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三章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第三節 戰爭時期的臺灣社會
2
日治後期戰時體制的形成 皇民化運動與皇民奉公運動 南進基地化與工業化 臺灣人民在日治末期的戰爭體驗 學習重點
3
戰爭體制的形成 背景:受世界性經濟大恐慌的波及→日本 國內發生政治、經濟危機→軍閥抬 頭→ 向外侵略 侵略行動
背景:受世界性經濟大恐慌的波及→日本 國內發生政治、經濟危機→軍閥抬 頭→ 向外侵略 侵略行動 1.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 東北 2.1937年:發動「七七事變」-全面侵華 3.1941年:偷襲美國 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4
臺灣進入戰時體制 1.回復武官總督-小林躋造 2.展開「皇民化運動」-1936年底 3.實施經濟統制- A.以軍需和基礎物資的生產工業為優先 B.1938年通過「國家總動員法」 C.南進基地化、工業化
5
皇民化運動 展開:1936年底 目標:改變臺灣人的政治與文化認同, 使其成為效忠日本天皇的子民
目標:改變臺灣人的政治與文化認同, 使其成為效忠日本天皇的子民 內涵:A.「國語」(日語)運動 B.以日本 神道取代臺灣原有信仰 C.改姓名 D.志願兵制度
6
「皇民化」運動的推行 (一)「國語」運動 1.推廣講日語、用日文 A.教育程度較低者-設「國語講習所」 B.教育程度較高者-表揚、獎勵 「國語家庭」 2.消弭中國文化的影響 A.取消報紙中的漢文欄 B.廢止學校中的漢文課
7
(二)改姓名 1.頒辦法-1940年2月 A.採許可制(朝鮮採強迫制) B.以戶為單位-由戶長提出申請,經 審查合格者,可准予 全家更改成日本姓名 2.現象 A.起初:並不熱衷 B.戰爭末期:在官方獎勵下,改日本 姓氏增加不少
8
(三)改變宗教信仰 1.目標:以日本國家神道取代臺灣固有宗教信仰 2.做法: A.提倡日本 神道:a.廣設神社 b.強迫學校學生膜拜 B.壓抑臺灣民間信仰:整理與裁併地方寺廟 C.鼓勵臺灣人採「神前結婚」的神道婚禮 3.成效:表面上接受-戰爭結束即消失
9
日本天照大神 日本為改變臺灣人的宗教 信仰,鼓勵廢去廳堂的神 明,而改奉日本 天照大神
10
(四)鼓勵志願從軍 1.意義:測量殖民地青年皇民化程度指標 2.正式招募以前:已有12萬人以上上戰場 3.實施志願兵制度 A.以正規軍人身分:約一萬六千人 B.派赴海外戰場:東南亞、西南太平洋 C.高砂義勇隊、高砂志願兵 4.婦女:A.志願到戰場擔任看護 B.被徵集臺籍慰安婦 5.戰爭末期:動員海軍少年工、學徒兵
11
南進基地化與工業化 (一)南進基地化 1.成立「臺灣拓殖株式會社」 A.執行經濟南進任務 B.藉由資金、技術、人才,將觸角伸及 東南亞、海南島等基地 2.結合南洋資源-「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3.高雄成當時南方共榮圈中心
12
(二)工業化 1.始自:1934年日月水力發電所完工 2.措施: 3.成果:1939年臺灣生產總值工業超過農業
A.1935年在高雄港設置煉鋁工廠 B.1937年推動第一次五年計畫 a.統制資金、勞力、物資 b.繼續開發電力:(a)日月潭第二發電所 (b)東臺灣水力發電所 (c)增建火力發電所 C. 1942年推動第二次五年計畫 3.成果:1939年臺灣生產總值工業超過農業
13
皇民奉公運動的展開 1.目的:加強戰爭動員,達成高度國防 國家體制
1.目的:加強戰爭動員,達成高度國防 國家體制 2.成立「皇民奉公會」-1941 A.口號:「臺灣一家」、 「內臺一如」 B.組織:a.各級成立組織 b.職業團體成立奉公會 c.以臺灣社會精英擔任幹部 C.成效有限:僅及生活和意識表層
14
皇民奉公會成立 大雅庄分會1941年成立
15
戰火下洗禮 1.臺灣捲入戰爭 A.背景:日本偷襲美國 珍珠港→太平洋 戰爭爆發 B.臺灣成為戰場:1944年10月開始 a.美國開始轟炸臺灣 b.臺灣生產事業停頓
16
美軍轟炸日本路徑圖 臺灣也包含在內
17
2. 戰爭下的臺灣人生活-不自由 A. 軍事控制-軍方壟斷戰爭消息 B. 消息封鎖-總督控制媒體 (報紙、廣播、電影) C. 經濟統制- a
2.戰爭下的臺灣人生活-不自由 A.軍事控制-軍方壟斷戰爭消息 B.消息封鎖-總督控制媒體 (報紙、廣播、電影) C.經濟統制- a.警察干涉市場交易 b.不准農民儲藏糧食 c.百姓被迫交出貴重金屬-「金供出」
18
3. 戰爭下的臺灣人生活-節奏不同,受到 嚴重干擾 A. 配合總督進行各種演習 B. 義務勞動:練習救火、挖戰豪、 挖防空洞 C
19
4.日本無條件投降 A.美國投擲原子彈結束戰爭 a.1945年8月6日-廣島 b.1945年8月9日-長崎 B.臺灣簽訂降約 a.代表:(a)日本-安藤利吉 (b)臺灣-陳儀 b.地點:臺北公會堂 (今臺北市 中山堂)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