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中市立長億高中生物報告 507第8組-潮間帶與海岸生態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中市立長億高中生物報告 507第8組-潮間帶與海岸生態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中市立長億高中生物報告 507第8組-潮間帶與海岸生態系
組長: 11陳宥任 組員: 23譚皓、20蔡壬哲

2 潮間帶 潮間帶位於大海及陸地敏感的區域,棲地環境時而 乾燥或潮濕、時而高溫或低溫或時而鹽度變高或變 低等微環境變化非常的大,但也蘊運出了海洋無限 的生機。 

3 潮上帶與潮下帶 潮上帶 潮下帶 特色 本區除了飛濺的海浪可到達外,其餘是個極乾燥地帶。對海洋生物而言,環境相當惡劣。雖然生物種類不多,比較能適應陸上的生活環境,可以不必經常回到海裡,但在生殖產卵季節時仍需在海水中進行。 潮下帶由岩石所構成,底質呈多樣性,因此孕育 非常豐富的底棲生物,其中包括藻類、甲殼類、貝類、棘皮動物類和魚類等等。 生物差別 貝殼上的凹凸皺紋可增加散熱之表面積(愈靠近潮上帶的貝殼其凹凸皺紋也愈多,相反地潮下帶的貝類其殼就愈光滑)

4 潮汐 特定時間內,海平面呈周期性且可預測之漲落潮稱 為潮汐。這是影響潮間帶生物最重要的因素。造成 潮汐的原因相當複雜,包括太陽及月亮的引力,地 球的地心引力或動力與地球自轉離心力的向量合力 所造成,再加上各地海底地形及風力之不同而略有 不同。

5 潮間帶生物的適應 方蟹 (1)抗旱 固生性的海藻則只有藉助身體組織的高耐旱性, 等到下次潮水來時再迅速吸水復原。固生性之動物 如:藤壺,在低潮時緊閉殼來保住水份;海葵及水 螅則會分泌黏液來防止水份散失;在泥沙地的潮間 帶生物則多半鑽入地下的管穴中。  (2)防止波浪的沖刷  為防止波浪的沖刷,藤壺、牡蠣及管蟲均固生於底質上;海藻則以固定器;紅鬍魁蛤則以足絲固著;方蟹之身體平扁等均為有效減低波浪衝擊之策略。

6 潮間帶生物的適應 彈塗魚 (3)呼吸  為了保護薄弱易乾燥的呼吸器官-鰓,如貝類會將 鰓隱藏在外套腔內;或如魚類(彈塗魚)的呼吸器 官除了鰓部之外,還有微血管密佈的口咽腔來呼吸, 甚至牠的皮膚也都有呼吸功能。 

7 潮間帶常見的生物  綠藻中的石蓴 藻類 一般大型海藻簡稱為海藻,包括黃金藻、綠藻、褐藻和紅藻等四大藻類。目前台灣有記錄的海藻約有 600種。

8 潮間帶常見的生物 甲殼類 包括蝦、蟹、寄居蟹、藤壺、蝦姑 以及海蟑螂等。在潮間帶最常見種以和 尚蟹、沙蟹、扇蟹、梭子蟹和方蟹類別 為主。
潮間帶常見的生物  甲殼類    包括蝦、蟹、寄居蟹、藤壺、蝦姑 以及海蟑螂等。在潮間帶最常見種以和 尚蟹、沙蟹、扇蟹、梭子蟹和方蟹類別 為主。  海蟑螂 藤壺 梭子蟹

9 潮間帶常見的生物  貝類   生活在潮間帶常見的類別有笠螺、青螺、鐘螺、岩螺、芋螺、牡蠣、簾蛤、魁蛤等。 牡蠣 螺類

10 潮間帶常見的生物  蝦虎魚 魚類   在潮間帶生活的種類較少。大都留在潮池裡,由於潮池有大有小,實在很難區別真正歸屬潮間帶種類;一般以體型較小的蝦虎魚較為常見,至於大型魚類都是留在潮池裡或石滬或人造的石墩裡。

11 泥岸  彈塗魚 分布於西南部海岸,屬於泥質灘地地區。漲潮時灘地被海水淹沒,退潮時面積極大的灘地便裸露出來。這些區域有大肚溪、濁水溪、北港溪和朴子溪的河口。經常可見的生物有文蛤、蟶、西施舌和牡蠣等。貝類加上泥地內的沙蠶以及一些螃蟹等,都是遷移水鳥的主要食物。因此,水鳥遷移的季節裡,成千上萬的鳥類在此覓食。 黑面琵鷺 西施舌

12 沙岸 沙岸地形的產業活動: 主要分布於台灣西部沿岸。
沙岸  鹽業 沙岸地形的產業活動: 主要分布於台灣西部沿岸。 沙岸地形以沙丘、海灘、潮埔、潟湖、沙洲等最常見。海濱地區岩屑沙粒堆積成為海灘,可發展成為海水浴場或度假勝地。灘沙常受風力作用,堆積於海灘後方,形成狀似小山的帶狀沙丘。 海水浴場 養殖漁業

13 岩岸 經海浪沖刷侵蝕以及季風吹襲,地形景觀特殊。海 蝕平台及東北角豆腐岩,以及東部的石梯坪等,都 是典型的岩岸生態系。
主要分布為:北部岬角灣澳岩岸與東部斷層海岸

14 岩岸 海葵 陽燧足 藻類 海星

15 岩岸 地形特徵: 1.岬角與海灣相間 2.海岸線最曲折 土地利用: 漁業 特殊地形觀光業(基隆豆腐岩)

16 The End Thank you , everybody.


Download ppt "台中市立長億高中生物報告 507第8組-潮間帶與海岸生態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