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朱賽佩.威爾第 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朱賽佩.威爾第 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朱賽佩.威爾第 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
中期三大歌劇 作品介紹 -弄臣、遊唱詩人、茶花女-

2 課程大綱 生平介紹 樂曲風格 歌劇賞析-弄臣、遊唱詩人、茶花女 參考資料

3 生平介紹

4 生平介紹 1813年10月10日~1901年1月27日,享年88歲 生於義大利靠布塞托的隆孔雷,父親是旅館老闆。
威爾第的音樂啟蒙貴人是一位布賽托商人巴霍. 茲,他不僅提供威爾第全城最佳的音樂教育,當威爾第七歲時又再度出資送他到米蘭音樂學院學習。 10歲時成為教堂風琴師。 11歲時進入布塞特城學校就讀,同時拜師學習作曲。 18歲時參加米蘭音樂院的入院考試,由於超過一般入學年齡,且被認為天賦不足而未被錄取,於是隨史卡拉歌劇院的樂師拉威那學習對位法。

5 生平介紹 23歲時,與巴霍.茲的女兒結婚,婚後兩個小孩不幸早夭,妻子也在他27歲時去世,這給年輕的威爾第相當大的打擊。
29歲時,於米蘭史卡拉歌劇院上演的「納布果」為威爾第贏得了空前的勝利 。 34歲時,創作的歌劇「馬克白」成為創作風格的轉捩點,開始真正觸動到心理的深層表現。 接下來一連串的創作都接獲勝利,尤其是他創作生涯的三大歌劇:「弄臣」、「遊唱詩人」、「茶花女」,讓他成為義大利歌劇界的霸主。

6 生平介紹 58歲時完成歌劇「阿伊達」後,除了一首安魂曲外,此後,威爾第整整十五年未再譜寫歌劇。
62歲時因義大利從奧國統治之下獲得獨立,威爾第被推選為第一屆國會議員。 74歲時在劇作家波義多的鼓吹與合作下完成了歌劇「奧泰羅」。 70歲時高齡的威爾第推出最後一部歌劇作品- 喜歌劇「法斯塔夫」。 84歲時第二任妻子過世。 88歲於米蘭去世,享年 88歲。義大利政府為他舉行民族英雄葬禮,予以國葬悼念。

7 樂曲風格

8 樂曲風格 對於威爾第的作品,不難發現他很會捕捉音樂所帶來的個性和感覺,他所創作的旋律也非常容易被記憶,許多作品都設計成AABA這樣簡單的曲式,讓人容易跟上,管弦樂團再以不多過聲樂的前提下,增加樂曲色彩與氣氛,或許這就是他的作品能這麼受歡迎的原因吧!這樣的道理也與商業音樂相似,主題曲的曲調若能讓聽者琅琅上口,可以簡單地哼唱,再加上很有氣氛和個性的編曲包裝,也多會是成功的作品。 對於歌劇的故事情節,威爾第喜歡故事中有強烈的感情狀況,並富含驚人的對比性和不尋常的性格。 他會根據已獲得成功的故事作品來做為劇本題材,例如:Shakespeare、Friedrich Schiller、Victor Hugo……等人的作品。

9 樂曲風格 在安排演出上,威爾第會盡量讓每位歌者都有演唱aria、dramatic duet、larger ensemble的機會,當歌詞與劇本完成後,他先寫出聲樂和簡單必要的伴奏草稿,並完成主要的樂曲架構,直到彩排演練時,聽過歌者唱過後,威爾第才會根據想要的效果,仔細地譜出管弦樂伴奏,這真的是讓舞台演出達到完美效果的方法之一。 後人歸納了他可以花這麼多時間在創作上的原因:在這樣的演出下,他可以得到優渥的報酬,在當時,法律對於版權的觀念進步,也保障了作曲人的權利,他還可以得到出版樂譜的一筆收入,因此,他可以花比前人更多的時間在創作上,來設法讓首演成功並轟動觀眾。

10 樂曲風格 威爾第和華格納皆於西元1813年誕生,此時義大利正值動盪時期,而當時的歌劇也充滿著政治的色彩。
年輕的威爾第心中掛念的一直是義大利的「復興」(Risogimento),他的歌劇也不斷地激發解放的思潮。 當時威爾第的名字很快就掛在每個人的口中,因為VERDI 五個字母剛好是「義大利國王維多利奧‧艾曼紐」(Vittorio Emanuele Re d‘Italia)的縮寫,而艾曼紐一直是義大利人長久以來領導建國的希望所寄。 威爾第的早期歌劇遵循法國浪漫派的方式,每個場景之前都有簡短的標題,而且總是利用花腔演唱來傳達感情。

11 樂曲風格 威爾第一向偏愛文學或歷史題材,他的劇本作者長久以來一直受檢查制度的阻撓,他們將歌劇的形式披在主題材料上。
威爾第畢竟是個義大利人,仍然受形式與人聲至上的慣例束縛。 威爾第以他的偶像-莎士比亞作榜樣,在擴張浪漫主義的和聲與管弦樂語法時力求逼真與寫實。 威爾第和華格納都在同一時代同樣以浪漫派歌劇作曲家的身份活躍著。在促使歌劇發展的做法上,雖然和華格納不同,可是他那遵循以聲樂為中心的義大利歌劇傳統,發揮優美旋律與戲劇性結構的作品,則受到全世界各國愛樂者的熱愛。

12 歌劇賞析

13 歌劇賞析-弄臣Rigoletto ※簡介 三幕歌劇 《弄臣》與《茶花女》、《遊唱詩人》 並稱為威爾第中期的三大傑作。
義大利文劇本由法蘭契斯可·馬利亞·皮亞維, 根據法國文豪 維克多·雨果原著《國王的弄臣》改編。 首演於1851年3月11日的 義大利威尼斯之鳳凰劇院。 《弄臣》是現在各大歌劇院標準保留劇目之一。 劇中「女人皆善變La Dona e mobile 」詠嘆調, 至今依然流行,幾乎是每位男高音個人專輯必唱的曲目。 根據美國歌劇協會的數據顯示, 《弄臣》在北美地區上演的頻率,名列第九。

14 歌劇賞析-弄臣Rigoletto ※故事 這是十六世紀在義大利曼都瓦城所發生的故事...
該城的公爵是一位風流倜儻的年輕貴族,他所豢養的弄臣是個上了年紀的駝子。 為了取悅公爵,弄臣除了要哭笑逗樂和百般阿諛公爵之餘,他還得經常物色美女滿足公爵的漁色本性。 當這種事發生在朝大臣的妻子和女兒的身上時,弄臣還會嘲弄那些憤怒的丈夫和悲痛的父親。 最後所有的報應全降臨在弄臣的身上...有一天,他所心愛並且怕被人發現的女兒,也成為受到報應下的犧牲者。 這齣歌劇從華麗的宮廷盛會開始,一步步地推向悲劇的收場...。

15 歌劇賞析-弄臣Rigoletto ※著名樂段欣賞 Figlia! Mio padre! 女兒!我的父親! Caro Nome 可愛的名字
Caro Nome 可愛的名字 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眾朝臣,那可惡的臉容 La Donna È Mobile 善變的女人 Bella figlia dell'amore 美麗的愛之女

16 歌劇賞析-遊唱詩人(Il trovatore)
※簡介 四幕歌劇 《遊唱詩人》由朱塞佩·威爾第作曲, 義大利文劇本是由巴達爾及卡瑪拉諾編寫 改編自Antonio García Gutiérrez 的話劇《El Trobador》。 首演於1853年1月19日 在羅馬阿波羅歌劇院。

17 歌劇賞析-遊唱詩人(Il trovatore)
※故事 老伯爵有兩個兒子,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有一天,一個吉卜賽老婦以奇異的目光,注視著幼子加爾西亞; 後來幼子生病,人們均認為是受了老婦的巫術,於是捉她來燒死。 老婦有個女兒阿姝芊娜,發誓報仇,於是竄入老伯爵家中偷走幼子,想把他投入火中燒死,但心神亢奮之中,沒想到竟將自己的兒子誤投入火中。 滿心要復仇的阿姝芊娜於是把老伯爵的幼子加爾西亞養大,並改名曼里柯,當了遊唱詩人,展開一連串報復的行動……。

18 歌劇賞析-遊唱詩人(Il trovatore)
※著名樂段欣賞 蕾歐諾拉的詠唱調與跑馬歌:「在平靜的夜裡(Tacea la notte placida) 伯爵的詠唱調:「她笑容的光采,勝過閃爍的星星(Il balen del suo sorriso)」 曼里坷與阿知雀娜二重唱:「回到我們的山吧(Ai nostri monti)」

19 歌劇賞析-茶花女La traviata ※簡介 三幕歌劇 義大利文劇本由皮亞威編寫, 改編自小仲馬於1848年出版的小說《茶花女》。
歌劇於1853年3月6日在 威尼斯鳳凰歌劇院首演。 作品名稱「La traviata」解作 「迷途婦人」,或「失落的人」。 故事的原著小說,亦被改拍成電影 《茶花女》(Camille)(1936)。 《情陷紅磨坊》(Moulin Rouge!) (2001)以茶花女作為藍本改編。

20 歌劇賞析-茶花女La traviata ※故事 故事發生於19世紀的巴黎,城中名妓瑪格麗特因為喜愛茶花而被譽為"茶花女"。
茶花女受到青年阿芒真摯情意的感動,與他墜入愛河,毅然離開紙醉金迷的巴黎社交圈。 不料受到了阿芒父親的阻攔。在阿芒父親的哀求下,茶花女為了愛人的前途和家族聲譽無奈的選擇了放棄,無奈地回到巴黎重操舊業。 不知實情的阿芒無法理解她的舉動,當眾羞辱了她。愛人的怨恨讓原本就患有肺癆的茶花女病入膏肓。 阿芒的父親和盤托出真相,但為時已晚,瑪格麗特已懷著遺憾孤獨地離開了人世,如茶花般凋零隕落。

21 歌劇賞析-茶花女La traviata ※著名樂段欣賞 飲酒歌 他或許是我夢中的情人 瑪格麗特的詠歎調
他或許是我夢中的情人 瑪格麗特的詠歎調

22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朱賽佩威爾第 音樂的家-威爾第 浪漫樂派-威爾第 誰是威爾第? 威爾第的歌劇 維基百科-弄臣 維基百科-遊唱詩人
維基百科-茶花女


Download ppt "朱賽佩.威爾第 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