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組長:朱家偉(06) 組員:何健綸(11) 邱澤航(41) 郭文郎(13) 鄧秉楊(30)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組長:朱家偉(06) 組員:何健綸(11) 邱澤航(41) 郭文郎(13) 鄧秉楊(3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組長:朱家偉(06) 組員:何健綸(11) 邱澤航(41) 郭文郎(13) 鄧秉楊(30)
鋼琴奇才 李斯特 組長:朱家偉(06) 組員:何健綸(11) 邱澤航(41) 郭文郎(13) 鄧秉楊(30)

2 李斯特 1811~1886 生平簡介: 弗朗茨.李斯特 (Franz Liszt) 於1811年10月22日出生於匈牙利的一個小村瑞定 (Raiding)。他的父親亞當.李斯特 (Adam Liszt)本身能夠演奏多種樂器,他再李斯特長大到剛能坐在鋼琴椅上時,就為他準備了一架鋼琴。在父親的指導下,李斯特有出色的進展。他在9歲時第一次公開演奏,所以當時的一群顯貴,組織了一個委員會,提供這位年輕的天才6年贊助,使他能繼續進修。

3 亞當對兒子的未來充滿野心,他辭去工作帶著妻兒來到了音樂首都維也納。他找薩列里 (Salieri) 和貝多芬最有才華的學生作曲家徹爾尼。徹爾尼對李斯特的潛力深感驚奇,他發現李斯特是個天生的鋼琴家,雖然不懂和弦,卻可以看一眼就演奏任何樂曲,而且可以輕易的即興創作。在當時「飛舞的手指」是他演奏的標誌,因為在當時這是一種革新,因為那時的鋼琴家和風琴家在演奏時,手指的動作都很僵硬。當李斯特12歲時,徹爾尼宣佈他已經把所有能教的教完了,並建議李斯特應該到巴黎音樂學院學習。 剛開始巴黎是令人失望的。因為音樂學院院長凱魯比尼堅持遵守不收外國學生的規定。但世事殊難意料:由於著名鋼琴製造家賽巴施坦.埃拉爾(Sébastian Erard)因為耳聞李斯特驚人的成就,於是贈送他一架最新設計的鋼琴,這架鋼琴容許同一音調的快速重複。李斯特有了這種新式鋼琴後如獲至寶,他的風暴立刻席捲了全巴黎。後來李斯特為法國的皇室演奏,被歐陸的貴婦人捧為名流,甚至他的相片出現在每個商店出售。1824年,李斯特在倫敦首次演出。接著他馬不停蹄的趕赴法國和愛爾蘭演出,當時他的聲望達到了頂點。

4 當李斯特才16歲時,他已經在舞台燈光閃耀下度過7年,由於過度的疲勞開始產生了副作用,因為他的健康狀況變差了,於是他和父親到布洛涅於是他和父親到布洛涅 (Boulogne) 海濱去療養。李斯特的父親在旅程中身體日衰,布就後就去逝了,此時李斯特轉向宗教尋求力量,日後也經常如此。 1830年巴黎爆發革命。在這激動人心的一年裡,他遇到三位對他的音樂有很大影響力的人:帕格尼尼、白遼士和蕭邦。帕格尼尼以其奇特的技巧蠱惑了年輕的李斯特。而白遼士則擴展了樂團的規模,當李斯特接觸了浪漫主義後,也決定擴大鋼琴這方面的架構編制。蕭邦對李斯特的影響則是:他撫平了李斯特不安的情緒。1835年,李斯特和一位在蕭邦聚會上認識的女性:瑪麗.達古 (Marie d Agoult) 結婚並定居瑞士。在瑪麗的影響下,李斯特開始鑽研歌德和但丁的作品,並進行作曲。這就是《旅遊歲月》(Années de pélerinage) 他胡一和瑪麗共同旅遊的時光。之後的幾年,出現了瘋狂的「李斯特熱」,李斯特在維也納一口氣辦了10場音樂會,這一次輝煌的巡迴演出,足跡幾乎橫跨整個歐洲。當時他受歡迎的程度,就算只是短短的5分鐘在等火車的空檔,車站的鋼琴就會被搬上月台,使他能為圍繞他的群眾演奏。另外,他的社交成就也同樣輝煌,因為李斯特奇特的音樂家特點還結合了他性感的魅力,讓他被贈與寶刀、寶劍、獎章和頭銜。但這股「李斯特熱」妨礙了他和瑪麗的關係,在1847年,瑪麗決定離開他。

5 樂曲賞析: 降E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李斯特在總譜裡,如何開始協奏曲有明確的指示。在樂曲上他寫下有力的 (marcato)、堅定的 (deciso)和精確的速度 (tempo giusto),而開始的幾小節確實是果斷的。在全部的齊奏下,弦樂突然發出不詳的下降音型,弓短且堅定的在耳裡尖銳刻劃著每一個音符。銅管和木管高亢的號角,如同驚嘆號一般打斷音型,弦樂則更深的反覆這些音型,而又被更高亢的號角所打斷。非常奇怪的是,每當有人問李斯特這個主題的涵義時,他總走向鋼琴前彈唱著:「Das versteht Ihr alle nicht」,意指「你們之中沒有一個人能了解的!」當然也真的沒有。

6 音樂midi 愛之夢 第三部 死之舞

7 黃霑 他於1941年在廣東順德出生,籍貫廣東番禺,八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六,1949年隨父母移居香港,入讀喇沙書院。1963年在香港大學中文系畢業,1983年獲港大哲學碩士學位,2003年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取得哲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cantopop : a study of Hong Kong popular music ( ))。

8 黃霑一直與顧嘉煇合作,為香港的電視劇集(尤其是無線電視)創作主題曲。中英談判期間,他在《明報周刊》撰寫《數風雲人物》,訪問當時香港各界首屈一指的人物,結集成書出版。這些訪問成為認識當年香港社會面貌的重要資料。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黃霑曾撰寫多首滑稽惹笑的歌曲,諷刺中國政府、舒緩港人的情緒;當中最廣為人知的有《慈祥鵬·過聖誔》。1990年代,黃霑開始擔任電視節目主持,在周梁淑怡入主亞洲電視之後與倪匡及蔡瀾於凌晨主持成人節目《今夜不設防》。其後任無線電視問答遊戲節目《江山如此多Fun》的主持。黃霑生前愛煙愛酒,晚年因病才戒掉。 黃霑在推動粵語音樂文化方面有極大的貢獻,獲獎無數,1991年更是大豐收之年,先後獲得金針獎、最佳唱片監製、最佳作曲、最佳歌詞及金曲金獎。 黃霑在媒體行業成就突出。他曾為電影編、導、演及配樂;他是香港資深電視主持人,精通國、粵、英語,有即興急才。他也曾寫曲、當監製、創作廣告歌曲;出版書目逾30本,包括雜文、小說、訪問、廣告心得,其中《不文集》更印行超過60版。

9 在廣東文化圈上筆耕40年來,黃霑的作品貫穿多個層面。他填寫的《世界真細
在廣東文化圈上筆耕40年來,黃霑的作品貫穿多個層面。他填寫的《世界真細?p》已成為香港經典童謠;他在《家變》一曲寫下「變幻原是永恆」,成為港人常說的口頭語;他替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創作宣傳歌曲《兩個夠曬數》,是夫婦間談論要生多少孩子時常引用的說話;曾有一段時間,他的著名歌詞「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也成為臺灣送別離世親人的歌曲。 八十年代作品《獅子山下》,描寫香港人從貧窮走向繁盛,成為凝聚港人的歌曲,前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及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2002年在香港經濟陷入谷底時,亦引用該曲歌詞,勉勵香港市民同舟共濟,在香港引起罕見的廣泛迴嚮。

10 踏入90年代後,黃霑影響力走向滑落。他欠下巨債、部分唱片公司認為他的風格已經過時,不願接收他的作品。文化評論員陶傑就曾指,黃霑的年代,其實早已在逝世時就已結束。不過,在黃霑病逝後,他的歌曲除了被重新播放外,有關他的文化定位以至嶺南文化未來定位,重新引起文化界的關注。 他2004年11月24日凌晨零時46分,黃霑在沙田仁安醫院因肺癌去世,終年63歲。其逝世消息傳出後,大部分報章香港報章當日深夜更改頭條。

11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昨日發出唁電,對黃沾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唁電說,驚悉黃沾先生不幸逝世,深表哀悼。黃沾先生是香港著名專欄作家、音樂家、詞作家、電影導演、製作人、電視節目主持人、是不可多得的歌、影、視、文壇才子。一生創作甚豐,獲獎無數,深受香港、內地及海外華人的喜愛。黃沾先生熱愛祖國,支持香港回歸,並熱衷慈善事業。黃沾先生的辭世,是香港乃至中國樂壇的損失。值此悲痛的時刻,謹向陳惠敏女士及黃沾先生的子女致以親切慰問,望節哀保重。新華社及中新社都發佈了黃沾逝世的消息。 香港政府多名高級官員亦對黃霑表達婉惜。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讚揚黃沾畢生致力推動音樂文化,有極大的貢獻,他積極進取的精神,值得香港人學習。他的沾離世,『是我們一大損失』,他相信,市民將永遠懷念他,及他寫下的香江名句。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亦表示他的逝世感到可惜。

12 以下的都是黃沾自己親手塡詞的歌曲 上海灘 滄海一聲笑 問我
黃霑作詞的歌曲 以下的都是黃沾自己親手塡詞的歌曲 上海灘 滄海一聲笑 問我

13


Download ppt "組長:朱家偉(06) 組員:何健綸(11) 邱澤航(41) 郭文郎(13) 鄧秉楊(30)"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