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吳美美 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meiwu@cc.ntnu.edu.tw
數位學習教學設計 吳美美 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2
大 綱 數位學習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 數位課程發展之流程 數位學習課程發展之人員分工及角色定位 問題與討論
3
數位學習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 教學策略的演進從行為學派起始,進而認知學派開始發展並成為支配教育領域發展之主流,直至近年建構主義學派亦廣受重視。
行為學派 (Behaviorism) 著重在觀察行為的改變並建立學習者的新行為模式。 認知學派 (Cognitivism) 重視學習者行為背後的思想及心智歷程。 建構主義學派(Constructivism) 強調學習者的行為建立在個人的經驗以及基模(schema)之上。
4
行為學派與教學設計 (1) 學習機 (teaching machine, from 1920)
學習機種類如下述: Multiple-choice machine, answer-check machine, phase-check machine, troubleshooter, answer-feedback machine. 程序化教學 (programmed instruction, from 1920) 1950年晚期首先被使用於哈佛大學的認知心理課程 早期著重在機器硬體的發展,至晚期才將重點移至教學分析 個別化教學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from 1900; revive in 1960) 個別化教學理論繁多,以Individual Prescribed Instruction為例,奇主張個別化教學必須具備下列幾項特點: 行為目標、預備單元、教學順序、前測、後測與持續性的評量等。.
5
行為學派與教學設計 (2) 電腦輔助學習(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from 1950)
雖然美國政府投入大量的研究資金使CAI的研究蔚為風行,但其仍無法成功因:承諾過多、缺乏支援、技術未成熟、品質欠佳及成本過高。 系統化教學 (System approach to instruction, from 1950) 教學方法開始仿效系統發展方法,如流程圖(flow chart)開始被用於教學設計 。 系統方法包含了目標、資源分析、教案及教學設計、評量以及修改等。
6
認知學派與教學設計 (1) 繼行為主義之後,這項新的模式強調學習過程如知識編碼與表達、知識儲存與檢索,並重視新舊知識的連結。
與行為主義的相同點在於兩者均以目標為導向(objective view)。 行為主義首先進行任務拆解,將其拆分成數小步驟,提供或成或敗的經驗及方法以塑造學習者的行為。 認知主義首先進行任務分析,將其拆解成小步驟或單元(chunks) ,以提供學習者利用這些小步驟或單元就原有的知識基模(schema)發展出更複雜的知識.
7
認知學派與教學設計 (2) SCHOLAR-以蘇格拉底問答法(Socratic method)進行有關南美洲地理之教學
PUFF- 診斷病人的肺部疾病 DENDRAL-協助化學家進行分子結構組合實驗 SOPIE- 協助工程師找出電子設備中的問題所在 BUGGY- 協助教師找出學生學習數學的問題 LOGO- 教導兒童進行基本的電腦程式設計 Davis’ math programs for the PLATO system- 利用發現法(discovery)進行數學學習
8
建構主義與教學設計 (1) 知識建立在舊有的知識基模之上。 強調解決的問題是模糊、非結構性且接近人類真實生活。
強調開放式的學習經驗,學習結果是難以測量而且人人不同的。 與認知主義學派之共通點 基模理論 (Schema theory) 連結理論 (Connectionism) 超媒體及多媒體的使用(Hypermedia /Multimedia) 與行為及認知主義的差異點 行為及認知主義:預期性(predetermined) 建構主義:非預期性(non-predetermined)
9
建構主義與教學設計 (2) 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 有用的工具
以妥協(internal negotiation & social negotiation)為基礎。 貼近真實生活世界。 強調學習者了解其思考流程及問題解決方法。 協助學習者進行自我摸索而不要干涉學習者的摸索。 需要教師以及學習者的共同合作。 利用工具協助學習者建立心智模型。 有用的工具 超媒體及多媒體 (Hypertext & hypermedia)
10
建構主義與教學設計 (3) 建構主義式教學系統 社群式 合作式 情境式
哈佛大學教師社群網站 Education with New Technologies Networked learning Community ( 合作式 Oracle公司所發展的ThinkQuest系統( Global SchoolNet 情境式 教師專業發展網站TappedIn ( 虛擬大學網站Virtu U (
11
小 結 科技的進步提供新的學習工具,使傳統學習策略及理論於應用上更見成效。
小 結 科技的進步提供新的學習工具,使傳統學習策略及理論於應用上更見成效。 結合良好學習理論以及當代科技的學習環境目前有待教育工作者齊心專注並開發。
12
數位課程發展之流程 本數位學習課程發展流程提供了數位學習課程設計及發展上之參考,分為以下兩版本: 精簡版 專業版
適用於一般教師使用(教師本身扮演教學設計師) 。 專業版 適用於有教學設計師的團隊使用。
13
國內大專院校 數位課程發展作業流程 【專業版】
國內大專院校 數位課程發展作業流程 【專業版】
14
數位課程發展作業流程 【專業版】 大專院校 ---33個工作單元--- 使用對象 團隊分工 專責單位進行數位課程開發與製作的大專院校。
數位課程發展作業流程 【專業版】 ---33個工作單元--- 使用對象 專責單位進行數位課程開發與製作的大專院校。 團隊分工 教師:學科專家。 專案管理者:進度、品質控管,溝通協調。 教學設計師:與學科專家合作,設計課程形式與教學策 略,創造優質的教學經驗。 發展團隊:媒體、程式、影像剪輯等人員。 行政人員:協助行政事務與品質控管。 審核者:其他專家學者與教學設計專家。 教學輔助者(線上助教):擔任學習者的學習伙伴,提供 多樣的支援與學習引導。
15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以P-ADDIE模式為基礎 E-course development 分 析 設 計 發 展 實 施 評 鑑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 )
16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作業流程設計:分析階段 E-course development 1.1 前置分析 課程是否e化? 停止 否 【Pre-analysis】 是 【Analysis】 1.3 學習內容分析與設計 1.2 學習者分析 1.4 學習目標分析 1.5 資訊科技分析 1.6 媒體分析 1.7 預算分析 建議:產出分析報告書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 )
17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作業流程設計:設計階段 E-course development 【Design】 2.1 專案進度與人員分工 2.2 制訂科技規格 2.3 評量方法與工具設計 2.4 教學策略設計 2.5 介面設計 2.6 學習流程規劃 2.7 學習經營計畫 2.8 雛形課程腳本設計 2.9 雛形課程腳本審核 2.10 雛形課程發展 2.11 雛形課程審核修正 建議: 產出設計規劃書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 )
18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作業流程設計:發展階段 E-cours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3.1 繪製完整課程腳本 3.2 審核腳本 圖 例 說 明 3.3 發展完整課程 此步驟可省略 3.4 審核完整課程 此步驟是必要的 3.5 學習平台設定與課程管理 3.6 課程驗收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 )
19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作業流程設計:實施階段 E-course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4.1教學者的教育訓練 4.2教學輔助者的教育訓練 課程進行 4.3學習者的教育訓練 4.4學習平台管理 4.5學習服務支援 4.6推廣課程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 )
20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作業流程設計:評鑑階段 E-cours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5.1 學習成效評量 5.2 學習滿意度評量 5.3 撰寫專案成果報告書 與修正計畫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 )
21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人員分工表 – 分析階段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 )
22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人員分工表 – 設計階段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 )
23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人員分工表 – 發展階段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 )
24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人員分工表 – 實施階段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 )
25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人員分工表 – 評鑑階段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 )
26
參考資料 Brenda Mergel (1998). Instructional Design & Learning Theory. ( 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 )
27
問題與討論
28
感謝聆聽,敬請指教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