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模拟电子学 基础实验 晶体管放大器的仿真 实验步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模拟电子学 基础实验 晶体管放大器的仿真 实验步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模拟电子学 基础实验 晶体管放大器的仿真 实验步骤

2 (一) 电路原理图输入 1、启动OrCAD/Capture
选择“开始”→“程序”→“OrCAD 9.2”→“Capture”,以进入Capture 的工作环境

3

4

5 2、创建新项目 执行File/New/Project命令

6 在Name框中键入欲建立项目的名称(如:Amplifier)
在Location框中键入该项目的保存路径(如:E:\ ) 在Create a New Project Using复选框中选择Analog or Mixed-Signal Circuit 单击“OK”

7 出现“Create Pspice Project”对话窗口
在Create base upon an existing project复选框中选择simple.opj 单击“OK”

8 3、电路原理图编辑 在项目管理器中,依次双击“Design Resources”、“Amplifier.dsn”、“Schematic1”、“Page1” 自动进入原理图编辑器界面

9

10 删除原理图编辑区左边的多余符号,方法是:
用鼠标对准欲删区域左上角,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将鼠标移至欲删区域右下角,防开鼠标左键 按键盘Del键

11

12 放置晶体管符号 执行P1ace/Part命令 在 “Libraries”列表框中选择“BIPOLAR”
在 “Part”列表框中选择“ Q2N2222” 单击“OK” 将晶体管移至合适位置,按鼠标左键 按ESC键以结束绘制元器件状态

13

14 放置电阻符号 执行P1ace/Part命令 在 “Libraries”列表框中选择“ANALOG” 在 “Part”列表框中选择“ R”
单击“OK” 将电阻R移至合适位置,按鼠标左键 按ESC键以结束绘制元器件状态

15

16 放置电容符号 执行P1ace/Part命令 在 “Libraries”列表框中选择“ANALOG” 在 “Part”列表框中选择“ C”
单击“OK” 将电容C移至合适位置,按鼠标左键 按ESC键以结束绘制元器件状态

17

18 放置直流电源符号 执行P1ace/Part命令 在 “Libraries”列表框中选择“SOURCE”
在 “Part”列表框中选择“ VDC” 单击“OK” 将直流源VDC移至合适位置,按鼠标左键 按ESC键以结束绘制元器件状态

19

20 放置激励电源符号 执行P1ace/Part命令 在 “Libraries”列表框中选择“SOURCE”
在 “Part”列表框中选择“ VSIN” 单击“OK” 将激励源VSIN移至合适位置,按鼠标左键 按ESC键以结束绘制元器件状态

21

22 放置地符号 执行P1ace/Ground命令 在 “Libraries”列表框中选择“SOURCE”
在 “Symbol”列表框中选择“ 0” 单击“OK” 将地符号0 移至合适位置,按鼠标左键 按ESC键以结束绘制元器件状态

23

24 元器件间的电连接 执行P1ace/Wire命令 将光标移至互连线的起始位置处,点击鼠标左键 移动鼠标,互连线出现 在互连线终点,单击鼠标左键
继续移动鼠标,以绘制下一段互连线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End Wire子命令,结束互连线绘制

25

26 将R1修改为Rb 将鼠标对准R1,双击鼠标左键,出现“Display Properties”窗口 在“Value”栏填入“Rb”
单击“OK”

27

28 将R1值由1k修改为560k 将鼠标对准R1值1k,双击鼠标左键,出现“Display Properties”窗口
在“Value”栏填入“560k” 单击“OK”

29

30 修改其余元件属性参数 将R2修改为Rc 将R3修改为RL,100k 将C1、C2值修改为10u 将V1修改为Vcc,6V
将V2修改为Vi,VOFF=0,VAMP=20m,FREQ=1k

31

32 电路原理图保存 执行File/Save命令

33 (二) 电路的仿真(瞬态分析) 1、建立电路网表
(二) 电路的仿真(瞬态分析) 1、建立电路网表 执行PSpice/Create Netlist命令

34 2、仿真参数类型设置 执行PSpice/Edit Simulation Profile命令

35 在Analysis Type栏,选择Time Domain(Transient)
在Start saving data栏填写0ms 在Run to栏填写10ms 在Maximum step栏,填写0.01ms 点击“确定”按钮

36 3、放置仪器探头 执行PSpice/Markers/Voltage Level命令 将电压探头拖至输入端Vi、输出端RL处
按ESC键,以结束仪器探头放置

37

38 4、运行仿真分析程序 执行PSpice/Run命令 屏幕上出现PSpice仿真分析窗口

39

40 5、波形测量 执行Trace/Cursor/Display命令

41

42 点击分析窗口左下角“V(C2:2)”,选择输出端C2与RL连接处的输出电压波形
执行Trace/Cursor/Peak命令,测量标尺定位于输出波形顶峰

43 执行Plot/Label/Mark命令,显示输出波形顶峰标尺坐标

44 第一位置坐标为顶峰处时间数值 第二位置坐标为顶峰处电压数值

45 执行Trace/Cursor/Trough命令,测量标尺定位于输出波形谷底

46 执行Plot/Label/Mark命令,显示输出波形谷底标尺坐标

47 第一位置坐标为谷底处时间数值 第二位置坐标为谷底处电压数值

48 输出峰峰值以及系统增益 将顶峰处电压数值与谷底处电压数值相减,得到输出波形峰峰值Vopp= ( )=2.4543V 输出波形峰峰值Vopp与输入波形峰峰值Vipp相除,得到系统放大增益Av= Vopp/Vipp=2.4543V/40mV=61

49 (三) 电路的仿真(交流分析) 1、更换激励信号源
删除电压仪探头、信号源VSIN 执行Place/Part命令,放置信号源VAC

50 在 “Libraries”列表中选择SOURCE
在 “PART” 列表中选择VAC 单击“OK”

51 将V1修改为Vi、20mVac、0Vdc

52 2、建立电路网表 执行PSpice/Create Netlist命令

53 3、仿真参数类型设置 执行PSpice/Edit Simulation Profile命令

54 Analysis Type栏选择AC Sweep/Noise
AC Sweep Type栏选择Logarithmic及Decade Start 栏填写0.1Hz End栏填写100MegHz Points/Decade填写100 点击“确定”按钮

55 4、运行仿真分析程序 执行PSpice/Run命令 屏幕上出现PSpice仿真分析窗口

56

57 5、系统增益频率特性分析 执行Trace/Add Trace命令

58 在Add Traces对话窗口 Trace Expression栏填写V[Q1:c]/V[Vi:+],输出幅度与输入幅度之比即为增益Av随信号频率变化的关系 单击“OK”按钮

59

60 标尺工具 执行Trace/Cursor/Display命令

61

62 标尺对准Av曲线中频点 执行Trace/Cursor/Peak命令

63

64 在中频点处标记位置坐标 执行Plot/Label/Mark命令

65 第一为中频处频率fO =3.9811kHz 第二为中频处放大倍数Avo=57.151

66 测量低半功率点频率fL 向左拖动十字标尺,对准0.707倍中频放大倍数处(约40.554),即低半功率点

67 标记低半功率点处坐标 执行Plot/Label/Mark命令

68 第一为低半功率点频率fL=5.3757Hz 第二为fL处放大倍数Av=40.554

69 测量高半功率点频率fH 向右拖动十字标尺,对准0.707倍中频放大倍数处(约40.249),即高半功率点

70 标记高半功率点处坐标 执行Plot/Label/Mark命令

71 第一为高半功率点频率fH=25.119MHz 第二为fH处放大倍数Av=40.249

72 6、输入阻抗频率特性分析 仿真起始频率重新设定
执行Simulation/Edit Profile命令

73 将Start栏由0.1Hz改为1Hz 单击“确定”按钮

74 运行仿真程序 执行Simulation/Run命令

75

76 执行Trace/Add Trace命令

77 在Add Traces对话窗口 Trace Expression栏填写V[Vi:+]/I[Vi],激励源输出电压与电流之比即为放大器系统输入阻抗Ri 单击“OK”按钮

78

79 标尺工具 执行Trace/Cursor/Dislay命令

80 测量低半功率点fL处Ri 向右拖动十字标尺,对准低半功率点fL处(约5.3280Hz)

81 标记低半功率点处坐标 执行Plot/Label/Mark命令

82 第一为低半功率点频率fL=5.3280Hz 第二为fL处输入阻抗Ri=4.2228k

83 测量中频点fO处Ri 向右拖动十字标尺,对准测量中频点fO处(约3.9954kHz)

84 标记中频点处坐标 执行Plot/Label/Mark命令

85 第一为中频点频率fO=3.9954kHz 第二为fO处输入阻抗Ri=2.9838k

86 测量高半功率点fH处Ri 向右拖动十字标尺,对准测量高半功率点fH处(约25.029MHz)

87 标记高半功率点处坐标 执行Plot/Label/Mark命令

88 第一为高半功率点频率fH=25.029MHz 第二为fH处输入阻抗Ri=30.745

89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制定数据记录表格 记录与处理放大器瞬态分析数据 记录与处理放大器交流分析数据 至此,实验内容全部完成


Download ppt "模拟电子学 基础实验 晶体管放大器的仿真 实验步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