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個人與群體行為 8.1 朝向解釋並預測行為 8.2 人格特性 8.3 知覺 8.4 學習 8.5 團體行為的基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個人與群體行為 8.1 朝向解釋並預測行為 8.2 人格特性 8.3 知覺 8.4 學習 8.5 團體行為的基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個人與群體行為 8.1 朝向解釋並預測行為 8.2 人格特性 8.3 知覺 8.4 學習 8.5 團體行為的基礎
8.1 朝向解釋並預測行為 8.2 人格特性 8.3 知覺 8.4 學習 8.5 團體行為的基礎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2 8.1解釋並預測行為 組織行為 (organizational behavior)探討個人在工作中的各種行為與活動
許多組織行為並非觀察可得知,許多議題並不明朗 可以看到的多半是正式的一面,如策略、目標、程序、結構、科技等 OB提供一個觀察非正式行為的洞察力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3 8.1.1 組織行為之焦點為何? 基於心理學家的貢獻,OB探討個人行為。此一領域包括人格特性、知覺、學習和動機等課題。
8.1.1 組織行為之焦點為何? 基於心理學家的貢獻,OB探討個人行為。此一領域包括人格特性、知覺、學習和動機等課題。 根據社會學家與社會心理學家的成果,OB也關切群體行為,此方面包括規範、角色、團隊建立和衝突。 一群人的行為不等於多個個人的加總 需從不同分析層級分別探討個人與群體的行為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4 8.1.2 OB之目標 解釋與預測行為 為了管理並驅使員工努力工作,管理者必須能解釋員工為何樂於從事某種行為
關心的行為:生產力、缺席率、流動率 組織公民行為:第四種被關心的行為,是非責任內工作,有助於組織有效運作的行為 如幫助他人、額外工作、避免衝突、建設性言論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5 8.1.2 態度 態度是對於某些物品、人物、事件所作的評估。態度反映出個人對某些事物的感受。 三種跟工作有關的態度
8.1.2 態度 態度是對於某些物品、人物、事件所作的評估。態度反映出個人對某些事物的感受。 三種跟工作有關的態度 Job Satisfaction Job Involvement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6 8.1.2 態度三要素 Cognitive Behavioral Affective 認知要素:由個人的信念、意見、知識或資訊構成
8.1.2 態度三要素 認知要素:由個人的信念、意見、知識或資訊構成 情感要素:指態度在情緒或感情的部分 行為要素:指針對某些人或某些事而表現出的某一特定行為的意圖 態度與生產力、缺席率、流動率息息相關 Cognitive Affective Behavioral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7 8.1.4 何謂認知失調理論? 為使自己看來理性、一致,人們會試圖調和分歧的態度,並驅使態度與行為合而為一
8.1.4 何謂認知失調理論? 為使自己看來理性、一致,人們會試圖調和分歧的態度,並驅使態度與行為合而為一 Leon Festinger 於1950年代提出認知失調理論,尋求解釋態度與行為之間的不一致關係。 認知失調指的是:個人知覺到他表現出來的某些態度,或是態度與行為之間顯得並不一致。 人們會試圖降低不一致的狀態以及因之而造成的不舒服感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8 8.1.4 認知失調理論 解決失調的方法 個人願否降低不一致的關鍵 改變行為,如組織壓力需解雇員工,與信念不合,可堅持不解雇
8.1.4 認知失調理論 解決失調的方法 改變行為,如組織壓力需解雇員工,與信念不合,可堅持不解雇 合理化,說服自己,如酸葡萄、甜檸檬 改變態度:開除員工沒什麼大不了 找到更重要、使狀態協調的理由,例如,此舉可為留下來的員工帶來更多福利 個人願否降低不一致的關鍵 失調的成因重要嗎?自己能不能影響這些成因?調整失調後得到什麼報酬? 若失調成因非經理人可控制,就比較不可能改變態度,但會加以合理化 高失調伴隨高報酬時,個人也傾向不調整失調狀態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9 討論問題:鹿鼎記 韋小寶與康熙從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但是他又拜了天地會的陳近南為師父,成為堂主。當康熙要求韋小寶率兵捉拿所有天地會要犯時(包括他自己),他陷入天人交戰的為難處境。請問: (1)他是如何解決這種認知失調的現象? (2)請從認知失調理論,指出他使用的解決方法為何? (3)他還有什麼可以採行的手段? (4)康熙應該如何讓他恢復協調狀況,或者讓他甘願採行抓人的手段?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10 8.2.1 人格特性可以預測行為嗎? 梅斯布吉指標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8.2.1 人格特性可以預測行為嗎? 梅斯布吉指標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是常被廣泛地用來說明人格的模型之一。 它是根據對於一份近一百題的問卷所做的回答,而使用四個人格構面來闡釋十六種不同的人格典型。 Extroverted(外向) or Introverted(內向) Sensing(知覺) Intuitive(直覺) Thinking(思考) Feeling(感覺) Perceiving(認知) Judging(判斷)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11 MBTI的構面 外向與內向:一個人對內在想法世界 (I) 與外在環境世界 (E) 的傾向
知覺與直覺:一個人在蒐集訊息上是著重於一項植基於事實資料的標準例行程序 (S),或是著重於大格局而在事實資料中尋求連結 (N) 。 思考與感覺:一個人在決策上是偏好採邏輯與分析的方式 (T),還是以價值觀及信念,或是決策對於他人的影響為基礎 (F) 。 判斷與認知:對外在世界的處理態度是以一種規劃與順序的方式 (J),或是偏好維持彈性與自發方式 (P)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12 五因子人格模型 外向型:一個人社交的、愛說話與專斷的程度 親和型:一個人良好本質的、合作性與信任程度的特性
盡責型:一個人負責可靠、不輕言放棄且成就取向的特性 沉穩型:一個人鎮定的、熱忱的、安心的(正面的);或壓力、緊張的、沮喪的及不安的(負面的)程度 開放型:一個人想像力的、藝術性的敏感度與智能程度 人格會影響人們互動與解決問題的方式 上述五種特質與工作績效存在重要關連 與情境及職業相關 沈穩型與工作績效無關;但有可能是導因於不沈穩的人在企業中比較難以存在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13 情緒智商 情緒智商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人類某些非認知技巧、能力與才幹的綜合,它會影響個人因應環境與壓力的能力。 自我知覺:瞭解自己的感受 自我管理:管理自己情緒與衝動的能力 自我激勵:面臨挫折與潰敗時的堅持能力 同 理 心:感受他人之感受的能力 社會技能:處理他人情緒的能力 EI應納入人員招募準則,特別是需要高度社會互動的工作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14 8.2.2 人格特質與工作行為1/4 Self-Esteem Self- Monitoring Risk Taking Locus of
Control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Machiavel- lianism Personality Type (A & B)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15 8.2.2 人格特性與工作行為2/4 我控制自己命運?我是命運的玩物? 後者(外控型)將低劣績效歸咎於他人,如上司偏見、同事排擠
8.2.2 人格特性與工作行為2/4 我控制自己命運?我是命運的玩物? 後者(外控型)將低劣績效歸咎於他人,如上司偏見、同事排擠 馬基唯利主義:獲得與操控權力的哲學 實用為本位、喜怒不形於色、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具有較不道德的信念 工作型態、績效考核是否顧慮道德因素,決定這一類型人員的工作表現 如需要討價還價、成功時有極大報酬的工作適合之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16 8.2.2 人格特性與工作行為3/4 自尊:喜歡或討厭自己的程度
8.2.2 人格特性與工作行為3/4 自尊:喜歡或討厭自己的程度 高自尊的人傾向於相信自己擁有比較多能力、願意冒風險、喜歡非傳統工作、工作滿足程度高 低自尊較易受外界影響、依賴他人正面評價、尋求他人肯定、尊循仰慕的人的信念與行為、取悅他人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17 8.2.2 人格特性與工作行為4/4 自我監控:適應環境調整行為的能力
8.2.2 人格特性與工作行為4/4 自我監控:適應環境調整行為的能力 高自我監控者,對外界線索較敏感;能區分公眾與私下角色;更注意或遵循他人行為;適合需要扮演多重甚或矛盾之角色的管理職 低度自我監控者:傾向於表露出真實的性情與態度;為人處事的行為一致性高 風險傾向:承擔或逃避風險傾向 影響下決策所需資訊與時間 決策正確性未必有太大差別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18 8.2.3 人格特性如何與工作配合? 工作配適理論 人格特質與工作相匹配,工作績效較佳 心理學家John Holland所發展
8.2.3 人格特性如何與工作配合? 工作配適理論 人格特質與工作相匹配,工作績效較佳 心理學家John Holland所發展 員工對工作的滿足或他們的離職傾向,乃是基於個體人格特性與其職業環境是否能夠配適得當而定。 人格特性與職業搭配,工作滿足感越高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19 豪蘭德的性格分類及職業範例 表 8-2 豪蘭德的性格分類及職業範例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20 職業性格類型間的關係 圖 8-2 職業性格類型間的關係 務實型 (R) 探索型 (I) 藝術型 (A) 傳統型 (C) 企業型 (E)
越接近的向度,相容性越高 傳統型 (C) 藝術型 (A) SEC型:喜歡和人一起工作、喜歡成功、遵守規則,適合在科層體系中尋求成功 企業型 (E) 社交型 (S) 圖 8-2 職業性格類型間的關係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21 8.3.1 影響知覺的因素為何? 知覺:是個人為了賦予環境意義,藉由組織並解釋其從感官所得印象的歷程。
8.3.1 影響知覺的因素為何? 知覺:是個人為了賦予環境意義,藉由組織並解釋其從感官所得印象的歷程。 個體們可以對同樣的事物,產生不同的知覺 例如,部屬花了好幾天才做出決策 解讀一:動作遲緩、組織能力差、趨避風險 解讀二:深思熟慮、一絲不苟、縝密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22 8.3.1 影響知覺的因素為何? 影響知覺因素:知覺者、被知覺的目標、情境 個人特質,如態度、人格、動機、興趣、經驗與預期
8.3.1 影響知覺的因素為何? 影響知覺因素:知覺者、被知覺的目標、情境 個人特質,如態度、人格、動機、興趣、經驗與預期 目標特質,如團體中最聒噪的人、目標物與背景的關係,如下圖 脈絡,如觀察的時間、地點、亮度、溫度等因素 圖 8-3 知覺的挑戰:你看到什麼?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23 8.3.2 管理者如何判斷員工? 1/5 人有信念、動機、意圖 我們會對人的行為形成解釋或推論,但對事物則不會
8.3.2 管理者如何判斷員工? 1/5 人有信念、動機、意圖 我們會對人的行為形成解釋或推論,但對事物則不會 觀察個人時,會試圖為他們的行為找出解釋 對人的知覺與判斷,受到我們對他人內在狀態的假設所影響 例如,看到女朋友與另一個高大俊帥男生有說有笑,你的解釋與反應? 這是福特汽車廣告的訴求,告訴你男生狹隘視野的背後,存在個另一個人真摯的愛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24 8.3.2 管理者如何判斷員工? 2/5 歸因理論 我們對人的判斷之所以不同,乃是基於我們對特定行為的不同歸因。
8.3.2 管理者如何判斷員工? 2/5 歸因理論 我們對人的判斷之所以不同,乃是基於我們對特定行為的不同歸因。 我們會試圖去判定個人的行為是由內在還是外在所引發的行為: 內在:在個人控制之下的行為。 外在:外界原因所造成的結果,也就是迫於情境而產生的行為。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25 8.3.2 管理者如何判斷員工? 3/5 歸因理論 我們對人的判斷之所以不同,乃是基於我們對特定行為的不同歸因。
8.3.2 管理者如何判斷員工? 3/5 歸因理論 我們對人的判斷之所以不同,乃是基於我們對特定行為的不同歸因。 我們會試圖去判定個人的行為是由內在還是外在所引發的行為: 內在:在個人控制之下的行為。 外在:外界原因所造成的結果,也就是迫於情境而產生的行為。 Attribution theory proposes that we judge people differently depending on whether we attribute their behavior to internal or external causes. We hold people responsible in internal attributions.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6

26 管理者如何判斷員工? 4/5 觀察 解釋 歸因 外在 內在 高 低 個人行為 高 低 圖 8-4 歸因理論的程序 低 特異性(偶發
高(偶發) 外在 內在 特異性(偶發 、經常?) 個人行為 共通性 (共通模式?) 恆常性 (定期持續) 圖 8-4 歸因理論的程序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27 管理者如何判斷員工? 5/5 歸因扭曲 當我們在判斷他人的行為時,我們傾向於低估外在因素的影響,而高估內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基本歸因謬誤 個人也傾向於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或努力這些內在因素,而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外在因素,如運氣。這就是所謂的自利偏差。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28 8.3.3 管理者判斷他人的技巧 瞭解他人並解釋其行為很累人 實務上,管理者會利用若干有用但非萬能的準則
篩選:根據興趣、背景、經驗,刻意篩選資訊以便「速讀」他人 似我效應:設想他人與自己相似,對他人知覺受到自己特質影響 刻板印象(stereotyping):根據個體所屬團體判斷一個人的特質 月暈效應(hallo effect):根據個體單一特質,如智力、社交、外貌判斷某人整體特質與印象 比馬利昂效果:自我實現預言,個體行為與其預期一致的現象,因對未來演變有一預期,個體行為趨向使該預期實現,結果反而是該預期真的實現 預期景氣變差,於是開始節衣縮食,結果景氣加速趕底 管理者對部屬的理解,會影響部屬盡力去實現這個預期,從而坐實管理者的看法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29 8.4 學習 幾乎所有的複雜行為都是經由學習而來 學習時時在發生,人們從經驗中學習 學習是任何來自經驗而產生的相當持久性的行為改變。
8.4 學習 幾乎所有的複雜行為都是經由學習而來 學習時時在發生,人們從經驗中學習 學習是任何來自經驗而產生的相當持久性的行為改變。 操作性制約:行為是結果的函數。 人們學習某些行為,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或避免他們所不想要的東西。 操作性行為:意指自發的或學習而來的行為,而不是反射性行為或非學習得來的行為。 人們會重複行為,乃因行為結果帶來的增強物出現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30 8.4.2 何謂社會學習理論? 1/2 經由觀察和直接經驗同時來學習的觀點,即為社會學習理論。
8.4.2 何謂社會學習理論? 1/2 經由觀察和直接經驗同時來學習的觀點,即為社會學習理論。 人們可以經由觀察別人的遭遇或聽他們的議論而學習 是制約性學習理論的延伸,假設行為是結果的函數 但承認觀察學習與知覺的重要性 人們針對自己知覺和界定的結果作反應,而非反應客觀的結果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31 何謂社會學習理論? 2/2 楷模對個人的影響歷程 注意歷程:知覺並注意到楷模的關鍵特徵
留存歷程:記憶楷模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楷模的影響力和記憶深淺有關 動作重現歷程:實際執行記憶中的楷模行為,以證明個人可以做到楷模的行為 增強歷程:透過獎賞獲報酬,增強個體去展現楷模的行為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32 8.4.3 管理者如何塑造行為? 管理者應該關切如何教導員工,才能使其表現出最有利於組織的行為。
8.4.3 管理者如何塑造行為? 管理者應該關切如何教導員工,才能使其表現出最有利於組織的行為。 試圖藉著漸進的步驟,來為員工的行為定型的歷程,即為行為塑造。 行為塑造方法 正向增強、負向增強、處罰、消弱(消除維持行為的增強物,如故意忽視舉手想要發言的部屬)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33 8.5 團體行為的基礎 8.5.1 團體 團體:兩個或以上互動且相互依賴的個人,組合起來達成特定目標
8.5 團體行為的基礎 8.5.1 團體 團體:兩個或以上互動且相互依賴的個人,組合起來達成特定目標 正式團體:組織建立的,有設計好的工作與任務,行為受到組織目標指引 非正式團體:基於社會接觸的需要,在工作中自然形成的團體,多半以興趣、友誼而形成 參與團體的目的:安全感、地位、自尊、歸屬、權力或目標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34 8.5.2 團體行為的基本概念 1/5 認識團體行為的基礎概念:角色、規範與服從、地位、凝聚力
8.5.2 團體行為的基本概念 1/5 認識團體行為的基礎概念:角色、規範與服從、地位、凝聚力 角色(role):是身在某個社會單位中的個人所擁有的各種可預期的行為模式。 個體常扮演多重角色,並根據不同團體來調整角色 面對不同的角色期望時,容易發生角色衝突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35 8.5.2 團體行為的基本概念 2/5 規範:團體成員所共同分享的可接受標準。
8.5.2 團體行為的基本概念 2/5 規範:團體成員所共同分享的可接受標準。 如產出水準、曠職比率、敏捷度或緩慢度,以及在工作上所允許的社交程度。 多數組織有共同規範,因其與員工工作投入及績效水準相關 從眾性:團體規範迫使成員服從規範,因為人們期望成為團體的一份子,並且避免看來與眾不同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36 團體行為的基本概念 3/5 地位:在群體中的一種尊貴的等級、職位或階級。
是明顯的激勵因子,當自我認知的地位與他人看法不同時,會影響個體的行為 地位可能是由諸如教育、年齡、技術或經驗所非正式賦予的。 只要團體成員認同,便具有地位的價值 成員通常會區分所有成員的地位,且共識程度通常很高 組織正式地位系統(地位象徵)需與個人認知的階級一致,例如大辦公室應給予較高階管理者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37 團體行為的基本概念 4/5 社會虛擲 小團體(5-7人)通常工作效率較佳 大團體(12人以上)比較能產生多元觀點,對於解決問題的任務較適合
團體愈來愈大,個別成員的貢獻會變小,所以四個人團隊平均生產力小於個體的生產力 主要的解釋是責任感的消散會助長個人的鬆懈,這種行為指的就是社會虛擲(social loafing) 。 當團體成過無法明確歸因到個人時,個人投入與團體產出的因果關係會變模糊 搭便車效應便可能出現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38 團體行為的基本概念 5/5 團體的凝聚力 (group cohesiveness):成員間互相吸引及分享團體目標的程度。 凝聚力愈高,效率愈高。但是受到團體態度與組織連結程度干擾,如下圖。 凝聚力 群體與組織的目標連結程度 生產力大幅增加 生產力中度增加 生產力降低 對生產力 沒有顯著影響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39 考古題分享 解釋名詞:認知失調(中原92企碩)
In attribution theory, which factors influence our perception? A) distinctiveness B) dissonance C) consensus D) consistency (中原97企碩) 解釋名詞:認知失調、五因子人格模型(東吳93企碩專) 以下何種團隊過程對於團隊績效有可能產生正向影響。(A)團隊衝突 (B)群體迷思 (C)社會怠惰 (D)搭便車現象。 (東吳97企碩) 解釋名詞:負強化(淡江92企碩) 解釋名詞:情緒智慧(逢甲95碩) 現代管理學 Chapter 8 個人與群體行為


Download ppt "個人與群體行為 8.1 朝向解釋並預測行為 8.2 人格特性 8.3 知覺 8.4 學習 8.5 團體行為的基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