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 2006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 2006"—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 2006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Fudan University

2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采用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两种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即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以及消费者达于均衡状态的条件是什么,说明了价格与收入变化对消费最优决策的影响,并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给予解释。消费者剩余可用以评价市场结构的得失。 世纪高教

3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第三节 跨时期选择 第四节*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行为 问/答 世纪高教

4 主题内容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第三节 跨时期选择 第四节*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行为 问/答 世纪高教

5 效用和边际效用 效用(utility),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主客观的统一
因人而异 因地而异 因时而异 不具伦理学意义:毒品 “多多益善”、 “过多则滥” 与“越多越糟”

6 效用和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认为效用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其大小可用基数1、2、3…来表示。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TU),指消费者从事某一行为或消费某一定量的某物品中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指消费物品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所感受到的满足的变化。 X 1 2 3 4 5 6 7 TU 10 18 24 28 30 MU 8 -2 表3-1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7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是指在其它商品消费保持不变下,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解释: 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 物品用途上的原因

8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TU TU MU MU 1 2 3 4 5 6 7 Q 30 8 6 4 2 0 -2 28 24 18 10 (a)
28 24 TU 18 MU 10 Q Q (a) 图3-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9 消费者均衡-所得分配 边际效用均等法则 在既定的收入与商品价格下,消费者使得其花在所购买的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
消费者均衡指在商品与消费者收入不变条件下,消费者不愿意再变动购买量 一分价钱一分货、货价相当

10 消费者均衡-所得分配 实例 设商品X价格PX =2,商品Y价格PY=1,消费者收入M= 12
表3-2 消费者均衡-所得分配 Q 1 2 3 4 5 6 7 8 MUX 16 14 12 10 MUY 11 9 第1、2单位钱,用来购买第1、2单位Y,可得效用11+10=21; 第3、4单位钱,用来购买第3、4单位Y,可得效用9+8=17;

11 消费者均衡-所得分配 第5、6单位钱,用来购买第1单位X,可得效用16; 第7、8单位钱,用来购买第2单位X,可得效用14;
表3-2 消费者均衡-所得分配(续1) 4 5 6 7 8 9 10 11 MUY 2 12 14 16 MUX 3 1 Q 第5、6单位钱,用来购买第1单位X,可得效用16; 第7、8单位钱,用来购买第2单位X,可得效用14; 第9、10单位钱,用来购买第5、6单位Y,可得效用 7+6=13; 第11、12单位钱,用来购买第3单位X,可得效用12。 这样,一共可得效用93。

12 消费者均衡-所得分配 此时MUX/PX=12/2=6,MUY/PY=6/1=6,即 若选择2X—8Y,则所得总效用为90,
表3-2 消费者均衡-所得分配(续2) 4 5 6 7 8 9 10 11 MUY 2 12 14 16 MUX 3 1 Q 若选择2X—8Y,则所得总效用为90, 而此时MUX/PX=14/2=7〉MUY/PY=4/1=4;

13 消费者均衡-所得分配 若选择4X—4Y,则所得总效用为90, 而此时MUX/PX=10/2=5〈MUY/PY=8/1=8。 4 5 6 7
表3-2 消费者均衡-所得分配(续3) 4 5 6 7 8 9 10 11 MUY 2 12 14 16 MUX 3 1 Q 若选择4X—4Y,则所得总效用为90, 而此时MUX/PX=10/2=5〈MUY/PY=8/1=8。

14 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说明 可由消费者均衡条件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导出需求曲线
表3-2 消费者均衡-所得分配(续3) 4 5 6 7 8 9 10 11 MUY 2 12 14 16 MUX 3 1 Q 设商品X价格变为PX =1,则最佳消费选择应为6X-6Y,因为满足均衡条件MUX/PX=MUY/PY=6/1=6 QX O PX D A B 2 1 6 4 图3-1(1) 需求曲线

15 主题内容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第三节 跨时期选择 第四节*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行为 问/答 世纪高教

16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
认为效用是心理现象,不可以度量,即不能用基数表示,只能根据偏好的程度排列出顺序,即以序数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效用的高低。

17 无差异曲线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在消费两种可相互替换的商品X和Y时,他可以多消费一点X而少消费一点Y,或少消费一点X而多消费一点Y,但他得到的效用不变。 表3-3 梨和苹果的不同组合(单位:公斤) 组 合 梨(Y) 苹果(X) A B C D

18 无差异曲线的意义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各种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A
10 8 6 4 2.5 B C D I 图3-2 无差异曲线

19 无差异曲线的意义 U3>U2>U1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Y X O U3 U2 U1
图3-2(1) 无差异曲线

20 无差异曲线的意义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无差异曲线两两不能相交; U1 U2 Y X O A C B 图3-2(2) 无差异曲线

21 无差异曲线的意义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无差异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
其斜率的相反数被定义为边际替代率,用以衡量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能力。 2 3 4 5 1 6 8 10 12 Y A B C D -4 -2 -1 MRSXY = 2 MRSXY = 4 X U 图3-2(3) 无差异曲线

22 无差异曲线的意义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证明: O X Y U A X1 Y1 B X2 Y2 △Y △X 图3-2(4) 无差异曲线

23 无差异曲线的意义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表示任意两组商品的 Y 加权平均至少比其中 一组好,或者说边际 替代率是递减的。
图3-2(5)无差异曲线 2 3 4 5 1 6 8 10 12 14 16 U X Y A B -6 1 MRSXY = 6 MRS XY= 4 C 1 -4 MRS XY= 2 MRS XY= 1 D 1 -2 E 1 -1

24 无差异曲线的意义 完全替代 特 例 完全替代品 图3-2(6) 无差异曲线 X Y Perfect Substitutes U1 U4 U3
完全替代品 图3-2(6) 无差异曲线 X Y 2 3 4 1 完全替代 Perfect Substitutes U1 U4 U3 U2

25 无差异曲线的意义 完全互补Perfect Complements 特 例 完全互补品 Y U3 U2 U1 X 2 3 4 1
U1 U3 U2 图3-2(7) 无差异曲线

26 预算线及其移动 预算约束线(budget line):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不同商品组合的集合。 预算方程
2 3 1 (M/PY) = 6 4 = (M/PX) Y X A C D E B 图3-3 预算线

27 预算线及其移动 收入变化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 X Y O A1 B1 B2 A2 6 4 收入增加使预算线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可购集扩大
图3-4 收入变化 B2 A2 收入减少使预算线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可购集缩小 6 4

28 预算线及其移动 价格变化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 X Y O B1 A0 B0 B2 X价格下降使预算线 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斜率变小
可购集扩大 B1 图3-5 商品 X 价格变化 A0 B0 B2 X价格上升使预算线 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斜率变大 可购集缩小

29 预算线 双重预算约束线:把收入、价格和时间都考虑进来所形成的预算约束线。 Y 图3-6 双重预算约束线 5 4 O X 5 8

30 消费者均衡 效用极大化 X Y O U3 C 图3-7 最大效用原则 A B U2 E X0 Y0 U1 M N

31 消费者均衡 效用极大化 从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边际利益等于边际成本理解消费者均衡条件;
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可理解为商品X的边际利益(收益),即MRX=MRSXY; 商品X与商品Y的价格之比可理解为商品X的边际成本,即MCX=PX/PY; 于是,消费者均衡条件可表示为MRSXY=PX/PY

32 收入变动与消费需求 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收入消费曲线 ICC EC 恩格尔曲线 Y X O A3 B3 Y3 X3 A2 B2
图3-8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ICC U3 E3 Y3 X3 A2 B2 U2 E2 Y2 X2 A1 B1 U1 E1 Y1 X1 收入消费曲线 恩格尔曲线 I X O I3 X3 E3 X2 I2 E2 E1 X1 I1 EC

33 价格变动与消费需求 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价格消费曲线 PCC DX 需求曲线 Y X O A B1 B3 B2 X3 Y3 X2
图3-9 价格-消费曲线和需求曲线 U3 E3 X3 Y3 U2 E2 X2 Y2 PCC U1 E1 X1 Y1 价格消费曲线 需求曲线 PX X O X3 PX3 E3 X1 PX1 E1 X2 PX2 E2 DX

34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 不同商品总效应(价格效应)的分解(以价格下降为例,效应大小对比系指绝对值比较) 商品 类别 效应
所 有 商 品 正常商品 低档商品 普通低档品 吉芬商品 替代效应 大于零 收入效应 小于零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相比 替代效应>或<或=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价格效应

35 主题内容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第三节 跨时期选择 第四节*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行为 问/答 世纪高教

36 现在消费还是将来消费 消费者不但可以在不同商品组合中作出选择,而且可以在不同时期的消费中进行安排。这就涉及到一个跨时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 假定消费者可以在本期(假定是今年)和下期(假定是明年)中作选择,今年和明年的收入分别为I1=12000和I2=12600,借贷的市场利率都为r=5%。若今明两年收入全用于今年消费,则由于要用5%的利率借用明年的收入来消费,故今年的消费金额总共为:

37 现在消费还是将来消费 若今明两年收入全用于明年消费,则由于可把今年收入放贷到明年消费,故明年的消费金额总共为:

38 现在消费还是未来消费 消费者关于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预算约束 C2 (1+r)I1+I2 A(禀赋点) C B O C1
I1+I2/(1+r) A(禀赋点) B C 1+r

39 跨期消费中的均衡 消费者均衡:个人对储蓄与消费的选择 C2 M G I FC=(1+r) ·DB E F A(禀赋点) C O H D C1
N 1+r 图3-10(b) 跨期消费选择 U1 G U2 E I FC=(1+r) ·DB 1期储蓄 D F A(禀赋点) B C H

40 跨期消费中的均衡 消费者均衡:个人对储蓄与消费的选择(续) C2 M FC=(1+r) ·DB A(禀赋点) C E F O D C1 N
1期借贷 U1 E U2 A(禀赋点) B C D F

41 跨期选择中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利率变化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价格效应 一些供思考的相关结论(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均为正常品)
利率水平的上升有可能使一个借钱者变为储蓄者; 利率水平的下降有可能使一个储蓄者变为借钱者; 利率水平的上升不可能使理性的贷款者变成借款者; 利率水平的下降不可能使理性的借款者变成贷款者; 利率水平的上升将使借贷者少借钱; 利率水平的下降将使储蓄者少储蓄。

42 跨期选择中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般说来,在通货膨胀不严重的国家,实际利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利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就是说:储蓄会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多数消费者会以期待未来更多的消费取代当前的消费。

43 主题内容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第三节 跨时期选择 第四节*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行为 问/答 世纪高教

44 预期效用函数 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面临的效用是一种预期效用,其预期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效用函数

45 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 风险规避者 U(W) W A B 风险升水 图3-11 风险规避

46 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 风险爱好者 U(W) A B 风险贴水 W 图3-12 风险爱好

47 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 风险中立者 U(W) A(B) W 图3-13 风险中立

48 主题内容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第三节 跨时期选择 第四节*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行为 问/答 世纪高教

49 问/答 ? ? ? ? ? ? ?


Download ppt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 2006"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