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注 意 以上所供之文字與圖片之係為各著作人所擁有. 本內容純為教學所用,請勿它用.如違反著作權,自行負責.
注 意 以上所供之文字與圖片之係為各著作人所擁有. 本內容純為教學所用,請勿它用.如違反著作權,自行負責. 本內容純為校內教學所用,如著作人感到有冒犯之意,敬請提出,當立即改進.
2
第四單元 大甲溪的生態保育
3
溪流生態保育
4
保育的意義 溪流孕育了無數的生命,也創造了人類的文明。台灣的主次要河川共有一百五十多條,提供全島的主要水資源,當然也是無數水族生命最主要的棲息地方,其中尚有如台灣 (櫻花鉤吻鮭)等的國寶孕育其中,所以溪流在自然生態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好好珍惜與保護。
5
近年來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國內的溪流飽受家庭、工業廢水之汙染,還有垃圾與廢土的傾倒,再加上人們無情的破壞山坡地、侵佔河川地、濫捕魚類等種種情形,已使得溪流生態破壞殆盡,水族生命無處棲息,甚至部份已經滅絕,永遠在台灣的溪流中消失了。
6
當此之際,部份有識之士乃發起保育河川之呼籲,並進而相繼組成河川相關之保育團體,從全國性的學術團體到地方上草根性團體皆相繼成立。他們平時除了巡邏護溪外,並進行社區與機關學校的教育宣導活動,更結合學術界與民意代表舉辦相關的公聽會,期能發揮眾人之力監督政府做好河川之保育與復育。他們充分發揮愛心,同心協力保護溪流環境,以恢復溪流原本清澈之面貌,讓其孕育更多生生不息的生物。
7
大甲溪簡介
8
大甲溪發源於中央山脈、南湖大 山一帶,全長 140km,平均流速約 1. 07M/sec ,平均坡降1/39,年平均 流量52
大甲溪發源於中央山脈、南湖大 山一帶,全長 140km,平均流速約 1.07M/sec ,平均坡降1/39,年平均 流量52.88CMS,年平均水溫19℃, 流域面積1272平方公里,向西流經 和平鄉、東勢鎮、新社鄉、石岡 鄉、豐原市、神岡鄉、后里鄉、 外埔鄉、大甲鎮、清水鎮而流入 臺灣海峽。
9
大甲溪自上游起,重要的支流有合歡溪、南湖溪、七家灣溪、志樂溪、登仙溪、小雪溪、馬崙溪、匹亞桑溪、稍萊溪、十文溪、裡冷溪、東卯溪、橫流溪、、阿寸溪、麻竹坑溪、抽藤坑溪、矮山坑溪、沙漣溪、食水嵙溪等。
10
十文溪
11
十文溪位於台中縣和平鄉八仙山森林遊樂區內,為大甲溪中游一著名的支流。由於她的上游林相完整,故終年水量豐沛,且水質乾淨與她的支流---佳保溪同譽為台灣二大名泉。中部地區許多家庭飲用的桶裝山泉水,即來自此。
12
險志樂溪
13
險志樂溪 險志樂溪是大甲溪一條主要的支流,台灣電力公司攔截志樂溪上游的水經過地下水道來到德基水庫發電,這是一項艱鉅的工程。為了進行工程,台電公司在陡峭險峻的岩壁上開路,沿著志樂溪上行來到攔截地。
14
有勝溪河床 大甲溪全長約 142公里,大大小小的支流約有22條,有勝溪即是主要支流之一。
16
德基水庫
17
河口濱海區環境特色
18
河流的出海口一帶,河水與海水在此交匯,流速變緩,河流自中、上游帶來的沙泥和海水帶來的沙泥,在此沉積下來,日積月累,形成濱海平原。
19
河流濱海區會受到潮汐的影響,水流的沖刷、鹽度的變動、強風的吹襲以及乾濕環境的轉換,對生物而言,是嚴苛的考驗。然而,此地豐富的營養源,卻也吸引一些生物在此居住,有的一生定居於此,有的在交配、孵卵、育幼期才來到此地,有的每天隨著潮水進出。而廣鹽性是這些生物的共P特徵。
20
河口紅樹林沼澤區環境特性 河口區延續濱海區的特性,同樣會受到潮汐的影響,具有相同的環境因子,如鹽度的變動和乾濕環境的周期性的轉換。但在地形的阻隔下,潮水的作用力較濱海區弱,一些耐鹽性的植物得以在潮來潮去的潮間帶定植下來而繁衍成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紅樹林」。長有紅樹林的河口,即屬於沼澤性的河口,稱為紅樹林沼澤。
21
紅樹林沼澤的生產量非常高,營養源十分豐富,適合魚、蝦、貝、蟹類等各種生物棲息、繁衍,也吸引許多鳥類來此攝食、營巢。而泥灘、沙灘、礫石灘及草澤交雜分佈,此多樣性的環境,更提供了各種生物絕佳的棲息環境。
22
下游區環境特性 下游區地勢平坦,洪水期常形成氾濫平原,且常有河流改道的情形發生。河流兩岸的氾濫平原,土質肥沃,適合耕作,成為人們聚居的地帶。為了防洪、疏濬、引水、灌溉等的需要,人工設施繁多,溪流下游區的河段多已失去原貌。原來棲息於此的生物,由於棲地的破壞,加上水質的嚴重污染,大多已消失,僅有耐污染的生物得以存活。
23
河流濱海區會受到潮汐的影響,水流的沖刷、鹽度的變動、強風的吹襲以及乾濕環境的轉換,對生物而言,是嚴苛的考驗。然而,此地豐富的營養源,卻也吸引一些生物在此居住,有的一生定居於此,有的在交配、孵卵、育幼期才來到此地,有的每天隨著潮水進出。而廣鹽性是這些生物的共同特徵。
24
大甲溪的岩石與地層
26
河水在大地表面沿著坡度往下流動的過程中,藉著不斷進行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使河床和兩岸的地形、地貌不斷地改變。因此,河流有如大自然的雕刻刀,在地表上刻畫出多彩多姿的地形景觀。
27
河川的源頭通常位於高山地區,因山勢陡峻,河谷非常狹窄,河川侵蝕作用旺盛,常形成深山幽谷、斷崖飛瀑的自然景觀。到了中游地區,河谷寬廣,河道彎曲,河川堆積作用盛行,處處都是砂礫淤積的沖積平原等特殊地形。到了河川的下游由於流速減慢,因此不是砂洲河床,就是浩瀚的河f水域。
28
台灣多山,加上山高坡陡,河川短促,再受強大的侵蝕與風化的作用,造就出許多優美的地形景觀。在台灣地區常見的河川地形景觀,由上游至下游有峽谷、瀑布、湍瀨、水潭、湖泊、水庫、曲流、河階、沖積扇及三角洲等景觀。
29
環流丘地形
30
環流丘地形 環流丘的成因,是由於主流在掘鑿作用中,發生曲流頸被切斷的現象而形成。
31
求安吊橋河道 豔陽高照之際,藍天白雲,水波盪漾,行走於橋上,搖搖晃晃,令人有說不出的順暢。
32
曲流 彎彎區區有如蛇爬行的河道,稱之為曲流。由於曲流一再的出現於河道各處,給溪流帶來了不同的美感。
33
含交錯層的砂岩
34
含交錯層的砂岩 河水攜帶砂、石材料,在水流平緩的河道上,會沈積出水平的岩層。一旦,水流的流向改變,或磨蝕掉原有的沈積層,造成不同角度的堆積,有別於水平狀的沈積層,稱為「交錯層」。
35
新社河階群
36
新社河階群 礫石的堆置及台灣島陸地的隆起,造就成河階地形。位於溪畔的新社鄉,由於大甲溪有多次改道的記錄,在此地留下了共計13階的河階地形。
37
大甲溪流域的生物
38
小白鷺 ( Egretta garzetta ) 從河口至低海拔均可見其蹤影,主要棲息於河口沼澤、水田、漁塭、山澗溪流及農地帶。
39
俗 稱︰提琴手蟹、網紋招潮蟹背甲常見深色的網狀花紋,變化極大,雄蟹大螯的掌節密佈疣狀顆粒呈橘紅色。棲息在較為泥濘的沼澤,多位於紅樹林附近,會築火山型的洞口。揮動大螯的動作緩慢,遇有干擾時會快速地奔回洞穴內躲藏。
40
大安水簑衣 (Hydrophila pogonocalyx) 劉敏慧攝
於10-2月開花,花朵紫紅色叢生於葉腋,花冠唇形,長約2.5公分,甚為美麗。
41
石龍尾 (Limnophila trichophylla) 沈競辰攝
屬於玄參科田香菜屬的多年生沉水植物,亦可陸生。分布於中國大陸的東北 、 北部和日本,臺灣的新竹、桃園、宜蘭等地。為台灣海岸的稀有植物。
42
赤尾青竹絲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黃明健攝
43
白頜樹蛙
44
白頜樹蛙 (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 (5-6cm) 黃明健攝
中型蛙類,常在下雨過後的夜晚,可聽見其如擊鼓般的鳴叫聲。其卵泡油雄蛙及雌蛙一起用後腳踢出。
45
台灣白紋鳳蝶 吳世霖攝
46
台灣白紋鳳蝶 台灣白紋鳳蝶產於台灣平地至山地,約自三月起常可看見與其他蝶類混雜成群在地面吸水。
47
石蛉 陳寬祐攝 石蛉屬廣翅目昆蟲,幼蟲為水棲性。石蛉的成蟲頭長、前胸亦長,口器頗為銳利,會在入夜後飛到燈光下或光亮處。
48
粗腰蜻蜓 劉敏慧攝
49
粗腰蜻蜓 本種蜻蜓屬於小型的蜻蜓。照片中為本種蜻蜓的雄蟲,淡藍色的身上有著許多黑色斑紋是其特徵。腹部前端粗粗大大的,不愧對牠的名字-「粗腰」。
50
粗首鬣(雄魚) 詹見平攝
51
粗首鬣(雄魚) Zacco pachycephalus Gunther
粗首鬣是臺灣特有種。在臺灣的溪流中,色彩鮮豔的淡水魚並不多,粗首的雄魚是少數中的一種,尤其在繁殖季節的時候,牠們每一個鰭都無比豔麗,身上的10多條藍綠色的橫紋,配上一身粉紅的虹彩,真會令人著迷。加上牠們的「追星」非常醒目,不知會迷倒多少「溪哥姑娘」?
52
臺灣鱒 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m Jordan et Oshima (櫻花鉤吻鮭)沈競辰攝
臺灣鱒俗稱「櫻花鉤吻鮭」,現在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國寶魚」。牠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活化石,原本是洄游性的,目前已經演化成「陸封型」。目前牠只分佈在大甲溪上游支流「七家灣溪」大約五--七公里的小範圍內,是一種「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
54
鯉科魚類的育嬰房
55
鯉科魚類的育嬰房 在臺灣的許多溪流裏,屬於鯉科的 魚類比例最高;在溪流中,大部份的鯉 科魚類,都產卵在像圖中溪流旁邊水流 比較慢的地方,大部份的鯉科魚類的卵 都是「非附著性」,魚媽媽直接把卵產 在沙中 ,小魚兒孵化以後,到能夠自己去覓食 的時候,就直接找附近的藻類來吃,所 以要保護鯉科魚類,也就同時需要保護 這種地方。
56
水壩、攔砂壩 影響生態
57
德基水壩
58
德基水壩 為了公共飲水、工業用水、灌溉和 發電,臺灣有許多溪流建了水壩。水壩 對人類生活有一定的貢,但也產生了不 少問題:像圖中的德基水壩,不但阻隔 了魚、生物的洄游,也改變了溪流的外 貌和生態,還因為附近的農藥、肥料、 廢水等流入靜水產生「優養化」而變成 「醬油湖」,對溪流魚類生態產生不良 影響。
59
石岡水壩
60
石岡水壩 為了臺中地區200萬人口的飲用水, 大甲溪蓋了這一座「石岡水壩」,壩高 30公尺,因為沒有設計「魚道」,溪 流中的魚兒和其他生物,到了 這兒再也 上不去了。好多鰻魚和毛蟹到了壩底下, 只有「望壩興嘆」!曾有一年,許多毛 蟹在這「集 體暴斃」,現在鰻魚和毛蟹 都快找不到了,希望大家幫忙想辦法幫 助牠們。
61
破壞水土建攔沙壩 人類很奇怪,好好的一座山,偏偏 要把它挖得光禿禿的,讓沙土流入溪流, 然後再花很多錢建「攔沙壩」來擋住沙 土(好矛盾),同時也擋住了溪 流魚類 和其他生物「洄游」的通路。牠們不能 上岸 要不然也會綁白布條上街頭抗議。
62
發電廠對水文 的影響
63
發電時的溪流
64
發電時的溪流 水力發電廠下游的溪流水量,被發電 廠控制著:當發電的時候,溪流水量非 常大,連人類掉下去都 會被沖走,魚兒 和其他裏的生物,必須找到適當的避難 場所才能確保安全,不然會被沖得頭昏 昏,甚至死亡。
65
停止發電時的溪流
66
停止發電時的溪流 當水力發電廠停止發電的時候, 電廠下游溪流中 的水少得可憐。這 時候,魚而和其他溪流裏的生物 , 很容易被人類捕捉或被鳥類等天敵 吃掉,而太陽 光太強的時候,可能 也會把牠們晒得頭昏昏,甚至晒死。
67
天輪水力發電廠
68
天輪水力發電廠 溪流原本蘊育著豐沛的水量,人類為了 發電,把水引到隧道內,再利用落差位 能來發電;這樣一來,使發電廠上游到 取水口這一段溪流中的水量減少80﹪以 上,電廠下游的水量,又因為發電和不 發電 的時候,所排放的尾水水量不同而 變得不穩定--發 電時像洪水,不發電時 像旱災,溪流中的魚類和其他生物也因 而受到連累,適應困難重重。
69
魚類棲地改善工程--堆石壩
70
魚類棲地改善工程--堆石壩 在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的催促下, 臺灣電力公司曾委託學者專家做過一次 大甲溪的魚類棲地改善工程。這種堆石 丁壩是利用「溯水攻沙」的原理,藉水 的力量來沖出深潭,使棲地多樣化,讓 魚有地方躲藏、覓食和產卵。依據專家 學者研究結果,棲地改善對魚類生存有 幫助,但是成本非常高,其實可以用更 好的方法來做。
71
魚類棲地改善工程--親水區
72
魚類棲地改善工程--親水區 臺灣電力公司委託學者專家設計的魚類棲地改善工程,在國內還是第一次嘗試,有好幾種方式,包括堆石丁壩、橫流壩、輪胎壩和親水區設計等。圖中這種親水區設計,建造在大甲溪的中游之流-橫流溪畔,其中巨石可供魚類躲藏、棲息,水泥上可供垂釣、遊憩,水深不深,也允許親子同時戲水,可惜壽命只有一年就被洪水毀掉了。
73
本單元結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