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Kalle Lahtinen Modified 6年之前
1
Chapter 5 Link Layer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 Down Approach 6th edition Jim Kurose, Keith Ross Addison-Wesley March 2012 A note on the use of these ppt slides: We’re making these slides freely available to all (faculty, students, readers). They’re in PowerPoint form so you see the animations; and can add, modify, and delete slides (including this one) and slide content to suit your needs. They obviously represent a lot of work on our part. In return for use, we only ask the following: If you use these slides (e.g., in a class) that you mention their source (after all, we’d like people to use our book!) If you post any slides on a www site, that you note that they are adapted from (or perhaps identical to) our slides, and note our copyright of this material. Thanks and enjoy! JFK/KWR All material copyright J.F Kurose and K.W. Ross, All Rights Reserved Link Layer
2
Chapter 5: The Data Link Layer
Our goals: 理解数据链路层服务原理: 差错检测和纠正 共享广播信道: 多址接入 链路层编址 可靠传输、流量控制:done! 链路层实现 以太网 点对点协议PPP 5: DataLink Layer
3
Link layer, LANs: outline
5.1 introduction, services 5.2 error detection, correction 5.3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5.4 LANs addressing, ARP Ethernet switches VLANS 5.5 link virtualization: MPLS 5.6 data center networking 5.7 a day in the life of a web request Link Layer
4
链路层概述 网络层: 链路层: 选路:确定从源路由器到目的路由器的路径 转发:路由器将数据报从一个端口转移到另一个端口
将数据报从一个节点传输到相邻的下一个节点,如: 源主机 -> 源路由器 路由器 -> 下一跳路由器 目的路由器-> 目的主机 5: DataLink Layer
5
一些术语 节点:主机和路由器统称为节点 链路:连接相邻节点的通信信道 帧:链路层分组称为帧 有线链路 无线链路 局域网
5: DataLink Layer
6
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关系 交通运输的类比 网络层选定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 从普林斯顿到洛桑的旅行
路径由一系列路由器和链路组成,路径上的链路可能不同,例如: 第一条链路是以太网 第二链路是帧中继网络 第三条链路是无线局域网 链路层协议在相邻节点间执行,负责在一条独立的链路上传输数据报 交通运输的类比 从普林斯顿到洛桑的旅行 旅游大巴: 从普林斯顿到肯尼迪机场 飞机: 从肯尼迪机场到日内瓦 火车: 从日内瓦到洛桑 旅客 = 数据报 旅行社 = 选路算法 运输区段 = 通信链路 运输方式 = 链路层协议 5: DataLink Layer
7
链路层服务 问题: 组帧(基本服务) 链路接入(广播链路) 可靠交付(部分协议提供) 为什么在传输层与链路层上都需要可靠交付?
将数据报封装到帧中,以及从帧中解封装数据报 链路接入(广播链路) 在广播信道上协调各个节点的发送行为 可靠交付(部分协议提供) 通过确认、重传等机制确保接收节点正确收到每一个帧(停-等、GBN、SR) 低误码率链路(如光纤、某些双绞线)上很少使用,高误码率链路(如无线链路)应当使用 问题: 为什么在传输层与链路层上都需要可靠交付? 5: DataLink Layer
8
链路层服务(续) 流量控制: 差错检测: 差错纠正(有些提供): 半双工和全双工: 调节发送速度,避免接收节点缓存溢出
可以与可靠交付(如GBN、SR)集成,也可以是单独的机制 差错检测: 检测传输错误 差错纠正(有些提供): 检测并纠正传输错误(不是通过重传) 半双工和全双工: 半双工通信时,提供收/发转换 5: DataLink Layer
9
链路层在哪儿实现? 路由器:链路层在线卡中实现 主机:链路层主体部分在网络适配器(网卡)中实现
网络适配器连接物理媒体,所以还实现物理层的功能。 链路层由硬件和软件实现: 网卡中的控制器芯片:组帧、链路接入、检错、可靠交付、流量控制等 主机上的链路层软件:与网络层接口,激活控制器硬件、响应控制器中断等 host schematic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cpu memory host bus (e.g., PCI) controller physical transmission network adapter card 5: DataLink Layer
10
网络适配器之间的通信 发送侧: 接收侧: 将数据报封装到帧中 检测传输错误 生成校验比特 执行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 执行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
datagram datagram controller controller sending host receiving host datagram frame 发送侧: 将数据报封装到帧中 生成校验比特 执行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 接收侧: 检测传输错误 执行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 解封装数据报,交给上层协议 5: DataLink Layer
11
Link layer, LANs: outline
5.1 introduction, services 5.2 error detection, correction 5.3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5.4 LANs addressing, ARP Ethernet switches VLANS 5.5 link virtualization: MPLS 5.6 data center networking 5.7 a day in the life of a web request Link Layer
12
检错和纠错 传输出错的类型 差错编码的类型 单个错:由随机的信道热噪声引起,一次只影响1位。
突发错:由瞬间的脉冲噪声引起,一次影响许多位。用突发长度表示突发错影响的最大数据位数。 差错编码的类型 检错码:只能检测出数据传输发生了错误,不能确定出错位置,通常与反馈重传结合进行差错恢复。 纠错码:能够确定发生错误的位置并自行纠正。
13
如何检测与纠正错误? 码字(codeword):由 m 比特的数据加上 r 比特的冗余位(校验位)构成
检错:若收到的码字为无效码字,判定出现传输错误 海明距离(Hamming Distance):两个码字的对应位取值不同的位数 纠错:将收到的无效码字纠正到距其最近的有效码字 检错码与纠错码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14
编码集的检错与纠错能力 编码集的海明距离:编码集中任意两个有效码字的海明距离的最小值。
检错能力:为检测出所有d比特错误,编码集的海明距离至少应为d+1 纠错能力:为纠正所有d比特错误,编码集的海明距离至少应为2d+1
15
差错检测 发送端对要保护的数据D(包括帧头字段)生成校验 位EDC,添加在帧头中 接收端对收到的数据D’计算校验位EDC’,根据EDC’判
定是否有错 5: DataLink Layer
16
奇偶校验 单比特奇偶校验: 检测单比特错误 二维奇偶校验: 检测和纠正单比特错误 5: DataLink Layer
17
循环冗余校验(CRC) CRC是一种多项式编码,它将位串看成是某个一元多项式的系数,如1011看成是一元多项式X3 + X + 1的系数。
信息多项式M(x):由m个信息比特为系数构成的多项式 冗余多项式R(x):由r个冗余比特为系数构成的多项式 码多项式T(x):在m个信息比特后加上r个冗余比特构成的码字所对应的多项式,表达式为T(x) = xr·M(x) + R(x) 生成多项式G(x):双方确定用来计算R(x)的一个多项式 编码方法:R(x) = xr·M(x) ÷ G(x) 的余式 检验方法:若T(x) ÷G(x)的余式为0,判定传输正确 CRC码检错能力极强,可用硬件实现,是应用最广泛的检错码。
18
CRC生成多项式标准 四个多项式已成为国际标准 硬件实现CRC校验 CRC-12 = x12 + x11 + x3 + x2 + x + 1
CRC-CCITT = x16 + x12 + x5 + 1 CRC-32 硬件实现CRC校验 网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
19
循环码性质 ⑴由任何多于一项的生成多项式g(x)产生的循环码能够检测所有单个错误;
⑵每个被(1+x)除尽的多项式都具有偶数项。若生成多项式g(x)具有偶数项,则由它产生的编码就能检测所有奇数个错误; ⑶若码长n不大于生成多项式g(x)的指数e(即n≤e),则由g(x)产生的码能够检测所有单个和两个错码; g(x)的指数e:e是使g(x)能除尽xe+1的最小正整数;
20
循环码性质 ⑷若码长n不大于g1(x)的指数,则由生成多项式g(x)=(x+1)g1(x)产生的码能检测所有单个、两个及三个错误;
⑸由(n-m)次多项式产生的任一循环码,能检测所有长度不超过(n-m)的突发错误; ⑹ 长度为b>(n-m)的突发错误中: 若b=n-m+1,则不能检测部分占2 -(n-m-1) ; 若b>n-m+1,则不能检测部分占2 -(n-m) 。
21
循环码性质示例 CRC-16、CRC-CCITT可以检测所有单个错码(性质1);奇数个错码(性质2);2个错码(性质3);长度不大于16的突发错码(性质5);99.997%[=(1-2-15)]长为17的突发错码、99.998%[=(1-2-16)] 更长的突发错码(性质6) Note: 17=n-m+1=16+1 15=n-m-1=16-1 16=n-m=16
22
CRC举例 例1:取G(X) = X3 + 1,对信息比特101110计算CRC码。 解答:
÷1001的余式为R=011 (CRC code) 码字: 例2:取G(X) = X3 + 1,接收端收到比特串 ,问是否有错? ÷1001的余式为001(不为0),有传输错误。 5: DataLink Layer
23
Link layer, LANs: outline
5.1 introduction, services 5.2 error detection, correction 5.3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5.4 LANs addressing, ARP Ethernet switches VLANS 5.5 link virtualization: MPLS 5.6 data center networking 5.7 a day in the life of a web request Link Layer
24
(shared air, acoustical)
链路的两种类型 点到点链路: 仅连接了一个发送方和一个接收方的链路 广播链路: 连接了许多节点的单一共享链路,任何一个节点发送的数据可被链路上的其它节点接收到 humans at a cocktail party (shared air, acoustical) 共享的电缆 (如早期以太网) 共享的无线射频 (如 WiFi) 共享的无线射频 (如卫星) 5: DataLink Layer
25
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
冲突(collision) 在广播链路上,若两个或多个节点同时发送,发送的信号会发生干扰,导致接收失败。 多址接入协议 规定节点共享信道(谁可以发送)的方法 多址接入协议也称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 5: DataLink Layer
26
理想的多址接入协议 在速率为R bps的广播信道上 1. 当只有一个节点发送时,它应能以速率R发送
2. 当有M个节点发送时,每个节点应能以 R/M的平均速率发送 3. 协议是完全分布式的: 不需要一个特殊的节点来协调发送 不需要时钟或时隙同步 4. 简单 5: DataLink Layer
27
MAC协议的分类 信道划分 随机接入 轮流使用信道 将信道划分为若干子信道,每个节点固定分配一个子信道,不会发生冲突。
不划分信道,节点可自行决定何时发送; 允许出现冲突,发生冲突后设法恢复。 轮流使用信道 不划分信道,有数据要发送的节点在信道上轮流发送,不会出现冲突。 5: DataLink Layer
28
信道划分的MAC协议: TDMA TDMA: 时分多址
将信道的使用时间划分成帧,每个节点在帧中被分配一个固定长度的时间片(可以发送一个分组) 节点只能在分配给自己的时间片内发送 若节点不发送,其时间片轮空 6-slot frame 1 3 4 1 3 4 5: DataLink Layer
29
信道划分的MAC协议: FDMA FDMA: 频分多址 将信道频谱划分为若干子频带 每个节点被分配一个固定的子频带
若节点不发送,其子频带空闲 time frequency bands FDM cable 5: DataLink Layer
30
信道划分的MAC协议: CDMA CDMA: 码分多址 将每个比特时间进一步划分为m个微时隙(称chip)
每个节点被分配一个惟一的m比特码序列(称chip code) 发送方编码:发送“1”=发送chip code;发送“0”=发送chip code的反码 信号干扰:多个节点发送的信号在信道中线性相加 接收方解码:用发送方的chip code与信道中收到的混合信号计算内积,恢复出原数据 前提条件:任意两个chip code必须是相互正交的 CDMA允许所有节点同时使用整个信道! 5: DataLink Layer
31
随机接入协议 随机接入: 随机接入MAC协议的例子: 当节点有数据要发送时,以信道速率R发送,发送前不需要协调
发送前不监听信道:ALOHA家族 发送前监听信道:CSMA家族 5: DataLink Layer
32
Slotted ALOHA 假设: 操作: 所有帧长度相同 节点从上层收到数据后,在下一个时隙发送: 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隙(传输一帧的时间)
节点只给在时隙开始时发送 节点是时钟同步的(知道时隙何时开始) 若多个节点发送,所有节点可在时隙结束前检测到冲突 操作: 节点从上层收到数据后,在下一个时隙发送: 若没检测到冲突:节点可在下一个时隙发送新的帧 若检测到冲突:节点在随后的每一个时隙中以概率P重传,直至发送成功 5: DataLink Layer
33
时隙ALOHA 优点 缺点 单个活跃节点可以信道速率连续发送 发生冲突的时隙被浪费了 由于概率发送,有些时隙被闲置
高度分散: 节点自行决定什么时候发送 简单 缺点 发生冲突的时隙被浪费了 由于概率发送,有些时隙被闲置 需要时钟同步 5: DataLink Layer
34
时隙Aloha的效率 最佳情况: 信道用于有效传输的时间仅为37%! 效率:当网络中存在大量活跃节点时,长期运行过程中成功时隙所占的比例
最大效率: 找到令Np(1-p)N-1最大的概率p* 代入Np*(1-p*)N-1,并令N趋向于无穷,得到: 最大效率 = 1/e = 0.37 假设: 有N个活跃节点,每个节点在每个时隙开始时以概率P发送 给定节点在一个时隙中发送成功的概率 = p(1-p)N-1 给定时隙中有节点发送成功的概率 = Np(1-p)N-1 最佳情况: 信道用于有效传输的时间仅为37%! 5: DataLink Layer
35
Pure ALOHA 基本思想: 发生冲突的情形: 任何节点有数据发送就可以立即发送 节点通过监听信道判断本次传输是否成功
若不成功,立即以概率P重传,以概率(1-P)推迟至下一个帧时 发生冲突的情形: 在时刻t0发送的帧与在 [t0-1,t0+1] 时段内发送的其它帧冲突 5: DataLink Layer
36
纯Aloha的效率 P(给定节点发送成功) = P(节点发送) . P(无其它节点在[t0-1,t0]内发送) .
= p . (1-p)N-1 . (1-p)N-1 = p . (1-p)2(N-1) 求出令节点发送成功概率Np . (1-p)2(N-1)最大的p*,并令N -> infty: 最大效率 = 1/(2e) = 0.18 5: DataLink Layer
37
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SMA) 发送前监听信道: 冲突仍可能发生: 信道空闲: 发送整个帧 信道忙:推迟发送
由于存在传输延迟,节点可能没有监听到其它节点正在发送 一旦发生冲突,整个帧传输时间被浪费 5: DataLink Layer
38
CSMA/CD (Collision Detection)
通过测量收到的信号强度检测冲突(冲突信号的强度较大) 检测到冲突后立即停止传输损坏的帧(减少信道浪费) 5: DataLink Layer
39
以太网MAC协议 以太网采用CSMA/CD协议: NIC从网络层接收数据报,构造以太帧
5: DataLink Layer
40
以太网MA协议(续) 5. NIC进入指数回退阶段: 6. 返回Step 2 指数回退的目的是根据网络负载调整重传时间:
第一次冲突: 从{0,1}中选择K,延迟K· 512比特时间 第二次冲突后: 从{0,1,2,3}中选择K,…… 第三次冲突后: 从{0,1,2,3,4,5,6,7}中选择K,…… …… 第10次冲突后,从{0,1,2,3,4,…,1023}中选择K,…… 6. 返回Step 2 指数回退的目的是根据网络负载调整重传时间: 负载越重(冲突次数越多):随机等待时间越长 5: DataLink Layer
41
CSMA/CD的效率 Tprop = 以太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传播延迟的 最大值 ttrans = 最长帧的传输时间
在以下情况下,以太网的效率趋近于1: tprop 趋近于 0,或 ttrans 趋向于无穷 5: DataLink Layer
42
轮流MAC协议—轮询 主节点轮流“邀请”从节点发送 缺点: 引入轮询延迟 单点失效(主节点) 主节点 从节点 data poll data
5: DataLink Layer
43
轮流MAC协议—令牌传递 网络中有一个令牌,按照预定的顺序在节点间传递 获得令牌的节点可以发送 缺点: 令牌传递延迟 单点失效(令牌) T
(nothing to send) T data 5: DataLink Layer
45
MAC协议比较 信道划分MAC协议: 随机接入MAC协议 轮流协议(试图权衡以上两者) 重负载下高效:没有冲突,节点公平使用信道
轻负载下低效:即使只有一个活跃节点也只能使用1/N的带宽 随机接入MAC协议 轻负载时高效:单个活跃节点可以使用整个信道 重负载时低效:频繁发生冲突,信道使用效率低 轮流协议(试图权衡以上两者) 按需使用信道(避免轻负载下固定分配信道的低效) 消除竞争(避免重负载下的发送冲突) 5: DataLink Layer
46
MAC协议小结 按照时间、频率、编码划分信道: 随机接入: 轮流 时分多址,频分多址,码分多址
ALOHA, S-ALOHA(ALOHA网络) CSMA/CD(早期以太网) CSMA/CA(802.11) 轮流 中心节点轮询(蓝牙) 令牌传递(FDDI,IBM令牌环,令牌总线) 5: DataLink Layer
47
Next: LAN technologies
Data link layer so far: 服务 差错检测/纠正 多址接入 Next: LAN technologies 链路层编址 以太网 交换机 VLAN 5: DataLink Layer
48
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将小范围内的计算机及外设连接起来的网络,范围在几公里以内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通常覆盖一个城市的范围(几十公里),如有线电视网、宽带无线网等 城域网要能支持数据、音频和视频在内的综合业务,服务质量好,支持用户数量多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通常覆盖一个国家或一个洲(一百公里以上),规模和容量可任意扩大 5: DataLink Layer
49
Link layer, LANs: outline
5.1 introduction, services 5.2 error detection, correction 5.3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5.4 LANs addressing, ARP Ethernet switches VLANS 5.5 link virtualization: MPLS 5.6 data center networking 5.7 a day in the life of a web request Link Layer
50
链路层编址 每一块网络适配器(网卡)固定分配一个地址,称为MAC地址,也称物理地址、硬件地址、链路层地址等
MAC地址由IEEE负责分配,每块适配器的地址是全球唯一的: 网卡生产商向IEEE购买一块MAC地址空间(前3字节) 生产商确保生产的每一块网卡有不同的MAC地址 MAC地址固化在网卡的ROM中 现在用软件改变网卡的MAC地址也是可能的
51
每个适配器有一个MAC地址 Broadcast address = FF-FF-FF-FF-FF-FF LAN (wired or
1A-2F-BB AD Broadcast address = FF-FF-FF-FF-FF-FF LAN (wired or wireless) = adapter 71-65-F7-2B-08-53 58-23-D7-FA-20-B0 0C-C4-11-6F-E3-98 5: DataLink Layer
52
MAC地址类型 目的MAC地址有三种类型: 网络适配器仅将发送给本节点的帧(单播,广播,多播)交给主机
多播地址:标识一个多播组的逻辑地址,地址最高比特为1 广播地址:ff:ff:ff:ff:ff:ff 网络适配器仅将发送给本节点的帧(单播,广播,多播)交给主机 若将适配器设置成混收模式,适配器将收到的所有帧交给主机
53
向同一个网络中的节点发送 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数据报如何从一个节点到达另一个节点? 问题:
发送节点的网络层将数据报和接收节点的物理地址交给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将数据报封装在一个链路层帧中,在物理网络上发送 接收主机的适配器收到帧,判断是发给本机的,取出数据报交给网络层 问题: 发送节点如何获得接收节点的物理地址? 帧如何到达接收节点?
54
地址解析(Address Resolution)
发送节点的网络层知道接收节点的IP地址,如: 源主机知道源路由器的IP地址(缺省路由) 中间路由器知道下一跳的IP地址(查找转发表) 目的路由器知道目的主机的IP地址 问题: 发送节点已知接收节点的IP地址,想获得接收节点的MAC地址 地址解析: 获得与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55
地址解析的方法 静态映射IP地址-MAC地址的缺点: 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动态获得IP地址-MAC地址映射:
主机每次使用的IP地址可能不同(DHCP) 主机可能更换网卡 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动态获得IP地址-MAC地址映射: 若节点A希望获得节点B的MAC地址,节点A广播一个包含B的IP地址的地址解析请求 节点B用自己的MAC地址进行响应
56
ARP报文格式 硬件类型:硬件接口类型。对于以太网,该值为“1”。 协议类型:高层协议地址类型。对于IP地址,该值为080016。
操作:ARP请求为1,ARP响应为2 在以太网上,ARP报文封装在以太帧中传输
57
ARP解析的过程 假设A想知道B的MAC地址:
A构造一个ARP请求,在发送方字段填入自己的MAC地址和IP地址,在目标字段填入B的IP地址。 A将ARP请求封装在广播帧中发送 每个收到ARP请求的节点用目标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比较,地址相符的节点进行响应(B响应)。 B构造一个ARP响应,交换发送方与目标字段内容,在发送方硬件地址字段填入自己的MAC地址,修改操作字段为2 B将ARP响应封装在单播帧(目的地址为A的MAC地址)中发送。
58
改进ARP的措施-ARP缓存 每个节点在内存中维护一个地址映射(绑定)表,称ARP表。
每次发送数据报前先查询ARP缓存,找不到需要的地址映射再发送ARP请求进行查询,并在收到ARP响应后将地址绑定缓存到ARP表中。 ARP缓存中的信息动态更新,并在超时(一般为15~20分钟)后删除。
59
改进ARP的措施(续) 从ARP请求中获取地址绑定信息: 节点在启动时自动广播自己的地址绑定:
节点A在启动时主动广播一个ARP请求,在目标字段内填入自己的IP地址。 收到ARP请求的节点将A的地址绑定保存在自己的ARP表中。 若A收到ARP响应,报告IP地址重复错误。
60
数据报如何从源主机到达目的主机 数据报从A经过R到达B: A知道下一跳地址为111.111.111.110(R-1)
R知道B从其端口R-2直接可达 R 1A-23-F9-CD-06-9B E6-E BB-4B CC-49-DE-D0-AB-7D A C-E8-FF-55 88-B2-2F-54-1A-0F B 49-BD-D2-C7-56-2A 5: DataLink Layer
61
R A创建IP数据报,src IP=A, dest IP=B A查找转发表,得到下一跳地址 111.111.111.110
A利用ARP获得下一跳 对应的MAC地址(R-1) A创建链路层帧,封装IP数据包,src MAC =A, dest MAC = R-1,发送 R接收帧,取出IP数据报,发现目的地址为B R查找转发表,得知B在其端口R-2的直连网络上 R利用ARP获得B的MAC地址 R创建链路层帧,封装IP数据报,src MAC=R-2, dest MAC = B, 发送 B的网卡接收帧,取出IP数据报,交给网络层 R 1A-23-F9-CD-06-9B E6-E BB-4B CC-49-DE-D0-AB-7D A C-E8-FF-55 88-B2-2F-54-1A-0F B 49-BD-D2-C7-56-2A 5: DataLink Layer
62
Link layer, LANs: outline
5.1 introduction, services 5.2 error detection, correction 5.3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5.4 LANs addressing, ARP Ethernet switches VLANS 5.5 link virtualization: MPLS 5.6 data center networking 5.7 a day in the life of a web request Link Layer
63
以太网 第一个广泛应用的局域网技术,也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有线局域网技术 比其它的局域网技术简单、成本低
速率持续提高(10 Mbps -> 100Mbps -> 1Gbps -> 10 Gbps -> 40Gbps -> …) 技术不断演化和发展 5: DataLink Layer
65
共享式以太网 基于集线器(hub)的星型拓扑: 总线型拓扑: 以同轴电缆作为共享传输媒体(总线)
所有节点通过特殊接口连接到这条总线上 基于集线器(hub)的星型拓扑: 一个物理层设备,把从一个端口进入的物理信号(光,电)放大后立即从其它端口输出 双绞线 hub 总线: 同轴电缆
66
交换式以太网 星型拓扑: 交换式以太网是无冲突的! 今天的以太网采用基于交换机的星型拓扑 各节点仅与中心节点直接通信,各节点之间不直接通信。
主机通过双绞线或光纤连接到交换机 交换机在端口之间存储-转发帧 交换式以太网是无冲突的! 星型拓扑: 各节点仅与中心节点直接通信,各节点之间不直接通信。 switch 5: DataLink Layer
67
如果没有源和目的地址间的冲突,其总带宽为n*10 Mb/s
交换机能够增加总带宽 该交换机通过处理帧的MAC地址,从一个输入端向一个或多个输出端转发分组,增加了网络总带宽 一个单个的以太网段只能提供100 Mpbs的带宽,若输入与输出主机两两不同的话,则以太网交换机可提供100×n/2 Mpbs的带宽(n为交换机上的输入和输出端口数目) 如果没有源和目的地址间的冲突,其总带宽为n*10 Mb/s 此时这些主机之间能够同时进行双工通信,而不会相互干扰 67
68
碰撞域 vs. 广播域 碰撞域描述了一组共享网络访问媒体的网络设备覆盖的区域 广播域是指广播分组直接到达的区域
红色箭头表示冲突域,当然也是广播域 广播域是指广播分组直接到达的区域 若LAN交换机未划VLAN,它是一个广播域 (a)传统的共享式10 Mb/s以太网 (b)交换式局域网,每个端口具有10 Mb/s 10 Mb/s 68 陈鸣:网络工程设计 解放军理工大学计算机系
69
以太帧结构 Preamble(前导码): Type: 指出Data所属的高层协议(如IP、ARP等),每个协议有一个编号
7个 字节,后跟一个 字节,用于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时钟同步 Type: 指出Data所属的高层协议(如IP、ARP等),每个协议有一个编号 Data:46~1500字节,不足46字节填充至46字节 CRC: 对dest addr.、src addr.、type和data四个字段计算得到的CRC码 5: DataLink Layer
70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输 无连接: 发送方NIC与接收方NIC之间没有握手 不可靠: 接收方NIC不发送确认 CRC检查出错的帧被丢弃
依靠上层协议(TCP或应用)恢复 5: DataLink Layer
71
检测冲突需要的最大时间
72
为什么有最小帧长的要求? 为确保发送节点在发送结束前检测到冲突,帧的发送时间必须足够长。
若信号在以太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适配器之间的往返延迟为2τ,那么帧的发送时间不应小于2τ,即帧的最小长度≧链路速率×2τ。 以太网标准规定最小帧长为64字节(不包括前导码),这个长度足以保证在10Mbps的最大直径以太网中,发送节点可在完成发送前检测到可能的冲突。
73
802.3以太网标准: 链路层 & 物理层 存在许多不同的以太网技术:
链路层:MAC协议,帧格式,帧处理 物理层: 传输介质: 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 速度: 如10Mbps, 100 Mbps, 1Gbps, … 编码方式 所有这些以太网技术由IEEE 802.3工作组标准化,形成IEEE 802.3标准族 5: DataLink Layer
74
DIX以太帧与802.3帧 最早提出的以太帧称为DIX(DEC-Intel-Xerox)以太帧: 802.3帧结构:
类型:指出处理数据域的协议实体 802.3帧结构: 长度:替代DIX帧中的类型域,指出数据域的长度。 这两种格式都可使用,当类型/长度域的值大于1500时解释为类型域,否则解释为长度域
75
共享式以太网的问题 在有N个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平均只能获得总带宽的1/N 当网络中有较多活跃节点时,频繁冲突导致网络性能很低
冲突域:竞争广播信道的一组节点构成一个冲突域 共享式以太网中所有节点位于同一个冲突域中
76
交换式以太网的优点 交换式以太网将信道“共享”变为“独享”: 网络的集合带宽为各个交换机端口的带宽之和
每个节点通过专用链路连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 交换机为每个端口提供专用的带宽 交换机的每个端口为一个冲突域(不同端口的发送互不影响) 网络的集合带宽为各个交换机端口的带宽之和 随着端口的增多,网络吞吐量增加,即使网络负载很重也不会导致网络性能下降 交换式以太网从根本上解决了网络规模与网络性能的矛盾
77
Link layer, LANs: outline
5.1 introduction, services 5.2 error detection, correction 5.3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5.4 LANs addressing, ARP Ethernet switches VLANS 5.5 link virtualization: MPLS 5.6 data center networking 5.7 a day in the life of a web request Link Layer
78
switch with six interfaces
端口转发表 A Q: 交换机如何知道A’通过端口4可达,而B’通过端口5可达? A: 每个交换机内部有一张端口转发表,每个表项记录以下信息: MAC地址,到达该MAC地址的端口,时间戳 Q: 转发表是如何建立和维护的? C’ B 1 2 6 3 4 5 C B’ A’ switch with six interfaces (1,2,3,4,5,6) 5: DataLink Layer
79
自主学习 交换机自主学习“哪个主机通过哪个端口可达”:
Source: A Dest: A’ A A A’ 交换机自主学习“哪个主机通过哪个端口可达”: 当一个帧到达时,交换机从源MAC地址了解到发送节点,从帧到来的端口了解到发送节点的位置(从该端口可达) 在转发表中记录发送节点和可达端口 C’ B 1 2 6 3 4 5 C B’ A’ MAC addr interface TTL A 1 60 转发表 (初始为空) 5: DataLink Layer
80
转发和扩散 目的地址A’未知: 扩散 目的地址A已知: 按照转发表转发 A A A’ C’ B 1 2 6 3 A A’ A A’ A A’
Source: A Dest: A’ A A A’ C’ B 目的地址A’未知: 扩散 1 2 6 3 A A’ A A’ A A’ A A’ A A’ 4 5 目的地址A已知: C 按照转发表转发 A’ A B’ A’ MAC addr interface TTL A 1 60 转发表 (初始为空) A’ 4 60 5: DataLink Layer
81
帧的过滤和转发 当帧到来时: 1. 记录帧的到来端口 2. 用帧的目的MAC地址查找端口转发表
3. if 找到目的MAC地址 //已知节点 then { if 目的地址所在端口=帧的到来端口 then 丢弃帧 //帧过滤 else 转发帧到表项指定的端口 //按转发表转发 } else 扩散帧 //未知节点 向输入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转发 5: DataLink Layer
82
交换机收到帧的处理过程 用帧的目的地址查找转发表(转发决策): 用帧的源地址查找转发表(更新转发表):
若目的地址所在端口 = 帧的进入端口,丢弃帧 若目的地址所在端口 ≠ 帧的进入端口,转发帧 若目的地址不在转发表中,扩散帧 用帧的源地址查找转发表(更新转发表): 若找到地址,将对应表项的生存期设为最大值 若没有找到该地址,添加源地址和进入端口到转发表,设置表项的生存期为最大值
83
级联交换机 多个交换机也可以级联在一起,形成更大范围的局域网
D E F S2 S4 S3 H I G S1 A B C Q: 数据包要从A发往F – 交换机S1如何知道应转发给S4,而S4如何知道应转发给S2? A: 通过自主学习!(与单交换机情形相同) 5: DataLink Layer
84
举例 假设C发送一个帧给I,I响应C: Q: 给出 S1, S2, S3, S4 中的交换机表和包转发决策 S4 1 S1 2 S3 S2
A F D I B C G H E Q: 给出 S1, S2, S3, S4 中的交换机表和包转发决策 5: DataLink Layer
85
Institutional network
mail server to external network web server router IP subnet Link Layer
86
交换机 vs. 路由器 均为存储-转发设备: 内部都有转发表: 交换机是即插即用设备 路由器需要手工配置
交换机工作于链路层,根据MAC地址存储转发帧 路由器工作于网络层,根据IP地址存储转发数据报 内部都有转发表: 交换机:使用“逆向学习法”学习转发表 路由器:运行选路协议计算转发表 交换机是即插即用设备 路由器需要手工配置 5: DataLink Layer
87
交换机 vs. 路由器 交换机转发速度快,成本低(二层设备) 路由器转发速度慢,成本高(三层设备)
交换机不能连接异构链路(即MAC协议不同的网络) 路由器可以连接异构链路(重新封装链路层帧) 交换机不能阻断广播帧的传播:交换机会扩散所有的广播帧,从而通过交换机连接的所有主机在同一个广播域中 路由器可以阻数广播帧的传播:每个路由器端口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88
Link layer, LANs: outline
5.1 introduction, services 5.2 error detection, correction 5.3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5.4 LANs addressing, ARP Ethernet switches VLANS 5.5 link virtualization: MPLS 5.6 data center networking 5.7 a day in the life of a web request Link Layer
89
虚拟局域网: motivation 流量隔离的需要: 若用路由器隔离流量: 广播流量(如ARP)跨越整个局域网 安全/隐私问题
增加路由器成本 降低交换机使用效率 网络重配置困难 Computer Science Computer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ink Layer
90
虚拟局域网(VLAN)的基本概念 在一个物理局域网上,利用软件定义出若干个虚拟局域网 每个VLAN在逻辑上是一个独立的IP子网:
每个VLAN是一个单独的广播域,一个VLAN中的所有帧流量被限制在该VLAN中 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要依赖于网络层路由
91
VLANs port-based VLAN: switch ports grouped so that single physical switch …… 1 7 9 15 2 8 10 16 流量隔离: frames to/from ports 1-8 can only reach ports 1-8 …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VLAN ports 1-8) Computer Science (VLAN ports 9-15) Electrical Engineering (VLAN ports 1-8) … 1 8 2 7 9 16 10 15 Computer Science (VLAN ports 9-16) … operates as multiple virtual switches Link Layer
92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ort-based VLAN router VLANS之间的转发: done via routing (just as with separate switches) 动态成员管理: ports can be dynamically assigned among VLANs 1 7 9 15 2 8 10 16 …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VLAN ports 1-8) Computer Science (VLAN ports 9-15) Link Layer
93
Electrical Engineering
VLAN可以跨越多个交换机 1 7 9 15 16 1 3 5 7 2 8 10 2 4 6 8 …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VLAN ports 1-8) Computer Science (VLAN ports 9-15) Ports 2,3,5 belong to EE VLAN Ports 4,6,7,8 belong to CS VLAN trunk port: carries frames between VLANS defined over multiple physical switches Link Layer
94
VLAN的划分方法 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VLAN: 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 基于IP地址划分VLAN:
95
使用VLAN配置网络 VLAN的实现基础是支持VLAN功能的交换机 使用VLAN配置网络:
96
交换机如何在VLAN间转发帧? 当一个帧到达时, 交换机判断该帧属于哪个VLAN 查找转发表得到该VLAN对应的端口
5: DataLink Layer
97
如何知道一个帧属于哪个VLAN? 根据帧的到达端口、源MAC地址或源IP地址(由VLAN的划分方法确定),查找VLAN的配置表获悉
98
IEEE 802.1Q 802.1Q规定了新的以太帧格式,帧头中包含一个VLAN标签(tag),用于指明帧属于哪个VLAN。
99
802.1Q 如何与已有网卡兼容? Q:我们需要抛弃已有的以太网卡吗? A:不用,因为只有交换机会使用VLAN字段
Q:谁来产生VLAN字段? A:由第一个接收帧、且支持VLAN的交换机添加 VLAN字段,由路径上最后一个这样的交换 机去掉VLAN字段 Q:帧长度不够怎么办? A:802.1Q将帧的最大长度提高到1522字节
100
VLAN以太网与已有以太网共存 Transition from legacy Ethernet to VLAN-aware Ethernet. The shaded symbols are VLAN aware. The empty ones are not.
101
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 不同子网或VLAN之间通过路由器转发,太慢!太贵!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的使用: 专业路由器:连接机构网络与外网
具有部分路由功能、又有二层转发速度的交换机 专为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而设计 但在安全、协议支持等方面不如专业路由器 三层交换机的使用: 通常用在机构网络的核心层,连接不同的子网或VLAN 专业路由器:连接机构网络与外网
102
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转发IP包的过程: 三层交换机转发IP包的过程: 三层交换机转发速度快的原因:
利用ARP获得下一跳MAC地址 用下一跳MAC地址构造链路层帧,发送 三层交换机转发IP包的过程: 将以上第1、第2步的结果缓存到本地三层转发表中 用目的IP地址查找三层转发表: 1)若命中,直接用下一跳MAC地址构造链路层帧,发送 2)若未命中,执行以上第1、2、3步 三层交换机转发速度快的原因: 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103
点到点协议:PPP协议 PPP是因特网中广泛使用的点到点数据链路协议,用于PC机到因特网的拨号连接,以及路由器到路由器之间的专线连接。
104
PPP协议的组成 PPP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一种在串行通信线路上的组帧方式,用于区分帧的边界,并支持差错检测。
一个用于建立、配置、测试和拆除数据链路的链路控制协议LCP。 一组网络控制协议(NCP),用以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105
PPP帧格式 PPP帧格式: Flag: 帧边界 Address: 总是0xFF(点-点线路) Control: 总是0x03
Protocol: 指出载荷字段中携带的是哪类分组 Info:载荷字段 Check:CRC校 验 5: DataLink Layer
106
Link layer, LANs: outline
5.1 introduction, services 5.2 error detection, correction 5.3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5.4 LANs addressing, ARP Ethernet switches VLANS 5.5 link virtualization 5.6 data center networking 5.7 a day in the life of a web request Link Layer
107
The Internet: virtualizing networks
1974: 多个不连通的网络 ARPAnet data-over-cable networks packet satellite network (Aloha) packet radio network 在以下方面不同: 编址方法 包格式 差错恢复 选路 ARPAnet satellite net "A Protocol for Packet Network Intercommunication", V. Cerf, R. Kahn,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May, 1974, pp 5: DataLink Layer
108
The Internet: virtualizing networks
Internetwork layer (IP): 编址: 互联网络看起来像一个统一的网络,尽管下层的物理网络很不相同 network of networks 网关: 将IP包封装在本地网络分组中 在网际层上选路到下一个网关 gateway ARPAnet satellite net 5: DataLink Layer
109
Cerf & Kahn’s Internetwork Architecture
两级编址: IP网络,物理网络 IP层提供统一的网络视图:地址,包格式 底层的物理网络技术 cable satellite 56K telephone modem today: ATM, MPLS … 对于IP层是不可见的,对于IP来说物理网络只是一条(虚拟)链路而已! 5: DataLink Layer
110
Chapter 5: Summary 数据链路层服务原理: 链路层技术实例: 差错检测与纠正 共享广播信道:多址技术 链路层编址 以太网
交换式以太网,VLAN PPP 5: DataLink Layer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