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María Rosario Pinto Muñoz Modified 6年之前
1
理論篇 零售業中存在許多種類的業態(type of operation),這些業態經由競爭、學習、模仿的過程,互相整合或分化,再形成其他的新業態。 那些經不起競爭壓力,缺乏自我反省改革能力的舊式零售業態,便遭到淘汰而退出市場。 到底零售業態發生、興起與發展的被後是否有什麼法則可循? 它是否只是一種突發性的社會產物,在市場上自生自滅? 還是由深富「洞察力、分析力、冒險進取、好奇、創意」的企業家所開創出來的呢?
2
CH1 零售業興衰理論 零售業之輪理論(the wheel of retailing)
單一、多重、全面結合型架構理論 (The Simplex-Multiplex-Omniplex Scheme) 真空地帶理論(The Vaccum Theory) 伸縮模式理論(The Accordion Theory) 辨證法理論(The Dialectic Model) 生物學模式理論(The Biological Model) 零售業三個輪理論(The Three Wheels of Retailing) 零售業生命週期理論(The Retail Life Cycle) 危機-變化理論(Crisis-Chang Model) 生態學模式理論(The Retail Ecology Model)
4
零售業之輪理論 「零售業之輪」理論是由M.P. McNair(1958)提出,針對滿足消費者需要為焦點,描述各種零售業態的發生與發展情形。
6
單一、多重、全面結合型架構理論 由W.J.Regan(1964)提出,它依據零售企業的商品成本變數和服務成本變數,以多樣、複雜的組合關係來說明零售業的發展過程。 其中商品成本代表商品的品質水準,服務成本則代表服務的品質水準,二者都可分成三個階段。
7
單一結合型零售業 這階段的零售企業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有三種: 高品質/高服務。 中等的品質/中等的服務。 低品質/低服務。
8
單一結合型零售業
9
單一結合型零售業
10
多重結合型零售業 零售業可調整的經營策略方向有三: 提升商店格調(Trading-up) 降低商店格調 (Trading-down)
提升與降低商店格調同時進行
12
真空地帶理論 真空地帶理論由O.Nielsen(1966)年提出。 認為:新零售業態是在既有零售業未能含蓋的市場真空地帶之中出現。
主張,各個零售業態將各種服務 (包含商品組合等非價格變數)集結起來,組合成一定的價格和服務水準。 將之具體化,並且假設各種零售業態,都能滿足個別目標顧客層對特定價格及服務水準的需求。
13
真空地帶理論
14
真空地帶理論 真空地帶理論主要從既有零售業態提供的價格和服務水準,以及一國全體消費者所顯示出偏好分布曲線的形狀中,預測出革新零售業態發生的契機。 可以克服「零售業之輪」的缺點,也就是能合理解釋高價格設定型零售業態產生的原因。
15
真空地帶理論 真空地帶理論還能合理說明,不同國家間同一零售業態的出現與發展過程,為何有不同的型態。
圖七表示,在經濟發展先進國家中,尋求高價格和服務水準的消費層相對較多,因而左側容易形成真空地帶,造成走低價格、低服務行銷策略路線的零售業,有比較多進入市場的機會。
17
核心及周邊理論 由W.Alderson在1957年提出
以核心市場(Core Market)與周邊市場(Fringe Market)的概念,討論革新零售業態之所以出現的經緯。 零售企業通常可依其在核心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和強勢市場定位,逐步改善其在周邊市場上的弱勢市場定位,並可藉多角化經營策略開發新零售業態,攻進該市場。
18
核心及周邊理論
19
核心及周邊理論 以上應用核心市場與周邊市場概念,詳細論述革新零售業態源起理由,說明革新零售業態是在既有零售業態處於相對弱勢的周邊市場上,利用其真空地帶的條件,以多角化經營策略的新業態進入周邊市場開發新市場。從這一點看來,核心及周邊理論,也可說是真空地帶理論的另一解釋型態。
20
伸縮模式理論 伸縮模式又稱手風琴模式 是由E.Brand於1963年首先提出 再經 S.C. Hollander 於1966年加以發展並命名
該理論是從商品組合的觀點,論述零售業態產生的法則,以商品組合寬窄幅度的變化,來說明零售業態的興衰原理。
21
伸縮模式理論
22
辯證法理論 辯證法 (The Dialectic Model) 的過程模式是 R.R.Gist 於1968年提出
他利用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W.Hegel) 辯證法中的進化論 (Theory of Evolution) 來說明零售業態出現的過程。
23
辯證法理論
24
辯證法理論
25
生物學模式理論 A.C.R.Dreesmann在1966年提出此理論。 認為零售業態類型彷如生物世界形形色色。
各種類當中又有許多(顯型與遺傳型間之差異)大同小異之分的各式型態並存著 。
26
生物學模式理論
27
生物學模式理論 收斂型零售業態 (The Pattern of Convergence)
巨大型零售業態 (The Pattern of Hypertrophy) 退化型零售業態 (The Pattern of Regression) 同化型零售業態 (The Pattern of Assimilation)
28
零售業三個輪理論 由D.Izraeli於一九七三年提出。 他將「零售業之輪理論」予以修正,並擴充其內容而成。
指出「零售業之輪理論」的架構有二項問題: 未能完全說明所有零售業態產生的原由為何。 對於革新零售業態出現後,既有零售業態所可能採取的對抗行動未能加以注意。
30
零售業生命周期理論 由W.R.Davidson、A.D.Bates及S.J.Bass等三人在1976年共同提出。
探討零售業態從出現市場上到衰退的一連串發展過程,利用產品生命周期 (Product Life Cycle)概念,來說明各零售業態發展過程為主要內容。
31
零售業生命周期理論 該理論將零售業態發展概略區分成四大階段: 革新階段 加速發展階段 成熟階段 衰退階段
32
零售業生命周期理論
34
危機-變化理論 由L.W. Stern與A.I.El-Ansary(1988)年提出。
主要內容是應用行為枓學的危機-變化模式,來說明既有零售業態產生變化過程。
35
危機-變化理論 既有零售業型態在面對革新零售業態進入市場參與競爭時,將歷經: 隨著不同階段而得適度調整其經營策略 。 衝擊階段 防禦階段
承認階段 適應階段 隨著不同階段而得適度調整其經營策略 。
37
生態學模式理論 在1978年由 M.Etgar提出。 以達爾文生物學家的「生物進化論」中物競天擇和自然淘汰法則,試圖解釋零售業態變革的原因。
38
生態學模式理論 視零售業態為一種開放系統,在上述前提條件下,將零售業態變革階段概略分成: 創新階段-新業態出現 選擇階段-物競天擇過程
維持階段—適者生存階段
40
生態學模式理論(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