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愛羅拉石窟(下) Ellora Caves 陳美月 攝影/製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愛羅拉石窟(下) Ellora Caves 陳美月 攝影/製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愛羅拉石窟(下) Ellora Caves 陳美月 攝影/製作

2 印度教石窟 印度教(Hinduism)石窟有17座(13至29窟),約開鑿於7~9世紀.承襲佛教石窟的基本樣式加以改革變化,綜合印度南北方神廟的建築風格,氣勢磅礡且裝飾華麗. 印度教神廟多用來祭拜神祇,不像佛教是用來當作冥想或僧房.在早期遮盧伽諸王主要崇拜毗濕奴,而拉什特拉庫塔諸王崇拜濕婆,所以雕像主要以毗濕奴和濕婆居多. 印度教石窟保有笈多雕刻的典麗高雅,融合德干遮盧伽時代的剛勁厚重與南印帕拉瓦挺秀優雅,而演變成多樣富戲劇性及爆發力強烈動感的特徵,為中世紀印度巴洛克藝術的最高成就.

3 凱拉薩神殿(Kailasanatha Temple)為拉什特拉庫塔王朝(Rashtrakuta Dynasty 年)國王克里希納一世(Krshna I 年) 打敗卡納塔克南部邁索爾的亘伽人(Gangas),將版圖擴展到南方,為紀念戰勝而興建印度藝術史上最宏偉的岩鑿雕刻奇蹟.

4 凱拉薩神殿由帕塔卡(Pataka)的建築師帕拉梅希瓦拉塔克沙卡(Parameshvara Thakshaka)設計,雇用成千上萬工匠建造,主建築鑿於756年至775年期間,全部工程費時約150年,歷經七代雕刻師才完成.歷史年代比吳哥窟早100年.

5 堪稱世界最大的單一石雕,首先在整塊玄武岩先定位主建築後,從上往下,從裏往外一鏨一鑿雕成,主殿高約32
堪稱世界最大的單一石雕,首先在整塊玄武岩先定位主建築後,從上往下,從裏往外一鏨一鑿雕成,主殿高約32.6米,東西縱深約81米,南北寬約47米,地面深約82米,據說開鑿這座神殿共挖走20萬噸的岩石,

6 濕婆殿 凱拉薩神殿主要祀奉濕婆神,凱拉薩山也是濕婆所隱居的神山,當時神殿竣工後在高塔外壁上塗飾一層白色石灰,就像一座神聖的凱拉薩山雪峰. 現在高塔上還可見到白色石灰殘迹.

7 正門 南迪神殿 主殿 前殿 神殿主要由四個基本建築單元組成,即正門(哥普蘭Gopuram)、南迪神殿(小曼達帕Mandapa)、前殿(大曼達帕)和主殿(維瑪納Vimana)從西向東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

8 凱拉薩神殿正門(哥普蘭Gopuram)為長方形雙層門樓,正背面石壁雕滿浮雕.

9 正門入口 左右及正前方有三尊神祇 印度人參拜方向是從入口進來,由左往右向三尊神祇參拜,代表潔身,之後繞廟一圈才到主殿.

10 門口壁龕浮雕《跳舞濕婆》,身掛一串骷顱頭,腳踩群魔,剛建有力揮動8臂,右邊一隻手安撫帕華蒂,不必為祂擔心.

11 盤坐苦行的濕婆

12 正對著門口的浮雕,帕華蒂結跏跌坐在蓮花池上,左右各有二隻大象,上面二隻用象鼻舉起聚寶盆,帕華蒂代表財神,印度人家裡通常會供奉.

13 神殿入口後,位在左邊的庭院,側壁鑿有蘭凱希瓦拉石窟、三河神殿等列柱迴廊.

14 南迪神殿 南迪神殿是一座方形雙層樓閣,兩邊庭院各立有一根高18.3米雕飾華麗的幢柱(dhvajastambha),兩根幢柱旁各有一隻等身大象.

15 樓閣上層安置濕婆的坐騎公牛南迪雕像

16 南迪神殿東西面各有石橋通往正門及前殿門廊.

17 從正門樓閣眺望神殿外寬廣廣場

18 前殿內部由4根一組共16根的方柱支撐著方形殿堂,天方板雕有濕婆像,西邊和南北兩側各有凸出座門廊.

19 前殿是一座方形雙層樓閣,樓閣外牆雕刻精細

20 前殿平頂中心上面四隻獅子雄踞在三重蓮瓣上

21 主殿聖廳內部也呈方形,正中央供奉一座石雕的靈甘,天花板雕有一朵盛開的蓮花.

22 從前殿側門出來是通往主殿外面平台,飛天滿壁飛舞

23 在主殿周邊平台通道旁有五間附屬的配殿

24 主殿高塔外壁飛天(Flying Devata)扭身屈腿,凌空飛舞,充滿爆發力及躍動感.

25 主殿外壁面佈滿裝飾雕刻

26 主殿北邊外牆梵天取聖水浮雕

27 在主殿與前殿底部的高臺基壇,雕有成排站立的等身大的大象和雄獅.

28 這群大象和雄獅猶如背負著凱拉薩神廟在奔馳,在神廟三邊側壁鑿有列柱迴廊稱為曼達帕(Mandapa)

29 入口右邊在南迪神廟邊的庭院,與左邊庭院基本雷同.

30 前 殿 南迪神殿 前殿基壇上刻有史詩 《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故事浮雕飾帶

31 印度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 Mahabharata》 和《羅摩衍那Ramayana》及《往世書》匯集了大量印度神話傳說,被奉為印度教的聖典.

32 幢柱及南迪神殿外壁雕刻題材都與濕婆神話故事以關

33 峭壁下幽暗深邃的千柱廳

34 《羅婆那搖撼凱拉薩山 Ravana Shaking Mount Kailasa》是凱拉薩神殿雕刻最著名的傑作.
描述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一段故事:在楞伽島有位十首的魔王名叫羅婆那,因誘拐羅摩的妻子悉達,被濕婆囚禁在凱拉薩山下陽間的洞穴裏,羅婆那不甘就範,就揮動二十隻手臂猛烈的搖撼凱拉薩山.坐在山頂上的濕婆頭傾斜用足尖輕輕一壓,便將凱拉薩山穩住了.

35 THE END


Download ppt "愛羅拉石窟(下) Ellora Caves 陳美月 攝影/製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