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利用红团簇星测量河内超新星遗迹的距离 报告人:单素素 国家天文台 星际物理与化学 @昆明 2018年07月28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利用红团簇星测量河内超新星遗迹的距离 报告人:单素素 国家天文台 星际物理与化学 @昆明 2018年07月28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利用红团簇星测量河内超新星遗迹的距离 报告人:单素素 国家天文台 2018年07月28日

2 报告提纲 1.背景简介 超新星遗迹距离测量研究意义及现状 2. 红团簇星示踪SNRs方向的消光 3.银河系内气体和消光的比值 4.小结

3 报告提纲 1.背景简介 超新星遗迹距离测量研究意义及现状 2. 红团簇星示踪SNRs方向的消光 3.银河系内气体和消光的比值 4.小结

4 超新星遗迹简介 SNRs研究意义: 超新星遗迹(SNRs)是超新星爆发,冲击波与星周和星际介质相互作用的遗骸。 物理尺度大小 年龄
恒星演化 触发恒星形成 星际介质的加热( k) 元素增丰 宇宙线起源 SNRs 距离测量意义: 物理尺度大小 年龄 前身星质量 示踪银河系的三维结构

5 超新星遗迹距离测量现状 SNRs测距方法: 银河系内SNRs列表: 有距离测量的少于50%,距离测量精度高的不多!
波段 总数 距离测量 参考文献 射电 294+76? 97 Green (2014 ) 射电+高能 378+76? 190 Ferrand & Safi-Harb (2012) 有距离测量的少于50%,距离测量精度高的不多! SNRs测距方法: 运动学方法(基于银河系旋转曲线模型) Σ−D(Shell Type)(单个源误差非常大) 距离已知的成协天体 OB 型星(三角视差) 脉冲星 (脉冲弥散) 绝热膨胀时期的距离(很难明确界定) SNRS方向的消光-距离关系(系统测量SNRs距离)

6 SNRs测距方法: 动机: 部分超新星遗迹SNRs距离列表: 有距离测量的少于50%,距离测量精度高的不多!
运动学距离(基于银河系旋转曲线模型) Σ−D(Shell Type)(单个源误差非常大) 成协天体距离 OB 型星(视差) 脉冲星 (脉冲弥散) 绝热膨胀时期的距离(很难明确界线) SNRS方向的消光-距离关系(系统测量消光已知的SNRs距离) 动机: 扩大可靠距离样本 不依赖于银河系旋转模型测量检验运动学距离

7 报告提纲 1.背景简介 超新星遗迹距离测量研究意义及现状 2. 红团簇星示踪SNRs方向的消光 3.银河系内气体和消光的比值 4.小结

8 消光距离关系 D(pc)=10[(m-M-A(D)+5)/5] A(D) D 在一定小的范围内,同一视线方向上: ::::::
尘埃、气体、分子云 在一定小的范围内,同一视线方向上: A(D) D 一一对应 Green et.al (2014) D(pc)=10[(m-M-A(D)+5)/5]

9 红团簇星 优点: 颜色-星等图上易证认 光度和内禀颜色弥散小 在银盘上广泛分布 比矮星更亮。 Gao et al. 2009 红团簇星
8 红团簇星 10 Ks(mag) 12 14 优点: 颜色-星等图上易证认 光度和内禀颜色弥散小 在银盘上广泛分布 比矮星更亮。 J-Ks(mag)

10 红团簇星样本 2MASS全天点源表 (红外Ks&J波段): 红团簇星样本区域 以超新星遗迹中心为中心,选取银经1°× 30’银纬
在K波段红团簇星光度弥散最小(Leo Girardi 2016); 全天区覆盖 红团簇星样本区域 以超新星遗迹中心为中心,选取银经1°× 30’银纬

11 消光-距离 关系 消光-距离关系图 距离概率分布图 贝叶斯方法:

12 超新星遗迹的消光 方法 1.测量光学谱线比值,得到光学消光AV 2.X-ray的消光NH 约 30% 超新星遗迹有光学对应体,
NH/AV = (2.04±0.05)× 1021 Hcm−2 mag−1

13 Zhu H., Tian W., Li A. et al. 2017 MNRAS, 471, 3494
银河系内气体和消光的比值 NH/AV 以SNRs、PNe和XBs为探针,编辑由X-ray吸收得出的NH的数据库。这是目前为止最完备的样本。 NH/Av vs 标高 z NH vs Av NH vs Av Zhu H., Tian W., Li A. et al MNRAS, 471, 3494 1.在考虑太阳丰度和亚太阳丰度两种情况下,银河系内NH/Av的平均值分别为: 2. 该比值在银河系内基本是一个常数,不随所在银河系内的位置,物理环境变化而变化

14 报告提纲 1.背景简介 超新星遗迹距离测量研究意义及现状 2. 红团簇星示踪SNRs方向的消光 3.银河系内气体和消光的比值 4.小结

15 第一象限: 164个超新星遗迹中,47个有消光测量 15个SNRs距离 20个SNRs距离下限(观测极限星等;高度红化的主序星的污染)
有三个超新星遗迹的距离由我们第一次给出; 有四个超新星遗迹的距离得到更精确的限制。

16 与前人的结果相比较 结论: RC距离与动力学距离高度一致:DRC = (1.0±0.10)×DL
与动力学距离对比图 RC距离和前人结果的整体对比图 结论: RC距离与动力学距离高度一致:DRC = (1.0±0.10)×DL 用红团簇星方法测量消光已知的超新星遗迹的距离是可靠的 15个超新星遗迹的可靠距离,其中3个由我们第一次给出

17 与前人的结果相比较 结论: 谢谢!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RC距离与动力学距离高度一致:DRC = (1.0±0.10)×DL
与动力学距离对比图 RC距离和前人结果的整体对比图 结论: RC距离与动力学距离高度一致:DRC = (1.0±0.10)×DL 用红团簇星方法测量超新星遗迹的距离,是可靠和准确的。 15个超新星遗迹的可靠距离,其中3个由我们第一次给出 谢谢!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Download ppt "利用红团簇星测量河内超新星遗迹的距离 报告人:单素素 国家天文台 星际物理与化学 @昆明 2018年07月28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