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萬鴉飛過廢田 洪素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萬鴉飛過廢田 洪素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萬鴉飛過廢田 洪素麗

2 目錄 作者介紹 洪素麗的作品內容與風格作者介紹 最後的畫作--萬鴉飛過廢田 課文賞析 梵谷生命與創作歷程 補充資料

3 作者介紹 洪素麗,民國三十六年生,高雄市人。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國家藝術院習畫,專攻木刻版畫。
返回 洪素麗,民國三十六年生,高雄市人。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國家藝術院習畫,專攻木刻版畫。 回國後隨江兆申、喻仲林兩位畫家習國畫。後移民美國,現為專業畫家與作家。

4 作者介紹 1.從漁家慘澹的成長經驗到否極泰來的豐裕歲月
洪素麗舉家從世代落居貧瘠的漁村到高雄謀生,終於漸入佳境,家裡不但有了自己的漁船、船員,也搬進了日式屋子。 儘管颱風摔碎了漁船、兩艘漁船給菲律賓人拖去,但在家人同心協力下化險為夷,三姊學吉他,洪素麗去學畫,甚至因為學得太熱衷,而幾乎留級。

5 作者介紹 2.良師點化追隨現代浪漫風潮 中學時期的洪素麗是活潑愉悅的,高二時,經由她的國文老師的點化,而愛上文學。
作家李黎、《夏潮》雜誌總編輯蘇慶黎和洪素麗是高雄女中同學,後來都進了臺大文學院,洪素麗讀中文系,李黎讀歷史系,蘇慶黎讀哲學系。這時期的洪素麗追求西方式的現代,浪漫風的現代,也去趕電影,去迷好萊塢的影星。

6 作者介紹 3.流浪、疏離到回歸 臺大中文系畢業後,洪素麗先是做個漫遊的藝術家,後來到紐約國家藝術學院習畫,專攻木刻版畫。
婚後「夫唱婦隨」,夫婿致力於銅版畫,她則專心弄木刻,再以畫配文,以詩寫畫;詩、文、畫三豐收。

7 洪素麗的作品內容與風格 洪素麗自喻是「迷途的鳥,放生的鳥」,在廣大的地球人生裡,讓自己迷失於探險的光榮裡。
返回 洪素麗自喻是「迷途的鳥,放生的鳥」,在廣大的地球人生裡,讓自己迷失於探險的光榮裡。 她不僅在旅行中探險,藉地圖探險,更探索人心、藝術,同時她也熱切注目關懷著島鄉崎嶇民主路途的探險。隨著其所投入的領域以及個人生命而發展出不同階段性的特質。

8 洪素麗的作品內容與風格 散文、詩、版畫、素描一直都是洪素麗的工作重心,文章與繪畫相互輝映是她作品的特色。
近年她所追求的是用文學的美來散播自然生態的知識,重視人文教育和環保精神。

9 洪素麗的作品內容與風格 洪素麗約自一九七九年開始關心自然生態,研修海岸生物課程,以版畫及油畫描繪野生動植物,並將木刻作品與散文搭配出版,如《十年散記》、《浮草》、《昔人的臉》、《港都夜雨》、《芳草天涯》、《黑髮城市》……等。 另外,洪素麗自二十歲開始寫詩,但較少投稿,目前只集結出版《詩》、《十年詩草》、《盛夏的南臺灣》、《流亡》、 《惜草五本》,陳芳明稱她為「富有歷史意識的詩人」,認為她的詩作整體性地表達臺灣歷史、人民、土地的流亡,這種因苦悶而激發出來的精神上的流亡,是臺灣文學裡最珍貴也最重要的氣質。

10 洪素麗的作品內容與風格 洪素麗學以致用,把鄉愁、哲理、使命感、責任心以及探索真善美和環保都表現在詩中,表現在散文中,表現在美術作品裡,也表現在生態環保的著述中。如〈西仔灣寫臺灣海岸的變遷〉 ,詩中以痛惜的心情寫西仔灣開發的失誤,哲理人情備至,又有殷切的希望,溫厚動人。 曾獲長榮寰宇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 《聯合報》文學獎。

11 洪素麗的文學主張 (一)取法自然,書寫現實
「現實生活中,眾目睽睽,千夫所指,不能為不敢為者,文學裡都可以天馬行空,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有敢牴觸當代現實的江湖奇俠,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落花水面,皆可成文章;高貴的人性,劣質的人性──羅列並生……」這類文字正好表現其陽剛之氣魄,豪放之情懷的一面。 她說:「人取法乎自然,小至蜉蝣水草,大至宇宙星辰,那麼一定可以尋到生存的意義與定位的。」所以她以詩文畫描述凡人小事,熱愛生活,擁抱人生,注重現實,摯愛人類。

12 洪素麗的文學主張 (二)鎔鑄藝術於文字 洪素麗自中學起開始習畫,自十九歲開始投稿,繪畫的訓練培養她敏銳的觀察力,也幫助她在寫作時,鎔鑄一股繪畫的氣息在內,她認為:「在觀點上,文學和藝術本是相通,是一種渴望與需求,雖然技術不同,但表達的內容卻是一致的。」所以她的作品總是充滿色彩、聲音、甚至氣味,閱讀她的作品就像欣賞一幅美麗的畫作。

13 名家看洪素麗 臺靜農:「筆端總是深情溫厚的。素麗的筆下,也可以看出她有不可抑止的鄉土情感,那沉厚的筆觸,不自覺地反映了她對鄉土感情的執著。」
方瑜:「素麗的詩,一如其人,認真順情,不加雕琢,但字裡行間到處可見作者的靈心慧思。」 許南村:「洪素麗的散文寫得好的,不但精鍊、準確,並且有一種從容的餘裕。」

14 名家看洪素麗 楊照認為洪素麗的散文有兩大特色:第一個特色是她的散文帶有濃厚的知性意味,不斷援引一己生活經驗以外的知識訊息入文,而且文章結構嚴實,有很清楚的思索理路脈絡可循;第二個特色是她不避諱在文章中表達對國家社會認同大問題的立場、意見,擁護「本土化」、「臺灣優先」的情緒溢於言表,與「閨秀派」作家對集體性大議論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大異其趣。 鄭明娳教授認為「在從容閒雅中見出情致」是她作品最獨特的魅力。

15 (1853—1890) 其人:悲憫的胸懷,困蹇的一生 其畫:永遠燃燒的生命色彩
梵谷生命與創作歷程 (1853—1890) 其人:悲憫的胸懷,困蹇的一生 其畫:永遠燃燒的生命色彩 返回

16 悲憫的胸懷,困蹇的一生 (一)懷才不遇的一生 余光中曾用「生前沒人看得起、死後沒人買得起」來形容梵谷其人其畫,由此可見他一生的困蹇曲折。
 悲憫的胸懷,困蹇的一生 (一)懷才不遇的一生 余光中曾用「生前沒人看得起、死後沒人買得起」來形容梵谷其人其畫,由此可見他一生的困蹇曲折。 梵谷的全名是文生‧梵谷,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荷蘭南部的布拉班特州,一個小村莊──佛洛特‧尊德特。 梵谷生於荷蘭一個牧師的家庭,為家中長子。他的爺爺和姨丈都是德高望重的牧師,又有兩個經營跨國畫廊生意的叔伯,因此梵谷自小對宗教和藝術,有特殊的興趣。

17  梵谷一生的支持─弟弟西奧 梵谷的叔伯長輩不少是在西歐的售畫行業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弟弟西奧更是巴黎有名的畫商,但終其一生,只賣掉一幅作品,看到一篇美評。他的族人認為他不成材,他的愛情沒有一次順利,他的三餐往往不繼,為了藝術他身心憔悴,但他的畫卻無人欣賞。世界之大,只有一個弟弟無所保留地愛他、信他、接濟他、安慰他,甚至為他犧牲。幸而天意安排了這麼一位弟弟,否則世上縱有梵谷其人,也必無梵谷其畫。

18 悲憫的胸懷,困蹇的一生 (二)生命與畫風的色彩
一八七三年,梵谷在倫敦其伯父經營的畫廊中工作,並熱烈追求房東的女兒。後來,因為失戀,辭去畫廊工作,全心投入傳道。一八七六年,梵谷在學校擔任義務教師,幫助低下層的小孩學習。

19 悲憫的胸懷,困蹇的一生 一八七八年,梵谷到比利時礦區任傳道員的工作。礦區人民困苦的生活,大大震撼了梵谷。為了和礦民打成一片,梵谷用煤炭塗黑自己的臉頰,在煤渣堆中撿拾煤屑, 送給區內的老弱,又把自己所有的金錢、食物、衣服分送貧民。他甚至為了改善礦區人民的生活,不惜親自到煤礦公司,為工人爭取合理的工資,及較安全的工作環境,結果不但徒勞無功,反引起教會的不滿,被撤除職務。

20 悲憫的胸懷,困蹇的一生 被撤職後的梵谷仍然留在礦區,開始對繪畫發生興趣,並認定此為其人生的意義與方向。他瘋狂地繪畫,雖然經濟狀況極度糟糕,身體因營養不良而虛弱,但為了尋找創作靈感,他決心前往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省。 在與弟弟西奧所通的書信中說到:「首先就是為了尋找另一種光,如果能在明朗的天空下眺望大自然,相信能產生更正確的理念,我想看看這個更強烈的太陽!」

21 悲憫的胸懷,困蹇的一生 梵谷邀請高更到阿爾(Arles)同住,並大肆粉飾了他的黃屋,但沒多久,他們卻因藝術上的問題爭論不斷,高更大怒而去。
十二月的一個晚上,梵谷手握剃刀,威脅要割斷高更的喉嚨,高更逃了出去,梵谷在狂亂之下,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割下了自己的一個耳朵,並將之送給一位妓女。

22 悲憫的胸懷,困蹇的一生 一八八九年,梵谷住進精神療養院。一八九○年五月,梵谷搬到奧維(Auvers-Sur-Oise ),靠近弟弟居住,並在短短兩個月內,畫了七十多幅油畫。狂熱而不可抑制的創作激情,有如烈火焚燒著他的內心,使他心力交瘁,精神瀕臨崩潰。 一八九○年七月二十七日早上,文生‧梵谷在麥田中吞槍自殺,延至七月二十九日傷重不治,享年三十七歲。

23 悲憫的胸懷,困蹇的一生 比起莫內和畢卡索來,三十七歲就自殺的梵谷,實在是早夭了。更不利的是,他到二十七歲才開始習畫,比起一般畫家來,起步要晚得多。短短十年的創作生命,比起十五歲就起步,九十二歲才止步的畢卡索,連七分之一都不到,可是梵谷留給世人光燦充實的遺產,足以媲美任何現代畫家。

24 永遠燃燒的生命色彩 1.荷蘭時期(1881/04—1886/01) 梵谷的畫可分三個時期。首先是他的荷蘭時期,前後共為六年(西元1880~1886年)。梵谷不是生而能之的神童,而是困而能之、大巧若拙的一類。在他漫長艱辛的學徒時期,學習的典範以巴比松派為主:諸如米勒、泰奧多盧梭、杜普瑞等畫家,都是他經常臨摹的對象。

25 陰沉寫實,人道悲憫 此時他的題材多半是礦工和農人,織工和村婦,間亦寫生風景,筆觸則多半粗重,色調則多半陰沉。
食薯者(The Potato Eaters)是此期的代表傑作。為了畫這張集大成的食薯者,梵谷花了一整個冬天,來熟練那些農人頭部和手部的素描。他在畫中要強調,這些農人向盤中叉取薯片時所用的,正是向田裡挖取馬鈴薯的同一隻手。

26 陰沉寫實,人道悲憫 論者常說,梵谷早期的畫風是荷蘭的寫實主義,其實這幅畫的氣氛,在逼真中寓有夢幻,光影和形象的組合十分祟人。整個畫面都是矛盾的調和:暗綠悶赭的色調上籠著暖亮的黃光,吊燈四周的和諧均勻被右側的牆壁所突破,人物的面部,變形扭曲之中,卻有一種堅實而樸質的美感。即使在早期的這幅作品裡,已有日後表現主義的伏筆。

27 食薯者

28 梵谷背炭婦 史詩般磅礴 蔣勳在《破解梵谷》一書與演講中,常以這件作品作為梵谷人道關懷精神的見證,尤其稱道這幅畫只有寬五十公分、長三十一公分的小小尺幅,「卻畫出不輸給大幅油畫,史詩一樣的磅礴氣勢」! 梵谷1882年定居海牙,畫中的景象,是他數年前在比利時南部的波林納吉礦區傳教時見到的動人景象。一群背著煤炭袋的婦女,在梵谷心中烙下悲憫的印記。

29 梵谷背炭婦 史詩般磅礴 決心畫畫之初,梵谷就曾於1881年四月畫過「背負重物的人們」,描繪礦工妻子的艱辛;時隔一年半再作此題材,梵谷表現得更為得心應手,而且極富意境。 他以不透明水彩覆蓋在炭筆與沾水筆線條上,畫出厚實的人物與風景,婦女被沉重的煤炭袋壓得直不起身的背影,卻像雪地裡一尊尊雕像,充滿堅定的力量,正是這股強大的力量,傳遞出動人的美。 有趣的是,梵谷最得意之處,是他花了一番工夫,終於知道礦工妻子如何背袋子了!

30 梵谷背炭婦 史詩般磅礴 他曾寫信給畫家好友凡拉帕德,說他先前畫的礦工妻子背袋子,總是感覺不對,海牙鐵路場有個裝煤炭的工人示範給他看,他才知道,原來要先把袋口兩端打結,形成一個環狀,再把頭套進去,就像戴斗篷一樣背起袋子。 「背負重物的人們」、「雪地裡背煤炭袋的婦女」都是「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的展品,兩相對照,更能顯現梵谷作畫時的研究精神。【2010/03/22 聯合報】

31 雪地裡背煤炭袋的婦女

32 鮮明流動,印象派影響 2.巴黎時期(1886/02—1888/02) 第二個時期是他的巴黎時期。影響他最大的,當然是印象派在色彩、線條、構圖、主題各方面的重大革命。 就在他到巴黎的第二年,一連看到、「第八屆印象派畫展」、「獨立派畫展」等等展覽。同時,由於他的弟弟西奧和巴黎藝壇的淵源,印象派的前輩畫家與後期印象派的同輩大半成了梵谷的朋友。

33  鮮明流動,印象派影響 另一方面,小說家龔古爾兄弟把日本版畫介紹到法國,蔚為一時風尚;那種活潑的線條,迥異於西方的透視,和近乎抽象的造形與用色,對梵谷日後的作品也發生頗大的影響。 在巴黎時期,梵谷的調色板鮮明起來了,線條也流動起來了,北方陰沉的寫實主義結束了。但是部分作品顯然受了莫內、畢沙羅等人的影響,尚未找到自己真正的面目。 「唐基老爹」那一幅,無論人像或背景,則又顯示日本畫的風味。

34 唐基老爹 1887年作品 此畫可見梵谷受日本浮世繪的影響。

35 天空以單色處理,土地、麥子和天空形成三段不同的顏色。此時期的梵谷用色變亮了,處處可見他深受印象派影響。
日落後的麥田 年4-6月

36 阿爾的陽光,狂烈的信仰 3.普羅旺斯時期(1888/02—1890/07)
第三個時期從西元1888年二月到1890年七月自殺為止,只有短短兩年半的光景,是梵谷藝術的全盛期。 他的天才噴爆而出,蔚為奇觀。普羅旺斯的透明、強烈、燦麗,在他的筆下起伏、滾動,大自然磅礴淋漓的生機在他的畫裡律動不止,短勁矯健的線條,擁擠著、吶喊著,匯合成色彩的急湍、光的漩渦。

37 阿爾的陽光,狂烈的信仰 他的技巧已臻於圓熟,南方的大太陽燒豔了他的調色板,燒活了他的線條,燃著了已成死灰的早年的宗教狂熱。
梵谷的世界,是昂揚而不安的動的世界。他的風景蠢蠢欲動如人體,松如綠焰,麥如黃濤,星空如一叢叢燃燒的菊花,煙火四射。他的人像有生命,有性格,造形堅實中有節奏,表情樸拙中有溫柔。即使是他的靜物,一張椅、一隻煙斗、一瓶白薔薇,亦莫不有感情、有靈性,似乎有神魔附身。他的風景畫既是寫實,也是寫意;既是讚美自然,也是在頌神,顫動著宗教的孺慕情操。

38 阿爾的陽光,狂烈的信仰 梵谷的「星月夜」,天上熱鬧,人間冷落,星斗燦發如繁花、如太陽、如金熔熔暖洋洋的光流,在畫風上已脫離印象派而進入表現派了。 另一幅「麥田群鴉」,黃豔豔的麥浪翻滾,被壓在藍得駭人的穹蒼之下,中間紛飛著幽靈一般的鴉群,氣勢逼人眉睫,怪異之中有一種不祥之美。麥田之黃,是生命之掙扎嗎?藍穹之濃密深邃,晦不可窺,是死亡嗎?這是梵谷死前傑作,自殺前瘋狂的緊迫感已臻於象徵之境。

39 阿爾的陽光,狂烈的信仰 人像畫在梵谷晚期的成就自也不可輕視。那一列自畫像,又獰猛、又溫柔,有時連背景也騷然旋轉起來,自是引人注視。
靜物畫中,當推那一列燦亮明豔不忍移目又不許逼視的向日葵。太陽、色彩、高更的刺激、癲癇症的發作,都是本期豐收的條件。 莎士比亞說:情人、詩人、狂人,都是一家人。梵谷是癲癇症患者,也是畫家中的詩人,更是熱愛人類的廣義上的情人。三者集於一身,他為藝術殉道,把自身的詛咒化為對人類的祝福。

40 「星月夜」1888,阿爾

41 嘉塞醫生的畫像 西元1994年此畫以八二五○萬美金賣出,創世界油畫最高價(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藏)

42 星星的道路

43 聖里美療養院 梵谷割耳後,被送進阿爾附近聖里美的療養院休養。

44 向日葵

45 梵谷的自畫像 梵谷寫道:「畫家若想提高技巧,最快、最可靠的辦法就是畫人物。」但以他的經濟能力,實不足以支付專業模特兒的報酬,因此不得不依靠朋友幫忙,但更多的時候他必須靠自己。據統計,梵谷曾為自己畫了三十五幅的自畫像。 梵谷的人物肖像畫能表現性格內在,透過他的自畫像,我們彷彿能看到這一個藝術天才的孤獨靈魂。

46 自畫像系列 梵谷割耳後的自畫像 1886年作品

47 自畫像系列 1887年作品 1888年作品

48 最後的畫作─萬鴉飛過廢田 返回 梵谷生前所畫的最後一幅畫為「萬鴉飛過麥田」,大片麥田空曠無物,只有黑色的烏鴉低掠而過。空無一人的田野騷動不安,天地之間,如同旋風驟起,波浪洶湧。畫中天空厚重的向下壓,稻田如同海浪般的起伏,畫面無一絲寧靜,表露出他的精神狀態。 阿爾特解析這幅畫:「在從生存獲得解放的一瞬間,梵谷畫了這幅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畫作,這是否向世人傾訴他自己悲慘的生命呢?」

49 最後的畫作─萬鴉飛過廢田 梵谷畫中我們常可看到藍黃對比,但大多是舒服的,然此畫筆觸紛亂,藍色也摻了厚厚的深綠甚至是黑,一群烏鴉在沉重的天幕下飛行……梵谷完成這幅作品後,絕望感吞噬了他。數星期後,他走進他描繪的那片麥田,結束自己的生命。 梵谷留下大量的作品,如同他所言:「我總認為一個畫家雖然死了,也能藉著作品向未來的新時代談論自己的意見。」雖然他生前少有機會向當時的人談論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的確做到用作品向後來的時代闡述那些壓抑已久的心情。

50 眾家看〈萬鴉飛過廢田〉 (一)將近日午,火熱的太陽射在他頭頂,一陣山烏驀然自天外飛來。群鴉飛滿了半空,遮暗了太陽, 把文生圍入一層濃密的黑夜,又飛入他的頭髮、眼睛、鼻孔、嘴巴,把他埋入一叢緊湊、窒息、紛如烏雲的狂撲的翅膀之中。(伊爾文.史東著,余光中譯,《梵谷傳》)

51 眾家看〈萬鴉飛過廢田〉 (二)梵谷繪圖風格奔放,不再使用畫筆設色而是運用畫刀上色,從而使形象更加粗獷,奔放不馴。在這張圖中,他以畫刀橫掃畫布繪出烏雲翻捲的天空和讓狂風撼動的麥田。看上去就像一塊發紅的瘡疤,急促而蒼勁的黑色線條,畫出在波浪起伏的麥田上低掠而過的烏鴉。整片「麥田」充滿了劇烈的動感,三條小路穿越顛簸中的麥田最後沒入地平線,消失在畫外。天空中兩片烏雲翻捲湧動,似乎在呼喚著暴風雨的到來。一群烏鴉斜飛過畫面,倉皇逃離這片騷動不安的土地。(《巨匠美術週刊》第一期)

52 眾家看〈萬鴉飛過廢田〉 (三)天空好像有驟雨往大地衝擊一般,而麥田就好像恐懼空中的攻擊,立刻形成強烈的傾斜狀,天空有無數的烏鴉在盤旋。這是一幅無法言喻的不吉之作,亞爾特這樣寫道:「梵谷畫了這幅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不祥之作,是否要向世人傾訴他自己悲慘的一生呢?我們所以要這樣說,是因為梵谷有個時期的作品,多半用奇異的豔麗色彩,也是象徵誕生、結婚和開始的色彩。我們彷彿可以聽到,畫面上的烏鴉翅膀就像地上的鐃鈸一般,在拚命的開合拍打。而梵谷自己心想他早已無法忍受這種生命風波的摧殘,於是選擇了死。」(何政廣編著,《梵谷──瘋狂的天才畫家》)

53 眾家看〈萬鴉飛過麥田〉 (四)暗紫的土壤和汙黃的麥田並置,錯亂而陳。除了梵谷,再沒有人懂得如何畫烏鴉—─梵谷用的是蕈黑,那「盛宴」的黑,糞色的黑,來塗繪在暮色中驚飛的群鴉。那唯有在梵谷眼中才帶來吉兆的烏鴉,同時也攜來最華麗的邪惡。然而,在群鴉羽翼之下,大地呻吟些什麼?原來啊,從來沒有人把大地變成骯髒抹布,黏結了酒漬和血痕,唯梵谷能之。在畫裡,天空低沉且帶瘀傷,紫藍一如閃電的下緣,閃電之後的虛空,虛空邊際奇異的暗影。

54 眾家看〈萬鴉飛過麥田〉 梵谷在畫布上端所釋放的那群烏鴉,竟像是自殺的人由脾臟噴灑出的黑色細菌。畫布下方,黑色線條狠狠砍下處,鴉群鼓動豐滿的羽翼,為已然旋轉著的風暴大地,更加上由天而降的窒息感。 然而,全畫仍是豐富的。

55 眾家看〈萬鴉飛過麥田〉 豐富,華麗,沉靜。 對此人的死,這恰是合宜的伴奏。此人一生中不知畫了多少個酩酊的太陽,旋轉在無數狂放不羈的乾草堆上。
這絕望至極的人,朝自己腹部開了一槍。他別無選擇,只好以血以酒來淹漫大地;用他最後的乳液來浸潤泥土。(安多涅‧阿爾托著,《梵谷,被社會逼上自殺之路的人》)

56 萬鴉飛過麥田

57 課文賞析 返回 本文套用梵谷畫作為題,藉由畫作萬鴉飛過麥田為象徵,主觀地描繪梵谷生命,特別是其最後也最輝煌的一年三個月,同時透過梵谷創作熱情與對畫的執著,和生活上種種困境、掙扎的心情,探討生命原始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因此文章真正的主題就在說明生命不在於長命百歲,而在於盡情地展現最純粹的藝術創作價值。

58 課文賞析 梵谷一生窮困潦倒、抑鬱不得志。當繪畫技巧、藝術風格臻於佳境時,卻苦於精神疾病,甚至因而割掉一隻耳朵。最後,竟在完成「萬鴉飛過麥田」的麥田裡舉槍自盡。 一個真誠熱烈的生命,為何總是有悲劇性的傾向?一個心地純良又熱烈的藝術家,生活逼到絕境時,似乎反而促成創作力的火花迸現,面對這種令人景慕的「頑強與不屈服」的生命力,在惋惜梵谷英年早逝之時,作者心中的疑團更大,更企盼能得到一個解答。

59 課文賞析 本文共分十四段,首段觀畫,第二段到第十段為觀人,第十一段至文末為觀景。
全文即是在觀畫、觀人、觀景三境層層推進中,探究藝術家悲劇傾向的生命原質。 先是由觀畫而觀想梵谷一生際遇:物質貧困、顏料短缺,但創作火花不斷迸現,生命力頑強不屈;創作熱力加速擠兌,藝術生命亢奮激動。 所記行蹤由巴黎而阿爾而聖里美,畫風由「沙龍」而「浮世繪」而「後印象」。

60 課文賞析 首段─觀畫 梵谷曾說:「在藝術沙龍裡,那些技巧無懈可擊的素描或油畫,常令人厭倦至死,因為那些畫一點也不能餵養我的心靈與思想。我追求較清明、簡單、嚴肅的事物,我要更深的靈性、愛和內心的投注。」

61 課文賞析 他的作品因而風格獨幟,激盪震撼人心。尤以萬鴉飛過麥田,「在藍得發黑的駭人天穹下,洶湧著黃滾滾的麥浪,天壓將下來,地翻覆過來,一群不祥的烏鴉飛撲在中間,正向觀者迎面湧來。在放大的透視中,從麥浪激動裡三條荒徑向觀者,向站在畫前,不,畫外的梵谷聚集而來,已經無所逃於天地之間了。畫面波動著痛苦與焦慮,提示死亡正苦苦相逼,氣氛咄咄祟人。」

62 課文賞析 畫中詭譎的光輝, 顫動的線條,流竄著畫家心靈深處的悲慟,誠如梵谷信中所言:「迄今我又畫了三幅大畫。都是騷動的天色下廣闊的麥田,我根本不用特別費事,就能夠畫出悲哀與無比的寂寞。」一個苦悶絕望的藝術生命如實地投射在萬鴉飛過麥田中,超越不得!安命不得!自我了結是最後的出路。

63 課文賞析 第二段到第十段─觀人 出離「觀人」之境,藉由觀景繼續探討悲劇傾向的生命原質:黃昏時廢田枯林上空,萬鴉轟然啼叫,焦躁不安,像漫天落葉,上下漂流浮動……。廢田中萬鴉淒涼震懾之景,與「萬鴉飛過麥田」悲哀顫抖之景何其相似!作者以沉痛之情,探究萬鴉焦躁不安之因。認為黃昏時分烏鴉的焦躁不安,與麻雀、椋鳥、雞群的撞飛啼叫、急躁吵鬧,皆源於「原生的焦慮衝動」。 梵谷的焦躁不安、情緒不穩、悲劇傾向,是否亦源於「原生的焦慮衝動」,作者還是不得其解。

64 課文賞析 據研究,精神病患的畫作,初期作品構圖仍具具象外觀,但會凸顯某些敵意。中期作品構圖漸趨抽象不規則,畫面籠罩著不安、恐懼和漩渦狀和被迫害的幻想。末期作品構圖無序,構思怪異、瑣細,色彩豐富,但圖象病態變形。 佛洛依德指出:「藝術家創造了幻想王國,乃因其過分悸動的心靈,對現實世界的不滿足。」故具有藝術特質。精神病人常在壁上、地板、紙上作畫,其作品不僅暴露他的問題的根源,也生動地繪出他內在紛擾的心靈。

65 課文賞析 梵谷「萬鴉飛過麥田」中已無細密的構圖,不祥的烏鴉飛往黑藍色恐怖的天空,而消失在金黃紛亂的麥田中,由此可研判其病情已在中期以上。他曾說:「雖然拚命的努力,但我還是受生活的威脅,連我的椅子都動搖起來……」、「算了,我的作品是我冒著生命危險所致力的工作成果,由於它,我大半的理性垮掉了。」 在梵谷畫作與自白中,悲劇傾向的生命原質不言可喻:一個堅持理性,但卻飽受精神疾病病魔摧殘的純良藝術生命,為保有美善的藝術情操,最後終於毀滅了精神病體。

66 課文賞析 第十一段至文末─觀景 由眼前之景體悟思索:群鴉有著原生的焦慮衝動,梵谷的焦躁是否也屬於原生、宿命的衝動?
眼前群鴉火併愈烈,像是大聲質問;最後把問題劃到上空,和夕暉一同消失 作者在本文中,從觀畫到觀景,從展覽會場到郊野,從萬鴉飛過「麥田」到飛過「玉米田(廢田)」,雖始終是不得其解,但作者以使命感和罪惡感交織而成的「宿命」來試著解答。

67 觀畫(開端) 內容:梵谷在阿爾十五個月的遺作 數量:兩百幅油畫,一百多幅水彩與素描 觀人 插議一:絕境往往促成創作火花不斷地迸現(梵谷、畢沙羅、馬蒂斯、王詩琅) 萬鴉飛過麥田 補敘一:西奧(梵谷之弟)的經濟負擔很重,而梵谷作品無人欣賞 插議二:梵谷展現出最純粹的藝術創作原質,不斷激發出創作力 補敘二:自己初次看到梵谷畫冊的感觸,並引出梵谷的遺作萬鴉飛過麥田

68 補敘三:自己對那幅畫的印象─看似失去亮度,卻仍有火焰在閃爍跳躍
補敘四:梵谷最後兩年的繪畫風格,和割耳後的自畫像 萬鴉飛過麥田 插議三:梵谷自殺的原因 並非創作力枯竭 只為了要解決兩個沉重的負擔 自己加予弟弟的 藝術加予他身上的 插議四:一再質疑真誠熱烈者為何總有悲劇性的傾向,渴望得到答案

69 發展 目睹:郊外黃昏時群鴨焦躁不安的飛竄景象,酷似梵谷那幅畫 萬鴉飛過麥田 聯想:麻雀、椋鳥、雞黃昏時也會焦躁不安 觀景 高潮─體悟 群鴉有著原生的焦慮衝動,梵谷的焦躁是否也屬於原生、宿命的 田地年年種作,群鴉年年啄食,群鴉原生的焦慮衝動依舊 結局 眼前群鴉火併愈烈,像是大聲質問;最後把問題劃到上空,和夕暉一同消失

70 寫作技巧 洪素麗是位既能寫又能畫的作家,在她《港都夜雨》一書裡,就有多篇以繪畫為題材的散文佳作。〈萬鴉飛過廢田〉寫梵谷的際遇與畫風,進而探討藝術家的創作精神。 本文由賞畫、寫人和觀景三者交織而成。作者以畫家看畫展、寫畫家,像萬鴉飛過廢田之類的觀後感,說的多是值得細細體味的內行話。

71 寫作技巧 文中關於梵谷的生平事蹟、創作過程、繪畫風格和悲劇傾向等知性內容,足以顯現作者的高度藝術素養。此外,運用想像力和觀察力,配合多處設問、譬喻、象徵手法,所建構而成的感性天地,無不充分流露出作者靈妙的藝術匠心。 全文充分顯現作者高超的聯想力和觀察力,能使作者與梵谷文裡文外戚戚相感;畫裡畫外境境相連。藝術家的悲情,在文中、畫裡迴盪不絕。

72 修辭技巧 (一)譬喻 牠們零亂地飛竄在高高枯林頂端,「揀盡寒枝不肯棲」的龐大烏鴉群,像密紛紛灑開的漫天落葉,不停地上下飄浮流動,在暮秋加緊的晚風中,給人一種震嚇的淒涼感。(兼引用)

73 修辭技巧 (二)設問 然而一個人為什麼要長命百歲呢? (激問)

74 修辭技巧 (三)排比 他仍孜孜不息地作畫:畫修女飄拂黑白色衣裾的庭園,畫醫院的長廊,畫園中噴水池。(兼類疊) (四)映襯
不僅是藝術家,許許多多在生活上盡一己之力、真誠而熱烈的人,總是不見容於社會,常常有被消滅的恐懼,以及自我消滅的傾向;而他們是最純粹、最無害的人!

75 修辭技巧 (五)引用 1. 「揀盡寒枝不肯棲」的龐大烏鴉群,像密紛紛灑開的漫天落葉,不停地上下飄浮流動
2.我心中回響起年少時,讀到的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句子:「不要求百萬財富,只求給他問題一個解答。」 (六)象徵 泥褐色翻滾的麥浪中,有萬鴉嘎然飛過,把顫抖的、氣絕般的落日遮滿。

76 VINCENT ~~~by DON MCLEAN 梵谷模仿日本浮世繪的畫作
返回 補充資料 VINCENT ~~~by DON MCLEAN 梵谷模仿日本浮世繪的畫作

77 作品欣賞— 星空系列 VINCENT ~~~by DON MCLEAN Starry starry night
作品欣賞— 星空系列 VINCENT ~~~by DON MCLEAN Starry 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ay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Shadows on the hills Sketch the trees and the daffodils Catch the breezes and winter chills 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Starry starry night

78 Starry starry night Flaming flowers that brightly laze
Swirling clouds in violet haze Reflect in Vincent's eyes of china blue Colors changing hue Morning fields of amber grain Weathered faces lined in pain Are soothed beneath The artist's loving hand REPEAT * For they could not love you But still your love was true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 sight on that Starry starry night You took you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Starry starry night Portraits hung in empty halls Frameless heads on nameless walls With eyes that watch The world and can't forget Like the strangers that you've met The ragged man in ragged clothes The silver thorn of bloody rose Lie crushed and broken On the virgin snow

79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Now I think I know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Starry starry night Portraits hung in empty halls Frameless heads on nameless walls With eyes that watch The world and can't forget Like the strangers that you've met The ragged man in ragged clothes The silver thorn of bloody rose Lie crushed and broken On the virgin snow Now I think I know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80 關於日本浮世繪 起源─日本江戶時期的民間版畫 用途─宣傳單或海報
浮世─字源來自佛教用語,15世紀後被解釋為「塵世」「俗世」之意,16世紀後泛指享樂世界 題材─反映民俗生活,社會眾生相 製作─畫師 雕刻師 刷版師 黃金時期—18-19世紀 影響—西方印象派畫家(如:莫內、梵谷、雷諾瓦)

81 梵谷模仿日本浮世繪的畫作 梅樹


Download ppt "萬鴉飛過廢田 洪素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