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2 本 週 宣 導 主 題 兩 性 關 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2 本 週 宣 導 主 題 兩 性 關 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2 本 週 宣 導 主 題 兩 性 關 係

2 兩 性 關 係 大學三學分 愛情觀 班對! 情愛EQ管理

3 分組報告——第 3 組 題目: 就戰爭言, 精神戰力、物力 與科學何者重要?

4 第四節 人力與精神 人力 全國人口 精神 無形戰力
第四節 人力與精神 人力 全國人口 精神 無形戰力 抗戰期間,我國海上交通被日軍封鎖,於是開闢了滇緬公路,並且在中印緬戰區實施「飛越駝峰」的空運作戰,由一九四一年三月至一九四五年十月為止,共計接到了價值六億三千餘萬美元的援助物品。 在第四次以阿戰爭時,以色列遭到突襲狀況危急,美軍立刻空運了六千七百二十公噸的物資以援助。 一九四八年六月蘇俄對西柏林實施封鎖政策,美軍利用空運,使西柏林絡能屹立不移。 由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出,當物資缺乏時,我們可以立刻給予補充。然而當人力缺乏時呢?戰爭的主體是人,若是人力不足則這場戰爭是必定要失敗的。 我們必須在此強調的是;此處所指的人力是指全國的人口而言,而不是單指作戰的部隊。

5 古 語 有 云: 『國者,人之積也。』 因為國家是由人民所組成的,沒有了人民也就沒有了國家。而人口的多寡通常也是決定國家強弱的一個重要因素。
換言之,人口是一個國家「政治」和「經濟」的主體,也是「軍事」的基礎。 古語有云:「國者,人之積也。」因為國家是由人民所組成的,沒有了人民也就沒有了國家。而人口的多寡通常也是決定國家強弱的一個重要因素。 今日全球人口大增,各國都呼籲要節育,有許多高級知識份子為了自由都不願生小孩。以美國為例:前一陣子美國有一部影集相當出名,那就是「根」這部影集,是敘述一個黑人回去非洲尋根的故事。可是再過幾十年,尋「根」的人可能就是美國白人了。因為目前美國的白人大部份都是高薪家庭,小孩也都只有一兩個,而黑人則多數是貧窮而且多產(因為沒有其他的娛樂嘛!),所以在黑人社區中,通常都是犯罪天堂。 不過在民主的社會中,人人都有神聖的一票,因此美國出現黑人總統幾乎是必然的趨勢,屆時身為少數民族的美國白人,不知道是否還會有「種族歧視」。 台灣現在也出現了人口的問題,因為當初推行「家庭計劃」成效太過於良好,所以人口竟然呈現負成長的現象。再加上醫藥發達,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中,這些都是台灣目前的隱憂,而在未來幾年須儘速處理的。

6 人 口 與 戰 爭 亞里斯多德: 『斯巴達的衰亡是由於缺乏人口。』 孟德斯鳩: 『對於國家而言,人口的減少是 一種最致命的疾病。』
『對於國家而言,人口的減少是 一種最致命的疾病。』 人口是一個國家「政治」和「經濟」的主體,也是「軍事」的基礎。從歷史上來看,人口的象徵了國力的衰微及滅亡。 我中華民族是由漢、滿、蒙、回、藏五大族和其他許多小族而構成的,其中漢族在歷史記載中曾多次被外族入侵而亡國,可是卻又每每能將入侵的外族同化而融合在一起,此其中除了漢族的文化較高級外,大量的人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古希臘城邦中的斯巴達城邦,曾經勇猛善戰征服其他城邦而盛極一時,但因在長期的征戰中,人口大量的消耗而終歸衰亡。亞里斯多德就指出:「斯巴達的衰亡是由於缺乏人口。」 一八一六年歐洲發生卅年戰爭。其起因是新、舊教派之爭,我們在前一章已經敘述過了。其主要戰場便是在日耳曼境內,這場戰爭使日耳曼民族人口減少了約三分之一。以致於在一百年後研究歷史的孟德斯鳩曾說:「對於國家而言,人口的滅少是一種最致命的疾病。」

7 *人 口 與 戰 爭 克勞塞維茲: 『在其他條件完全平等的情況 下,數量也就是唯一的決定因 素。』 俄國文豪優爾泰:
『上帝經常是站在最大兵力的 一邊。』 以俄國為例,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是失敗在征伐俄國上。 可是俄軍在作戰上每次都是先敗後勝,其主要原因,除了廣大的國土之外,可能就要靠其眾多的人口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德軍原先估計俄軍的兵力約為六十個師左右,可是在作戰中期卻發現俄軍的實際兵力為一百卅餘師,而且還不包括大量的預備師,遠超過德軍的估計。 克勞塞維茲曾說:「在其他條件完全平等的情況下,數量也就是唯一的決定因素」。 俄國文豪優爾泰更是幽默的說:「上帝經常是站在最大兵力的一邊。」

8 世界各主要國家軍事人口統計分 國 家 總 人 口 常備兵員 百分比 備註 美 國 獨立國協 英 國 法 國 日 本 2億5000萬人
國 家 總 人 口 常備兵員 百分比 備註 美 國 2億5000萬人 211萬9000人 0.85% 獨立國協 2億8900萬人 398萬8000人 1.38% 英 國 5700萬人 30萬6000人 0.54% 法 國 5870萬人 46萬1000人 0.78% 日 本 1億2400萬人 24萬9000人 0.20%

9 世界各主要國家軍事人口統計分 國 家 總 人 口 常備兵員 百分比 備 註 中 共 北 韓 南 韓 以 色 列 伊 拉 克 中華民國
國 家 總 人 口 常備兵員 百分比 備 註 中 共 12億5000萬人 240萬人 0.18% 北 韓 2300萬人 110萬人 4.78% 南 韓 4380萬人 75萬人 1.71% 以 色 列 470萬人 14萬人 3.04% 伊 拉 克 1900萬人 100萬人 5.18% 中華民國 38萬人 1.7%

10 何以能『以寡擊眾』? 國父說: 『精神與物質力量,兩相比 較,精神能力實居其九,物質 能力僅得其一。』
人力在戰爭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固然是沒錯。可是光只是憑藉人口眾多便想贏得戰爭,卻不一定可以達到目的,古今中外的歷史中「以寡擊眾」的例子比比皆是。那到底是什麼因素使這些人敢於用少數的人力去對抗多數的部隊呢? 國父說:「神與物質力量,兩相比較,精神能力實居其九,物費能力僅得其一」。回想當初 國父倡導革命時,革命黨人和清軍相比較,人數可說是少得可憐,然而在十次的革命中,革命黨人前仆後繼的為了主義而犠牲。當我們讀到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時,真是為他那種偉大的情操所感動。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熱血的青年,放下美滿的家庭、遠大的前程而慷慨赴義呢?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對國家民族的大愛。因此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精神力量可說居功厥偉。再看看當初先總統 蔣公誓師北伐,革命武力不足廿萬,而且還有大部份是地方派系的軍隊(簡單的說,就是投靠革命軍的小軍閥),真正由黃埔軍校學生所組成的軍隊不過兩、三萬人左右,相反的張作霖、孫傳芳、吳佩孚三個大軍閥的軍隊合計便超過百萬人了。然而革命軍卻能將之個個擊破,所仰賴者「精神」也。 對吳佩孚作戰時,兩軍於汀泗橋及賀勝橋一帶對決,雙方反覆衝殺肉搏;吳佩孚不但親率大刀隊前往督戰,並槍斃退卻的軍官十餘人,可惜兵敗如山倒,仍然阻止不了部隊的潰退。在呈佩孚失敗後,有人問他:「你的部隊不是不怕死嘛?怎麼還會輸呢?」吳佩孚回答:「我的軍隊是『不怕死』,可是國民革命軍『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做死啊』」。

11 艾森豪曾說: 『任何種類戰爭的勝利,士 氣乃為一決定性因素。』
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的第三扁討論「戰略」時,也特別強調戰爭中「精神諸力」的重要。 「精神諸力,貫注於戰爭全體,全部戰力受其操縱」。 「精神諸力,即為產生士氣的泉源,而士氣就是精神諸力總和的表現」。 精神諸力包括那些呢?「將帥的才能、軍隊的武德、軍隊中的國民精神」。 艾森豪曾說:「任何種類戰爭的勝利,士氣乃為一決定的因素。」

12 就軍事上的關點來看 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包括武器裝備、人員數量、後勤補給、指揮能力、部隊體力、士氣等等,其中前述幾項的功效都是以加法來計算,只有士氣是和前面幾項的總和相乘。 史證:四行倉庫 事實上,就軍事上的觀點來看,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包括:武器裝備、人員數量、後勤補給、指揮能力、部隊體力、士氣等等,其中前述幾項的功效都是以加法來計算,只有士氣是和前面幾項的總和相乘。 士氣之所以有決定性的價值,便在於它是決定其他因素能否發揮其最大功效的關鍵。 戰爭可以說是交戰雙方「精神力」的博鬥。因此不一定裝備及人員優勢的國家便可獲勝,旺盛的士氣,也可以彌補兵力和裝備的不足,而獲致最終的勝力。

13 武器為無生命的物質,能使用武器的全依靠著有生命的人。而人的活動全賴精神的支配,沒有精神,物質的效能不能發揮;因此武器效能的大小,須視使用者當時的精神狀況而定。因之,我們可以說:「精神是物質力量的基礎」。 史證:以阿戰爭、八年抗戰與國共戰爭、越南戰爭 例一: 以色列是猶太人在亡國數千年之後,所重新建立的國家,因此能深深的體會到亡國之苦。儘舌身處在阿拉伯國家的重重包圍之中,人數和裝備均遠不及阿拉伯國家,卻能在四次的以阿戰爭中獲得勝利,主要在於「精神戰力」的發揮。反觀阿拉伯聯盟的的部隊則普遍士氣低落。在第四以以阿戰爭時,在西奈半島被俘的埃及士兵,還以為自己是在葉門作戰呢! 例二: 美軍在越戰期間,無論是武器裝備、人員素質、後勤補給上都要遠超過越共好幾倍。可是因為國內的反戰潮流和逃避兵役的事件層出不窮;(拳王阿里拒絕服兵役;影星珍芳達更是到北越拜訪)而在戰場上冒著生命危險英勇作戰的人,則被指為劊子手。美軍完全不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士氣大為低落。終於導致美軍撤離、越南淪亡。 由上述這些例證和名言,我們可以知道:「武器為無生命的物質,能使用武器的全依靠著有生命的人,而人的活動全賴精神的支配,沒有精神,物質的效能不能發揮。因此武器效能的大小全須視使用者當時的精神狀況而定。因之,我們可以說:『精神是物質力量的基礎』」。

14 戰 力 觀 念 現代化的戰爭是總體性的科技性的戰爭,所以對戰力的計算,不能局限於有形戰力的多寡,實應在涵括政治力、經濟力、心理力等無形戰力的有無,尤應以科學作為後盾。 有關精神和物質的關係,我們可以得到下列兩點結論: 一、精神力和物質力必須相輔為用,然並非以精神力加上物質力,而是以精神力乘上物質力的效用。 二、精神力的作用實大於物質力的作用,惟有精神力能擴大物質的效用,補充物質力的不足,發揮以一當十,甚至以一當百的效用。 我國軍在八年抗戰之中,以劣勢的裝備和日軍苦戰,絡能獲玫最後的勝利,實乃「精神力」之作用。 而在與中共作戰時,因許多人誤信中共之宣傳,加上政治不安定,結果以優勢的兵力,較佳的裝備仍然敗退,以致退守台澎金馬。 卅八年金門保衛戰,我們卻再度將共軍擊退。有許多老兵抗日、剿匪到金門保衛戰都參加了。 同樣這些人,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原因無他,全在「精神力」之發揮與否罷了。

15 *戰力的運用— 一、有形戰力的整備應從武器的研發著手,再進而落實部隊的訓練,使有限的兵力和武器發揮無限的戰力效果;然而,幹部的指揮能力更是有形戰力發揮的關鍵。

16 *戰力的運用— 二、戰爭為人所策動,也是由人所支配,而使用武器的也是人,所以戰爭的勝利是屬於精神力占優勢的一方。因此,人力與精神的配合,實在是主宰戰場贏得戰爭的關鍵。

17 無形戰力【精神力】包括 一國之立國精神 民族意志—— 思想信仰 軍人武德武藝 紀律士氣

18 第三章 戰爭要素 第五節 領 導 素 質

19 意志力競賽— 「一位將軍要能負重,要有堅強神經。 文人常以為戰爭好像數學問題: 由已知求未知。實際上完全不是如此。 」 幹部決定一切
兵隨將轉

20 意志力競賽— 「在此種鬥爭中,物資力量與心理力量交織在一起,而數量居於劣勢的方面尤其困難。戰爭中包括許多的人,個性和觀點都各有不同,唯一已知常數即為將軍的意志。」

21 意志力競賽— 戰爭是意志力競賽,誰先崩潰就失敗。我們可以從兩方面看這個問題,一個是「部隊意志」,另一個是「指揮官意志」。

22 意志力競賽— 「部隊意志」崩潰的現象, 法國戰略學大師薄富爾 (Ander Beaufre, 1902-1975) 有很好的描述:
「一旦敵方戰線破壞後, 其整個組織就會隨之瓦解。」

23 意志力競賽— 「每個兵員都人人自危,於是也就產生了一種心理上的震撼,而使維持團結的精神力量(即所謂士氣)也自動消失,這樣一個喪失組織的軍隊就會成為烏合之眾,在古代很容易為勝利者殲滅,結果在一場屠殺中,敗者死傷枕藉,勝者則損失輕微。」

24 戰爭的心理因素 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是心理作用,而非物質作用。
因此不僅強調心理(或精神)因素的重要,而且主張以打擊敵軍心理為目標,造成敵軍崩潰,以爭取勝利。

25 戰爭的心理因素 克勞塞維茲: 「精神因素在戰爭被列為最重要者。」

26 戰爭的心理因素 李德哈達: 「在一切軍事行動中, 精神因素是居於首要地位。」 「使敵人喪失平衡,自亂步驟, 才是戰略的真正目標。」

27 戰爭的心理因素 希特勒: 「在戰爭發生之前,如何設法使敵人 先崩潰,這也就是最感興趣的問題。」

28 戰爭的心理因素— 列寧: 「在戰爭中最合理的戰略就是 儘量的延遲行動,直到敵人的精神崩潰 足以使一個致命的打擊 變得可能和容易時才動手。」

29 第四條 必勝信念 戰場狀況,瞬息萬變,「自信心」與「必勝信念」,乃為最後勝利之保證。必勝信念,首以我中華民族悠久光輝之歷史、文化與博大精深之三民主義為根源,更以精實之訓練與卓越之指揮充實之。凡我軍人應發揮精誠團結,同仇敵愾之精神,砥礪冒險犯難,獻身報國之志節,並精練戰術戰技。縱當戰鬥慘烈,情勢危殆之際,仍能互信互賴,堅持必勝信念,爭取最後勝利。

30 第五條 精神戰力 精神戰力為我革命戰爭之決勝因素。蓋戰場常為情況不明、恐怖、危險、疲勞與匱乏等狀況所交織,有賴我軍人發揮智慧、勇氣與堅強意志諸精神力以克服之。凡我官兵,必須堅定信仰,砥礪武德,精進武藝,惟精神戰力凌駕敵人,始可發揮有形戰力於極致,以寡克眾。

31 第八條 幹部典型 各級幹部為軍隊指揮之樞紐,士氣團結之核心。凡事必主動積極,率先躬行,為部屬之表率,以培養其自動自發與實踐篤行之精神;戰時更須定靜安詳,沈著指揮,尤當戰況慘烈之際,應不避艱危,親臨前線,鼓舞士氣,堅定有我無敵,奮鬥到底之意志。


Download ppt "12 本 週 宣 導 主 題 兩 性 關 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