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3 章 全球貿易環境: 區域市場特性與 優惠貿易協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3 章 全球貿易環境: 區域市場特性與 優惠貿易協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3 章 全球貿易環境: 區域市場特性與 優惠貿易協定
第 3 章 全球貿易環境: 區域市場特性與 優惠貿易協定 © 2005 Prentice Hall

2 世界貿易組織 提供了147個會員國間貿易相關談判的論壇。
總部設於日內瓦。 立場中立的貿易專家﹐也作為全球貿易紛爭的調解者。 WTO有一爭端解決機構﹐用來調停不公平貿易障礙﹐並處理WTO會員國家間其他議題的抱怨。 © 2005 Prentice Hall

3 WTO 近期進行調解之案例 © 2005 Prentice Hall

4 優惠貿易協定 是一種針對特定對象﹐給予特殊待遇的協商機制。 自由貿易區 關稅同盟 共同市場 經濟聯盟
A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 is a mechanism that confers special treatment on select trading partners. By favoring certain countries, such agreements frequently discriminate against others. For that reason, it is customary for countries to notify the WTO when they enter into preference agreements. Over the past 10 years, more than 150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have been notified to the WTO. © 2005 Prentice Hall

5 自由貿易區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同意廢除彼此間的關稅及其他貿易障礙。 其最終目標是兩國進出的貨物﹐能夠全然免稅。
© 2005 Prentice Hall

6 自由貿易協定 To date, dozens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many of them bilateral. have been successfully negotiated; for example, Mexico has free trade agreements with 31 countries. The table above lists free trade area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le have, respectively, established with other countries. Additional examples of FTAs include the European Economic Area, a free trade area that includes the 25-nation European Union plus Norway, Liechtenstein, and Iceland; and the Group of Three (G3), an FTA encompassing Colombia, Mexico, and Venezuela; and the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a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China and Hong Kong. © 2005 Prentice Hall

7 關稅同盟 由自由貿易區演變而來。 取消內部貿易障礙。 關稅同盟成員會建立共同外部關稅。 © 2005 Prentice Hall

8 共同市場 會員國除取消內部貿易障礙。 統一對外貿易關稅制度。 共同市場允許各國的生產要素﹐例如:勞力、資金及資訊等跨越國界自由流通。
© 2005 Prentice Hall

9 經濟聯盟 建基於增進取消內部關稅障礙。 建立共同外部障礙及生產要素的自由流通。
協調並整合會員國彼此的經濟與社會政策﹐以便利國家間資本、勞力與產品和服務的自由流通。 不但是產品的共同市場﹐而且是服務和資本的共同市場。 © 2005 Prentice Hall

10 經濟聯盟 經濟聯盟最後演化的結果: 創造統一的中央銀行。 使用單一貨幣 。
在農業、社會服務、福利政策、地區發展、運輸政策、租稅、競爭與合併﹐均採取相同的政策。 需要廣泛的政治協調 。 © 2005 Prentice Hall

11 北美地區 加拿大、美國與墨西哥﹐其組合成一個特殊的區域市場。 NAFTA 創造出自由貿易區
由於產品、服務、投資的障礙逐漸消除﹐再加上對智慧財產權的強力保護。 有利於企業、工人、農民以及消費者。 The agreement was approved by both houses of the U.S. Congress and became effective on January 1, The result is a free trade area with a combined population of roughly 425 million and a total GNP of $11.9 trillion © 2005 Prentice Hall

12 NAFTA 所得及人口統計 © 2005 Prentice Hall

13 拉丁美洲地區 加勒比海與中南美洲。 四個最重要的優惠貿易協定: 中美洲整合體系 安地斯共同體 加勒比共同市場 加勒比海共同體和共同市場
The allure of the Latin American market has been its considerable size and huge resource base. After a decade of no growth, crippling inflation, increasing foreign debt, protectionism, and bloated government payrolls, the countries of Latin America have begu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Balanced budgets are a priority and privatization is underway. Free markets, open economies, and deregulation have begun to replace the policies of the past. With the exception of Cuba, democratically elected governments are found throughout Latin America. Policy makers have recognized the benefits of free-market forces and the advantages of participating fully in the global economy. In many countries, tariffs that sometimes reached as much as 100 percent or more have been lowered to 10 to 20 percent. © 2005 Prentice Hall

14 安地斯共同體 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及委內瑞拉。 會員國
同意調降內部貿易關稅﹐並共同決定各國負責生產的產品項目﹐並且儘可能地避免國外產品與國外企業的進入。 共同外部關稅已經建立﹐使其轉成了真正的關稅同盟。 © 2005 Prentice Hall

15 南方共同市場 (Mercosur) 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及烏拉圭。 運作形同一關稅同盟﹐而非只是一 個共同市場。 取消內部關稅。
將共同外部關稅設定為20%。 最後﹐產品、服務及生產要素﹐可以在會員國之內自由流通。 © 2005 Prentice Hall

16 加勒比海共同體和 共同市場 (CARICOM)
安地瓜、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多明尼加、格列那達、蓋亞那、海地、牙買加、蒙色拉、聖克里斯多諾、聖露西亞、聖文森格拉丁群島、千里達及多貝哥。 取代了加勒比海自由貿易協會。 在1998年高峰會議中﹐15國領袖同意快速建立共同貨幣的經濟同盟。 © 2005 Prentice Hall

17 歐洲 歐洲聯盟 歐洲自由貿易區 歐洲經濟區 洛梅協定 中歐自由貿易協會 (CEFTA) © 2005 Prentice Hall

18 歐洲聯盟 來源可以回溯到1985年羅馬條約。 歐盟會員國的目標﹐在於整合各個國家的法律和管制﹐使得產品、服務、人員及貨幣﹐在國境間能自由流通。 1991 年的馬斯垂克條約訂出從「EMS」轉變為「經濟暨貨幣聯盟(EMU)」的轉變階段﹐ EMU的運作包括了「歐洲中央銀行」和「單一歐洲貨幣」―稱為歐元。 © 2005 Prentice Hall

19 歐洲自由貿易區與歐洲經濟區 奧地利、芬蘭、瑞典、挪威、冰島及列支敦斯登等非歐盟國家(瑞士投票結果不加入歐洲經濟區) 。 自由貿易區。
歐洲經濟區 (EEA) 組成歐洲經濟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兩團體間的產品、服務、資金及人員得以自由流通。 四個EFTA會員(挪威、冰島、列支敦斯登和瑞士)如同中、東歐十國﹐和愛爾蘭以及土耳其維持著自由貿易協定。 © 2005 Prentice Hall

20 洛梅協定 歐盟與非洲、加勒比海及太平洋(ACP)的71國﹐亦維持著和諧關係的協議。
旨在促進貿易及從歐洲發展基金之中﹐提供財務援助給貧窮國家。 整體看來﹐ACP國家的領袖們傾向於延續洛梅協定。 © 2005 Prentice Hall

21 中歐自由貿易協會 (CEFTA) 由匈牙利、波蘭、捷克共和國以及斯洛伐克﹐共同簽署協定組成中歐自由貿易區協會。
© 2005 Prentice Hall

22 中東 國家有:阿富汗、塞普路斯、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重心統一後的葉門。 95% 的人民信奉回教。 5% 的人信奉基督教及猶太教。 三種主要的區域組織: 海灣合作理事會 阿拉伯聯盟 阿拉伯合作理事會 © 2005 Prentice Hall

23 非洲 非洲大陸的 54 個國家﹐可區分為三個不同區域: 南非共和國 北非 黑色非洲 © 2005 Prentice Hall

24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ECOWAS) 會員國包括貝寧、希幾那先索、佛地角、尚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象牙海岸、利比亞、毛利、茅利塔尼亞、尼日、奈及利亞、塞內加爾、塞瑞里昂及多哥等國。 會員國同意針對非加工農產品及手藝品建立自由貿易區。 © 2005 Prentice Hall

25 東非合作 肯亞、烏干達和坦尚尼亞。 用以促進自由貿易及經濟整合。 © 2005 Prentice Hall

26 南非發展共同體 (SADC) 會員國包括:安哥拉、波茲瓦那、剛果人民共和國、賴索托、馬拉威、模里西斯、莫三鼻克、那密比亞、南非塞席爾群島、史瓦濟蘭、坦桑尼亞、尚比亞及新巴布威。 其最終目的是發展完善的關稅同盟﹐然而實際的整合程序進行得很慢。 這樣成為歐洲全球公司支配非洲大陸的基礎。 © 2005 Prentice Hall

27 接續第 4章 全球社會與文化環境 © 2005 Prentice Hall


Download ppt "第 3 章 全球貿易環境: 區域市場特性與 優惠貿易協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