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資優課程面面觀 台中教育大學 于曉平 98.1.16.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資優課程面面觀 台中教育大學 于曉平 98.1.16."—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資優課程面面觀 台中教育大學 于曉平

2 普通課程與資優課程 學校教育課程的架構 普通課程 資優 課程 潛在課程 社會課程 (毛連塭,民84)

3 資優課程的假定 普通課程透過基本教科書而操作,對資優學生是不夠也不適當的。 為資優生調整普通學校課程須採重組而非增刪而已。
資優課程發展有其長期過程。 資優課程須以書面寫成並廣為傳播。 為學校最佳學習者所設計的課程將可使廣大的學生同時受益。 (Van Tassel-Baska,1994)

4 課程架構:完整性 課程的房子 屋頂:組織要素與維護結構 地基:學習的基礎 支架:維持正常運作 窗戶:學習項目 連結:連結知識領域的管道
發展 設計 地基:學習的基礎 知識 支架:維持正常運作 教學過程 教育領導 窗戶:學習項目 連結:連結知識領域的管道 開啟之鑰:啟動的關鍵 (Van Tassel-Baska,1994)

5 課程架構:完整性 認知觀點 情意觀點 窗戶:語文、科學、社會學習、數學 開啟之鑰:推理 窗戶:動機、自我概念、生活的目的 社會技能、敏感
開啟之鑰:感覺 (Van Tassel-Baska,1994)

6 課程架構:完整性 社會觀點 美學觀點 窗戶:道德發展、小組動態、 領導風格與特質、倫理決策 開啟之鑰:行為 窗戶:視覺藝術、音樂、戲劇、舞蹈
開啟之鑰:表達 (Van Tassel-Baska,1994)

7 資優教育中的區分性課程 區分性(differentiation)的重要意義在於為不同能力、興趣、學習風格以及經驗背景的學生創造多元的學習途徑,滿足每位學生的特殊學習需求,並協助他們達到最大的發展。 體認個別差異,給予不同的教學服務 迷思 以為區分性教學就是資優兒童接受和普通兒童完全「不同」的課程方案 以為普通兒童學習學科內容的知識,而資優生就是學習所謂高層次的思考技巧,隱含資優生的課程不需要學科內容,而普通兒童不需要高層次思考

8 區分性課程的差異 學習內容的改變 學習過程的改變 學習結果的改變 學習環境的改變 抽象化、複雜化、多樣化、組織與經濟性、人的研究、方法的研究
高層次的思考、開放性、發現性、推理的證據、選擇的自由、團體互動活動、速度與種類 學習結果的改變 實際問題、實際聽眾、轉換、評量 學習環境的改變 學生中心或教師中心、獨立或依賴、開放性或閉鎖性、接納和判斷、複雜與單純、活動量高低

9 資優課程的進行 教學情境 與班級型態有關 外加式 抽離式 外加與抽離並行 課堂氛圍 空間的彈性 小組討論或分組競賽 支持性的學習環境 集中式
分散式 外加式 抽離式 外加與抽離並行

10 資優課程的類型 充實課程—加深加廣 濃縮課程—加快 能力分組 學科充實 專題/獨立研究 延伸相關議題的探討 參觀、課外活動 學科加速
資優生縮短修業年限 能力分組

11 充實課程 目的:提供學生更寬廣多樣的學習機會 方式 水平充實:在課程上加廣;提供學生廣泛的知識。
垂直充實:發展較高層次深入的概念與思考技能。 方式 內容導向:如加深和擴充學習內容。 過程導向:加強各種能力及學習策略的訓練。 成果導向:如情意教育及職業輔導。 加深制:深入探討某主題。 獨立式:如夏令營、周末營等等。

12 濃縮課程 目的 特點 修正一般正規課程的技能與知識內容的程序,使其更快完成課業,以有時間作課外學習。 創造更有挑戰性的環境
確保學生對基礎課程的精熟 更多的時間做適當的充實與加速

13 加速課程/學習 目的 能讓孩子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透過教材與活動的提供而進度加快, 可避免學生因必須枯坐教室、對學習感到無趣,反造成低成就的情形,然而實施的過程也須極端的小心謹慎,以免造成對學生的傷害 。 特點 更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應每位學生的個別需求,提供更為彈性的課程調整、教材與教育安置。 對極優秀的資優學生有其必要。 更需要教師家長的支持與更多相關資源訊息的提供。

14 理論性的資優教育模式 內容精熟模式 歷程/產品研究模式 認識論概念模式 強調對特定探究領域內技能與概念的重要
例:診斷處方教學模式、講述討論法、內容的加速、精熟學習 歷程/產品研究模式 發展出高品質產品的研究技能 例:主題小組、諮詢與獨立研究、問題發現與解決 認識論概念模式 針對知識概念加以內化 例:批判性分析投入創造、兒童哲學、跨科思考

15 資優教育的相關課程或方案 多元活動探索 情意課程 創造力訓練 思考訓練 (高層思考訓練) 領導才能培訓 假日營隊 良師典範制
(郭靜姿,民92)

16 適合小學的資優方案 提早入學 不分年級或跨年齡分組的班級 跳級 獨立研究 楷模學習與實習 抽離式或資源教室 充實方案或活動 特殊班或特殊學校
(花敬凱,2007)

17 區域性資優教育方案 目的 辦理型態 提供資賦優異學生多元學習及互相觀摩的機會。 與各校資賦優異教育相輔相成,並引導各校發展資賦優異教育。
全面性推廣資賦優異教育活動,以發展學生潛能。 發揮學校群組夥伴關係,共享資優教育資源。 辦理型態 資優教育課程:長期延續性的課程,並可辦理成果發表會,探討課程實施之成效。 資優教育活動:包含營隊、競賽、研討會等。

18 資優方案外一章~校本課程 目的 建立並落實多元智能、多元價值及多元明星的教育理念,重視全人教育,培育多元人才。
全面提供資優生發展潛能的教育機會,使資優教育推展更精緻、更普遍。 因應資優學生需求,規劃各校適用的資優教育計畫,締造良好的資優教育環境。 設計多元、開放、彈性的資優課程與活動,進行因材施教的資優教育。 全面推廣資優教育的精神與理念,發展資優教育的教材與教法,提昇教師資優教育的專業素養。

19 校本課程形式 方式 各校可以校內、校際、與學術單位、與社區或企業界結合、與校內各項教學融合等方法進行,並依據學生之能力、興趣、特質、需求等,會同相關教師、家長及人力資源,共同選擇適當的方式,擬定實施計畫,進行資優教育活動。 個別輔導、良師典範、專題研究、遠距教學、充實課程、抽離課程、競試比賽、社團活動、參訪活動、觀摩交流、發表活動、假日營隊、縮短年限、生涯輔導、宣導活動、服務學習等。 (參考台北市學校資優教育方案)

20 校本課程設計與全校充實 可在校內推動全校性充實模式,一般學生都可參與 可與九年一貫課程相配合 須兼顧 組織團隊 課程發展小組 溝通網絡的建立
家長參與 學校氣氛與管理 課程的教材與資源 專業的行政發展

21 校本課程設計與全校充實 學校結構 服務內涵 普通課程的進行 充實群組課程 資優服務的提供 建立學生的才能檔案 課程調整策略 三階段的充實學習
一般探索活動 小組訓練活動 個別與小組探究活動

22 我的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資優課程? 原則 發展 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發展的課程 與孩子能力與興趣相當的課程 在多元、豐富且自在的學習環境下學習
結合學校與社區的特色與風格 資源的整合與擴展 資優與普通教育並進 教師的專業成長

23 敬請指教!


Download ppt "資優課程面面觀 台中教育大學 于曉平 98.1.16."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