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和 植物分类及命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和 植物分类及命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和 植物分类及命名

2 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分类及命名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 第三节 植物命名法 第四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学

3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中国的植物多样性及特点? 植物学

4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研究层次 研究层次: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概念: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的多样化 种内个体或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多样性 研究层次: 物种的多样化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及调节机制千差万别 景观要素或者整个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植物学

5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利用价值 生态功能价值 科学研究价值 文化美学价值

6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食物
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业 原料 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环境娱乐-美学,社会文化、科学、教育、精神及历史方面均具重要意义 植物学

7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维系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可看作环境资源的价值,包括有能量固定、调节气候、稳定水文、保护土壤、储存必须的营养元素,促进元素循环、对污染物质吸收分解作用、对于维持进化过程和环境效益也有重要意义 植物学

8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五、中国的植物多样性及特点 中国的植物多样性: 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表7-1) 中国的植物多样性特点
植物多样性丰富 特有性高,珍稀、孑遗植物较多 植物区系起源古老 经济物种异常丰富 植物学

9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中国的植物多样性特点 特有性高,珍稀、孑遗植物较多
拥有大量特有珍稀的物种和孒遗物种,如素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银杏等,且还有许多特有科属。分布局限在很小的特定生境中。 水杉 银杏叶 植物学

10 生物分类学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 分类学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对自然界多样性的生物进行分类主要有3类方法:形态学方法、遗传进化法、进化分类法
植物学

11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一)人为的分类: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Karl von Linne, 1707-1778年) 于1735年出版《自然系统》,首先提出了以植物的繁殖器官进行分类方法。 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 建立新的动、植物的分类系统,并制订了一个统一的生物命名法,即双名法。 植物学

12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二)人为的分类:
他的分类系统包括纲(class)、目(order)、科(genus)、种(species) 4个等级。他给每一个生物定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 属名加种名就是这个生物的生物学名 植物学

13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一)人为的分类:
不足之处:林奈不相信生物进化,他认为物种不会改变,物种彼此之间不存在系统的关系,因而他的分类系统不可能反映各种生物在进化上的地位。 植物学

14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二)自然的分类:
达尔文(Darwin,1809~1882)在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创立进化论。 植物学

15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二)自然的分类:
分类学不仅局限于鉴定物种,确定其等级成为分类系统,而且还须研究植物种间亲缘关系及整个生物界系统发育的演化过程,从而使人们对分类学的概念从静止状态的创造论转变为动态的进化论 植物学

16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二)自然的分类: 林奈以后的时期,依据最能反映植物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中的主要性状进行分类 恩格勒
哈钦松 塔赫他间 克朗奎斯特 植物学

17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 二、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 生物分类的阶层 植物学

18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species 种的概念:种是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占据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种群。
种的特点:同种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彼此间可以交配产生可育的后代。种是进化的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种在不断的产生、变化和绝灭。 植物学

19 第三节 植物命名法 一、双名法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 Linnaeus)创立 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 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
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 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 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词性:名词 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词性:形容词 学名后面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 名的缩写 植物学

20 第三节 植物命名法 一、双名法 完整学名: 属名 +种加词+命名人名缩写 例如: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
属名 种加词+命名人名缩写 (首字母 大写) (首字母 大写) 斜体字 正体字 例如: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 银杏:Ginkgo biloba L. 植物学

21 第三节 植物命名法 二、三名法: 如中国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
完整学名: 属名+种加词+亚种或变种加词 如中国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 植物学

22 第四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学

23 思 考 题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双命名法和三命名法有什么区别? 植物学


Download ppt "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和 植物分类及命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