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市場結構與廠商的供給行為 講完第 5 章的廠商行為,我們仍然無法導出任何廠商 「供給曲 線」,為什麼? 廠商與家戶有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市場結構與廠商的供給行為 講完第 5 章的廠商行為,我們仍然無法導出任何廠商 「供給曲 線」,為什麼? 廠商與家戶有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市場結構與廠商的供給行為 講完第 5 章的廠商行為,我們仍然無法導出任何廠商 「供給曲 線」,為什麼? 廠商與家戶有別。
講完第 5 章的廠商行為,我們仍然無法導出任何廠商 「供給曲 線」,為什麼? 廠商與家戶有別。 家戶是需求行為的基本單位,規模皆小,是價格接受者。 廠商是供給行為的基本單位,規模有大有小,決策模式各自 不同。 故廠商行為必須與市場結構併同討論,我們無法在不考慮廠商 大小的情況下,就單獨討論廠商的供給行為。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3 市場的定義 經濟學所探討的市場,是以產品為區隔。例如洗髮精市場、理 髮市場等。
經濟學所探討的市場,是以產品為區隔。例如洗髮精市場、理 髮市場等。 針對每一種產品或服務,我們往往以產業 (industry) 描述其整 體。例如洗髮精製造業、理容服務業等。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4 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概分完全競爭、獨占、寡占、獨占性競爭四類,其特性及選例如表 6.1 所示。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5 水平的平均收益線 (一) 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銷售的是同質 產品,市場中有完全訊息,且廠商 數目甚多,每家廠商又都是價格接 受者。
若市場價格為 P0,廠商在此價格下 銷售 Q 單位,則: 總收益 (TR) = P0 × Q 平均收益 (AR) = TR/Q = P0 × Q/Q = P0 邊際收益 (MR) = P0 邊際收益 (MR) 與平均收益 (AR) 皆為一水平線。 AR=MR 圖 6.1 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面對水平的平均收益線 P P0 Q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6 水平的平均收益線 (二) 由於個別廠商在完全競爭市場 中微不足道,因此只要廠商願 意接受 P0 的市價,它「想賣多 少就可以賣多少」。
但這並不表示他們的交易量會 大到哪裡去。廠商到底會決定 賣出多少產品,需要視其成本 結構而定。 AR=MR 圖 6.1 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面對水平的平均收益線 P P0 Q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7 廠商的短期最適行為 (一) 短期平均成本 (SAC) 短期平均變動成本 (AVC)
短期邊際成本 (SMC):廠商要 多生產一單位產品所必須要多 付出的總成本。 邊際收益 (MR):廠商多銷售 一單位產品所能多得到的收入。 平均收益 (AR) 圖 6.2 廠商的最適產量 SMC SAC AVC AR=MR P0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8 廠商的短期最適行為 (二) 若 MR > SMC,表示廠商多生產 一單位產品,所能創造的收入大 於其新增的成本,故邊際利潤為 正,此時廠商多生產就能增加利 潤。 若 MR < SMC,表示廠商多生產 一單位產品,所能創造的收入小 於其新增的成本,故邊際利潤為 負,此時廠商應減產方能增加利 潤。 市場內追求利潤極大的廠商,在 短期應生產至 MR = SMC 為止。 圖 6.2 廠商的最適產量 SMC SAC AVC AR=MR P0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9 廠商的短期最適行為 (三) 若生產 Q1,則 SMC > MR,利 潤並非極大,應減產。
若生產 Q2,則 MR > SMC,利 潤亦非極大,應增產。 若生產 Q0,則 MR = SMC,利 潤極大。AR 為 e 的高度, AC 為 SAC 線上 f 點所對應的高度, e 點與 f 點間的垂直距離則為商 品之單位銷售利潤,短期總利 潤則為斜線區。 圖 6.2 廠商的最適產量 SMC SAC AVC AR=MR P0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10 廠商的短期最適行為 (四) 如果市場價格為 P2, 則 MR = SMC 所決定的產量 為 Q2。
此時由於價格低於平均成本 (d 點低於 g 點),故廠商會面 臨虧損。 圖 6.2 廠商的最適產量 SMC SAC AVC AR=MR P0 g d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11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一) 當價格為 P0 時,廠商對應之最適 提供量為 Q0,所以供給量為 Q0。
不同價格下廠商的最適供給量恰 與其短期邊際成本線 (SMC) 疊合, 因此完全競爭廠商的 SMC 曲線 看來似乎就是它的短期供給曲線。 圖 6.2 廠商的最適產量 SMC SAC AVC AR=MR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12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二) 當價格為 P2 時,若廠商生產 Q2,此時價格顯然低於平均成 本,表示廠商此時有虧損。
既有虧損,何不退出市場呢? 到底當價格低到什麼程度時, 廠商才該退出市場? 圖 6.2 廠商的最適產量 SMC SAC AVC AR=MR P0 g d P1 P2 P3 $ Q Q2 Q0 Q1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13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三) STC = TVC + TFC,短期總成本是變動成本與短期固定成本之 和。
上式左右各除以 Q,則得:SAC = AVC + AFC 移項整理,則得: 故 SAC 曲線與 AVC 曲線間的垂直距離,就是 AFC。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14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四) 若市場價格 P 在 SAC 與 AVC 之間 (如P2),廠商有以下策略:
策略一:生產最適產量 Q2, 每單位虧損 ,總虧損 為 。 策略二:停產退出市場,收 入與變動成本皆為 0,但仍 需支出固定成本,故總虧損 為 TFC。 圖 6.2 廠商的最適產量 SMC SAC AVC AR=MR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15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五) 哪一個選擇招致的損失大? 策略一:損失 策略二:損失 TFC TFC = AFC × Q2 =
採用策略一虧損較小。 圖 6.2 廠商的最適產量 SMC SAC AVC AR=MR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16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六) 若價格為 P2,每單位生產扣掉 AVC 後的毛利是 ,故總毛利 是 。鞋店老闆雖然虧本, 但在短期內至少還可以用此毛 利支付廠房租金等 FC。 若立刻歇業,則毛利為零,但 租金等 FC 還是要付。盤算之後, 廠商決定選擇策略一,一直到 廠房租約到期、不必再支付固 定成本為止。 圖 6.2 廠商的最適產量 SMC SAC AVC AR=MR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17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七) 若市場價格低到廠商連支應變動 成本都不夠,(例如圖 6.2 中的 P3),則廠商每銷售一單位商品, 不但沒有毛利反而還有毛損。 此時廠商就沒有道理再繼續經營, 應該即時歇業。 只要短期價格與 SMC 的交點高 於其對應的 AVC,則廠商在短期 即應繼續生產。反之,若短期價 格與 SMC 的交點低於其對應的 AVC,則廠商即應退出市場。 圖 6.2 廠商的最適產量 SMC SAC AVC AR=MR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18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八) 如果廠商願意留在市場上, 則其 SMC 曲線即為該廠商的 供給曲線。
又,只要短期價格與 SMC 的 交點高於其對應的 AVC,則 廠商在短期即應繼續生產。 反之,則退出市場。 綜上所述,完全競爭廠商的 短期供給曲線,是其 SMC 曲 線高於 AVC 的部份。 圖 6.3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SMC SAC AVC $ Q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19 生產者剩餘 如果消費者能夠一單位、一單 位地向廠商購買,而廠商也以 其供給價格(最低願受價格) 一單位、一單位地出售,則在 出售 Q* 單位後,廠商獲得長條 區的收入。 但通常消費者是一次以 P* 的 價格購入 Q* 單位,廠商收入為 P* × Q*。 故陰影區如同是生產者因為沒 有碰到「奸歹」的消費者而 「偷笑賺到的」,我們稱之為 生產者剩餘。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20 短期的市場均衡 (一) 市場需求如最右一小圖中之 D。
SMC1 AVC2 SMC2 D P* $ Q1 Q Q2 Q* SAC1 AVC1 SAC2 市場需求如最右一小圖中之 D。 完全競爭市場上有許多家廠商,其 SMC 高於 AVC 的部份即 為其供給曲線,將所有廠商的供給曲線水平加總,S =Σi 寫為 SMCi 。 S 與 D 的交點,即為短期完全競爭市場的均衡。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21 短期的市場均衡 (二) 市場均衡價格為 P*,每個個別廠商面對 P*,再分別由 P* 與其 SMC 曲線決定最適產量。
AVC2 SMC2 D P* $ Q1 Q Q2 Q* SAC1 AVC1 SAC2 市場均衡價格為 P*,每個個別廠商面對 P*,再分別由 P* 與其 SMC 曲線決定最適產量。 n 家廠商的供給總量,必定會等於市場總成交量。 P* 有可能小於個別廠商的 SAC (如廠商 1),也可能大於個別廠 商的 SAC (如廠商 2)。因此個別廠商在短期有可能獲利,也有 可能虧損。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22 短期的市場均衡 (三) 然而,因為經濟學中所探討的成本是機會成本,而非會計成本, 因此我們此處所討論的利潤是指經濟利潤,而非會計利潤。
然而,因為經濟學中所探討的成本是機會成本,而非會計成本, 因此我們此處所討論的利潤是指經濟利潤,而非會計利潤。 個別廠商也許在總收入扣掉原料成本、員工薪資與廠房租金之 後仍然結餘 50 萬元,這 50 萬元放進老闆荷包確實是會計利潤。 但老闆如果不開工廠而去開計程車,每年工資是 60 萬元,故其 機會成本是 60 萬元。 此時雖然會計利潤為 50 萬元,經濟利潤卻是 -10 萬元。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23 長期的市場均衡 完全競爭市場,從短期到長期的兩種調整活動: 廠商進出市場的調整 廠商生產規模的調整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24 長期的市場均衡-廠商進出市場 短期的完全競爭廠商有可能獲利,也有可能虧損。
由於完全競爭市場中沒有進出市場的障礙,故就長期而言,這 些獲利或虧損都不可能持續。 若完全競爭市場中某廠商面臨虧損,它在短期固然可能硬撐 (若價格高於 AVC),但長期而言,廠商不必負擔固定成本,沒 有理由一直虧損下去。虧損的廠商必然遲早會退出市場。 若完全競爭市場中某廠商有正利潤,由於沒有進出市場的限制, 一定會吸引其他競爭者加入市場,如果進場的競爭者人數夠多, 則原有廠商的正利潤就逐漸被稀釋,利潤漸趨微薄,而往「零 利潤」的狀態逼近。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25 長期的市場均衡-調整生產規模 若市場價格為 P0 ,廠商規模為 SAC0,則最適產量為 Q0,廠商 有正利潤 。
圖 6.6 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 P0 P1 SAC0 若市場價格為 P0 ,廠商規模為 SAC0,則最適產量為 Q0,廠商 有正利潤 。 現有廠商有正利潤,吸引其他競爭者進入市場,供給增加,價 格跌至 P1。 在 P1 下,最適生產規模為 SAC1,廠商有正利潤 。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26 長期的市場均衡-調整生產規模 正利潤吸引其他競爭者進入市場,供給增加,價格下跌。 價格下跌,廠商便調整生產規模以為因應,又產生正利潤。
如此循環,廠商持續調整生產規模,同時不斷有廠商進出市場。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27 長期均衡與生產效率 (一) 何時才會達到長期均衡呢?
廠商追求利潤極大,長期時仍然會做到邊際收入等於長期邊 際成本 (LMC)。又廠商是價格接受者,MR = P。亦即, MR = P = LMC。 另一方面,由於沒有進入市場的障礙,長期各廠商一定不會 有正利潤,故價格應等於長期平均成 本。亦即,P = LAC。 綜上所述,P = LMC = LAC。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28 長期均衡與生產效率 (二) 長期均衡: P = LMC = LAC。
圖 6.6 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 LAC LMC P* 長期均衡: P = LMC = LAC。 圖中僅有 e 點符合上式,可能成為長期均衡點。此時,價格為 P*,各廠商生產規模為 Q*,長期平均成本最低,最具生產效 率。 完全競爭的長期均衡能促成生產效率的實現。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29 End of Chapter 6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6 完全競爭市場


Download ppt "市場結構與廠商的供給行為 講完第 5 章的廠商行為,我們仍然無法導出任何廠商 「供給曲 線」,為什麼? 廠商與家戶有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