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三維變形指標分解式理論驗證 林雅婷 R92521110 指導教授:許榮欣 教授 2005/3/4.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三維變形指標分解式理論驗證 林雅婷 R92521110 指導教授:許榮欣 教授 2005/3/4."—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三維變形指標分解式理論驗證 林雅婷 R 指導教授:許榮欣 教授 2005/3/4

2 流程 前言 理論回顧 模擬實驗 結論 參考文獻 2005/3/4

3 前言 前一階段三維變形指標分解式的理論推導已有完整的結果,但是光擁有完整的理論是不夠的,必需要有實測資料分析的驗證才行,而為了確保所設計的程式無誤,因此將先以模擬數據做分析。 2005/3/4

4 理論回顧 根據Vaníček 的Robustness analysis研究,研究點 發生位移時,其變形指標可表示為:
(1)平均應變(mean strain) σ (2)總剪應變(Total shear) γ 2005/3/4

5 理論回顧-----續 (a)純剪應變 τ: (b)簡剪應變 ν: 2005/3/4

6 理論回顧-----續 (3)局部扭轉(Local twisting) δω (a) XY平面 (對Z軸): (b) YZ平面(對X軸):
(c) XZ平面(對Y軸): 2005/3/4

7 理論回顧-----續 ωx、ωy、ωz分別都可再區分為區塊旋轉(block rotation) ω0 與局部微旋轉(local differential rotation) δω 區塊旋轉(block rotation) 局部微旋轉(local differential rotation) 2005/3/4

8 理論回顧-----續 點位的變形矩陣計算上,同時考慮欲研究點 pi 其周圍與之有連結或距離 pi 某半徑範圍內的t個點。
ai、 bi、ci 為絕對項,ui、vi、wi 為個點的位移向量,1是元素為1的行向量,ΔXi、ΔYi、ΔZi 則分別代表點在x、y、z方向上的座標微變量向量。 2005/3/4

9 理論回顧-----續 利用最小平方約制求解上式中的偏微分項與絕對項可得: 其中, ,維度 變形矩陣 2005/3/4

10 理論回顧-----續 假設測網共有m個網點,n個觀測量,且n>3m 全部網點的位移量 2005/3/4

11 理論回顧-----續 令Qv為殘差向量V的協因數矩陣,多餘數矩陣 , 上式左右同乘AT,並令H-I-R
因第k個觀測量中未被偵測出之粗差所造成Pi點的變形矩陣為 是第i點的運算元 2005/3/4

12 理論回顧-----續 ,其中, Pi點的變形矩陣為 2005/3/4

13 理論回顧-----續 變形指標的分解式: (1)平均應變(mean strain) σ 自身項 ,補充項
自身項 ,補充項 (2)總剪應變(total shear) γ 2005/3/4

14 理論回顧-----續 (a)純剪應變(pure shear) τ: 2005/3/4

15 理論回顧-----續 (b)簡剪應變(simple shear) υ: 2005/3/4

16 理論回顧-----續 (3)局部扭轉(differential rotation) δω: (a)對z軸(XY平面):
(b)對x軸( YZ平面 ): (c)對y軸( XZ平面 ): 2005/3/4

17 模擬實驗 實驗配置: 表1 模擬實驗之點位座標 點位 X(m) Y(m) Z(m) A 547854.61 705133.04
表1 模擬實驗之點位座標 點位 X(m) Y(m) Z(m) A B 1 2 3 4 5 2005/3/4

18 模擬實驗 -----續 圖1 模擬網形 2005/3/4

19 模擬實驗 -----續 變形指標計算 1.計算Ki、Ti、Qi: 以點位1為例 2005/3/4

20 模擬實驗 -----續 2005/3/4

21 模擬實驗 -----續 2.計算求取觀測量中未被偵測出的誤差▽0k 時所用到的參數值,包含 uk 與 rk,非中心化
參數δ0則設定為0.28 2005/3/4

22 表4 實驗分析出的 uk、rk、 ▽0k 結果 編號 1 1.4877E-13 7.2594E+06 2 -2.4913E-13
10 E-13 3.7596E+06 11 E-13 5.3491E+06 12 1.5142E-11 7.1957E+05 13 E-13 3.3787E+06 14 4.3410E-14 1.3439E+07 15 2.3548E-13 5.7701E+06 2005/3/4

23 模擬實驗 -----續 穩健度分析 1.各點位的平均應變 點位 平均應變 Mean strain 1 3.4631E+10 2
5 1.4674E+10 2005/3/4

24 模擬實驗 -----續 2. XY平面上各點位的穩健度量測 點位 總剪應變 微旋轉 局部微旋轉 Total shear
Diff. rotation Local D.R. 1 7.2820E+07 1.8470E+07 8.4915E+06 2 4.2017E+07 1.7200E+07 9.6544E+06 3 9.2464E+07 8.9804E+06 2.6188E+07 4 1.0251E+09 5.7568E+07 3.1208E+07 5 4.0002E+07 1.4748E+07 2005/3/4

25 模擬實驗 -----續 3. YZ平面上各點位的穩健度量測 點位 總剪應變 微旋轉 局部微旋轉 Total shear
Diff. rotation Local D.R. 1 3.4631E+10 6.9875E+08 2.5479E+08 2 2.2848E+10 6.1843E+08 5.8065E+08 3 5.3898E+10 1.2834E+09 4.5183E+08 4 7.0765E+11 1.9043E+09 1.1544E+09 5 2.7739E+10 6.9624E+08 7.9041E+08 2005/3/4

26 模擬實驗 -----續 4. XZ平面上各點位的穩健度量測 點位 總剪應變 微旋轉 局部微旋轉 Total shear
Diff. rotation Local D.R. 1 3.4558E+10 9.2976E+08 1.9633E+08 2 2.2806E+10 2.0981E+08 3 5.3804E+10 6.9675E+08 4 7.0663E+11 1.4132E+09 8.7959E+08 5 2.7689E+10 1.0467E+09 3.4833E+08 2005/3/4

27 結論 1.模擬實驗假設的是網形沒有任何的變形,因此理論上分析結果各變形指標的值應該為0或趨近於0。
2.實驗結果卻顯示無論是哪一個平面都有很大的變形,此結果並不合理。 3.探討座標系統的影響,將座標值縮小使整個網形的質心與地心不致相差太遠,但結果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因此可知並非座標系統的關係才造成如此大的變形。 2005/3/4

28 結論-----續 4. 觀察所顯示的數據發現各點的 uk 都為1,這不合理,由公式 深入追查,可能是A矩陣的問題。
5.檢查程式後並未發現A矩陣有誤,因此無法辦定問題是否是來自於 uk,所以對於模擬實驗的結果尚須檢討,以找出問題的來源。 2005/3/4

29 參考文獻 1.Vaníček P, Krakiwsky EJ, Craymer MR, Gao Y, Ong P (1991) Robustness analysis, Contract Report, Geodetic Survey Division, Canada Centre for Surveying, Energy, Mines and Resources, Canada. 2.李旭志,2004,Robustness Anlysis of 3D Network,中興大學。 3.R. Hsu , S. Li ,2004,Decomposition of deformation primitives of horizontal geodetic networks:application to Taiwan’s GPS network, Taiwan, J. of Geodesy.(accepted) 4.李偉菘,2003,台灣一等GPS網之穩健度分析,碩士論文,台灣大學 2005/3/4

30 報告完畢 2005/3/4


Download ppt "三維變形指標分解式理論驗證 林雅婷 R92521110 指導教授:許榮欣 教授 2005/3/4."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