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第十二講:國家(二)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課程指定教材為Michael G. Roskin, Robert L. Cord, James A. Medeiros, Walter S. Jones (2011). 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Pearson。 本講義僅引用部分內容,請讀者自行準備。

2 國家(二) 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Chapter 4

3 國家制度的研究主題 國體 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 中央與地方之權力分配 選舉制度

4 國體 ─ 2.中央與地方之權力分配

5 國體 ─ 2.中央與地方之權力分配 單一國 (unitary state) 聯邦制 (federation)
邦聯制 (confederation)

6 單一國 (unitary state) 世界各國70%以上屬單一國 地方政府權力來自中央授權,階層體制

7 聯邦制 (federation)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分權並分工的制度設計
聯邦制需要共享的政治文化才能順利運用、維 持統一,並需要注意中央與地方權力平衡

8 採用聯邦制的理由 領土廣大,治理不易 (如美國) 曾存在地方政府,地方與中央權力妥協之下產生聯 邦制
創造統一並容納多元意見,尊重地方、各民族、宗 教 (如瑞士、印度) 集中權力與資源,以應付外敵 分散政治權力,避免中央專制 (如西德)

9 邦聯制 (confederation) 由小國家組合的一個鬆散、超越國家的聯合,利用 條約做為架構,對外有共同軍事防禦之需要,對內 促進商業貿易行為。 成員國家彼此之間仍可能視為彼此獨立國家,有國 旗、軍隊、外交 (可以互派大使) 權力來自地方政府的給予多寡,比聯邦制更鬆散

10 聯邦國與邦聯國實例 普魯士邦聯 (1815-1866)後曾走向單一國,德國現為聯 邦
瑞士邦聯 ( )結束後,1848年成立聯邦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美國於1787年制定世界第一個聯邦國

11 邦聯國實例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nited Arab Emirate;UAE):酋 長國聯合組成
歐洲聯盟 (European Union):是邦聯?國際組織? unique existence?仍有爭議

12 國體比較整理 國體型式 優點 缺點 單一國 明確權威 權力過度集中 決定性控制 多元、少數代表性缺乏 相對而言不易產生僵局 聯邦制
多元化代表 權力劃分不清、重疊 制衡中央權力 最終權力歸屬衝突 創造團結 行政效率低落;妥協 邦聯制 促進和作 有條件順從 權力可以保留給次級單位(小國) 不穩定 權力有限 國體比較整理

13 國協 (commonwealth) 大英國協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法蘭西國協 (francophone Africa) 獨立國協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14 選舉制度

15 選舉制度研究 多數決制 (Plurality or Majority Systems)
比例代表制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s; PR) 混合制 (Mixed or Hybrid Systems);在臺灣又稱 為「單一選區兩票制」 (非嚴謹學術名詞)

16 選舉制度發展歷程 14.15世紀英國發展出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是最早、 最基本的選舉制度,是英、美現行採用制度
19世紀發現「不比例性/比例性偏差」 (disproportionality)問題,政黨得票率與席次率有落差 召開國際會議討論選制改革後,漸進實施比例代表制, 按照政黨比例分配席次,是歐陸國家現行採用制度

17 選舉制度發展歷程 1899年比利時第一個正式採用比例代表制,至1920年 內各國廣為推動比例代表制選制改革,比例代表制與 多數決制變成兩大選舉制度 1949德國恢復民主選舉,反對威瑪共和時期比例代表 制造成多黨林立、使希特勒得以崛起,因而首創混合 制,擁有部分單一選區多數決,部分比例代表 多數第三波民主化國家採用混合制,例如我國於1991 年修憲,採用一票制混合制以及政黨5%得票門檻

18 多數決制 (Plurality or Majority Systems)
選「人」為主 又可根據「候選人當選票數」區分為:  相對多數決 (plurality)、絕對多數決 (majority)

19 相對多數決 可分為: 單一選區 (Single-Member District; SMD)
複數選區 (Multi-Member District; MMD)

20 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 單一選區屬於小選區 (應選名額一名,候選人中得票最 高即當選)
英美稱為 “first-past-the-post”system 我國採用「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例如村、里長、 縣市長、總統選舉) 世界共有91個國家由人民直選元首,有19國採用相對多 數決制 (20.9%)

21 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 複數選區屬於中選區 (應選名額二至五名)、大 選區 (應選名額六名以上)

22 複數選區投票方式 全額連記投票 (Block Vote) 限制連記投票 (Limited Vote)
單記非讓渡投票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SNTV)

23 複數選區 全額連記投票 (Block Vote) 應選名額N名,選民即可圈選N名 Ex.台灣農會選舉
限制連記投票 (Limited Vote) 應選名額N名,選民即可圈選人數少於N Ex.二分之一限制連記投票

24 連記投票制的影響 利於派系操控,「配票」、「換票」制度應運而生

25 複數選區 單記非讓渡投票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SNTV) 無論應選名額,選民僅能圈選一名
Ex.市議會選舉

26 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版權標示 作者 / 來源 1-26 轉載自 Microsoft Office 2010 PowerPoint 設計主題範本-Winter, 依據 Microsoft 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 James Danziger, 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al World, 9th ed., 2009, New York: Pearson Longman, pp.184,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Download ppt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