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Transaction Cost and the Law of Demand by De-Xing Gua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May 24, 2017.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Transaction Cost and the Law of Demand by De-Xing Gua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May 24, 2017."—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Transaction Cost and the Law of Demand by De-Xing Gua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May 24, 2017

2 緣起: 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爭議 交換價值 (value in exchange) 和使用價值 (value in use) 的區別來自英國哲學家 John Locke, 是為了討論價值 (value) 的來源 。 Adam Smith 在國富論 (第一卷第四章) 以日後被稱為 “鑽石與水的矛盾 (diamond-water paradox)” 的例子來說明這兩種價值的區別, 他認為交換價值是指價格 (price), 使用價值則是指效用 (utility)。 Smith 認為鑽石價高是因為稀少性, 稀少使生產成本上升, 因此價格應該用成本, 而不是效用來度量。 Smith 在討論供給和需求時 (第一卷第七章), 完全不提效用, 顯然需求定律和效用沒有直接關聯。

3

4 傳承: 古典勞動價值說與成本理論 Smith 認為交換價值或價格的實質度量標準是勞動, 而名目度量標準則是貨幣, 此即古典勞動價值說 (labor theory of value), 成本從此成為價格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David Ricardo 更是在他 1817 年的政治經濟與租稅原理一書開宗明義地說: “Utility then is not the measure of exchangeable value, although it is absolutely essential to it…Possessing utility, commodities derive their exchangeable value from two sources: from their scarcity, and from the quantity of labor required to obtain them.” Smith/Ricardo 的想法在近兩百年後才有 Ronald Coase 這個傳人, 因為經濟學在十九世紀開始誤入歧途。

5 歧路: 效用與功利主義掛帥 Bentham 提倡的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 將效用這個無法度量的概念無限上綱, 個人變成追求效用最大的經濟人, 而最大多數人的最大效用這個所謂的最大快樂原理 (Greatest Happiness Principle) 則成了政府的施政目標。 1870s Jevons, Menger, Walras 將效用推上經濟學的主流。 然而究竟在實際社會中什麼是效用和社會福利 (一種個人效用的加權平均), 卻從來無人知曉。 Irving Fisher 被學生問效用如何度量? 他答曰: 用 “util”, 白目的學生接著問: 那什麼是 “util” 呢? 被逼急的 Fisher 說 : 那是效用的單位…留下難得一見的實問虛答。

6

7 當 Smith 遇上 Coase 任何消費行為都可簡化成 Smith 的 “自己做或去市場買 (make or buy)” 的選擇 (國富論第四卷第二章)。 但 Coase 告訴我們使用市場會產生交易成本, 譬如蒐集資訊, 協商議價, 和執行合約等成本。 生產成本必定同時包含原始成本 (prime cost) 和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 交易成本為零時, 供需曲線會變成兩條重疊的水平線, 正斜率的供給曲線和負斜率的需求曲線是交易成本為正值的結果, 需求定律於是和交易成本息息相關。

8

9 當屠夫遇上釀酒人

10 屠夫會遇上釀酒人嗎?

11

12

13 多邊際替代: 內部邊際與外部邊際

14 如何從成本 (而非效用) 推出需求定律?

15 結論 需求定律可以從成本推導出來, 效用並非必要。 但此成本必須同時包含原始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
不同廠商可以用不同價格供給或販售同一商品, 這是因為它們有不同的成本結構。 因此而產生的差別取價 (price discrimination) 現象導致負斜率的需求曲線, 若無差別取價, 需求曲線為水平線。 制度和生產結構有關, 而交易成本和生產的制度結構之間的關係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效用無法度量, 能不用就別用吧!


Download ppt "Transaction Cost and the Law of Demand by De-Xing Gua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May 24, 2017."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