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Hanna Schmitt Modified 6年之前
1
第11章 總體經濟學概述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之界定 瞭解總體經濟學的演進 瞭解總體經濟學所涉及之問題
瞭解總合供需基本模型 瞭解總體經濟的基本架構 瞭解政府在總體經濟體系中 扮演的角色
2
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之界定
3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1/9) 十五世紀的重商主義 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主要論點 自利動機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幕後推動力
現代工業建立於精密的分工與資本的累積 主張政府自由放任(laissez-faire) 所有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故市場機能可充分運作以達成均衡
4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2/9) 馬爾薩斯、李嘉圖、約翰米爾,至馬夏爾等古典經濟學派經濟學者提倡自由經濟,讓價格充分運作,政府不必進行干預,以達到市場均衡及社會資源調配最適境界 法國經濟學家賽伊提出賽伊法則 (Say‘s law) ,主張「供給能創造本身的需求」
5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3/9) 1936年凱因斯發表 《 就業、利率、貨幣的一般理論 》,建立經濟分析架構,以解釋經濟大恐慌時之種種經濟現象,並提出解決經濟衰退及失業之建議 1960年代可以說是凱因斯理論的全盛時期
6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4/9)
7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5/9) 1974~1975年及1980~1982年的經濟衰退,產生罕見的「停滯性膨脹」(stagflation)的問題,以傅利曼為首的貨幣學派,及以盧卡斯與薩靖德為首的新興古典學派(又稱理性預期學派)遂應勢興起 1970年代貨幣學派的經濟思想頗受各國政府與經濟學界的認同 理性預期假說,彌補凱因斯理論中所欠缺的「未來經濟預期分析」
8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6/9) 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以及亞洲新興國家的出現,經濟成長遂成為現代總體經濟學所關切的熱門問題,而有新成長理論(new growth theory)之誕生 以盧卡斯(R. E. Lucas, 1937-)與羅模(P. Romer, 1955-)為首的新成長理論之焦點,則放在經濟成長的原動力、生產技術進步及經濟成長政策等
9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7/9) 1990年代,新興凱因斯學派強調由於市場機能無法充分發揮、市場之不完全競爭以及工資與物價存在若干程度的僵固性,政府應積極介入
10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8/9) 新興古典學派與新興凱因斯學派之比較
11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9/9) 1996年新經濟體系開始登上舞台;新經濟體系具有下列四項特徵: 知識獨領風騷 科技主宰創新 速度決定成敗
改革影響盈虧
12
總體經濟學所涉及之問題(1/2) 對外問題 國際收支 貿易發展 匯率升貶等 國內問題 國民所得 就業 物價水準等
13
總體經濟學所涉及之問題(2/2) 痛苦指數(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可用來衡量總體經濟表現之不良程度
14
總合供需基本模型 總合供需基本模型及總合供需之變動
15
總體經濟的基本架構(1/5) 總體經濟的三個部門: (1)家計單位 (2)廠商 (3)政府
16
總體經濟的基本架構(2/5) 家計單位的資金流入有下列數項: 工資 利息 股利 租金 移轉性收入 家計單位的資金流出有下列數端: 購買 納稅
17
總體經濟的基本架構(3/5) 廠商的資金流入有下列數項: 銷售 出租 利息 股利 廠商的資金流出有下列數端: 購買 薪資 租金 納稅
18
總體經濟的基本架構(4/5) 政府的資金流入有下列數項: 稅金 規費 租金 政府的資金流出有下列數端: 購買 薪資 利息 移轉性支出
19
總體經濟的基本架構(5/5) 總體經濟的三種市場 商品與勞務市場 勞動市場 金融市場
20
政府在總體經濟體系中扮演的角色 政府角色的變遷
古典經濟學派提倡讓價格機能充分運作,遵守市場自由交易,政府不必干預,則社會資源調配就會達到最適境界 在庇古的福利經濟學與凱因斯的有效需求理論之倡導下,政府謀得其在經濟社會的干預地位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