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以討論小組為基礎的參與式「自然」文化教學: 靜宜大學「人與環境」通識教育課程期末簡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以討論小組為基礎的參與式「自然」文化教學: 靜宜大學「人與環境」通識教育課程期末簡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以討論小組為基礎的參與式「自然」文化教學: 靜宜大學「人與環境」通識教育課程期末簡報
以討論小組為基礎的參與式「自然」文化教學: 靜宜大學「人與環境」通識教育課程期末簡報 林益仁 靜宜大學生態系助理教授

2 課程執行者組合 教師: 林益仁 助教: 施聖文, 郭香貝, 陳睿琳, 黃懿翎, Lahwy.Icye, 乜寇.索克魯曼
參與部落: 新竹尖石鄉馬里光部落, 宜蘭大同鄉南山部落 專題演講者:廖本義、薩可努、沙撒勒、鐘明光與Dr. Jeanie Pfeiffer

3 課程精神: 地方與自然的內涵 -- 人與環境的兩大思考議題: (1) 什麼是地方(place)? (2) 什麼是自然?
-- 取向: 社會人文且強調多元文化觀點。 --「地方生態學」的定義:乃是受到人文地理學的影響,探討以不同社群對於所安居(dwelling)的環境背後的認識與實踐所導致的社會關係。 -- 著重在對「自然」概念的多元文化角度的探討。 -- 強調培養學生對於地方認同與自然保育的批判性思考與價值觀。

4 課程設計的內容: 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導論的部分:透過馬告國家公園的案例介紹「地方」 與「自然」這兩個概念背後蘊含的多元文化觀點,並且涵蓋生態論述的多元光譜與不同的分析理路,包括文化生態學、環境倫理學以及政治生態學等。 第二部分是「地方」個案的體驗與討論,企圖拉出自然背後的多元文化的光譜,這個個案是介紹原住民的在地生態知識與其實踐,也是透過到新竹縣尖石鄉後山的泰雅族部落(馬里光)與宜蘭縣大同鄉的南山部落參訪,讓分組的學生領略到不同文化對於「自然」的想像與實踐 。 第三個部分影片欣賞:透過觀賞「可可西里」 「藍色翅膀」以及 「灰熊人」的影片深刻地審思人類的不同文化中對於自然的看法與應對的方式。 第四個部份為專題演講:本學期共邀請廖本義、薩可努、沙撒勒、鐘明光與Dr. Jeanie Pfeiffer五位講者分別從伐木者、原住民獵人、原住民人類學者、地方營造者與生態旅遊規劃者的角度來闡示人與環境的關係。 第五部份為成果展,是整合學生在整個學期透過網頁與部落格等媒介所累積的心得以及學生在兩個個案的實際參與討論,以成果展的方式邀請原住民部落參與在接待與導覽學生的原住民部落工作者以及靜宜大學有志於通識課程創意設計的相關老師與人員與會。

5 修課學生科系比例分析 同課程名班級數:兩班 總修課人數:126 期中考前申請停修人數:13 (主要理由:無法配合上山至部落課程) 企管系
財金系 觀光系 西文系 英文系 兒福系 應數系 企管系 國企系 資管系 資工系 會計系

6 由馬告國家公園議題延伸的討論 小組討論~3 勤做筆記的組長以及回答問題的助教! 小組討論~1
觀賞有關馬告議題的影片後,大家一起討論並說出自己的心得! 小組討論~2 對於南山一行的行前討論,包含需準備的東西,以及先須了解的部落民族的相關生活及氣候等等! 小組討論~3 勤做筆記的組長以及回答問題的助教!

7 專題演講:如何讓一顆巨木倒下?伐木者的角度
演講內容~1 廖先生介紹我們有關砍伐數目所需的工具包刮每樣工具得用途、使用方法、砍伐所需注意的事項〈包括人身安全、挑選樹木、伐木者的分類等等!〉 演講內容~2 廖先生左手拿的是〈鶴嘴〉 廖先生右手拿的是〈翻勾〉

8 國際學者專題演講: Jeanie Pffeifer 的生態觀光理念
演講內容~1 由美國加州來的博士珍妮向我們說明生態旅遊的意義! 演講內容~2 生態旅遊並不是單純的觀光旅遊,必須先了解當地的民族習俗、以學習的態度到當地學習、尊重當地人民才能相對的被尊重!擁有正確的生態旅遊中學習的精神並謙虛的詢問,而非商業性的觀光!

9 專題演講:人與環境的關係  打獵是原住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他們在取得生物所賦予的資源時,更懂得不去破壞大自然原有的和諧

10 「可可西里」影片欣賞 可可西里的簡介: 中國境內最後一片的淨土,位於青海的可可西里,平均高度為海拔五千公尺的高原,這四個字在藏語中,指的是美麗的少女、美麗的山。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拍攝,大概就在1993~1996年間,一群自願巡山隊員追捕藏羚羊盜獵者,在這一片為原動物天堂的高原上,因為盜獵者的猖狂,濫殺藏羚,並販賣羊皮,所發生的一段悲壯過去,最後經由一位北京記者向世人揭露後,中國當局才在可可西里設置國家保護區。 可可西里的影片內容:1996年十一月,又有一位巡山隊隊員遭盜獵者殺害,隨後,巡山隊隊長及其隊員們,準備物資並入山追捕盜獵者。出發前,與家人道別,生離死別中,似乎預測了這一趟進入可可西里將是條不歸路。這一群巡山隊員秉持著信念,途中面對持續不斷的大自然險惡,低溫暴風雪肆虐,流沙吞噬,油料、水源及食物均不足的情況下,還沒有找到獵人,隊員就已經損失一大半,最後只剩下隊長及年輕記者,當他們發現盜獵者時,無情的槍聲再度響起,最終只剩下記者及隊長冰冷且塵土滿身的遺體,而盜獵者若無其事的離開現場。

11 影片「藍 色 翅 膀」:蘭嶼達悟人與飛魚的關係

12 灰熊人影片欣賞

13 教室定義的修正:讓靜宜生態館的每個角落都是上課的地方

14 小組討論空間的安排:製造分享與成長的機會

15 戶外課:地方的多元文化差異

16 成果展的運用:建構制度與反省

17 學生在通識課程學習的客觀限制 刻板印象:不專業的營養學分,因此學生不想花太多心思。 打工風氣盛行:不容易找到課餘時間討論。
分組討論:有壓迫感。 戶外課(去原住民部落參訪):犧牲假日與金錢,且有天候因素與人身安全的風險。 非本科:學生不容易進入深層的概念討論。  我們的教學策略:融入「小組」概念,在充實知識內涵之餘,讓學習的地方變得有趣、多元且有意義。

18 小組概念下的教/學社群 教師 課程助教 參與式網站與作業 原住民部落教師與地方人士 分組的學生 靜宜大學─部落生態文化互惠平台的制度

19 結論: 一個理想生態觀點下的討論小組(group) ?
小組必須是群眾,不是散眾。 小組必須是個有機體,有自己的生命歷程。 小組必須是一個社會網絡,彼此溝通與分享。 小組必須有運作的物質環境。 小組會崩潰與死亡。

20 感謝所有的部落老師、助教,與參與的學生 謝謝聆聽


Download ppt "以討論小組為基礎的參與式「自然」文化教學: 靜宜大學「人與環境」通識教育課程期末簡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