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篇 医学蠕虫 Medical helminthology 安春丽 讲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篇 医学蠕虫 Medical helminthology 安春丽 讲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篇 医学蠕虫 Medical helminthology 安春丽 讲稿

2 Pathogenic Biology Medical Microbiology
Medical Parasitology Parasitology Helminth (蠕虫) (Kingdom Animal) Protozoa (原虫) Arthropod (昆虫) Morphology (形态学) Life cycle (生活史) Pathogenicity (致病性) Diagnosis (诊断)

3 蠕虫(Helminth) 是借肌肉伸缩而蠕动的多细胞无脊 椎动物包括三个门及其所属的四个纲: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绦虫纲
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棘头动物门---棘头虫纲

4 第三十一章 线虫 Nematode 第一节 概论
属线形动物门 种类甚多 大多数营自生生活 寄生人体的约有10余种

5 一、形态 (一) 成虫 结构 体表光滑或具有清晰横纹,不分 节。雌雄异体 雌大 ,尾部细而直雄 小,尾部卷曲或膨大—交合伞
外形:圆柱形或线状,左右对称, 体表光滑或具有清晰横纹,不分 节。雌雄异体 雌大 ,尾部细而直雄 小,尾部卷曲或膨大—交合伞 结构 1. 体壁 角皮层 皮下层 纵肌层 细肌型 少肌型 多肌型 2. 原体腔 无体腔膜、 有体腔液

6 成虫体壁构造

7 3. 成虫内部构造 * 消化系统 * 生殖系统 * 神经系统 * 排泄系统

8 (二)虫卵 多为椭圆形 黄/棕黄色或无色 无卵盖 外层很薄,称卵黄膜或受精膜 卵壳 中层较厚,称壳质层 内层亦薄,称脂层或蛔甙层

9 二、生活史 基本发育过程 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根据发育方式,将其分为两大类: 土源性蠕虫(geohelminth)
基本发育过程 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根据发育方式,将其分为两大类: 土源性蠕虫(geohelminth) 生物源性蠕虫(biohlminth) 幼虫在发育中最显著的特征是蜕皮。

10 常见的线虫种类 似蚓蛔线虫 旋毛形线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班氏丝虫 美洲板口线虫 马来丝虫 粪类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
土源性线虫 生物源性线虫 似蚓蛔线虫 旋毛形线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班氏丝虫 美洲板口线虫 马来丝虫 粪类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 毛首鞭形线虫 结膜吸吮线虫 蠕形住肠线虫

11 第二节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俗称蛔虫(round worm, ascarid),是 人体肠道内寄生最大、最常见的线虫。 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蛔虫病 (Ascariasis) 呈全球分布

12 一、形态 1. 成虫 雌雄异体, 雌大(20~35cm),尾垂直 雄小(15~31cm),尾卷曲 头端之唇瓣 成虫

13 成虫内部构造 生殖系统

14 2.虫卵 有蛋白膜卵 受精卵 未受精卵 感染性卵 脱蛋白膜卵

15 蛔虫生活史

16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感染期卵
随粪便排出体外 3w 经第1次蜕皮 成虫-----虫卵 感染期卵 人小肠内 在潮湿、荫蔽、氧气充足和温度(21℃~30℃) -----经口----小肠 幼虫孵出----侵入肠粘膜 入血流---肝--右心 ----肺---穿过肺毛细血管-----肺泡 内 – 经第2、3次蜕皮-----第四期幼虫 沿气管上行--咽部----被吞咽-----经胃到小肠---第4次蜕皮 成虫-产卵 60——75d 成虫寿命1-2年

17 生活史特点 ①无需中间宿主--直接发育型 ②蛔虫产卵量大(雌虫排卵24万个/每天); ③虫卵抵抗力强; 是蛔虫感染十分普遍的主要原因。 此外有 ④粪便管理不当--蛔虫卵的散播; ⑤人们不良卫生习惯。

18 三、致病性 1.幼虫 蛔虫性肺炎 蛔虫性哮喘 肺蛔虫症 致病机制 1) 幼虫侵入肠粘膜,经肝、肺移行的发 育、蜕皮过程中,可引起组织损伤。
机械性损伤、夺取营养、变态反应。 1.幼虫 蛔虫性肺炎 蛔虫性哮喘 肺蛔虫症 致病机制 1) 幼虫侵入肠粘膜,经肝、肺移行的发 育、蜕皮过程中,可引起组织损伤。 2) 释放免疫原性物质,引起宿主的局部 和全身的变态反应。 所致疾病

19 肺蛔虫症(Loffler’s syndrome) 肺部的炎性浸润和血中嗜酸性细胞 增多通常称之为肺蛔虫症。
*小鼠感 染实验 *人体感

20 2.成虫 1) 肠蛔虫病 腹痛、腹泻、消化不良、 营养不良、荨麻疹、夜间磨牙等。 致病机制 * 唇齿机械作用和代谢产物刺激--肠粘 膜损伤
* 夺取营养 * 变态反应 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 2) 引起并发症

21 蛔虫病的常见并发症 胆道蛔虫症--最常见 64~75% 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性阑尾炎 蛔虫性胰腺炎

22 室间隔缺损伴蛔虫钻肺1例 蛔虫钻孔习性 发生原因 寄生环境变化 病儿,男,12岁。1997年3月在全麻体外
循环直视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4小 时左侧呼吸音明显减低,经气管内插管吸痰 未见明显好转。病儿出现刺激性咳嗽,继续 吸痰,从气管插管内突然吸出一条蛔虫成虫, 左侧肺部呼吸音立即恢复正常。术后病儿恢 复顺利,第12天痊愈出院。 发生原因

23 特例 * 广西一17岁男孩肠梗阻,手术在肠内取出200条成虫; * 南非一9岁女童,因窒息死亡,在其胃内、胆道、肠道内发现908条蛔虫; * 台湾11岁男孩感染1806条,重4KG; * 蛔虫侵入心、胰、动脉、耳道、眼等。

24 四、实验诊断 病原学诊断: 查虫卵、成虫或幼虫是确诊的 依据。 1.粪便直接涂片法查虫卵 2.虫体鉴定 3.试验驱虫

25 第六节其他医学蠕虫 二、毛首鞭形线 Trichuris trichiura
俗称鞭虫(whipworm)成虫主要 寄生于人体盲肠,可引起鞭虫病 (Trichuriasis)。地理分布与蛔虫相 似,感染率低于蛔虫。

26 (一)形态 虫卵 成虫 雌虫3.5~5cm, 雄3~4.5cm

27 (二)生活史 蛔虫 鞭虫 寄生部位 小肠 盲肠 虫卵离体途径 粪便 体外发育 3W 感染阶段 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 经口 体内移行
入血、经肺 从感染→产卵 60~75天 1~3月 成虫寿命 1年 3~5年

28 (三)致病 ⑴ 虫体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的刺 激作用,致肠壁粘膜--充血、水 肿、出血或溃疡等--阑尾炎。 ⑵ 少数有细胞增生,肠壁形成肉 芽肿。 ⑶ 重度感染者可有贫血。

29 鞭虫寄生的盲肠 直肠脱垂

30 (四)实验诊断 粪便 直接涂片法 浓聚法 查虫卵 盲肠切片

31 第三节 钩虫(hookworm) 特点 种类: 是以发达口囊为特征的一类线虫 是人体消化道线虫中危害最严重的虫种。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 锡兰钩口线虫--偶然寄生人体 犬钩口线虫、巴西钩口线虫---引起幼虫 移行症。

32 一、形态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1.成虫
* 体长1cm左右,圆柱形,肉红色,死 后呈灰白色。头端较细,微向背侧 仰屈,顶端为角质口囊及齿—叮咬、 吸附作用。 * 咽肌 发达—唧筒作用 * 肠壁 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有 利于氧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扩散。

33 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 ① 头腺 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阻 止宿主肠壁伤口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 吸血。 ② 咽腺
分泌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和胶原酶, 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壁 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 ③排泄腺

34 两种钩虫成虫的区别 见表31-2 美洲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35 2.幼虫 通称钩蚴 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
2.幼虫 通称钩蚴 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 杆状蚴 丝状蚴

36 3.虫卵

37 钩虫生活史

38 钩虫与蛔虫的生活史比较 蛔虫 钩虫 寄生部位 小肠 小肠上段 寄生方式 游离 固着 产卵部位及数量 小肠, 240000/日
小肠, A.d ; N.a 体外发育 卵-----感染性卵 (3周) 卵---杆状蚴----丝状蚴 (5-7天) 感染阶段 感染性卵 丝状蚴(感染期幼) 感染方式 经口 经皮, 黏膜, 口, 胎盘 从感染至产卵 60—75天 5----7周 成虫寿命 1年 A.d----5年 N.a---15年

39 进入小肠之前,可在某些组织中滞留很长时 间,(有报道为253d),此时虫体发育缓慢 或暂停发育,直到遇到适宜的刺激,才陆续
迁延移行:十二指肠钩虫后,部分幼虫在 进入小肠之前,可在某些组织中滞留很长时 间,(有报道为253d),此时虫体发育缓慢 或暂停发育,直到遇到适宜的刺激,才陆续 到达肠腔发育成熟,这种现象称为--。 转续宿主:实验表明某些动物可作为十二 指肠钩虫的转续宿主,提示人有经转续宿主 而感染钩虫的可能性。

40 三、致病性 十二指肠钩虫的危害更大。 可表现为 钩虫感染(hookworm infection)
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基本相似,但以 十二指肠钩虫的危害更大。 可表现为 钩虫感染(hookworm infection) 或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

41 幼虫致病 钩蚴性皮炎----俗称为“粪毒” 呼吸道症状----肺炎、哮喘 成虫致病 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溃疡与腹痛等 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异嗜症” 喜食生米、生豆,泥土、 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 消化道大出血

42 贫血产生机制 ① 吸血; ② 分泌抗凝素- 渗血不止; ③ 经常更换咬附部位 -多处溃疡与渗血 ④ 虫体活动-造成组 织、血管的损伤

43 * 婴儿钩虫病 * 钩虫病与妊娠 四、实验诊断(病原学检查)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漂浮法 钩蚴培养法 粪便检查

44 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
粪类圆线虫 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 是一种兼性寄生虫。虫体微小,雌虫仅有1mm长。寄生世代可引起粪类圆线虫病 (strongvloidiasis)。 成虫 幼虫

45 生活史

46 生活史特点: 自生世代 在适宜环境下进行的间接发育 寄生世代 在外界环境不利时进行的直接发育 ① 宿主 人、狗、猫等 ② 寄生部位 成虫寄生在小肠; 蚴虫可侵入肺、脑、肝、肾等组织器官。 ③ 感染阶段 杆状蚴、丝状蚴。 ④ 感染方式 经皮肤、黏膜、口感染; 亦可有体内自身感染及 体外自身感染。 * 体内移行同蛔虫和钩虫

47 3.致病 致病作用与其感染程度、侵袭部位 及人体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人感染后可有三类病型: A. 由于有效的免疫应答,清除了轻度 感染;
B. 由于慢性自身感染持续存在,间歇 出现胃肠道症状; C. 播散性超度感染,免疫抑制或免疫 缺陷状态可诱发。

48 临床表现 皮肤损伤 移行性线状荨麻疹 10.6c m/h 肺部症状 过敏性肺炎或哮喘、弥漫性间质性肺炎 消化道症状 肠炎、溃疡、肠穿孔等
超度感染 幼虫进入脑、肝、肺、肾等器官,导致弥漫性损伤,可因严重衰竭死亡。

49 移行性线状荨麻疹

50 实验诊断 病原诊断 取粪便、痰、胃肠液、尿 或脑积液,检出幼虫或培养出丝状蚴 为确诊依据。 免疫诊断 皮试法及以鼠粪类圆线虫
脱脂抗原的ELISA,对轻、中度感染 者, 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51 第四节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简称旋毛虫,引起的旋毛虫病(Trichinelliasis)是一种食源性和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重度感染可致人死亡。

52 一、形态 成虫 囊包幼虫

53 二、生活史

54 生活史特点 * 保虫宿主广泛: * 成虫和幼虫寄生与同一宿主体内 成虫寄生----小肠内 幼虫寄生----肌肉中
* 必须转换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 * 感染阶段 囊包期幼虫 * 感染方式 经口 * 保虫宿主广泛: 猪、犬、鼠、猫及熊、野猪、狼、狐 等家畜和野生动物。草食类动物也有

55 * 感染方式: 人类感染 生食或半生食受感染的猪 肉或猎获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 如腌肉、酸肉、腊肠、香肠、“涮火
人类感染 生食或半生食受感染的猪 肉或猎获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 如腌肉、酸肉、腊肠、香肠、“涮火 锅” 、“生拌牛肉” 、“ 凉拌狗肉”。 猪体感染 主要因吞食含有旋毛虫囊 包幼虫的肉屑和鼠类。 鼠及其他野生动物 则是通过相互残 食或因吃了含有活幼虫的动物尸体而感染。 对人体而言,最主要的传染源是猪

56 三、致病性 虫体发育与临床表现 侵入期(肠型期) 胃肠道症状 +发热等 幼虫移行期(急性期或肌型期) 炎症+过敏反应 肌痛与浮肿等
 虫体发育与临床表现 侵入期(肠型期) 胃肠道症状 +发热等 幼虫移行期(急性期或肌型期) 炎症+过敏反应 肌痛与浮肿等 囊包形成期(恢复期) 肌痛持续

57 四、实验诊断 病原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 活检法 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 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幼虫 吃剩的肉 经压片或切片镜检幼虫
活检法 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 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幼虫 吃剩的肉 经压片或切片镜检幼虫 免疫学诊断 ELISA 等

58 第五节 丝虫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 传播的,在淋巴系统或组织内寄生的 一类线虫。 种类:见P295表31-4
第五节 丝虫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 传播的,在淋巴系统或组织内寄生的 一类线虫。 种类:见P295表31-4 根据寄生部位将八种分属三大类 淋巴丝虫 皮下丝虫 体腔丝虫

59 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
简称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丝虫(Brugia malayi) 简称马来丝虫 地理分布:长江以南16省市自治区 其中山东、海南、台湾只有班氏丝 虫,其他各地有两种丝虫流行

60 一、形态 成虫虫体外观呈丝线状,乳白色。虫体前端近似圆形。顶部中央有圆形口,外周有乳突。

61 微丝蚴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62 二、生活史

63 生活史特点 生物源性线虫--两个宿主 蚊—中间宿主 人--终宿主 在蚊体内---只发育不增殖 在人体内---两种丝虫成虫寄生部位不同
马来丝虫-潜表淋巴结 班氏丝虫-潜表+深部淋巴结 两种丝虫成虫均有异位寄生。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蚊叮咬

64 夜现周期性: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 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班氏微丝蚴 晚10时至次晨2时, 马来微丝蚴 晚8时至次晨4时。

65 三、致病性 微丝蚴血症/丝虫热 隐性丝虫病(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 丹毒样皮炎
班氏丝虫还可导致--精索炎、睾丸炎等 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象皮肿 乳糜尿 睾丸鞘膜积液

66 两种丝虫生活史与致病的不同 W.b B.m 寄生部位 夜现周期性 致病

67 丝虫病下肢象皮肿

68 丝虫病-阴囊象皮肿 象皮肿发生机制 急性症状反复发 作--淋巴管扩张 --淋巴液淤积于 皮下组织--刺激 纤维组织增生,皮 肤增厚,变粗变硬, 外观象--

69 四、实验诊断 病原检查 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 新鲜血滴法---厚血膜法 ---浓集法 体液、尿液中微丝蚴的检查--直接 查虫法
成虫检查---病理切片检查

70 第六节其他医学蠕虫 一、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俗称蛲虫(Pinworm) 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 分布特点 呈世界性 儿童感染高于成人 城市高于农村 集居的儿童高于散居的儿童

71   (一)形态 虫卵 成虫 雌虫长1cm+ 头翼

72 蛲虫生活史

73 生活史特点---决定流行特点 生活史周期短(2—6W); 产卵部位特殊(肛周); 体外发育快(6H); 虫卵抗力强,比重低; 感染方式简捷多样(经肛门-手-口、吸入、 逆行): 此外,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 * 极易重复感染与相互传染—不易根治 因此,预防重复感染比治疗更重要

74 蛲虫病例 患儿4岁,女性,右眼内眦奇痒20余天,自觉似小虫钻动感,流泪。既往有肛门搔痒史。于1997年6月17日来诊。检查:视力:双眼均为1.5,左眼正常,右眼球结膜内眦部充血,角膜、巩膜无异常发现,在下泪小点上发现乳白色尖细约1.5毫米、摆动频繁的东西。用眼科镊夹出一条线头样蛲虫,紧接又一条探出泪小点,一连取出7条。取出后测量虫体长10.5 mm 2条,11mm 4条,4.3 mm 1条。经鉴定为蛲虫。对患者取出成虫后,给予冲洗泪道,局部滴用氯霉素眼药水,以预防泪道感染,观察患者大便发现有蛲虫在爬行。给予口服扑蛲灵、肠虫清。

75 (三)致病性 蛲虫寄生于回盲部,局部症状不明显 蛲虫病的主要症状是: 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继发性炎症 异位寄生--泌尿生殖系统或盆腔炎 (四)病原学诊断: 从肛周查虫卵(透明胶纸法) 或检获成虫。


Download ppt "第五篇 医学蠕虫 Medical helminthology 安春丽 讲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