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Maria do Mar Carmona Barbosa Modified 6年之前
1
第八章 完全競爭市場 8.1 市場結構 市場與產業 市場以商品劃分,所有生產該商品之廠商匯集成一個產業(industry)。每一個產業對應有一個市場,每一個產業中生產的廠商以及消費者的集合,即所謂的市場。 市場的特性: 廠商人數多寡 產品為同質或異質 廠商有無進入障礙 依市場的特性可將市場區分為: 完全競爭(perfect competition)市場 獨占(monopoly)市場 獨占性競爭(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市場 寡占(oligopoly)市場 四種不同市場結構的特性比較
2
8.2 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的意義 是指一各買賣雙方人數眾多,且就消費者主觀上而言,各廠商所提供的產品品質無差異﹝同質﹞的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性 廠商人數眾多,廠商數目十分龐大,每一個廠商的決策都是理性的,不受其他廠商影響 廠商提供標準的同質性商品,商品本身具有完全的替代性,廠商間不存在非價格競爭(non-price competition) ,不用作廣告 廠商可以自由進出市場 假設所有生產要素具有完全的流動性,沒有任何的限制;市場均衡價格上升(下跌)時,新廠商可以自由的加入(退出 ) 完全競爭市場內資訊流通完全,加上人數眾多,各人所買所賣的數量只佔交易總額的極少部分,所以買賣雙方都是價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面對的需求曲線為一條彈性無窮大的水平線
3
8.2 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決策 基本觀念:廠商為價格的接受者,價格由市場供需所決定 三種收益結構的特性:TR,AR,MR
總收益線為一條由原點往右上角延伸的直線: 平均收益(AR )及邊際收益(MR )分別為 亦為水平線 個別廠商的收益線
4
8.2 完全競爭市場 (例)果農的收益、成本與利潤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決策(續) 總收益與總成本分析法
利潤(profit,以 表示)是廠商總收益減去總成本的餘額: = TR – TC 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分析法 利潤極大化 :MR = SMC 時,廠商多生產一單位商品增加的收益等於多多生產一單位商品增加的成本,此時,廠商的產量為利潤極大化之產量 (例) 果農的收益、成本與利潤資料表 (例)果農的收益、成本與利潤
5
8.2 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完全競爭廠商在短期間不能自由進出市場,且個別廠商的產能固定不變,廠商有可能會有盈餘或虧損的情形發生 完全競爭廠商: 賺取經濟利潤 完全競爭廠商賺取正常利潤 完全競爭廠商經濟損失,但仍可分攤部分固定成本﹝好死不如歹活﹞。除可收回變動成本外,仍可分班部分的固定成本。 完全競爭廠商經濟損失,僅能回收變動成本 停產點(shutdown point) 是完全競爭廠商決定是否繼續生產的臨界點。當市場價格高於停產點,廠商繼續生產,可以回收部分固定成本;當市場價格低於停產點,廠商退出生產,以避免虧損擴大 AVC的最低點一般被稱為短期停產點
6
8.2 完全競爭市場 生產者剩餘(producer surplus, PS) :生產者實際的收益比期望的收益多出來的差額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續)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廠商的短期邊際成本線高於平均變動成本的部分‧亦即AVC最低點以上的SMC為完全競爭市場的個別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如右圖所示。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條件 P=MR=MC≧AVC,其中 P=MR表示完全競爭廠商是價格接受者 MR=MC表示有利潤,則利潤最大,有損失則損失最小的必要條件 P≧AVC表示短期下有損失仍可繼續生產的條件 完全競爭產業短期供給曲線 當要素價格及生產技術不變時,產業的短期供給曲線為個別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的水平加總。為產業內所有個別廠商短期供給曲線的水平加總 生產者剩餘(producer surplus, PS) :生產者實際的收益比期望的收益多出來的差額
7
8.2 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 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調整過程:長期間只要有超額利潤存在,一定會有新的廠商加入,反之則有廠商退出。因此長期間個別廠商只有正常利潤,沒有超額利潤。其調整過程如下 有超額利潤時:因為舊廠商會擴大規模,新廠商會加入﹝眼紅者進入分杯羹﹞,所以產品的供給會增加,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會增加。導致產品的價格下降,生產要素的價格上漲。故廠商的利潤會減少。 有超額損失時:因為舊廠商會縮小規模,新廠商會退出,所以產品的供給會減少,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會減少。導致產品的價格上升,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故廠商的利潤會增加。 圖示: 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必須滿足:經濟意義 均衡條件可用一等式表示: P = MR = AR = LMC = LAC = SAC = SMC﹝E點﹞ P=AR=MR:表示為完全競爭廠商﹝價格接受者﹞ P=LAC表示長期間超額利潤為零﹝只有正常利潤﹞ P=SAC表示短期間超額利潤為零﹝只有正常利潤﹞ MR=LMC表示長期間利潤最大 MR=SMC表示短期間利潤最大 P=LMC表示長期間滿足配置效率﹝社會福利最大﹞ P=SMC表示短長期間滿足配置效率﹝社會福利最大﹞ 廠商會尋找一個最適的生產規模從事生產: LAC = SAC,亦即在LAC最低點長期滿足生產效率 SAC=SMC在SAC最低點短期滿足生產效率 由於 LAC 與 SAC 均在於最低點相切,故 LMC 通過 LAC 的最低點,SMC 通過 SAC 的最低點,LMC 與 SMC 亦相交於 LAC 與 SAC 的切點上
8
8.2 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續)
長期均衡時,需求曲線(平均收益線、邊際收益線)、長期平均成本線、長期邊際成本線、短期平均成本線、短期邊際成本線等五條線相交於一點 完全競爭產業長期供給曲線 長期間廠商願意且能夠提供的產量的必要條件為至少還有正常利潤,所以LAC最低點以上的LMC為個別廠商的長期供給曲線。亦即條件為:P=MR=LMC≧LAC且MR的斜率小於MC的斜率,右圖E點以上的LMC為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供給曲線。產業的長期供給曲線反映:在不同市場價格下,廠商調整其產能後整體產業的供給量之均衡點組合所形成的軌跡
9
8.3 完全競爭與經濟效率 經濟效率的定義 經濟效率又稱為柏瑞圖最適境界,意指資源的配置以達下述的境界:資源不管再怎麼的重新配置使用,都沒有辦法使某些經濟個體獲致更高的利益,而同時卻不損及其他經濟個體的利益。亦即,如果資源的配置已經達到經濟效率的地步,若我們要提高某人的利益,一定要犧牲其他人的利益,否則無法辦到。 經濟效率,可以從生產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兩各角度關之 (1) 生產效率:可分兩方面說明,其一是指生產任意的特定產量時,是否以成本最低的方法來生產,其二是指廠商的規模是在長期平均成本的最低點 (2)資源配置效率:如果某一產業生產P=MR=MC下的產量,表示整各社會的資源配置到此一產業部門的數量,以達最有效率的境界。 社會無謂的損失(Dead-Weight-Loss;D.W.L.) :因為政府政策造成社會福利淨減少的部分,稱之。政府政策採行,社會福利的變動量無外乎產生自消費者﹝以CS表﹞和生產者﹝以PS表示﹞以及政府本身﹝一般是指政府稅收和補貼額﹞的變動量。所以社會福利變動量=CS變動量+PS變動量+政府稅收和補貼額的變動量。故,當社會福利變動量>0,表示社會福利淨增加。當社會福利變動量<0,表示社會福利淨損失。﹝第二章到第四章的講義﹞ 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與經濟效率 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 CS) 消費者實際的支出較其心目中期待的支出減少的部分 總剩餘:生產者剩餘與消費者剩餘的總和 在均衡價格P*及均衡數量Q*時,總剩餘最大
10
8.4 政府管制與效率損減 價格下限(price floor) 政府為保護特定的弱勢生產者,為他們生產的商品或服務訂定一個最低的價格
超額供給(excess supply) 生產者在願意供給的數量超過消費者願意消費的數量之差額 價格下限下,消費者剩餘減少,至於生產者剩餘是增加或減少端視供給及需求彈性而定 社會的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 DWL) 社會上有部分總剩餘因政府的政策作為而憑空消失的現象 價格上限(price ceiling) 政府為保護經濟條件較差的消費者,對特定的商品或服務訂定的一個最高價格 超額需求(excess demand) 生產者在願意供給的數量低於消費者願意消費的數量之差額 價格上限下,生產者剩餘減少,至於消費者剩餘是增加或減少端視供給及需求彈性而定
11
第九章 獨占與獨占性競爭市場 9.1 獨占市場 獨占市場的意義
第九章 獨占與獨占性競爭市場 9.1 獨占市場 獨占市場的意義 意義:係指在依各產品市場上,只有單獨一家廠商,生產沒有近似替代品的產品,而且只有一家廠商及構成整個產業的市場型態,或稱為完全壟斷市場。 獨占市場的特質 只有單獨一家廠商:獨占市場中只有一家廠商單獨生產商品,獨占廠商代表整個產業;市場需求曲線就是獨占廠商所面對的需求曲線 廠商提供標準的同質性商品:獨占廠商提供標準的同質性商品,且其商品沒有密切的替代品 市場內資訊流通不完全: 獨占市場中除了獨占者外,其他廠商或消費者不容易取得有關市場的相關資訊 廠商進出市場的障礙很高:獨占市場中原來的獨占者難以退出,新廠商不容易進入 形成獨占的原因 自然獨占(natural monopoly):因為大規模經濟所導致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處於下降,此時該一廠商可以藉由增加產量、降低成本的方式阻礙其他廠商的進入產業而形成所謂的獨占。因此、在自然獨占之下,不可能存在兩家或兩家以上的廠商都獲利。例如:自來水公司、台電。 擁有關鍵生產要素:某些商品的生產必須使用到某種特別的關鍵生產要素,因而只有擁有這種關鍵生產要素的廠商才得以生產出該種商品 具備特殊生產技能或獨特配方:某些商品的生產必須使用到某種特殊的生產技能或獨特配方,令其他廠商無法模仿而得以獨占生產 法令保障﹝人為的獨占﹞:受政府法令保障的獨占生產形式通常有專利權及政府特許等。例如:基於財政收入的理由之菸酒公賣、基於公共衛生或醫療的理由之麻醉藥品的生產、基於社會安全的理由之武器炸藥之生產、基於保護消費者之理由之公營事業、基於鼓勵發明或著作權的理由之專利權。 特殊的時空環境:局部的獨占 有些市場在本質上稱不上是獨占市場,但由於特殊的時空環境造成這些市場具有獨占市場的特性﹝例如:電影院中的販售部、偏遠山區的加油站﹞
12
9.1 獨占市場 獨占廠商的價格及產出決策 獨占廠商是價格決定者(price maker) 獨占廠商依據利潤極大化時之產出水準決定產品的價格
假設獨占廠商面對的負斜率市場需求曲線是一條直線,這一條需求曲線同時也是獨占廠商的平均收益線(AR) 獨占廠商的平均收益線與邊際收益線之關係 MR的斜率為AR斜率的2倍 獨占廠商的邊際收益為:右邊公式推導,其中ED表示價格的需求彈性(elasticity),獨占廠商會在需求曲線富有彈性(即 ED 1)的階段從事生產,而總收益在ED = 1時達到最大
13
9.1 獨占市場 獨占廠商的價格及產出決策(續) (例)黑鮑魚養殖戶的收益、成本與利潤資料表 (例)黑鮑魚養殖戶的收益、成本與利潤曲線圖
14
9.2 獨占廠商的長短期均衡 獨占廠商的短期均衡條件:獨占廠商以P>MR = MC≧AVC為其短期均衡條件
P≧AVC表示短期下有損失仍可以繼續生產的條件
15
9.2 獨占廠商的長短期均衡 獨占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不存在
短期間獨占廠商的成本結構固定不變,但隨著市場需求情況改變,商品的供給價格與需求數量間可能產生: 同一均衡產出 對應兩種不同 的均衡價格 同一均衡價格對應兩種不同的均衡產出
16
9.2 獨占廠商的長短期均衡 獨占廠商的長期均衡分析
短期下,獨占廠商無法調整其產生產規模,所以根據MR=MC所決定的產量,可能超額利潤為正、等於零或負。 但因為長期間獨占廠商可以調整其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又若進入障礙可以長久維持,則獨占廠商一般會有超額利潤存在,而且其在長期間所獲得的超額利潤也會大於其他任何短期間有超額利潤存在時的超額利潤。 圖示: 均衡條件:由上圖可知,當生產QM時,獨占廠商長期間滿足下列條件:P>SAC=LAC且MR=SMC=LMC 經濟意義: P>MR代表獨占廠商為價格的決定者;MR=LMC=SMC表示利潤最大的必要條件;P>LAC表示有超額利潤;P>LMC表示不是經濟效率最高的產量﹝有配置效率損失﹞。 獨占廠商不在LAC最低點生產的原因:缺乏競爭所導致的生產效率的降低,然獨占廠商可不可能在LAC的最低點生產?可能但通常不會。
17
9.3 獨占廠商的訂價決策 差別訂價(price discrimination)
在某種條件下,獨占者對不同消費者相同的購買量或相同的消費者不同之購買量訂定不同的價格,以追求較大利潤的定價方式,稱之為差別定價或價格歧視。一般所稱的差別定價都是指第三級差別定價其意義為獨占者以相同產品,對彈性不同且可分割的市場中的不同消費者,收去不同的價格,彈性大的價格較低,而彈性小的市場定價較高。而獨占廠商就同一種商品索取不同的價格,可分為: 依購買數量的多少而採取的差別訂價,第一與第二級差別訂價 依對象(消費者)的不同而採取的差別訂價,依需求彈性的大小 獨占廠商欲進行差別訂價,必須滿足下列四個條件: 生產者面對的是負斜率的需求曲線,而且生產者必須是價格的決定者 生產者必須能區別出不同市場的消費者,以便訂定不同價格 生產者必須有能力防範消費者的套利(arbitrage)行為 生產者實施差別訂價後,有能力阻止商品在不同市場間流動 差別訂價依獨占廠商將消費者細分的程度分為:階段定價法 第一級差別訂價: 獨占廠商完全知道每一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每一單位的商品均是依照需求曲線上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售出,也稱為完全差別訂價(perfect price discrimination),獨占廠商將消費者剩餘全部剝奪 第二級差別訂價: 獨占廠商以少數幾種購買數量訂定不同價格出售,獨占廠商剝奪部分的消費者剩餘
18
9.3 獨占廠商的訂價決策 差別訂價(續) 第三級差別訂價:不同顧客群的差別訂價
獨占廠商在不同需求彈性的區隔市場中,將相同商品以不同的價格售出 差別訂價的目的為獲取最大的利潤
19
9.3 獨占廠商的訂價決策 獨占廠商的價格管制 獨占廠商在政府的管制下的訂價方法: 獨占訂價法
以MR = MC 決定供給量,再依據需求曲線決定價格:社會產生大量的無謂損失,且獨占廠商剝削了大部分的消費者剩餘 邊際成本訂價法 以P = AR = MC 決定供給量及價格:社會資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不存在無謂損失,社會福利達到最大 平均成本訂價法 以P = AR = AC 決定供給量及價格:保證獨占廠商可以賺到正常利潤又不會有虧損之虞,是最受政府接受的訂價方法
20
9.4 完全競爭市場與獨占市場之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經濟效率達到巴瑞圖最佳境界(Pareto Optimality);獨占市場其經濟效率未達最佳狀態 獨占市場對於經濟市場產生的影響: 生產資源沒有最有效率的運用,且產出亦非最適生產量 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在長期平均成本(LAC ) 最低點處生產,其價格(P )等於邊際成本(LAC )使資源呈最佳配置 獨占廠商其長期均衡點在LMR = LMC 處,而不是LAC之最低點處生產 獨占市場的社會經濟福利未達最大 由於獨占廠商的P > MC,不像完全競爭廠商 P = MC ,造成獨占的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e) 缺乏創新誘因:獨占廠商可能只著眼於現有利益的確保,而犧牲研究發展創新的投資 逐財利行為(rent seeking):獨占廠商可能透過遊說來保障自身利益,造成社會福利的損失
21
9.5 獨占性競爭市場 獨占性競爭市場的意義 意義:又稱為壟斷性競爭,此市場廠商的行為具有獨占性有具有競爭性。是由許多廠商生產類似但非同質的產品且新廠加入非常容易的市場組織。 基本特徵,如下: 廠商人數眾多,與完全競爭相似,雖然個別廠商的產量也佔市場總量的比例很小,但是因為產品差別化的影響,所以個別廠商或多或少對價格有些影響力,所以個別廠商面臨負斜率的需求曲線,而不像完全競爭的個別廠商一樣,成為毫無選擇餘地的價格接受者。 產品異質,但是其產品受到許多類似的產品的競爭,所以產品的替代性很大﹝但是沒有完全競爭市場大﹞ 廠商間彼此互相競爭,無勾結存在,廠商可以自由進出市場,所以個別廠商長期間沒有超額利潤。此與完全競爭相同。 由於產品的替代性大,因此限制了價格政策,故常以非價格競爭的策略擴大市場佔有率,此與寡佔市場同,但與完全競爭市場不同。
22
9.6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獨占廠商的短期均衡條件:獨占廠商以P>MR = MC≧AVC為其短期均衡條件
P≧AVC表示短期下有損失仍可以繼續生產的條件 獨占性競爭市場同時包括獨占市場與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面對一條負斜率的需求曲線,以MC = MR做為產量的決策標準 獨占性競爭廠商短期賺取經濟利潤 獨占性競爭廠商短期賺取正常利潤 獨占性競爭廠商短期遭受經濟損失
23
9.7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每一個獨占性競爭廠商在長期只能得到正常利潤
長期下,生產者的生產規模可以調整,且生產要素的移動亦充分自由,所以必須考量 (1)原有廠商可以改變生產規模 (2)廠商數目可因自由進出而有所變動,其結果使得獨占性競爭廠商在長期內,既無經濟利潤也無經濟損失。但是仍有正常利潤存在。如右圖所示。 均衡條件:P=AR=SAC=LAC>MR=SMC=LMC 經濟意義 P=AR>MR,表示為價格決定者 P=LAC,表示長期經濟利潤等於零 P=SAC,表示短期經濟利潤等於零 MR=LMC,表示長期利潤最大 MR=SMC,表示短期利潤最大 P>LMC,表示非社會福利最大的產量,不滿足配置效率 LMC>LAC,非LAC最低點,不滿足生產效率
24
獨占性競爭與完全競爭的效率比較; 獨佔性市場與獨佔市場的長期均衡比較
都滿足P=LAC但是產量不同 都滿足P=LAC的理由:進出市場很自由 滿足P=LAC的意義:沒有超額利潤﹝經濟利潤等於零﹞,只有正常利潤。 二者所決定的產量不同:(1)完全競爭在LAC的最低點,所以是最適的產量;(2)獨占性競爭不在LAC的最低點﹝在LAC的下降階段﹞,所以產量較少 產量不同的理由 (1)P=LAC;(2)負斜率的需求曲線 獨佔性市場與獨佔市場的長期均衡比較 均衡條件 獨佔性競爭:P=LAC>MR=LMC 獨佔:P>LAC>MR=LMC 超額利潤不同 獨佔性競爭:因為P=LAC,故利潤等於零 獨佔:P>LAC,故利潤大於零 超額利潤不同的原因 獨佔性競爭:進出自由 獨佔:進出不自由 是否可能在LAC的最低點生產 獨佔性競爭:不可能 獨佔:可能
25
9.8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非價格競爭策略 非價格競爭(non-price competition)策略 廣告 品質 服務 額外利益
只要獨占性競爭廠商在消費者購買商品之時未提供價格折扣,但卻能使消費者在消費前後得以享有額外效用的競爭活動,均稱為非價格競爭
26
第十章 寡占市場與賽局理論 10.1 寡占市場 意義:又稱寡頭壟斷,係指生產相同、或有差異性產品的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產業的市場型態。
第十章 寡占市場與賽局理論 10.1 寡占市場 意義:又稱寡頭壟斷,係指生產相同、或有差異性產品的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產業的市場型態。 寡占(oligopoly)市場的特質 僅有少數幾家廠商:廠商數目少,決策會相互影響。如果市場中僅有兩家廠商,則稱為雙占(duopoly),任何一家廠商均有控制價格的能力,各家廠商不但競爭大,而且相互依賴也大。 產品可能同質也可能異質 ,產品同質稱為純粹寡占,例如:水泥業,產品異質稱為差別寡占。例如:汽車業。 廠商很難自由進出市場:寡占市場中廠商人數較少,新廠商加入時容易受到現有廠商的抵制與排擠。且各個廠商的生產規模較大,退出的沉沒成本﹝固定成本﹞亦高 寡占廠商不輕易改變價格與產量的原因 寡占廠商降低價格,以增加銷售量,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但是其他廠商也會馬上跟進削價競爭,彼此互相激烈競爭,可能『多敗具傷』,最後價格可能降至AC以下,造成割頸式的價格競爭。為了避免同業報復,故不敢任意跌價,價格非常穩定。但是廠商間如果成立協議相互勾結,則對價格的影響力仍然很大。 寡占廠商的進入障礙 自然障礙 政府法令所形成的障礙:民營加油站、民營銀行、民營遊覽車等的限制 行業內的廠商所設立的障礙:主要是指寡占廠商的勾結與非價格競爭
27
10.2 寡占廠商的競爭行為 寡占廠商的產量競爭 個別廠商提高產出量,擴大自己的市場占有率的同時,將使得其他廠商的需求量降低,不得不謀求反制對策以為因應 寡占廠商的價格競爭 個別廠商以降低產品價格來擴大自己的市場占有率,迫使其他廠商不得不跟進
28
10.2 寡占廠商的競爭行為 寡占廠商的競爭模型 庫諾產量競爭模型
雙占市場中的兩個廠商在決定自己的產量時均天真的(naive)認為其對手不會改變生產數量,而以各自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產品的市場價格則依據該兩個廠商的聯合產量而決定 貝德蘭價格競爭模型 在雙占市場中兩個廠商競相殺價,市場價格不斷下降直到邊際成本為止
29
10.2 寡占廠商的競爭行為 寡占廠商的競爭模型(續) 史塔貝克模型
雙占市場中狡猾的(sophisticated)廠商知道天真(naive)的廠商會依照庫諾模型的假設從事生產,因而以天真廠商的產量為已知納入本身的產出決策中,再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決定自己的產量水準
30
10.3 寡占廠商的勾結行為 卡特爾組織 同一產業中,幾個生產同質產品的廠商為降低競爭而公開形成的組織
卡特爾組織產生的經濟效果如同由單一廠商獨占一般,產量少、價格高、效率低和增加社會無謂損失 卡特爾組織協議的均衡產量及價格並不穩定,成員常可透過欺騙的行為得到額外的利益
31
10.3 寡占廠商的勾結行為 卡特爾組織(續) 卡特爾組織成員欺騙行為得到額外利益
32
10.3 寡占廠商的勾結行為 卡特爾組織(續) 影響卡特爾組織能否持續運作的因素 組織成員人數 監督成本 經濟景氣 產品的需求彈性 進入障礙
33
10.3 寡占廠商的勾結行為 價格領導模型 領導廠商(dominate firm)決定產品的市場價格後,其他追隨廠商暗默接受此一價格
價格領導產出決定
34
10.3 寡占廠商的勾結行為 報復 使用競爭對手用來對付自己的相同手段回敬對方,使得競爭對手在下一階段不再採用同一策略,而達到勾結的目的
35
10.4 寡占廠商的價格僵固性 價格僵固性(stickiness) 寡占廠商的生產成本經常變動,但是產品的價格大多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不變
拗折需求曲線模型 產業的需求曲線較缺乏彈性;個別寡占廠商的需求曲線 較富有彈性
36
10.4 寡占廠商的價格僵固性 價格僵固性(續) 由寡占廠商「降價跟隨但漲價不跟」的訂價策略所形成的拗折需求曲線,使邊際收益線中斷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