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章 海洋學里程碑 台大海洋研究所 范光龍 第1單元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章 海洋學里程碑 台大海洋研究所 范光龍 第1單元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章 海洋學里程碑 台大海洋研究所 范光龍 第1單元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2 海洋學里程碑 一、人物(早期) 二、現象(近代) 1.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 2.麥哲倫1519~1522年環球一週
3.庫克1768~1780三次環太平洋探測 4.達爾文1831~1836環球探測 二、現象(近代) 1.Ekman風吹流理論 2.西方強化現象 (Westward Intensification) 3.水環 (Rings) 1970年代 4.聖嬰現象 (El Niño) 1970年代

3 海洋學里程碑--人物(早期) 1.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 2.麥哲倫1519~1522年環球一週
3.庫克1768~1780年三次環太平洋探測 4.達爾文1831~1836年環球探測

4 哥倫布發現美洲 哥倫布(Columbus)於1491年1月自西班牙Sevilla 出發,隔年發現了美洲,事實上早他500年以前,挪威維京人已開始造訪美洲,只是他們沒有像哥倫布那麼聲勢浩大而已。美洲的存在廣為人知後,歐洲人漸漸移入,摧毀了一些美洲原有的文化,再造了另一種新的文明,同時也大大改變了美洲的生態環境。

5 http://commons. wikimedia. org/wiki/File:Ridolfo_Ghirlandaio_Columbus
Ridolfo Ghirlandaio 哥倫布: 年

6 海洋學里程碑--人物(早期) 1.哥倫布發現美洲 2.麥哲倫1519~1522年環球一週 3.庫克1768~1780三次環太平洋探測
4.達爾文1831~1836環球探測

7 麥哲倫1519~1522年環球一週 麥哲倫(Magellan)於1519年從西班牙出發,花了3年時間首次完成環球一週的壯舉,他本人於1521年在菲律賓被殺,1519年出發時原有的250名船員最後也只剩18人活著回來。船員中很多人死亡是因為當時仍然不曉得在海上長時間航行,如果未帶足夠蔬菜、水果的話,會因缺乏維他命C引起壞血症而死亡。麥哲倫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這激發了歐洲人往外探險的野心。

8 麥哲倫的環球航線 非洲 南美洲 澳洲 西班牙 ★ 麥哲倫喪生處1521年4月27日 大西洋 ★ 菲律賓群島 太平洋
范光龍修改 南美洲 澳洲 麥哲倫海峽 MesserWoland and Petr Dlouhý

9 http://commons. wikimedia. org/wiki/Image:Raffael_038. jpg
Raffaello Sanzio 麥哲倫: 年

10 海洋學里程碑--人物(早期) 1.哥倫布發現美洲 2.麥哲倫1519~1522年環球一週 3.庫克1768~1780三次環太平洋探測
4.達爾文1831~1836環球探測

11 庫克1768~1780三次環太平洋探測 庫克(Cook)在英國海軍服務,1768~1780年三次完成環太平洋的探測航行,是大家公認的第一位海洋學家,他很受尊敬,他的名字也廣受歡迎,在各地方多所引用,例如,紐西蘭有庫克山。他每到一處新的陸地或島上,都相當尊重原住民,但諷刺的是,他本人不幸於1779年在夏威夷被土著殺了,肇因於他的船員觸犯了原住民的禁忌。

12 庫克三次環太平洋的探測航線 出發地 ☆ 1776~1780 1768~1771 1772~1775
Jon Platek

13 用庫克肖像製成的郵票 圖來源: Tom Garrison 『Oceanography-An Invitation to Marine Science』P36, Wadsworth

14 Nathaniel Dance 庫克: 年

15 海洋學里程碑--人物(早期) 1.哥倫布發現美洲 2.麥哲倫1519~1522年環球一週 3.庫克1768~1780年三次環太平洋探測
4.達爾文1831~1836年環球探測

16 達爾文1831~1836環球探測 1831年達爾文(Darwin)剛從英國劍橋大學畢業,他念的是神學,只是業餘的自然科學家,受邀參加環航世界一週,費時5年的探測之旅,這份工作因沒薪水,父親反對他參加,但最後他還是堅持加入,後來根據該次航行收集的資料發表了進化論,大大改變了物種演化的理論。

17 http://de. wikipedia. org/w/index. php
Messrs. Maull and Fox 達爾文: 年

18 海洋學里程碑--現象(近代) 1.Ekman 風吹流理論 2.西方強化 (Westward Intensification)
3.水環 (Rings) 1970年代 4.聖嬰現象 (El Niño) 1970年代

19 Ekman風吹流理論 Ekman (1905) 建立 了風吹流理論,在 北半球 open sea, 風久吹海面,表面 海流隨風方向往右
多,累積整層的海 水運送方向剛好向 右偏90o。 國立編譯館主編 范光龍譯 『物理海洋學導論』 P238,南山堂出版社發行 原著:George L.Pickard / William J.Emery

20 Ekman: 年

21 Ekman風吹流理論的應用 利用Ekman風吹流理論,可以解釋許多海洋 有關海流的現象,例如: 大洋環流 上升流 地衡洋流 4. 水環

22 海洋學里程碑--現象(近代) 1.Ekman 風吹流理論 2.西方強化 (Westward Intensification)
3.水環 (Rings) 1970年代 4.聖嬰現象 (El Niño) 1970年代

23 西方強化現象 Stommel (1948) 提出西方強化的理論,說 明在大洋的西方常有一強流: 1. 西太平洋: 黑潮 (Kuroshio)
2. 西大西洋: 灣流 (Gulf Stream)

24 西方強化現象 解釋西方強化現象,要先了解科氏力(Coriolis Force) f=2Ω.u.sinψ 式中,Ω :地球自轉速率
  ψ :物體所在位置的緯度 以黑潮為例,在緯度越高處受到右偏的 科氏力越大,為達渦度平衡(conservation of vorticity ),就會造成西方海流強化。 N 海流 科氏力 S

25 西方強化現象 Henry Stommel:1920-1992年 提出西方強化理論的科學家
Henry Stommel: 年

26 海洋學里程碑--現象(近代) 1.Ekman 風吹流理論 2.西方強化 (Westward Intensification)
3.水環 (Rings) 1970年代 4.聖嬰現象 (El Niño) 1970年代

27 水環的形成 大洋西方的強流到了較高緯度以後,科氏力效應顯現,因而彎曲而行,有時往右偏而形成逆時針轉的冷水環(Cold Ring),往左偏則形成順時針轉的溫水環(Warm Ring)。

28 水環現象 1970年代之後大量使用人造衛星研究海洋,才更了解水環現象。

29 水環 (Rings) 1970年代 Ring有兩種:Cold Rings & Warm Rings。 台大 范光龍 台大 范光龍

30 冷水環的特性  冷水環以逆時針方向旋轉,環內會形成海水上升的現象,造成水溫較低,因而稱為冷水環。在黑潮或灣流東側一般都會同時存在7~8個冷水環,每ㄧ個冷水環壽命大約為2年左右。水環內上升流帶來較多營養鹽,常有魚群聚集。

31 溫水環的特性  溫水環以順時針方向旋轉,環內海水ㄧ般水溫較高,因而稱為溫水環。在黑潮或灣流的西側或北側一般都會同時存在2~3個溫水環,多在大陸棚上,由於大陸棚深度較淺,溫水環會受到底部摩擦的影響,每ㄧ個溫水環壽命大約只有半年左右。

32 海洋學里程碑--現象(近代) 1.Ekman 風吹流理論 2.西方強化 (Westward Intensification)
3.水環 (Rings) 1970年代 4.聖嬰現象 (El Niño) 1970年代

33 聖嬰現象   平常時太平洋赤道東風把溫暖的海水吹向西太平洋堆積,太平洋西側水位比東側高約90cm,也造成西太平洋多雨,東太平洋乾旱,每經3~5年,西太平洋的溫水往東傳送,聖嬰現象於焉發生,使得西太平洋乾旱,東太平洋多雨,同時也造成大氣環流的改變,全球大部份地方的天氣都會發生異常,利用人造衛星研究聖嬰現象最有效。

34 聖嬰現象 1970年代之後大量使用人造衛星研究海洋,才更了解聖嬰現象。
Flickr關鍵字:人造衛星

35 平常年與聖嬰年的海平面水位變化 西岸水位比 東岸高約90cm 平常年 聖嬰年 台大 范光龍

36 平常年與聖嬰年太平洋海面水溫的變化 聖嬰年 平常年
左: 右: 聖嬰年 平常年

37 聖嬰年祕魯常發生反常的洪水 El Nino

38 聖嬰年祕魯洪水常造成死傷 nino

39 聖嬰年澳洲常發生乾旱 關鍵字:El nino

40 ~The End~ 請多指教

41

42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Ridolfo Ghirlandaio /03/03 visited MesserWoland and Petr Dlouhý 范光龍修改 2010/03/03 visited Raffaello Sanzio /03/03 visited Jon Platek. Blank map by en:User:Reisio /03/03 visited Nathaniel Dance /10/06 visited Tom Garrison 『Oceanography-An Invitation to Marine Science』P36, Wadsworth

43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Messrs. Maull and Fox /03/04 visited 國立編譯館主編 范光龍譯 『物理海洋學導論』 P238,南山堂出版社發行 原著:George L.Pickard / William J.Emery Unknown photographer /03/04 visited Vicky Cullen 2010/03/04 visited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Government /03/05 visited

44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台灣大學 海洋研究所 范光龍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Government
/03/04 visited the 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03/04 visited Vince Streano /03/04 visited

45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Scanpix 2010/03/04 visited adnmundo.com /03/04 visited


Download ppt "第1章 海洋學里程碑 台大海洋研究所 范光龍 第1單元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