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Brittany Thompson Modified 5年之前
1
9 國民所得與物價 以上八課討論個體經濟學,以下八課則是總體經濟學。 個體與總體涵蓋的範圍不同,分析方法卻都是「市場供需均衡」,
在供需圖上也是「價格」與「數量」的關係。 但總體的「價」「量」與個體不同, 所以我們首先介紹總體經濟的兩個變數: 國民所得 (量) 與物價 (價)。 這也是本課的主題。
2
總體經濟問題 總體經濟學的問題可以用四個主題涵蓋之: 經濟成長, 景氣波動, 所得分配, 與物價變動
經濟成長與景氣波動, 主要是以國內生產毛額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簡稱為 GDP) 或國民所得 (national income, 簡稱為 NI) 的變化來衡量
3
國內生產毛額估算方法 主計處: 國內生產毛額為在本國疆域以內所有生產機構或單位之生產成果, 不論這些生產者係本國人或外國人所經營者
以上定義中, 「生產成果」是指附加價值, GDP 即指國內各生產單位所創造的附加價值之總和 (從生產面計算GDP)
4
GDP的計算 實際估算時, 須注意 從支出角度: GDP也等於該年內國內家庭與企業所創造的供最終使用的商品或服務的總值
只計入經市場交易之商品與服務 只計入當年 (或當期) 新創造之商品或服務的價值 以疆域為界 從支出角度: GDP也等於該年內國內家庭與企業所創造的供最終使用的商品或服務的總值
5
附加價值 廠商的生產額 (或銷售額) 與中間投入的差額稱為附加價值 中間投入: 生產過程中, 人力與機器設備以外的投入就稱為中間投入
6
衡量 GDP: 例子
7
國內生產淨額 國內生產毛額扣除折舊之後, 稱為國內生產淨額 (Net Domestic Product, 簡稱 NDP)
8
台灣三級產業之產值比率
9
由所得面計算 GDP 在主計處的國民所得統計中, 員工所分得的報酬稱為受雇人員報酬, 其餘的合稱為資產所得或營業盈餘。資產所得可進一步細分為三項: 企業股利、 利息與地租
10
由所得面計算 GDP 表1中, 扣除折舊與營業稅之後, 電腦廠商創造2,550萬元的附加價值, 這是由30名員工與管理者, 加上20部機器共同創造的 因此,
11
國民所得毛額 由國內生產毛額加上國外要素所得淨額, 即可算出國民所得毛額 (Gross National Income, 簡稱為 GNI)
12
GNI vs. GNP 在一般的用語中, 國民所得毛額又稱為國民生產毛額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簡稱為 GNP)。從字面上看來, 國民生產毛額似乎是衡量產出, 實際上, 它是所得的概念
13
從支出面計算 本年生產1,000部電腦; 年初有電腦存貨100部, 年底存貨80部, 則今年出售電腦:
反過來說, 本年生產的電腦數量 (1,000部) 等於銷售 (1,020部) 數量加上存貨變動 (-20部) GDP = 購買本國生產供最終使用的產品之支出 + 存貨變動
14
從支出面計算 從支出面 GDP 之計算可作下列區分 民間消費支出 C 政府消費支出 G 固定資本形成, 又稱為固定投資 (含政府與民間部門)
進出口 X & M
15
從支出面計算 調查資料很難區分家庭與企業所購買的是國產品或者是進口品, 因此主計處只好採取另一個辦法: 由本國各部門的支出總額減去進口總額, 其淨額就是 「購買本國產品與服務之支出」
16
從支出面計算 GDP 由支出面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為
X - M 稱為淨出口或出口淨額, 也有人稱為貿易餘額。國民所得統計將固定資本形成毛額與存貨變動合併, 稱為國內資本形成毛額, 又稱為毛投資, 並以符號 I 代表之
17
從支出面計算 GDP 因此,
19
GDP 統計之遺漏 國民所得常被來作為「生活」水準的指標, 就此而言, 國民所得有如下的缺點 無法表現所得分配或所得不均之狀況
未能考慮產品品質的改善
20
物價指數 鐵達尼號 (Titanic) 是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
但是, 1998 年的影片票房收入若要與過去的影片比較, 須考慮物價上漲的因素
21
電影票價 1924年, 美國國內之電影票價平均為25分錢, 所以1924年的一部電影若售出1,000張電影票, 票房收入為250元; 2005年平均票價6.40美元, 2005年的電影若同樣售出1,000張票, 收入為6,400元 因此, 直接比較票房收入顯然是不合理的。一個合理的比較方法是選定某一年之票價, 由之乘上各年所出售之電影票張數, 以計算票房收入
23
實質國民所得 比較不同期間的支出金額時, 必須先將數字折算為同一基年, 直接比較原始數字並沒有意義
名目 GDP (nominal GDP): 以當年價格計算之 GDP 實質 GDP (real GDP): 以基年價格計算之 GDP
24
GDP 平減指數 我們可以用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 (GDP deflator) 來衡量國內所生產的各項商品與服務價格上漲情形
25
GDP 平減指數
26
GDP之國內與國際比較 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統計主要用於計算經濟成長率, 或者比較不同時點之國內生產毛額
除此之外, 我們也常比較國家間國內生產毛額之高低; 方法之一是以名目匯率轉換
27
購買力平價指數 跨國 GDP 比較 以匯率轉換 但是, 匯率經常出現大幅波動 以購買力平價指數 (purchasing-power parity converters, 簡稱為 PPP converters) 轉換 以選定國家之物價計算另一國之 GDP
28
平均每人 GDP 比較: 韓國對台灣
29
消費者物價指數 GDP 平減指數是用於比較不同期間之產出水準
相對而言,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的目的則是衡量都會地區一般家庭的日常生活費用之變動。所謂日常生活費用, 包括食物、衣服、 居住、交通、醫療等之支出
30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的計算 (1) 選出一般家庭日常生活所購買商品與服務的種類與數量; (2) 選定基年
31
消費者物價指數
32
物價膨脹率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上漲率一般稱為物價膨脹率 (inflation rate) 或稱通貨膨脹率 以上頁表6為例,
33
消費者物價指數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