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GB/T 304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GB/T 304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GB/T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2 术语 定义 § GB “电工名词术语 电线电缆” 用于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 § GB/T “电工术语 电缆” 绝缘电缆 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 ——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 ——各自的包覆层(如有的话); ——缆芯保护层(如有的话); ——外保护层(如有的话); 电缆内可以有附加无绝缘导体。

3 电缆的性能 从整体来看,其主要性能可以分为下列各项 §电性能 导电性能:金属材料和半导电橡塑材料电阻率,导电线芯电阻,金属屏蔽层和金属护套都要求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绝缘特性试验:直流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绝缘电阻试验),表面电阻试验,介质损耗角正切和局部放电试验; 绝缘强度试验:直流耐压试验,交流电压试验,雷电(操作)冲击电压,火花试验,耐电痕试验; 传输特性试验:高频传输特性,抗干扰,屏蔽特性等

4 电缆的性能 §机械物理性能 绝缘和护套厚度测量,结构检查,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热老化和相容性老化试验,高温,低温试验,热稳定,热延伸等。 §长期老化性能(寿命) 在机械应力、电应力、热应力以及其他各种外加因素的作用下,电缆保持原有性能的能力。

5 电性能试验对照表 金属导体材料电阻率 GB/T 3048.2-2007 半导电橡塑材料体积电阻率试验 GB/T 3048.3-2007
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绝缘电阻试验 GB/T 耐电痕试验 GB/T 交流电压试验 GB/T 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 挤出护套火花试验 GB/T 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 GB/T 局部放电试验 GB/T 冲击电压试验 GB/T 直流电压试验 GB/T 表面电阻试验 GB/T

6 修订过程 §该标准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对标准的结构、定义、名称等等进行了修订。力求达到所规定的条款明确无歧义。 § 并根据GB/T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的要求,提高了采用国际标准一致性的程度。

7 修订过程 §该标准按照GB/T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第6.3.5条规定: 适合的情况下,有关试验方法的细节可按下列顺序给出: 1)原理 2)试剂或材料 3)装置 4)试样和试件的制备和保存 5)程序 6)结果的表述,包括计算方法以及测试方法的精密度 7)试验报告

8 修订过程 §比如:原标准中.2等效采用IEC 60648(1974)、.12等效采用了IEC (1988)、.13参照采用IEC 60230(1966)和IEC (1989)、.8参照采用IEC 60060(1989)、.14参照采用IEC 60060(1973). 修订成: § GB/T 修改采用IEC 60648(1974); § GB/T 修改采用了IEC (1988); § GB/T 修改采用IEC 60230(1966)和IEC (1989); § GB/T 和.14非等效采用 IEC (1989);

9 标准对照表 GB/T 5023-2008 导体电阻 GB/T 5023.2第2.1条 成品电缆电压试验 GB/T 5023.2第2.2条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GB/T 第2.3条 温度90℃以上的绝缘电阻 GB/T 第2.4条

10 标准对照表 GB/T 9330-2008 导体电阻 GB/T 3048.4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GB/T 3048.8 成品电压试验
70℃时绝缘电阻 GB/T 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

11 标准对照表 GB/T 14049-2008 导体直流电阻 GB/T 3048.4 绝缘电阻 GB/T 3048.5 交流电压
局部放电 GB/T tanδ GB/T 绝缘耐漏电痕 GB/T

12 GB/T 总则 § GB/T 是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系列标准的第一个分标准,“总则”这是统一将分散规定在相关标准中的通用性条文。是其后每一个分标准都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 有那些主要的修改点呢?

13 GB/T 总则 § 1、“范围”的界定 原标准中“范围”中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的电性能试验。”由于GB/3048中还包括原材料和通信电缆的内容。因此在3048.1的范围中将“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以及“其他电线电缆及材料的类似性能试验”整合,统一表述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线电缆及材料的电性能试验。”相应其各分标准也作出相应的修改。

14 GB/T 总则 §在 交流电压试验 的“范围”中,保留了原标准表述,强调“但不适用绕组线产品。”;第6.2条中“试验接线”中也保留“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以及“通信电缆”的表述和图表。 §在 冲击电压试验 的“范围”中增加“最高额定电压UN为1kV及以上的各种类型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的界定;在“试样制备”和“试验程序”两种中,保留有关电缆附件的条文。

15 GB/T 总则 §在 直流电压试验方法的“范围”中,将“各种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的耐受直流电压试验,通信电缆也可参照”的表述,修改统称为“电线电缆产品”与.1的界定相一致,在“试样制备”中删除了有关电缆附件的相关规定。因为电缆附件已有GB/T “电力电缆附件试验方法”。

16 GB/T 总则 §为了能够各实验室结果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特意新增加了几个定义。 标准参考环境 在任何环境条件下所测得的值,经计算可以校正到某一特定环境下的值,这一特定环境条件称为标准参考环境。 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 温度:t0=20℃; 气压:b0=101.3kPa; 绝对湿度:h0=11g/m3。

17 GB/T 总则 §特意按照新版JJF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基本定义及其概念,定义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再现性概念: §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物理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物理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18 GB/T 总则 §试验的一般规定 第3章“试验的一般规定”中除了保留原标准内容外,还增加了几条重要规定。 (1)将IEC 60811的重要规定:“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首先是作为型式试验用的。某些试验项目其型式试验和经常进行的试验(如例行试验)的条件有本质上的区别。”纳入了新版标准3.4条中,并在后续分标准中指出了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的区别。

19 GB/T 总则 (2)该标准中对型式试验的线芯根数作出了详细的要求。3.5条“除非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型式试验和抽样试验时,三芯及以下的电缆每芯均应取样,超过三芯的电缆应取三个芯的试样,如多芯电缆各芯颜色不用时,应取不同颜色的试样。”

20 GB/T 总则 (3)基准试验 GB/T 原版标准,给出了型式试验、抽样试验和例行试验的定义,这是试验项目类型的定义,一般不应在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如最新的IEC “绕组线试验方法”中没有试验项目类型的定义。而原版的3048中有“仲裁试验”的提法,这是有可能造成误解不够严密的表述。而试验方法中的仲裁试验或基准试验,其内涵都是一致的,当人们对测试结果有怀疑时,应采用更为严格的手段进行重复测量,使测试数据达到满意的效果。

21 GB/T 总则 因此在3048.1中增加3.6条。全文如下:GB/T 3048后续部分中,对于同一试验项目有一种以上的试验方法(含不同的测试原理、不同的试样环境条件化处理的不同的试样制备方法)时,分为基准试验方法和常规试验方法,两种方法均适用于正常电缆产品的检验,检验者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但有争议时应以基准试验方法为准。

22 GB/T 总则 §试验设备的校准 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未确定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示值、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由参考标准确定的量值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作。 那么设备的校准如何进行呢? 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23 GB/T 总则 §1凡是检验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影响的试验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 § 2凡是进行电线电缆产品特殊检验的试验设备,应按检定方法标准校准。 § 3为确定试验设备处于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应按规定进行定期校准。

24 GB/T §GB/T “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 由“金属导体材料电阻率试验”,更改为“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 (1)补充了实用性条款便于协调和操作 a、在“术语和定义”一章中,增加3.5条“惠斯顿电桥”和3.6条“凯尔文电桥”,以与后面文中电阻测量的“两点法”和“四点法”相衔接。 b、在“试验程序”中,6.4条补充了圆形截面和扁形截面试验的计算公式,并规定了π取3.1416。

25 GB/T c、在“试样制备”中,参照GB/T “电工用铜线坯”第5.5.3条的规定,增加了“基准试验”时的试样制备方法:“必要时,基准试验用试样应按照下述方法制备:试样经酸洗并加工至标称直径为2mm,去油污,经(500~550℃)保护气氛中快速冷却或在空气中快速转移到水中冷却。”

26 GB/T (2)电阻测量和温度控制 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首先应测量电阻,并换算至标准温度度20℃。由于现在温度控制技术的提高,对于IEC60468中规定试样测试时的温度范围,新版标准作了较大的修改。“基准试验”和“常规试验”分别由(15~25)℃和(10~35)℃分别改为(20±0.1)℃和(20±5)℃,使其更接近标准温度20℃。

27 GB/T (3)金属材料电阻率和截面测量 目前,金属的电阻材料都是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出的,采用的间接测量方法,并称其为间接测量值。

28 GB/T 其中A(t0)的测量影响误差的因素很多,如截面比较复杂的试样,截面积应采用称重法来确定,为测量试样的质量,甚至要求精确测量试样的密度。在IEC60468中给出的允许误差,在新标准中均纳入进来。

29 GB/T 对于温度的计算,IEC60468中考虑了电阻系数α20,还考虑线膨胀系数γ。由于新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温度更接近标准温度20℃,(t-20℃)较小。且γ比α20小得多,可以认为计算公式的γ忽略不计,并具有足够的准确度。但为了公式的完整性和测试技术的需要,在公式中保留了γ,并将“误差分析”作为新版标准的附录D,供研究误差分析之用。

30 GB/T §新版本的3048还修改了与IEC标准的对照表,见附录A,并且将技术性的差异编入正文当中,在条文的边页上用垂直的单线标识。 §新标准中4.1条中:“如根据直流电流-电压降直接法原理,并采用了四端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的数字式直流电阻测试仪。”这体现了GB/T 1.1中间充分反映了最新技术的发展的要求。 §将原标准中夹具的内容由“试样准备”中移到“试验设备”中去。

31 GB/T3048.2与.4的差异 §.2第6.2.1条中规定试样的电阻应不小于10μΩ。第6.2.1条 §.4范围中中双臂电桥测量范围是(2×10-5~99.9)Ω。 §.2第6.2.3条“接点也可以是锐利的针状接点” §.4第3.4条电位接触应由相当锋利的刀刃构成,且互相平行,均垂直于试样。

32 GB/T3048.2与.4的差异 §.2第6.2.5条中消除接触电势和热电势引起的测量误差,可采用电流换向法。 §.4第5.5条中增加了“或采用平衡点(补偿法)” §.2第6.2.6条当用比测试电流大40%的电流所测得的电阻平均值超过测试电流所测平均值的0.06%时,认为温升过大试验无效。 §.4第5.6条,可用比例为1:1.41的两个测量电流,分别测出试样的电阻值。如两者之差不超过0.5%,则认为用比例为1的电流测量时,试样导体未发生温升变化。

33 GB/T §GB/T3048.4是最常用的电性能实验方法标准。几乎所有的电缆产品都要进行导体电阻检验。该项实验分为例行和型式试验。 标准要求的差异 型式试验 例行试验 取样 对于大截面的铝导体推荐采用:导体截面(95~185)mm2,取3m,截面240mm2及以上,取5m。有争议时截面185mm2及以下的取5m;导体截面240mm2及以上的取10m。 从被试电缆上切取长度不小于1m的试样。

34 GB/T 环境温度 试样应在(15~25)℃和空气湿度不大于85%的试验环境中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在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化不应超过±1℃。应使用最小刻度为0.1℃的温度计测量环境温度,温度计距离地面应不少于1m。距离墙面不少于10cm,距离试样不超过1m,且二者应大致处于同一高度,并应避免受到热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影响。 试样应在(5~35)℃的试验环境中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使之达到温度平衡。 电阻测量误差 ±0.5% ±2% 试样长度测量 ±0.15%

35 GB/T §单位长度电阻值换算 §型式试验 §例行试验 Kt为测试时环境温度t℃时的电阻温度修正系数。按照表1取值。

36 GB/T §公式计算中对t的注释修改 §该公式是导体电阻试验的理论依据,t应该是试验时导体温度,而原版3048.4中注释为测量时的环境温度。而新版的标准中则注释为“测量时导体温度(环境温度)”并提供注解1:按公式1计算t应为导体温度。本部分的试验方法采用环境温度代替导体温度,并规定相关要求。该电的修改大大增强了标准的科学严谨性,反映出本标准规范的试验方法的特点。

37 GB/T §增加了例行试验时温度校正的计算公式 §引入了温度校准系数Kt, 该式将GB/T3956“电缆的导体”中认可的Kt引用过来,并在表1中给出例行试验环境要求的(5~35)℃的Kt值,便于使用。

38 GB/T §新标准在试样表面处理补充了“如用试剂处理后,必须用水充分清洗以清楚试剂的残留液。” §对与大截面的铝导体测试时提出“其电位电极可采用直径约1.0mm的软铜丝在绞线外紧密缠绕1~2圈后打结引出,以防止松动。”

39 GB/T §对绞合电线芯直流电阻测量方法的探讨 绞合电线芯,特别是大截面铝芯电缆的直流电阻测量准确性较差,影响的因素很多,试样的制备很重要。涉及到试样的表面处理、电流的引入方式、夹具的型式等。主要办法是是为了减小绞合导体中因单线表面状况接触电阻的影响,使每根单线中的分布电流均匀,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在3058.4中有充分展示。如4.3条、4.4.2条等。

40 GB/T §对环境温度的测量规定详细,可执行性更强。现在国内有得已经采用将试样放入水溶液中,用均匀的水溶液温度代替环境温度的方法,效果很好,在方法成熟后将其补充到试验方法中。 §众所周知,导体电阻测试技术中测量夹具是关键设备,IEC60468中规定;采用四端夹具时,电位接点应是相当锐利的刀刃,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试验截面周长的1.5倍。

41 GB/T §为了延伸到绞合导体,针对夹具中电位电极的型式、其与电流电极的距离等这些影响测试误差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表明“电阻测量的关键是使试样中的测量电流均匀,在测量电流均匀的情况下,电压端夹具形状变化对电阻测量值影响不大。”我现在采用的菱形结构的电位电极采样,可以将电流在导体中的不均匀性情况反映出来,取平均值后就可以大大缩小测量误差。

42 GB/T §现阶段大多数使用的电阻夹具电位电极和电流电极的距离是固定的,一般在30到50mm之间,但是大截面导体的周长超过80mm,要求两电极间最小距离超过120mm,显然这些夹具不能满足1.5倍的距离要求。现在国内已有公司开发了电流电极可移动的导体夹具。

43 GB/T §测试仪器 目前测量电阻主要采用电桥或电位差方式测量,所用的部件比较多,电路也较复杂,尤其是检流计在测量过程中难以迅速调整好。而新版3048.4第3.3条规定只要测量误差符合5.3条的规定,也可以使用电桥以外的仪器。比如根据直流电流-电压降直接法原理,并采用四端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数字式直流电阻测试仪。此类仪器具有使用方便,测量速度快,可靠性好的优点。

44 GB/T §细微导体的电阻测量 在满足试验系统灵敏度要求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最小的测试电流以防止电流过大而引起导体温升。推荐采用电流密度,铝导体应不大于0.5A/mm2,铜导体应不大于1.0A/mm2。

45 GB/T §半导电橡塑材料体积电阻率试验 (1)补充规定了电流电极间的距离和绝缘电阻。电流电极之间的间距应为(100±1)mm,他们之间的绝缘电阻应1012Ω。 (2)将电流的测数据工具的“精确度”修改为“示值误差”。原标准中“精确度±15%”,修改为“示值误差不超过±1%” (3)增加了电压测试工具的“示值误差不超过±1%”。 (4)提高了恒温箱温控精度要求,由70±3℃改为70±1℃。

46 GB/T (5)进行测试时,为避免接触电动势引起的误差,可采用电流换向法,读取一个正向读数和一个反向读数,取算数平均值。 (6)对半导电橡塑材料在工作温度下的测试作出规定。“测量半导电橡塑材料在工作温度(90℃或其它温度)下体积电阻率的试验程序应由供需双方另行商定。” (7)对实验结果计算中的公式表述方式进行了修改,将原公式中的“A试片截面积”修改成“W·t试样宽度和试样平均厚度的乘积”。 (8)对实验记录中应详细记载的内容做出规定,可大大的提高不同实验室之间数据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47 GB/T §缆绝缘电阻一般是指电缆的直流绝缘电阻。当对电缆施加一定的直流电压时,绝缘材料中会流过极其微弱的电流,这个电流可以看成由三种电流组成:由电导决定的漏导电流、由快速极化决定的电容电流和缓慢极化产生的吸收电流。其中漏导电流不随时间而改变,电容电流瞬间即逝,吸收电流随加压时间逐渐衰减,这个时间与试品的电容量有关,电容量越大,衰减时间越长。

48 GB/T §插入充电电流曲线 I(t)=Ic(t)+Ia(t)+Ir Ic(t)——它是加压时电源对绝缘物的几何电容进行充电的电流,称之为充电电流。 Ia(t)——吸收电流,它是一种缓慢衰减的电流。 Ir——漏导电流,它是有绝缘物内部或表面的带粒子所产生的传导电流,总的来讲它是不随着时间而改变的。

49 GB/T §由于吸收电流衰减时间较长,不同时刻读取的绝缘电阻值有差异,所以需要以时间为定值来读取电阻值。因此测试的时间尤为重要。 § 94年版本要求“除在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的外,充电时间为1min。”因为考虑到有些产品绝缘电阻值较高,在1min时电流还未达到稳定,这时读绝缘电阻值偏小,不能真实反映产品的绝缘特性。因此新版的6.6条规定“充电时间不得少于1min,但不超过5min,通常推荐为1min读数。

50 GB/T §测试接线 原版的5.1.1条规定将单芯电缆浸入水中,测量导体对水之间的绝缘电阻,多芯者,应分别就每个导体对其余线芯与水连接进行测量。这样一来单芯电缆浸入水中测试,而多芯电缆浸入水中测试十分不方便,如果是成盘的电缆更是无此操作的可能和必要。因此新版标准将该处改成“单芯电缆应浸入水中,测量导体对水之间的绝缘电阻;多芯电缆应分别就每一线芯对其余线芯进行测量。”

51 GB/T §补充了:“若要求测量多芯电缆线芯与屏蔽间的绝缘电阻,则应将所有线芯并联后进行测量”这是对于屏蔽电缆的要求。 §增加了高温下测量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 根据电线电缆开发,需要测试高温下的绝缘电阻。因此参照IEC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橡皮绝缘电缆第二部分试验方法,对测试方法做了规范,纳入了6.4.1条;还根据JB/T 承荷探测电缆第7.4条的规定,纳入新版标准的第6.4.2条。

52 GB/T §绝缘体积电阻率ρ绝缘电阻常数Ki 我们都知道GB 中电气型式试验中第17.1条中有对该参数的考核。因此参照了IEC (1997)额定电压1kV到3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相关条款,增加了相应的公式。 由公式可知道这两个参数是统一,两个参数同时考核是没有必要的。

53 GB/T §绝缘电阻温度校准系数K 该试验分为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型式试验是短试样试验,其测量环境温度完全可以控制,可以在产品标准要求的温度下测试而不必进行温度换算;而例行试验有时需要进行成盘的电缆试验,其试验环境很难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换算,而使用到温度校准系数K。标准规定“绝缘电阻温度校准系数,应由供需双方商定。”也注明了型式试验在标准温度下进行,试验结果不必进行修正。 R20=K×R

54 GB/T3048.5-2007 §电压-电流法(高阻计)测试系统
AD高阻抗直流放大器、E直流电源、G检流计、Ri直流放大器输入电阻、Rx试样绝缘电阻、Ue交流输入电源、Ut直流输出电压、Us放大器输入电阻压降、V直流电压表。

55 GB/T §测试时试样Rx与直流放大器输入电阻Ri相串联,并跨接于直流电源E上。测量电缆试样的绝缘电阻,转化为测量上述串联回路中的电流。为了不影响串联回路的电流值,Rx至少是Rt的100倍。由于回路中电流非常微小,所以又转化为从Ri取分压信号,经过高阻抗的直流放大器AD放大,测量电压值(Ri已知),并由检流计或微安表G直接读出被测样品的绝缘电阻值。为了不影响并联回路中的电压值,凡是有可能跨接到Ri的电阻都应远大于Ri。因此标准规定a)测量回路对地电阻比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至少大100倍。b)测量用的连接线应有良好的屏蔽,其对地绝缘电阻比放大器输入电阻至少大100倍。

56 GB/T §该标准无大的变化,主要变化就是试验设备的差异。

57 GB/T §标准规定:试验中泄漏电流为250mA时,电源高压侧的最大电压降应小于5%。并应采用连接到测量电源电流的自动断路器来保护变压器,设定当流过高压侧的瞬时电流达(1.0±0.1)A时,在(50-250)ms时间内令电路断开。 §还在4.2.2中提出了电压测试要求,要求直接测量样品上的电压。

58 GB/T §绝大部分电线电缆产品都在工频电压下运行的,交流电压试验与产品的运行状况是一致的。 §交流电压试验最常用的设备就是试验变压器,这也是电气实验时最基础的试验设备。 §一般电气实验室都有三套试验设备,其主体是试验变压器,变压器串加整流器后即为直流装置,直流装置对电容并联充电后,串联放电,就是冲击电压发生器。

59 GB/T §试验电压的产生,原来是采用一般调压器和升压变压器系统,这次增加了附录A推荐串联谐振回路。 §增加了定义“总不确定度”e 表征测量结果分散在真值周围程度的估量。由于存在很多影响的因素,它是由多个单独的不确定度所组成。 注:认为本部分中所考虑的大多数的不确定度来源都具有随机特性并是相互独立的,那么总的不确定度e的最佳估量为: 式中e和e1……en均用标准偏差表示。

60 GB/T §试验电压的产生,原来是采用一般调压器和升压变压器系统,这次增加了附录A推荐串联谐振回路。 §对试验的电压的准确度提出要求 试验电压为频率(49-61)Hz的交流电源,通常称为工频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的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且峰值与方均根(有效)值之比为 ±0.07,如果满足这些要求,则认为高压试验结果不受波形畸变影响。 注:如果谐波的方均根(有效)值不大于基波的方均根值5%,则认为满足上述对电压波形的要求。

61 GB/T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的测量值应保持在固规定电压值的±3%以内。 注:容许偏差为规定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允许的差值。它与测量误差不同,测量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62 GB/T §那么如何测量试验电压呢? 标准认为以下三种方法都满足要求。 1电压互感器 2高压静电电压表 3分压器 在使用时都是与高压端并联,

63 GB/T §试样制备 5.3试样终端部分的长度和终端头的制备方法应能保证在规定的试验电压下不发生沿着其表面闪络放电或内部击穿。 5.4在水槽内进行实验时,试样两个端部伸出水面的长度应不小于200mm,且应保证在规定的试验电压下不发生沿着其表面的闪络放电。

64 GB/T §试样的接线 五芯及以上的多芯电缆,通常需进行二次试验,第一次在每层芯中的奇数芯(并联)对偶数芯(并联)之间施加电压;第二次在所有奇数层的线芯(并联)对偶数层的线芯(并联)之间施加电压。如果电缆中同一层中含有的线芯数为奇数,则应补充对未经受电压试验的相邻线芯间在进行一次规定的电压试验。

65 GB/T 电压施加部位: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1——13

66 GB/T §注:多芯电缆中心的一根线芯作为第一层;如有金属套(屏蔽)或铠装作为最后一层,试验时应接地。 6.4.2在试样金属套(屏蔽)和铠装之间的内衬层试验时,所有线芯都应与金属套(屏蔽)相连接,并接至试验电源的高压端,而铠装接至接地端。

67 GB/T §试样的逐级击穿试验,可由供需双方商定每级别升压的数字和耐受时间。推荐每级耐受时间至少5min。 §试验中发生异常现象时,要注意是否是“假击穿”,尤其是做大规格的高压电缆时,只有当试样不肯能再次承受相同电压值的实验时,方可判定试样被击穿。

68 几种电缆的容量

69 几种电力电缆的容量

70 GB/T §火花试验:电缆通过周围电极时该电极对其施加试验电压的一种绝缘试验。 §火花试验是一种特殊的耐压试验,其检验地点是在企业生产线上,试样为绝缘线芯和挤出护套。 §由于火花试验是在现场进行的,所以操作人员的安全尤其重要,标准中特别列有“保护电极”、“安全连锁保护装置”两节。 §考虑到火花试验的特殊性,将原标准中“试验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下”的要求删除。

71 GB/T §6.2条当采用工频火花试验机进行试验时,被试电缆金属套或铠装应接地。当采用直流火花试验机进行试验时,被试电缆金属套或铠装一般应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接。 .9的4.2.2条电源的正极应接地,负极由一根低电容的非屏蔽电线与试验电极相连。 这使得两个标准的直流高压电源的极性相反,这时由于两个标准的引用标准的不一同导致的。

72 关于高频火花机 §本次标准修订未能把高频火花机纳入进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线电缆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促进了高频火花机的使用。 高频火花机的优点是走线速度快。但是现阶段国外标准中对高频火花试验机的电压值和走线速度要求不一致。而且也没有完善的检定方法,因此本次修订未把高频火花机纳入标准中来。


Download ppt "GB/T 304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