么条件的公债以及同既发公债有关的一系列具体操作活动,可归入第二个层次;凡属于中央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而进行的公债买卖业务,可归入第三个层次。

19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6 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 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公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其传导作力过程可表述为:公债的流动性程度变动→社会的流动性状况变动→经济活动水平变动。

20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6 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公债管理的利息率效应 公债管理的利息率效应,指的是在公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公债的发行或实际利率水平,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升降,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其传导作力过程可表述为:公债的利息率水平变动→金融市场利率变动→经济活动水平变动。

21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2.6 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公债管理同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作为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公债管理自然要考虑到同其他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协调配合问题。特别是同现代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的两大杠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更是至关重要的。

22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关键术语 公债 公债运用原则 公债的种类 公债的发行方式 公债的应债来源 公债的还本付息 公债管理 流动性效应 利息率效应 传导作力过程 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同一性 差异性 连接点 公开市场业务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传导器 公债实际利率 公债发行利率 市场利率结构

23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试述负债有害论和公债新哲学论的基本观点。 公债都有哪些分类方法? 简要说明银行系统和非银行系统认购公债的经济影响。 简要说明公债的还本付息方式。 什么是公债管理? 为什么说公债管理也是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简要描述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和利息率效应。 作为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公债管理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关系是怎样的?


Download ppt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