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GIS软件开发技术 主讲:蔡忠亮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GIS软件开发技术 主讲:蔡忠亮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GIS软件开发技术 主讲:蔡忠亮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GIS软件开发技术基础 第二部分 MapInfo环境下的GIS开发技术
第三部分 Arc/Info环境下的GIS开发技术 第四部分 GIS底层开发技术 2

3 课程讲授方法 多媒体课堂教学(12学时) 教学实践(24学时) 时间安排:
5,(*9),13,(*16)周四7-9节,在3区1-424上课。 6—12,14—16周四7-9节,在资环试验中心实习。 3

4 第一部分 GIS开发技术基础 第一章 GIS基础 第二章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4

5 1.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 定义 第一章 GIS基础
邬伦在他的书中提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陈述彭在他的书中提到“地理信息系统可简单定义为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5 第一章 GIS基础

6 1.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 类型 第一章 GIS基础 按研究的范围分: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和局部性的;
按研究的内容分: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 按空间数据的时空性质分:2维的、2.5维的、3维和4维的。 6 第一章 GIS基础

7 1.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 构成 7 第一章 GIS基础

8 1.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 构成 GPS 打印机 存储设备 解析测图仪 主机 显示器 测绘仪器 绘图仪 扫描仪 数字化仪
硬件 主机 打印机 显示器 绘图仪 存储设备 扫描仪 数字化仪 解析测图仪 测绘仪器 GPS 网络 8 第一章 GIS基础

9 1.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 构成 GIS主机: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和微型计算机;
硬件: GIS主机: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和微型计算机; GIS外部设备:包括各种输入和输出设备。主要的输入设备有图形数字化仪、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主要的输出设备包括各种绘图仪、图形显示终端和打印机等; GIS网络设备:包括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9 第一章 GIS基础

10 1.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 构成 第一章 GIS基础 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指计算机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系列、Unix和Linux等; 数据库软件:除了用于支持复杂空间数据的管理软件之外,还包括服务于管理非空间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ybase,Informix,DB2,SQL server等; GIS专业软件:一般指具有丰富功能的通用GIS软件,它包含了处理地理信息的各种高级功能,可作为其他应用系统建设的平台。其代表产品有Arc/Info,MGE, MapInfo,GeoStar和MapGIS等; 10 第一章 GIS基础

11 1.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 构成-软件: 空间数据库 分析查询 编辑 输出 数据输入 用户交互 11 第一章 GIS基础

12 1.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 构成-软件: 12 第一章 GIS基础

13 1.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 构成 第一章 GIS基础 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是地理数据、它具体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空间特征是指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及相互关系;属性特征表示地理实体的名称、类型和数量等;时间特征指实体随时间而发生的相关变化。根据地理实体的空间图形表示形式,可将空间数据抽象为点、线和面三类元素,它们的数据表达可以采用矢量或者栅格两种组织形式,分别称为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13 第一章 GIS基础

14 1.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 构成 第一章 GIS基础
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GIS技术的最终用户,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是GIS工程及其应用成败的关键。 应用模型:GIS应用模型的选择和构件也是系统应用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虽然GIS为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基本工具,但对于某一个专门应用目的的解决,必须通过构件专门的应用模型,土地适宜性模型,公园选址模型,最优路径分析模型等。它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利用改造的能动作用,并且是GIS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GIS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4 第一章 GIS基础

15 1.2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邬伦)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章 GIS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定义和内涵;
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论研究;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体系; 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功能、特点和任务; 总结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方向等理论问题。 15 第一章 GIS基础

16 1.2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邬伦) 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系统设计 第一章 GIS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设计和配置;
地理空间数据结构及表示; 输入和输出系统;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用户界面和用户工具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研制;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等。 16 第一章 GIS基础

17 1.2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邬伦) 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法研究 第一章 GIS基础 应用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 数据采集与检验;
空间分析函数与专题分析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GPS技术的结合方法; 地学专家系统研究等。 17 第一章 GIS基础

18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 18 第一章 GIS基础

19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黄杏元) 第一章 GIS基础 空间数据库 网络 用户 数据获取 界面 数据模型 操作 管理 分析 通讯 表现
19 第一章 GIS基础

20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黄杏元) 由计算机技术与空间数据相结合而产生的GIS这一高新技术,它包含了处理地理信息的各种高级功能。它的基本功能是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同时GIS依托这些基本功能,通过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模型分析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和数据库集成技术、二次开发技术等,演绎丰富的应用功能,以满足社会和用户的广泛需要。 20 第一章 GIS基础

21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黄杏元) 一、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与编辑: 第一章 GIS基础
野外测量数据及属性数据-键盘、电子数据记录簿;地图数据-跟踪数字化仪、扫描数字化仪;像片资料-摄像机;图像数字信息-磁带机; 编辑、接边、分层、图形与属性的连接等; 数据入库。 21 第一章 GIS基础

22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黄杏元) 一、基本功能 2、数据存储与管理: 第一章 GIS基础
数据库技术是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技术。GIS数据库具有数据量大,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空间数据之间具有显著的拓扑结构等特点,因此GIS数据库管理功能,除了与属性数据有关的DBMS功能之外,对空间数据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库的定义、数据访问和提取、空间检索、开窗、接边、数据更新和维护等。 22 第一章 GIS基础

23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黄杏元) 一、基本功能 第一章 GIS基础 3、数据处理与变换: 4、空间分析与统计:
数据变换:投影变换、辐射纠正、比例尺缩放,误差改正及处理等;一种数学状态-另一种数学状态; 数据重构:数据拼接、数据截取、数据压缩等;一种几何形态-另一种几何形态; 数据抽取:全集-〉子集。 4、空间分析与统计: 叠置分析: 缓冲区分析: 数字地形分析 23 第一章 GIS基础

24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黄杏元) 一、基本功能 5、产品制作与显示: 6、二次开发:
GIS产品是指经由系统处理和分析,产生具有新的概念和内容,可以直接输出供专业规划或决策人员使用的各种地图、图像、图表和文字说明等,其中地图是GIS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  6、二次开发: 为使GIS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它必须具备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二次开发功能。 24 第一章 GIS基础

25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黄杏元) 二、应用功能 第一章 GIS基础 1、资源调查
1、资源调查  资源清查是地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职能,这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来源的数据汇集在一起,并通过系统的统计和覆盖分析功能,按多种边界和属性条件,提供区域多种条件组合形式的资源统计和进行原始数据的快速再现。 以土地利用为例,可以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面积、按不同高程带划分的土地利用类型 、不同坡度区内的土地利用现状、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等。 25 第一章 GIS基础

26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黄杏元) 二、应用功能 2、城乡规划 第一章 GIS基础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包括城镇总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环境质量评价、道路交通规划、公共设施配置,以及城市环境的动态监测等。这些规划功能的实现,是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搜索方法、多种信息的叠加处理和一系列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投入产出计算、模糊加权评价等)加以保证的。 26 第一章 GIS基础

27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黄杏元) 二、应用功能 3、灾害监测 第一章 GIS基础
借助遥感遥测数据的搜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用于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洪水灾情监测和洪水淹没损失的估算,为救灾抢险和防洪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黄河三角洲地区防洪减灾信息系统,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借助于大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加上各种专题地图如土地利用、水系、居民点、油井、工厂和工程设施以及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等,通过各种图形叠加、操作、分析等功能,可以计算出若干个泻洪区域及其面积,比较不同泻洪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房屋、财产损失等,最后得出最佳的泻洪区域,并制定整个泻洪区域内的人员撤退、财产转移和救灾物资供应等的最佳运输线路。  27 第一章 GIS基础

28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黄杏元) 第一章 GIS基础 二、应用功能
4、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涉及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一切领域,一个大中型城市每年搜集和监测的环境数据可能多达100万个,对如此大量的数据,应使其有效地为环境管理决策及其它用途服务。 5、宏观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利用拥有的数据库,通过一系列决策模型的构建和比较分析,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系统支持下的土地承载力的研究,以解决土地资源与人口容量的规划。 三峡地区研究,提供了建库前后环境变化的数量、速度和演变趋势等可靠的数据。 28 第一章 GIS基础

29 1.5 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及技术 一、相关学科及技术(邬伦) 第一章 GIS基础 地理学 GIS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图形学 CAD
专家系统 数据库技术 软件工程 地图学 遥感技术 29 第一章 GIS基础

30 1.5 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及技术 一、相关学科及技术(邬伦) 第一章 GIS基础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空间的学科。它为GIS提供了一些空间分析的方法和观点,成为GIS的理论依托; 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脱胎于地图,地图学理论与方法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计算机制图为地图特征的数字表达、操作和显示提供了一系列方法,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形输出提供技术支持。 计算机科学:为地理空间信息的表达、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数据库技术提供数据的管理、更新、查询和维护功能;计算机图形学提供算法基础;CAD对于辅助设计提供支持;软件工程对于GIS的系统设计提供科学的方法。 遥感技术:遥感作为空间数据采集手段,已经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信息源与数据更新途径。 30 第一章 GIS基础

31 1.5 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及技术 第一章 GIS基础
二、与相关学科技术的区别、联系(龚健雅) 1. GIS-CAC:CAC是GIS的技术基础,它涉及GIS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一个完善的GIS可以包含CAC的所有功能,此外还应该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和决策有用的信息。 2.GIS-DBMS:一些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他们不仅是一般事务管理系统的基础软件,同时也是GIS中属性数据管理的基础软件。目前有些GIS的图形数据也交给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向空间数据管理方面扩展。GIS除了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同时GIS比一般的事务处理更加复杂,在功能上更加丰富。 31 第一章 GIS基础

32 1.5 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及技术 二、与相关学科技术的区别、联系(龚健雅) 第一章 GIS基础
3.GIS-CAD:CAD主要用来代替或者辅助工程师进行各种设计。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有坐标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和处理图形数据及其空间关系,也都能处理非图形属性数据。它们的主要区别是:CAD多为规则的几何图形及其组合,图形功能极强,属性功能相对较弱。GIS处理的图形及其关系复杂,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相互操作频繁,空间分析功能较强。 4.GIS-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处理是专门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 32 第一章 GIS基础

33 1.6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态势 一、GIS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技术 第一章 GIS基础 GIS成为信息技术(IT)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但与GPS、RS相结合构成3S技术,而且与CAD、多媒体、通信、因特网、办公自动化、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相结合,构成了综合的信息技术 自身系统功能和支持功能的不断完善、成为用户对地球表面及其附近的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进行获取、处理、分析、表示和传输的重要手段。 33 第一章 GIS基础

34 1.6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态势 二、GIS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强劲 三、GIS网络化已构成当今社会的热点
Internet的发展,为GIS的发展提供了一次机会; WebGIS具有廉价、实用和易推广的特点,各大GIS软件厂商纷纷推出各自的WebGIS解决方案。如ESRI的Internet Map Server(IMS),Intergraph公司的Geomedia Web Map,MapInfo公司的MapXtreme,Autodesk公司的MapGuide。 34 第一章 GIS基础

35 1.6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态势 四、地理信息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 GIS基础 Geoinfomatics
GoodChild于1992年提出地理信息科学(GIScience)(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概念,他认为地理信息科学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过程,如数据的获取和集成、分布式计算、地理信息的认知和表达、空间分析、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其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影响、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实践等。 它的理论和方法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科体系尚未健全。 35 第一章 GIS基础

36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2.2 GIS软件的开发方法 2.3 GIS软件的开发内容
36

37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类获取、处理、分析、表示并在不同系统、不同地点、和不同用户之间传输数字化空间数据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空间位置、属性及时间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由于地球上80%以上的信息与空间位置有关,它应该成为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上的主要应用集成平台,占据软件产品的主流地位。 但是,目前GIS软件在技术上并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应用要求,尤其不能适应“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数字区域”建设中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的需要。认真研究现有GIS理论与软件实现技术的不足,寻求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四个层次的突破和创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方裕] 37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38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1、GIS软件发展的历史回顾
自从1960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oger F Tomlinson提出“要把地图变成数字形式的地图,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的观点以来,就一直是研究与发展GIS软件的指导思想。纵观GIS发展30多年的历史,GIS软件技术及其应用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从技术层面着眼,其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代、二代、三代。 38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39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1)第一代GIS软件 基本技术特点 以图层作为处理的基础
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的中后期,是GIS软件从无到有、从原型到产品的阶段。由于各种条件,包括自身理论和实现技术的不成熟和IT技术的限制,这一阶段的GIS软件存在许多不足。 基本技术特点 以图层作为处理的基础 由于当时GIS系统中空间数据的主要来源是纸质地图的数字化,在GIS的数据模型中,图层处于中心地位。定义某一地理轮廓,在此范围内的相关(专题)空间数据组成图层,同一图层的空间数据存放在一个文件之中。空间定位与量算以图廓范围内的平面笛卡尔坐标系为基础,操作局限于当前图层内。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计算空间实体之间的拓扑关系,实现同一区域内各种专题数据的叠置、影响区域分析(缓冲)和线状实体的路径分析。但是,各类查询与计算只能在同一图层中进行。 39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40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基本技术特点 以系统为中心 单机、单用户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当时的GIS软件空间数据各自有自己的数据格式,自成系统,不同的GIS系统基本上没有联系。与其它的软件工具,例如MRPⅡ软件、CAD软件等在数据和程序上不存在集成关系。 单机、单用户 由于IT技术的限制,当时的GIS系统只能在单机上运行,尽管在后期X协议和X终端已经普遍使用,但由于不能描述空间数据及其操作,这时的GIS软件无法实现分时操作模式。 40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41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基本技术特点 全封闭结构,支持二次开发能力非常弱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41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42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基本技术特点 在主要实现技术上,以文件系统来管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
GIS中的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类,空间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地理位置及其形状,属性数据则描述相应空间实体有关的应用信息。由于当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只能管理结构化数据,对空间数据这样的非结构化数据使用无法进行定义、管理与操纵,GIS软件只能在文件系统中自行定义空间数据结构及其操纵工具。由于最初关系型DBMS不够成熟与普及,对属性数据这样的结构化数据,也放在文件系统中进行管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两者之间通过标识码建立联系。 应用领域基本上集中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管理类应用 42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43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2)第二代GIS软件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是GIS软件成熟和应用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GIS软件作为一种软件工具,理论与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由于其具备空间数据操纵能力,在应用中受到青睐,应用领域迅速扩展。这个时期,网络技术已经成熟并广泛应用,巨大的应用前景也对GIS软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GIS软件实现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GIS的基本技术体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43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44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基本技术特点 以图层作为处理基础 引入网络技术,多机、多用户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由于这一阶段网络技术已经成熟,应用范围迅速扩大,GIS软件也转向多用户和Client/Server结构。但是,由于空间数据组织和存储模式没有根本变化,Client与Server的关系基本上属于空间数据文件下载和回送的关系,基本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在Client端实现。是一种典型的“胖Client”类型。Server只作空间数据的服务器使用,以NFS(网络文件系统)技术为基础,只能实现一种Device-Shared的C/S结构。 44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45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基本技术特点 以系统为中心 支持二次开发的能力有所增强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GIS应用系统仍然是自成体系,不同系统之间空间数据的交换能力有所提高,以数据转换为主要手段。由于属性数据利用商用DBMS来管理,可以利用标准的结构化查询语言来进行操纵,通过属性的综合查询结果显示相应的空间图形,数据操纵能力有所增强。另一方面,可以以属性数据库为纽带与其它系统建立联系,与其它系统的集成能力略有增强,但仍然比较弱。 支持二次开发的能力有所增强 由于通用编程语言的编程环境逐渐完善,GIS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I)可以嵌入应用系统的程序,例如,系统定义的GIS功能程序可以以库函数的形式出现,通过“Include”方式供应用程序调用。这一阶段的GIS系统支持二次开发的能力有所增强,但灵活性仍受到较大的限制。 45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46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基本技术特点 AM/FM 应用领域开始有较大范围的扩展,但基本上是管理类应用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引入空间数据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GIS的应用范围迅速从资源环境领域向外扩展。城市规划与公用设施管理、电力、电信管理、交通管理等许多领域成为GIS应用的新热点。规划、布点、选址、路由选择等分析决策应用开始出现,但基本上还是以管理类应用为主。 AM/FM 46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47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3)第三代GIS软件
90年代中期开始,估计将延续10年或稍长的时间。这一阶段IT技术的突出进步是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在全球的普及以及面向对象软件方法论和支撑技术的成熟,为GIS软件的技术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GIS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迎来了GIS应用高速扩展的时期。大量的应用要求驱使GIS软件技术快速发展,开始具备作为应用集成平台的能力。 47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48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基本技术特点 仍然以图层为处理的基础,但面临不断演化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虽然空间数据的存储引入了新的技术,但空间数据模型仍然没有很显著的变化。商用DBMS(如Oracle、Informix、DB2、SQL SERVER等)相继实现了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尽管还不够完善,空间数据的管理手段还是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DBMS对空间数据的操纵手段还比较原始和初等,加上GIS在设计思想上没有突破地图的限制,适合空间数据处理的中间件相当缺乏,以图层为处理基础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变革,Client端上空间处理仍然以图层下载为主要桥梁。但是,随着GIS应用的多样化,以图层处理为基础所带来应用上的不便与弊端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新的处理模式正在酝酿与试探之中。 48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49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基本技术特点 引入了Internet技术,开始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方向过渡,实现了较低层次的(浏览型或简单查询型)的B/S结构 由于Internet技术和WEB技术的成熟与大规模普及应用,GIS开始面向传统行业和广大民众服务,逐渐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方向过渡,WebGIS走向成熟,已经成为GIS应用的一种重要方式,空间信息应用的B/S结构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对空间数据的操纵手段比较弱,难以实现复杂的一体化操作。目前这类系统基本上是浏览型或功能相对简单的查询型系统,完全操作型的系统尚未出现。 49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50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基本技术特点 开放程度大幅增加,组件化技术改造逐步完成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面向对象软件方法论的成熟,体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工具逐渐普及。其中最突出的是软插件技术,软件系统组件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外主要的GIS软件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组件化改造,并在20世纪末相继完成。这样,GIS软部件可以与主要的跨平台编程工具结合,作业控制语言可以在软部件基础上组织复杂应用,GIS软部件也可以作为各种应用软件的功能部件出现。至此,GIS软件的开放性大幅度提高,融入了主流软件,实现了跨平台运行的夙愿。 50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51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基本技术特点 逐渐重视元数据问题,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共享和GIS系统互连技术不断发展
GIS软件的广泛应用,空间数据和GIS服务功能的共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属性数据的共享由于ODBC的出现已经解决,不同GIS系统之间空间数据的共享已经不满足于数据的互相转换,空间数据的元数据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GIS功能标准化的问题也倍受重视,不同GIS系统之间互操作成为突出的问题。开放GIS组织(OGC)提出了开放地理信息规范(OPENGIS),旨在解决空间数据的继承、共享以及地理操作的分布与共享,对GIS开发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计,各类空间数据引擎、适应多种GIS软件的功能代理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OPENGIS(应该还会有改善和提高)就像ODBC之于数据库,将成为空间数据操作的统一标准。 51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52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基本技术特点 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和初步的一体化查询,并将不断完善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第三代GIS软件实现了用商用DBMS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和初步的一体化查询,提高了空间数据的操纵能力。多源空间数据仓库技术也将在未来两三年内逐渐成熟。但是,由于目前对空间关系的理解和表达形式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确定的框架,空间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研究有待深入,目前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一体化查询语言还比较初等,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完善和提高尚需时日。 52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53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基本技术特点 应用领域迅速扩大,应用深度不断提高,开始具有初步的分析决策能力。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随着GIS应用需求的急剧扩大,大量的LBS ( Location Best Service ) 应用为GIS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广阔的市场;GIS进入AM/FM领域导致出现异步更新的协同工作环境。各类分析决策需求、甚至三维应用要求也摆在应用开发的面前。第三代GIS软件一般将此类应用问题放在应用层面来解决,在没有探索出一种公共模型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不失为有用之道。但是,这必然是就事论事,缺乏一般性。在数据挖掘已经广泛使用的今天,完整意义下的空间数据挖掘还没有出现,更多的是对属性数据进行挖掘,辅以简单的空间显示。 53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54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2、GIS软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目前GIS软件存在的共性问题
54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55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目前GIS软件存在的共性问题
55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56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目前GIS软件存在的共性问题
56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57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问题原因
处理方式停留在面向过程,而不是面向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形式化的模型表达手段,涉及空间数据处理的程序综合研究甚少,提供的工具以面向过程为主。 多用户条件下空间数据的同步处理机制尚未形成,由于空间数据结构的复杂性,实现上使用了大量的指针类型,在跨机参数传递上存在许多困难,不仅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工作,甚至连传统意义上的RPC也没有实现。 空间数据模型与组织面向地图,而不是面向客观存在的空间实体及其时空关系。在GIS中,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球表面被人为地分割成许多相对独立的经投影变换后的平面部分,引起了一系列处理上的困难。 57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58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问题原因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联系薄弱,仅仅通过标识码实现,难以体现复杂的时空关系,适应管理但不适应分析与决策。 影像数据的数据结构问题研究不够,整体存储的方式手段过于简单,基本上无法建立有效的索引机制,导致矢量、影像数据之间无法建立有效的联系手段及互动关系。 虽然用商用DBMS管理空间数据,但空间数据查询能力不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联合操纵能力弱。 不同尺度空间数据之间基本上没有联系,缺乏相互之间的互动机制。 各类标准缺乏。 58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59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3、第四代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发展思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目前GIS软件仍然是Tomlinson型的,基本上只适用于地图处理,由于许多关键技术尚未突破,目前IT领域中许多行之有效的处理机制与实现技术还没有在GIS软件中得到充分体现。随着GIS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现有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和数据组织已经不适应应用发展的要求。尽管地图长期以来是我们认识空间世界的一种主要且有效的工具,但确实存在着许多固有的缺陷。GIS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管理、使用空间信息的手段,随着人类获取数字化空间数据的手段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地图作为空间数据进入GIS系统的主渠道作用将会越来越弱,最终将回归到作为GIS处理、分析结果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GIS没有必要再受到地图这种表现形式的制约。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将地图存入计算机,而是要将地球(哪怕是一部分)存入计算机,以空间位置为框架集成各类信息。新一代GIS软件理论和技术必须有一个大的变革,才能适应需要。 59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60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第四代GIS软件的目标
第四代GIS软件应该具备支持数字地球(区域、城市)的能力,成为OS、DBMS之上的主要应用集成平台。实现: 由二维处理向多维处理的转变; 由面向地图处理向面向客观空间实体及其时空关系处理的转变; 由以系统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实现空间数据共享与服务的 转变; 由管理型向分析决策型的转变。 60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61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改变以图层为基础的组织方式,实 现直接面向空间实体的数据组织 实现不同尺度空间数据的互动
(1)面向空间实体及其时空关系的数据组织与融合 实现矢量、影像数据的互动 实现多维属性与嵌套表组织 实现多源空间数据的装载与融合, 支持数据仓库机制 强大的索引机制 61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62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支持TB级以上的空间数据存储 有效的空间、属性一体化管理、 查询机制 面向问题的分析、处理手段和工具
(2)统一的海量存储、查询和分析处理 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数据挖掘 联机事务处理(OLTP)与联机分析 处理(OLAP) 扩充的、支持空间的“关系”概念 与“关系运算” 62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63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多用户同步空间数据操作与处理机制 数据、服务代理和多级B/S 体系结构 异种GIS系统互连与互操作
(3)有效的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和计算 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与数据安全 空间数据高效压缩与解压缩 63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64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空间数据的增量存储与快速还原能力 时空数据处理与分析机制 混合式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快速广域三维计算和显示
(4)一定的三维和时序处理能力 混合式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快速广域三维计算和显示 数据空间化 64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65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有效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 定位系统集成 强大的应用模型支持能力 GIS与MIS等的有机集成
(5)强大的应用集成能力 GIS与OA的有机集成 GIS与CAD的有机集成 有一定实时能力、微型化、嵌入式 GIS与各类设备的集成 65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66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多通道用户界面 数据空间化与可视化支持 一定的虚拟现实表达 模型定义语言及其支持机制
(6)灵活的操纵能力和一定的虚拟现实表达 一定的虚拟现实表达 模型定义语言及其支持机制 66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67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第四代GIS软件体系结构
67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68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第四代GIS软件分阶段实现策略
68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69 2.1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坚持产品开发与技术研究并重,工程化、实用化;依靠全国的力量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建立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为推广应用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 采用企业机制,产品开发面向应用,发展产业 第四代GIS软件分阶段实现策略 首先,要建立地球空间数据的元数据标准、GIS功能与接口标准、空间数据共享标准、GIS通信协议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十分重视标准规范,标准先行 第二阶段:突破以面向空间实体及其时空关系的研究;突破矢量、影像数据互动技术的研究,实现不同尺度空间数据互动的原理模型,形成较完整的软件原型;实现具有初步三维和时空数据处理能力、突破以图层为处理基础的模式;有一定的空间数据挖掘和初步虚拟现实表达能力、一定的影像、矢量数据融合的第四代GIS软件产品;同时对第一阶段的产品开展应用示范,结合应用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改善其结构、丰富其功能。 第一阶段:建立标准规范,开展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有一定创新的新一代GIS软件原型。争取在数据模型、组织和分析处理机制方面有所突破;实现具有海量空间数据管理和查询、多用户同步机制和一定应用集成能力的GIS软件产品。 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分阶段实现目标 形成完整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体系,实现完整的软件产品,全面达到第四代GIS软件的最终目标。 69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70 2.2 GIS软件的开发方法 一、GIS的专业开发工具
指集合各种功能模块的大型GIS系统软件包。ESRI公司推出的ArcInfo,GemSys公司的GenaMap等都是集成式GIS开发工具。集成式GS系统的优点是各项功能已形成独立的完整系统;缺点是系统复杂、庞大,成本较高,并且难于与其他应用系统集成。 70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71 2.2 GIS软件的开发方法 一、GIS的专业开发工具 2、模块化GIS
模块化GIS系统是把GIS系统按功能划分成一系列模块,运行于统一的基础环境中。Intergraph公司的MGE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模块化GIS系统。模块化GIS系统具有较强的工程针对性,便于开发和应用。 71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72 2.2 GIS软件的开发方法 一、GIS的专业开发工具 3、组件式GIS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组件式GIS是随着近年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代表了GIS系统的发展潮流。组件式GIS具有标准的组件式平台,各个组件不但可以进行自由、灵活的重组,而且具有可视化的界面和使用方便的标准接口。最主要的组件式GIS平台就是Microsoft的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的简称,即组件对象模型)。基于COM,Microsoft推出了ActiveX控件技术。ActiveX|控件已经成为当今可视化程序设计的标准控件,新一代的组件式GIS大都是采用ActiveX控件来实现的。Intergraph公司推出的GeoMedia,ESRI公司推出的MapObjects,MapInfo公司推出的MapX,中科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开发的ActiveMap等,都是采用Activex来实现的。这类GIS系统提供的是为完成GIS系统而推出的各种标准ActiveX控件,使GIS系统开发者不必掌握专门的GIS系统开发语言,只需熟悉基于Windows平台的通用集成开发环境,知道组件式GIS各个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就可以利用各种可视化开发语言(如Visual C++、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Borland C++、Delphi、C++Builder、Power Builder等等)和利用这些控件组织实现GIS系统。所以,组件式GIS在系统的无缝集成和灵活性方面具有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代表了GIS系统的发展方向。 72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73 2.2 GIS软件的开发方法 一、GIS的专业开发工具 4、万维网GIS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万维网GIS即WebGIS。是Intemtet技术与GIS系统相结合的产物。已经有一些公司推出了万维网GIS产品,如MapInfo公司的MapInfo ProServer、MapXtreme,Intergraph公司的GeoMedia Web Map,ESRI公司的Internet Map Server for ArcVire & MapObject和Autdesk公司的MapGuide等等。已经推出的万维网GIS是利用现有的GIS软件通过CGI或者Server API构造的过渡产品。随着组件式GIS的发展和分布式对象Web(Distributed Object Web)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的万维网GIS将是基于COM/ActiveX或COBRA/Java开发的分布式对象GIS系统。 73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74 2.2 GIS软件的开发方法 一、GIS的专业开发工具 优点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高起点 专业的GIS系统开发工具作为成熟的产品,它在容量、可靠性等各个方面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许多用户的使用。 优点 可靠性好 GIS系统专业开发工具是一个应用软件,即是提供二次开发功能,也是建立在已经实现的各种功能基础上的,所以对于用户来说,不需要特别高的程序设计思想和数据控制能力,掌握利用这些工具开发GIS系统的技术相对比较容易。 简单易学 74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75 2.2 GIS软件的开发方法 一、GIS的专业开发工具 缺点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可扩展性差
一些传统的GIS系统专业开发工具虽然也提供了一些接口语言,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难于真正修改的“黑匣子”。应用这些工具开发实用系统时,往往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开发的系统,往往只需使用专业开发工具提供的很少一部分功能,而采用专业开发工具可能只能实现系统的90%功能,而剩余的10%功能很难用这个开发工具开发完成,甚至根本无法实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开发工具从总体上讲,是一个"黑匣子",用户很难甚至不可能知道和控制(或完全控制)"黑匣子"内的功能;而在实际应用中,要开发的往往并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GIS系统,而是将GIS技术与MIS、CAD等系统集成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这些开发工具,很难实现与这些实用系统的元缝集成。总之,对于GIS系统专业开发工具来说,它已经实现并提供的功能,GIS系统开发者可以非常容易地使用,而专业开发工具没有提供的功能,则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专业开发工具去实现。近年来,提出的组件式GIS系统开发工具就是为克服这些困难而做的改进,但这种GIS系统也很难达到真正的元缝集成。 可扩展性差 为了能够支撑运行这些GIS系统专业开发工具,往往对系统的软、硬件有较高的要求。这在开发一些小型的GIS系统,特别是开发传统意义以外的应用GIS技术的专用系统中,需付出额外的代价。 较为庞大,软硬件要求高 缺点 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使用这些GIS系统专业开发工具的重要因素。利用这些GIS系统专业工具开发的GIS系统,实际上只是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应用开发,开发完成的产品同样需要这些专业开发工具的支撑平台,也就是用户除了支付开发费用外,还需要再购买这些支撑平台。对于GIS系统开发者来说,这就等于没有自己的产品,没有自主的系统版权,还要受到软件升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没有系统版权 75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76 2.2 GIS软件的开发方法 二、底层开发GIS软件 优点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灵活性是利用VC++开发GIS系统的最大优点。应用面向对象(OO)技术开发GIS系统时,因为系统的所有流程和数据都可以在设计者的控制之下,可以根据系统的具体要求实现具体的操作功能,在一些GIS(特别是在一些小型或并非以传统的GIS功能为主的)系统开发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根据系统的需要来实现功能,设计的系统短小精悍,软硬件要求低,运行速度快。 用OO技术开发的GIS系统,与使用GIS系统专业开发工具不同:用GIS系统专业开发工具开发GIS系统时,开发者所做的是在别人系统基础上的简单开发和应用,完全受该专业开发工具的制约,开发者形成不了自主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而用OO技术开发GIS系统时,开发者可以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和综合开发技术,从各个方面进行完善,把系统的开发从应用项目级提高到开发工具级,最终能够完成自身的GIS系统开发工具和底层开发技术,并以此为基础,使其在信息管理系统(MIS)、决策系统(MS)、控制系统(CS)、辅助设计系统(CAD)等各种实用系统开发中得到迅速地推广应用。 较强灵活性 易于扩展成各种系统 优点 具有系统版权 开发者自身具有系统版权,在一些行业的大规模推广中具有元可比拟的优势。 76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77 2.2 GIS软件的开发方法 二、底层开发GIS软件 缺点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难度大 量 大
用OO技术开发GIS系统时,因为各种技术外的应用i行开发,进行开发的出发点低,需要较高的开发技术和很大的开发量,要开发实用要求的二维矢量图形系统,所需要的开发量已经非常可观,如果再考虑实现三维三维、处理数模等操作功能,其开发量更大。开发出的矢量图形平台要经过反复修改调试, 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与成熟的GIS开发工具提供的平台媲美。 难度大 量 大 目前在国内进行的软件开发项目,往往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只是短期行为。通常的作法是采用一些最新的开发工具,拼装成用户需要的系统。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常常是能用,但不好用;能解决一些问题,但解决不了全部问题;当前凑合着用,但难以改进和升级。这样做的结果是在软件设计中很难有大的突破。一些研究机构,则由于受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也很难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GIS产品,往往停留在研究阶段。 开发连续性难以得到保障 缺点 用OO技术开发GIS系统,不同于使用成熟的GIS系统开发工具,需要有较强的设计思想、强大的数据和流程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协作精神。由于受国外软件产品的冲击和软件设计学习导向的影响,目前软件设计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急需提高用OO技术开发GIS系统的综合技术能力。 对开发人员的素质要求高 77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78 2.2 GIS软件的开发方法 三、GIS软件开发方法的选择 分析二次开发和底层开发的特点 估计设计者自身的具体情况 考虑系统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并非绝对,一般情况而已! 78

79 2.3 GIS软件的开发内容 开发内容 界面设计 文件管理模块开发 空间索引模块开发 图形显示模块开发 图形编辑模块开发 数据库模块开发
空间分析模块开发 符号模块开发 79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80 2.4 GIS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 1、语言选择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技术 4、组件式技术 5、网络技术 6、虚拟现实技术
7、嵌入式技术 8、多媒体技术 80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81 2.4 GIS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 1、语言选择 2、结构化程序设计 依据开发要求和个人能力而定!
Visual C++,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Borland C++,Delphi,C++Builder,Power Builder,Java,Visual J++,J Builder,…… 2、结构化程序设计 思想: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按功能模块组成树状结构;各模块相对 独立;模块内部有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结构组成;模块化的 实现方法是通过子程序。 优点:复杂任务简单化;使用方便。 缺点:数据与过程相互独立,代码重用性差;可能导致数据与所需处 理过程不匹配现象;封装性和隐蔽性差。 81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82 2.4 GIS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 3、面向对象技术 4、COM技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特性: 语言无关性; 进程透明性; 可重用性
思想:吸取结构化设计的优点,将现实世界问题目标化简单化;将 数据与操作(处理过程)封装为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整体;通过数据抽象技术将对象抽象为类;通过封装将信息 隐蔽;通过对象之间的消息机制实现对象间的横向联系;通 过继承实现对象类的重用。 优点: 符合人类的思维方法;数据与操作一体化,便于使用; 隐蔽性好;重用性好;易维护。 4、COM技术 特性: 语言无关性; 进程透明性; 可重用性 82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83 2.4 GIS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 5、网络技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Web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最为激动人心的产物就是WebGIS(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简言之,就是利用Web技术来扩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新技术。由于HTTP协议采用基于C/S的请求/应答机制,具有较强的用户交互能力,可以传输并在浏览器上显示多媒体数据,而GIS中的信息主要是需要以图形、图像方式表现的空间数据,用户通过交互操作,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分析。这些特点,就使得人们完全可以利用Web来寻找他们所需要的空间数据,并且进行各种操作。 83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84 2.4 GIS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 6、虚拟现实技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Virtual Reality 或称虚拟环境(Virtual Environment) 是用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或嗅觉等感觉世界,让用户可以从自己的视点出发,利用自然的技能和某些设备对这一生成的虚拟世界客体进行浏览和交互考察。 84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85 2.4 GIS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 7、嵌入式技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Embedded GIS)是集成GIS功能的嵌入式系统产品,是系统设计与开发层次上的应用,是一个软硬件混合的系统,它是导航、定位、地图查询和空间数据管理的一种理想解决方案,可在很多领域广泛应用,如军事、智能交通、旅游、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研究等。 应用服务器 移动服务器 INTERNET 网络 嵌入式系统工业 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设备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应用软件 嵌入式开发 应用领域专家 产 品 无线通信技术 手段 结果 信息家电 嵌入式Internet 应用需求 移动用户 提出 反馈 为移动设备提供服务 交互 组成 用户 个性化消费 行业应用 …… 85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86 2.4 GIS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 7、嵌入式技术 86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87 2.4 GIS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 8、多媒体技术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定义: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 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 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具有集成 性、实时性和交互性。 特点:集成性;交互性;独立性;大数据量;实时性;非解释性;非结构性。 应用:多媒体电子地图,多媒体GIS等。 多媒体电子地图概念: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集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一体的新型地图。它增加了地图表达空间信息的媒体形式,从而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表达空间信息[Taylor,1991]。 87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88 2.4 GIS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 8、多媒体技术 88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89 平移、对称、比例、旋转、错切、仿射等变换
2.5 GIS软件开发的图形基础 1、二维几何变换 平移、对称、比例、旋转、错切、仿射等变换 2、三维几何变换 平移、比例、旋转、对称、错切等变换 3、窗口到视区的变换 89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90 2.5 GIS软件开发的图形基础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坐标系:建立了图形与数的联系 世界坐标系(world coordinate)
用户坐标系(user coordinate) 局部坐标系(local coordinate) 屏幕坐标系(screen coordinate 设备坐标系(device coordinate) 90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91 2.5 GIS软件开发的图形基础 91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92 2.5 GIS软件开发的图形基础 3、窗口到视区的变换 SetMapMode(MM_ISOTROPIC)
SetWindowOrg(Ux,Uy) SetWindowExt(Udx,Udy) SetViewportOrg(Sx,Sy) SetViewportExt(Sdx,Sdy) 92

93 2.6 GIS软件开发的数据库基础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定义:数据库可以看做是与现实世界有一定相似性的模型,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是集中、统一存储和管理某个领域信息的系统,它根据数据间的自然联系而构成,数据较少冗余,且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能为多种应用服务。 库、表、记录、 字段、SQL 93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94 2.6 GIS软件开发的数据库基础 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94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95 2.6 GIS软件开发的数据库基础 GIS软件开发中数据库的访问机制(VC) ODBC DAO ADO 95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96 总结 第一章 GIS基础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类型和构成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及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GIS软件开发基础 GIS软件的发展与技术 GIS软件的开发方法 GIS软件的开发内容 GIS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 GIS软件开发的图形基础 GIS软件开发的数据库基础 96


Download ppt "GIS软件开发技术 主讲:蔡忠亮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