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and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and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and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 黏附分子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and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 肖睿璟

2 免疫应答过程有赖于免疫系统细胞间的相互作 用,包括细胞间直接接触或通过分泌细胞因子 或其他活性分子所介导的作用
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层结构中的细胞膜分子, 包 括细胞的表面抗原、表面受体及其它分子,是 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是两类重要的免疫 细胞膜分子

3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4 白细胞分化抗原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LDA)
概 念 LDA是指造血干细胞在 正常分化成熟为不同谱 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 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 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 标记分子。

5 表达范围 除白细胞外,其它血细胞及非造血细胞(血管 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 泌细胞等)膜上也表达。 LDA大多是跨膜糖蛋白,包括:胞膜外区、跨膜 区和胞质区。少数LDA是糖类;也有极少数是分 泌型蛋白质。

6 生物学意义 LDA不仅可作为表面标志用于细胞鉴定和分离,还广 泛参与细胞生长、成熟、分化、发育、迁移、激活及 效应。

7 分化群 (Cluster Differentiation, CD)
概 念 细胞表面的白细胞分化抗原可用相应的单克隆抗体进 行识别。我们将来自不同实验室提供的小鼠抗人白细 胞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白细胞分化抗原称为同 一分化群,简称CD。 CD分子广泛分布于免疫细胞表面并参与免疫细胞的识 别、活化、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目前命名的CD分子已有363个(CD1-CD363)。

8 Table: CD markers of cells
细胞类型 CD marker 干细胞 CD34+; CD31- 白细胞 CD45+ 粒细胞 CD45+, CD15+, CD24+, CD114+, CD182+ 单核细胞 CD45+, CD14+, CD114+, CD11a, CD91+, CD16+ T 淋巴细胞 CD45+, CD3+ T 辅助细胞 CD45+, CD3+, CD4+ 调节性T细胞 CD4, CD25, and Foxp3 细胞毒性T细胞 CD45+, CD3+, CD8+ B淋巴细胞 CD45+, CD19+ or CD45+, CD20+, CD24+ 血小板 CD45+, CD61+ 自然杀伤细胞 CD16+, CD56+, CD3-, CD31, CD30

9 ALL leukocyte groups

10 CD分子基本结构 胞外区域 跨膜区域 胞质区域

11 CD分子基本结构(The basic structure of CD
胞膜外区 Membrane extracellular region : 不同的超家族 Different superfamily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 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Cytokine receptor family C型凝集素超家族 C-type lectin superfamily 整合素家族 Integrin family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 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TNFSF)

12 CD分子基本结构 跨膜区结构 Transmembrane domain structure: 一次或多次跨膜结构
Divided into Ⅰ-Ⅵ type according to the ‘singer’ taxonomy Type Ⅳ: 多个亚基组成的跨膜通道 Type Ⅰ:单次跨膜结构,N-末端在胞外. Such as IgSF. Type Ⅴ: 多肽链的糖基磷脂酰肌醇(GPI)连接到膜的脂质双分子层. Type Ⅱ: 单次跨膜结构,C-末端在胞外. As TNFSF. Type Ⅵ: 多肽链的一端连接到胞质内GPI,和另一端是一次或多次跨膜. Type Ⅲ: 多个的跨膜结构(2-7),N-末端在胞外

13 CD分子基本结构 胞浆区结构 Cytoplasmic structures: ①蛋白酪氨酸激酶(PTK)结构域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PTK) domain ②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 结构域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PTP) domain ③死亡结构域 death domain (DD) ④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抑制)基序 Immune receptor tyrosine based activation (inhibition) motif (ITAM or ITIM)

14 CD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15 参与T细胞识别、黏附、活化的CD分子

16 CD3分子 CD3分子与T细胞受体组成TCR/CD3复合物,分布 于T细胞和部分胸腺细胞表面,在TCR信号转导过 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CD3表达于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由、、、 多 肽链组成,胞外结构属IgSF。 胞浆区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结构 ,其中的酪氨酸磷酸化后,可活化有关激酶,传递 TCR/CD3介导的活化途径的信号。

17 TCR g e e d Extracellular region Cytoplasmic region CD3

18 TCR和提呈抗原结合后的活化信号由CD3链传导
ITAM transduce signal ab TCR和CD3分子示意图 TCR和提呈抗原结合后的活化信号由CD3链传导

19 CD4分子 CD4分子为单链跨膜糖蛋白,胞膜外结构为 IgSF成员,共有4个结构域。
CD4分子可与MHC-II类分子结合,胞浆区与 P56lck激酶(lck为淋巴细胞激酶)结合,参与 信号传导。

20

21 CD4分子 CD4分子的第二个 结构域是HIV的受 体,与HIV gp120结合。 CD4+T细胞又称 为辅助性T细胞( Th)

22 CD8分子 CD8分子由α、β链借助二硫键连接形成异二 聚体结构,胞膜外区结构属IgSF
CD8分子的α链的结构域可与MHC-I类分子的 非多态区结合,胞浆区可与P56lck激酶结合, 参与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信号传导 (lck for the lymphocyte kinase) CD8+T细胞又称为细胞毒性T细胞(Tc or CTL)

23

24 MHC I molecular Antigenic peptides TCR-CD3 Target cell T cells

25

26 CD28-B7 CD28分子由二硫键相连的同源二聚体组成,其 胞浆区可与多种信号分子相连
CD28的配体是 B7 (B7-1 或 CD80),B7主要 分布于B细胞和APC细胞表面 CD28/B7提供T细胞活化所必须的协同刺激信 号(即第二活化信号),是一组重要协同刺激 分子

27 MHC I molecular Antigenic peptides TCR-CD3 Target cell T cells

28 CTLA-4-B7 CTLA-4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分子( CD152) 仅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 配体是B7分子
胞内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 ITIM),故传导抑制信号 ,对T细胞的活化有负调节作用

29 _ + CTLA-4和B7结合能力强于CD28与B7,结合后给活化T细胞传递抑制信号。
Naive T cells Activated T cells CD28 TCR CTLA-4 CD4 _ + B7 MHC II molecule B7 APC APC CTLA-4和B7结合能力强于CD28与B7,结合后给活化T细胞传递抑制信号。 CD28 和B7 结合产生共刺激信号,活化Naïve T细胞,同时诱导CTLA-4的表达。

30 B7临床意义 肿瘤:(肿瘤细胞不表达或低表达B7)B7基因 转入肿瘤细胞使之表达B7分子,增强肿瘤抗原 的免疫原性,促进效/靶细胞间的黏附作用,诱 导产生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效应CTL,增强杀 瘤作用。 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阻断B7-CD28,可干 扰T细胞的激活,使之无能,诱导对移植物或自 身抗原的耐受。

31 CD2/58 CD2分子,又称淋巴细胞功能 相关抗原-2(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 LFA-2)或绵羊红细胞受体( SRBCR) 配体主要是CD58(LFA-3) ,可介导绵羊红细胞与T细胞 形成玫瑰花环。

32 CD2/58分子 两者结合后: 可促进T细胞对Ag的识别功能, 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之间黏附 参与胸腺细胞的分化成熟

33 CD40L (CD154) CD40配体(CD154),主要分布在活化的 CD4+ T细胞、部分CD8+ T细胞和γδT细胞;
以三聚体形式结合B细胞表面的三聚体CD40分 子,CD40/ CD40L为B细胞活化提供必要信号

34 参与B细胞识别、黏附、活化的CD分子 BCR complex Signaling complexes B cell

35 CD79a/CD79b (Ig/Ig) 两者通过二硫键组成异源二聚体,除浆细胞外 表达于B细胞发育的各个阶段,是B细胞特征性 标记
BCR与CD79a/CD79b结合成复合体,能稳定 BCR的结构,参与抗原识别信号的传递 与TCR/CD3复合体中CD3分子作用十分相似, 其胞浆区的ITAM能将BCR特异性识别的抗原活 化信号转入细胞内,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36 BCR-CD79a/CD79b 复合物 BCR CD79a/CD79b

37 CD19/CD21/CD81 CD19分子B细胞鉴定的重要标志。 CD21分子 补体受体2(CR2)和EB病毒受体。
CD81分子分布较广,包括B细胞、活化T细胞、 巨噬细胞、DCs、NK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38 CD19/CD21/CD81复合物 B细胞活化的共受体 CD19/CD21/CD81复合物可与多种激酶结 合,参与促进B细胞激活
抗原与BCR结合后,通过补体C3d与CD21相 连,激活CD19/CD21/CD81复合物中与 CD19紧密结合的多种激酶,最终促使B细胞 活化

39 BCR CD21 + B cell activation

40 CD40分子 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胞膜外区为富 含半胱氨酸重复序列。
分布在抗原提呈细胞(成熟B、DC、MΦ)、上皮 细胞、内皮细胞等 与T细胞表面的CD40L结合后,提供B细胞再次 应答的第二活化信号。

41 B cell Th cell Antigen Th cell activation
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ing Activation signal (1) Activation signal (2) B cell activation Th cell activation

42 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 Ig FcR)

43 Ig FcR的分类 IgG (FcgR) IgE (FceR) IgA (FcaR) IgM (FcmR) IgD (FcdR)

44 Ig FcR的功能 调节T / B 细胞生长与分化。 调节Ig重链同型转换。 参与细胞黏附功能。 参与抗原递呈 产生可溶性Ig结合因子。

45 CD分子的应用 基础免疫研究 细胞激活途径和膜信号 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节 与细胞的某些功能有关

46 CD分子的应用 临床免疫研究(主要是利用CD单抗) 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 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 用于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
抗CD20mAb治疗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体内免疫调节的治疗 阐明发病机制

47 第二节 黏附分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

48 概 念 细胞黏附分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 多为分布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由细胞产生,以 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介导细胞与细 胞间的识别、细胞的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 殖与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等多种生物学行为 ,是发生免疫应答、炎症、凝血、肿瘤转移及创 伤愈合等生理、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

49 概 念 这些分子是跨膜糖蛋白,包括胞质、跨膜和胞 外区域。 黏附分子通过胞外区域伸展到细胞外,结合其 他细胞或者配体的胞外基质。

50 命 名 CAM分子与CD分子是根据不同角度来命名, 通常CAM以功能来命名,CD则根据McAb而 命名。
命 名 CAM分子与CD分子是根据不同角度来命名, 通常CAM以功能来命名,CD则根据McAb而 命名。  Such as: T细胞表面的CD2又称为LFA-2。 大部分CAM已有CD编号,少数CAM尚无CD 编号。

51 黏附分子的共同特点 通过受体与配体间相互结合的形式发挥作 用,往往通过多对受体和配体共同作用。
CAM几乎无多态性,同一种属不同个体的 同类CAM基本相同 同一细胞表面可表达多种不同类型的CAM

52 Integrin Integrin Ig SF Ig SF

53 黏附分子的共同特点 同一CAM分子在不同细胞表面可发挥不 同作用,同一生物学作用也可能由不同 的CAM所介导

54 Mononuclear macrophages
VLA-4 NK cells Eosinophils B cells T cells Endothelial cells Fibroblasts Mononuclear macrophages

55 黏附分子的种类 1.整合素家族 Integrin superfamily 2.选择素家族 Selectin superfamily
3.钙粘蛋白家族 Cadherin superfamily   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5.其他黏附分子 Other adhesion molecules 

56

57 整合素 Integrin 整合素家族最初是因此类黏附分子主要介导细胞与 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使细胞得以附着而形成整体而 得名。为跨膜糖蛋白。
整合素家族的CAM都是由α、β亚单位经非共价键连 接组成的异源二聚体,α、β链共同组成识别配体的 结合点 一种整合素可分布于多种细胞,同一种细胞也往往 有多种整合素的表达;表达水平随细胞分化和生长 状态发生改变

58 Cytoskeleton molecules
Structure of Integrin Ligand binding sites Cytoskeleton molecules Ca2+ binding sites a subunits b subunits Cysteine​​-rich region

59 配 体 细胞基质成分: 纤连蛋白,Fibronectin, FN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
配 体 细胞基质成分: 纤连蛋白,Fibronectin, FN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 层粘连蛋白,Laminin, LM 玻连蛋白,Vitronectin, VN

60 整合素超家族 Integrin Superfamily
整合素家族至少有17种a链和8种b链。 以b链的不同可将整合素家族分成8个组。 在同一组的不同整合素分子成员间b链均相 同,a链不同。

61 表1 整合素的配体和分布 分子 亚单位 配体 分布 VLA-4 a4b1 VCAM-1; TSP-1; MAdCAM-1
NK, B, T cells; Endothelial cells; Eosinophils; LFA-1 aLb2 ICAM-1/2/3 Leukocytes; Thymocytes; Macrophages; T cells. GpⅡbⅢa aIIbb3 Fibronectin; Vitronectin; Platelets; a6b4 Laminin Schwann cells; Endothelium; Epithelium; Fibroblasts. CD51/ CD61 avb5 Vitronectin; Fibronectin Fibroblasts; Monocytes; Macrophages; Epithelium; avb6 Fibronectin a4b7 Fibronectin; VCAM-1; NK, B, T cells; not in neural cells avb8 Oligodendroglia; Brain synapses

62 功 能 介导免疫活性细胞(ICC)间的黏附,与ICC 接受Ag、丝裂原的刺激发生增殖反应有关 参与CTL、NK、LAK等细胞的杀伤过程
功 能 介导免疫活性细胞(ICC)间的黏附,与ICC 接受Ag、丝裂原的刺激发生增殖反应有关 参与CTL、NK、LAK等细胞的杀伤过程 参与WBC的定位、渗出和迁移,与炎症反应 有关 介导淋巴细胞的归巢 参与移植排斥反应

63 选择素 Selectin 为单链跨膜分子,表达在参与机体防御反 应的血细胞、内皮细胞等细胞表面。

64 Structure of Selectin CL: C-型凝集素结构域; EGF: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 CCP:补体调控蛋白结构域

65 C-型凝集素结构域 结合相应细胞表面的寡糖基团配体 (e.g. 唾液 酸化的路易斯寡糖或类似分子) 介导Ca2+-依赖性的瞬间黏附作用。
但这种功能较弱: 只能减缓血细胞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 需与整合素分子介导的黏附作用协同才能完成血细胞向 血管内皮细胞的整个移行过程。

66 配体 为寡糖基团 功能 在血液流动状态下,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 细胞在局部的黏附; 与淋巴细胞归巢有关

67 选择素超家族 Selectin Superfamily
包括L-选择素, P-选择素, E-选择素. L / P / E 表示这三种选择素最初被发现在 白细胞leukocytes、血小板platelets、血管 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L-选择素主要表达在白细胞表面,是淋巴细 胞的归巢受体。

68 Selectin family P-selectin L-selectin E-selectin
Platelets, macrophages, activated endothelial cells Leukocytes Activated endothelial cells

69 表2 选择素家族的配体和分布 分子 配体 分布 L-selectin (CD6,LECAM-1)
表2 选择素家族的配体和分布 分子 配体 分布 L-selectin (CD6,LECAM-1) GlyCAM-1; CD34; MAdCAM-1 Leukocytes (Homing receptor) E-selectin (CD62E,ELAM-1) Sialy1-Lewis; Cutaneous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Endothelial cells P-selectin (CD62P) Sialy1-Lewis; 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 Endothelial cells; Platelets

70 钙粘蛋白 Cadherin 钙粘蛋白是一类钙离子依赖的黏附分子家 族
钙粘蛋白是一类钙离子依赖的黏附分子家 族   主要成员:E-Cadherin、N- Cadherin、P- Cadherin。其中E、N、P分别表示上皮、神 经和胎盘 配体是与自身同型的分子,即配体与受体相 同,但要在Ca2+存在下才能发生黏附

71 功 能 在体内有着独特的组织分布,在细胞表面, 钙粘蛋白倾向于集中分布于细胞与细胞的连 接处。肿瘤细胞钙粘蛋白的改变与肿瘤细胞 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介导同型细胞间的粘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细胞的选择性聚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维 持组织、器官结构完整性的因素之一。

72 Muscle, activated satellite cells
表3 钙黏蛋白家族配体、分布和功能 分 子 配 体 分 布 功 能 Cadherin E H Epithelial 减少肿瘤的侵润转移 Cadherin N O Neural 建立左右不对称的作用 Cadherin P Placental 先天性少毛症伴青少年黄斑营养 不良 Cadherin M Muscle, activated satellite cells 肌细胞生存 Cadherin VE (CD144) I Endothelial, Brain 人血管肉瘤其表达降低

73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 具有与Ig的V或C区相似的折叠结构,且氨基酸组成也 有一定同源性的一组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中IgSF识别的受体多为本家族成员和整合素 家族分子 CD4、CD8、MHC-I类分子、MHC-II类分子、 ICAM(细胞间黏附分子)均属于IgSF成员,是启动 免疫应答重要的第一、二信号分子

74 表4 Ig SF的配体和分布 分 子 配 体 分 布 CD4 MHC; HIV gp120 Thymocytes; T cells CD8
分 子 配 体 分 布 CD4 MHC; HIV gp120 Thymocytes; T cells CD8 MHC Thymocytes; CTL; NK cells CD54 (ICAM-1) aLb2; LFA-1 Leukocytes; Endothelial cells; Dendritic cells; Fibroblasts; Epithelium; Synovial cells CD (LFA-2) LFA-3 Leukocytes; Thymocytes CD58 (LFA-3) LFA-2 Leukocytes; Stroma; Endothelial cells; Astrocytoma MAdCAM-1 a4 b7; L-selectin Mucosal endothelial cells VCAM-1 a4b1; a4 b7 Satellite cells; Monocytes; Synovial cells; Activated endothelial cells

75 其它黏附分子 表5 其它黏附分子的配体和分布 分 子 配 体 分 布 聚集蛋白 Agrin (Neural)
表5 其它黏附分子的配体和分布 分 子 配 体 分 布 聚集蛋白 Agrin (Neural) MuSK; NCAM; Laminin; Heparin-binding-proteins; 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 Nerve CD44 Hyaluronin; Ankyrin; Fibronectin; MIP1b Osteopontin Lymphocytes; Epithelial cells; WM perivascular 少突胶质细胞髓鞘 糖蛋白 Oligodendrocyte- myelin glycoprotein (OMGP) 髓磷脂;少突胶质 细胞 Myelin; Oligodendrocytes

76 黏附分子的功能 The function of CAM

77 Fuction of CAM 黏附分子功能广泛,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和病理过程 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如:IgSF)
参与免疫应答和调节(如:IgSF、integrin) 参与炎症反应(如:selectin、integrin)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如: 多种AM) 维持组织、器官结构的完整性(如Cadherin) 参与凝血及血栓的形成(如:selectin) 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如:未归类的AM)

78 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胸腺细胞的发育成熟依赖于胸腺基质细胞及其 分泌的细胞因子所构成的微环境。
在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成熟过程中,有相当多的 黏附分子参与。 如:胸腺细胞表面CD2和LFA-1分别与胸腺上 皮细胞表面LFA-3和ICAM-1分子间相互作用对胸腺 细胞的发育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79 Thymic epithelial cell Promote maturation of thymocytes
CD2 LFA-3 LFA-1 ICAM-1 Thymocytes Thymic epithelial cell Promote maturation of thymocytes

80 参与免疫应答和调节 免疫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发生活化、增殖、分化过程中, 需要有APC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淋 巴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结合,提供淋巴细胞活化 的第一信号。 同时,还需要APC细胞表面的辅助分子与淋巴细胞表 面的相应受体结合,提供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第一信号产生过程中的MHC、TCR、BCR、CD3;第 二信号产生过程中的CD2、CD28、CD58、LFA-1等 都属于黏附分子。

81 参与炎症反应 炎症过程的重要特征有白细胞黏附、穿越血 管内皮细胞,向炎症部位移行。
这一过程的前提是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 相互黏附,都需要整合素与其配体、选择素 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

82 For example 炎症初期,中性粒细胞表面的路易斯寡糖(S-lex) 与内皮细胞表面炎症介质所诱导的E-选择素相互作 用,介导了中性粒细胞沿血管壁的滚动和结合。 中性粒细胞IL-8受体结合内皮细胞表面膜型IL-8, 导致中性粒细胞表面的LFA-1和Mac-1等整合素分 子活化。 活化的LFA-1结合内皮细胞表面ICAM-1. 最后使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紧密的黏附并穿出血 管内皮细胞达到炎症部位发挥关键的作用。

83 中性粒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及中性粒细胞与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
LFA-1 IL-8 receptor s-Lex Blood flow + E-selectin ICAM-1 IL-8 Endothelial cell 中性粒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及中性粒细胞与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

84 Leukocyte adhere to the vessel wall in inflammation site.
Electron microscopy

85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淋 巴干细胞向中枢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 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 细胞向炎症部位游移。 分子机制是淋巴细胞归巢受体(LHR)与内皮 细胞表面的地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86 For example 初始T细胞在淋巴结进入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
T细胞的L-选择素结合GlyCAM-1和CD34分子 而与高内皮微静脉黏附。 T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结合趋化因子,从而激 活LFA-1。 活化的LFA-1紧密结合ICAM-1。 最终,T细胞迁入淋巴结。

87 初始T细胞迁入淋巴结,及T细胞和黏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LFA-1 Chemokine R L-selectin Blood flow + GlyCAM-1 ICAM-1 CD34 Chemokine High endothelial venule 初始T细胞迁入淋巴结,及T细胞和黏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88 参与凋亡调节 多数细胞必须与细胞外基质黏附才能增殖,一 旦与细胞外基质分离,即发生凋亡。 整合素分子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可有效抑制细胞 凋亡。
如:整合素聚集、酪氨酸磷酸化、RAS活化、MAPK级 联反应,通过激活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促 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89 CAM and related diseases
黏附分子和相关疾病 CAM and related diseases

90 CAM与白细胞黏附缺陷症(LAD) 白细胞黏附缺陷症(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LAD)指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其临床特征是反复发生难以治愈的感染。 本质: 白细胞整合素b2亚单位表达异常。 机制: 吞噬细胞不能到达血管外炎症部位。

91 CAM与移植排斥 器官移植中CAM的主要作用: 介导白细胞向移植部位浸润 提供T细胞激活的共刺激信号 诱导效应T细胞形成
介导效应细胞杀伤移植物靶细胞

92 CAM与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炎症部位产生大量细胞因 子作用于内皮细胞,促使其ICAM-1、CD31等CAM 表达增高,从而促进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及穿越血 管壁,促进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粒细胞、粒细胞向关 节滑膜浸润,最终导致局部关节炎症病变加重、组织 增生、血管翳形成和功能损害。此外,患者关节滑膜 液中多种可溶性CAM水平也升高。

93 CAM与肿瘤 CAM参与肿瘤发展和转移,并可调节效应细胞对肿 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肿瘤细胞某些CAM表达减少可 减弱细胞间附着,肿瘤细胞易于从原发肿瘤分离。 肿瘤发生早期,其整合素表达降低,利于肿瘤细胞 在局部生长和扩散;肿瘤细胞进入血循环后,整合 素表达上调,能促进肿瘤细胞黏附血管内皮细胞, 继而发生转移。

94 CAM还参与介导CTL、NK细胞、巨噬细胞等 效应细胞与肿瘤细胞黏附。

95 Thanks!


Download ppt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and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