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鄭氏攻臺]學習模組簡報 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國立臺灣大學 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2
荷蘭東印度公司 1.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 荷蘭東印度在1624年從澎湖遷移至福爾摩沙島的大員地區,展開長達38年的殖民統治。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荷蘭東印度公司 1.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 荷蘭東印度在1624年從澎湖遷移至福爾摩沙島的大員地區,展開長達38年的殖民統治。 2.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誕生 荷蘭在1581年獨立之後,為了突破西班牙的經濟封鎖,開始發展海外貿易,因而成立這間公司。 3. 荷蘭東印度公司如何來到亞洲 東印度公司在1609、1619年時分別在日本、爪哇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建立據點。
3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荷蘭東印度公司 1.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 來到亞洲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亞多處找尋可停留的據點,他們所屬意的其中一處即是中國沿海一帶,好與附近的中國、日本人做生意,不過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他們原先想要到澳門、澎湖設立據點,但都不是很順利,如1604年時,率領艦隊到達澎湖的司令官韋麻郎(Wybrand van Warwijck)被明朝將領沈有容驅趕。 左圖明朝政府為表彰沈有容,而設立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碑」,此碑現存於澎湖天后宮。 延伸參考資料 高啟進:臺灣第一古碑
4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荷蘭東印度公司 1.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 後來1622年4月時,東印度公司派人攻打澳門,被葡萄牙人擊敗。同年6月又再度到澎湖築城建立據點,雖然這次他們在澎湖停留將近兩年的時間,卻始終無法得到中國官員的允許,最後於1624年時離開澎湖,來到臺灣落腳。 左上圖為福爾摩沙島與漁翁群島(澎湖)圖
5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荷蘭東印度公司 1.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 他們一開始將臺灣設定為貿易的轉運站,在這邊收集來自中國、日本、東南亞等地的各種商品,將這些商品再度發售到有需要的地方,比如把東南亞的香料賣到中國,換取生絲、糧食、陶瓷等商品,又把生絲賣到日本換取白銀。 他們到臺灣之後,也大量招攬漢人到赤崁地區開墾,生產一些原本需要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或者是在其他市場受到歡迎的商品,像是蔗糖、糧食、藍靛。這樣不但可以穩定供貨量,也可以降低進貨成本。 1635年David de Solome所繪製的大員設計圖 這是根據大員長官普特曼斯(Hans Putmans)的規劃構想所繪製而成,這張圖是用來說明普特曼斯怎麼建設熱蘭遮城、軍事配置、大員市鎮的構想。 圖片來源:「Atlas of Mutual Heritage」線上資料庫
6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荷蘭東印度公司 1.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 這樣把臺灣當成商品生產、轉運基地的想法是相當有效的,在1649年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進出口商品的收入,佔了全球據點收益的26%,在亞洲的據點中,臺灣的獲利也名列前茅,僅次於獲利最高的日本長崎。 左圖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經濟結構。 圖片來源:韓家寶(Pol Heyns)著,鄭維中譯,《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土地與稅務》(臺北:播種者,2002),頁193。
7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荷蘭東印度公司 2.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誕生 現在的荷蘭(正式名稱為尼德蘭王國,Kingdom of Netherland,荷蘭是臺灣的慣稱)在16世紀時曾經是西班牙王國的領地,當時荷蘭的居民為了反抗西班牙王國對於基督新教徒的壓迫,因此在1568年向西班牙宣戰,並於1581年獨立,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在跟西班牙作戰的過程中,荷蘭人為了為籌措與西班牙戰爭(八十年戰爭)的軍費,以及突破西班牙的經濟封鎖,而開始發展海外貿易。 右下圖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旗幟。 圖片來源:取自維基百科。 延伸參考資料: 關於荷蘭如何從西班牙獨立、建國的故事 荷蘭的光輝十月 荷蘭王國憲法200週年(上) 荷蘭王國憲法200週年(下)
8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1 3 2 荷蘭東印度公司 2.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誕生 一開始荷蘭國內許多城市都有成立公司經營海外貿易,但每間公司都需要花費很高的成本來維持營運。聯省議會為了成本、資源、收益考量,於1602年將國內各港市貿易公司合併為「聯合東印度公司」,原文為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荷蘭的海外貿易便由這間公司來統籌經營。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經營概念在當時的歐洲來說,是相當新穎的。他們首創股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移的概念,1602年公司成立時,他們公開在世界上第一間證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發行東印度公司的股票。在此之前,歐洲的合資商業組織主要是暫時的,且股份不可公開、自由轉移。 左上圖為荷蘭東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商會與商會的造船廠 延伸參考資料 大航海時代的故事 地理位置與航線 哥倫布出海前看過什麼地圖? 圖說:愛迪生與其早期設計的留聲機。 資料來源:Levin C. Handy (circa 1877). Thomas Edison.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15, from 15世紀以前,歐洲人在海上的活動範圍主要是歐洲大陸周邊。到了15世紀末,由於經濟上的需要,還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驅使,在歐洲中航海技術較先進的葡萄牙、西班牙,開始派人到海外探險,其中航海家哥倫布、達伽瑪相繼發現通往印度、美洲的航路,甚至達成繞行地球一週的創舉,並且在這些地方建立據點,開拓殖民地。 圖片來源:取自維基百科。 延伸參考資料: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上)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下)
9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荷蘭東印度公司 2.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誕生 不過,東印度公司與現今的公司概念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地方。最特別之處在於,東印度公司除了經營海外貿易之外,還可以像個國家一樣,統治殖民地,並與敵對勢力作戰,與其他政體簽訂協約。這是因為荷蘭的貿易區域大多路途相當遙遠,聯絡不便,且在海外又有葡萄牙、西班牙等勢力的競爭。為了能夠在面對問題時當機立斷,尼德蘭聯省議會便授與東印度公司軍事上的特許,讓他們在海外可以立即決策、行動。 左上圖為荷蘭東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商會與商會的造船廠 圖片來源:取自維基百科。 延伸參考資料: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上)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下)
10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荷蘭東印度公司 3. 如何來到亞洲 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以前,有些荷蘭商人在1596年時就曾經到東南亞爪哇島上的萬丹(Bantam)貿易,1600年到日本,並以萬丹為亞洲的根據地。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以後,在1619年時,他們將營運重心萬丹遷移到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為總部。 右下圖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非洲、亞洲據點、貿易區域圖 圖片來源:取自維基百科。
11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荷蘭東印度公司 3. 如何來到亞洲 巴達維亞本身是胡椒的產地,距離東南亞其他香料產地也很近。在荷蘭人到達此地時,這裡沒有其他的歐洲勢力與荷蘭人競爭,荷蘭是第一批造訪巴達維亞的歐洲人。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的時間非常的長,從1619年開始,除了19、20世紀時有兩段短暫時間被英國、日本佔領之外,直到1949年,這裡長時間被荷蘭所統治。 右下圖為1661年巴達維亞城旁的街景 圖片來源:取自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線上典藏
12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荷蘭東印度公司 3. 如何來到亞洲 除了香料貿易之外,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想要購買亞洲其他地區的商品,像印度的棉布、中國的絲、陶瓷、日本的白銀,這些商品可以在亞洲地區內的不同地區流通、交換。東印度公司就不用一直從荷蘭輸出資金,也可以賺取更多利益。所以東印度公司便希望能夠將觸角拓展到中國、日本,向這些地方購買陶瓷、生絲、黃金、白銀,然後在亞洲內部換取各種商品,來賺取利潤。 由於前往中國、日本航程又有段距離,東印度公司想在那附近找個轉運站,把商品集結到那裡之後,再運往巴達維亞。他們一開始想到的是中國東南沿海的澳門跟澎湖,但始終都沒有佔領成功。他們雖然曾經一度在 年期間佔領澎湖,但一直被明朝政府派軍驅趕,明朝政府、商人建議他們前往沒有實質政權統治的臺灣。 左上圖為1606年馬六甲海峽。 圖片來源:取自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線上典藏 延伸參考資料 熱帶的荷蘭.巴達維亞:一個商業帝國首都的興起與衰落
13
東亞商品貿易網 1. 日本銀 2. 鹿皮與蔗糖 3. 中式帆船 4. 生絲 5. 陶瓷 6. 荷蘭船 7. 香料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東亞商品貿易網 1. 日本銀 2. 鹿皮與蔗糖 3. 中式帆船 4. 生絲 5. 陶瓷 6. 荷蘭船 7. 香料
14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東亞商品貿易網 1. 日本銀 銀在荷蘭與中國、日本交易的過程中扮演貨幣的角色,而且也可以用來向唐人商人交換價格低廉的黃金。在17世紀的亞洲中,大部分的地區只能用10兩以上的白銀換取1兩黃金,但在中國卻可以以大約一半的價格換取1兩黃金。 在16世紀以前,雖然日本境內有很多銀礦,但銀的產量並不多,原先也需從其他地區進口銀。從16世紀起,日本引進新的冶銀技術,才大幅提高銀的產量,成為當時世界上重要的銀出口國之一。 左圖為16、17世紀日本重要銀礦遺址:石見銀山。 延伸參考資料 石見銀山 石見銀山資料館 Shimane Virtual Museum:石見銀山 圖片來源:取自維基百科。
15
東亞商品貿易網 2. 鹿皮與蔗糖 臺灣梅花鹿的皮,是17世紀臺灣的重要商品,主要銷往荷蘭與日本。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東亞商品貿易網 2. 鹿皮與蔗糖 臺灣梅花鹿的皮,是17世紀臺灣的重要商品,主要銷往荷蘭與日本。 鹿皮是臺灣重要的出口品,主要銷往日本,鹿皮也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日本貿易的籌碼,鹿皮在日本主要用在甲冑、武器的製作上。 左圖為清初原住民捕鹿的景象 延伸參考資料 梅花鹿與原住民 圖片來源:〔清〕六十七繪,《六十七兩采風圖》(臺北: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7;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重印)
16
東亞商品貿易網 2. 鹿皮與蔗糖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漢人在臺灣合作生產,主要銷往日本與波斯。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東亞商品貿易網 2. 鹿皮與蔗糖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漢人在臺灣合作生產,主要銷往日本與波斯。 產於中國、臺灣、巴達維亞等地,主要銷往日本與波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大員的熱蘭遮城地區亦鼓勵漢人生產蔗糖,與鄭芝龍集團從東南亞收購的糖在日本市場競爭。 左圖為明代天工開物書中的蔗糖製作說明圖、下圖提煉蔗糖 圖片來源:〔明〕宋應星著,王雲五編,《天工開物》卷上 甘嗜(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頁 。
17
東亞商品貿易網 3. 中式帆船 中式帆船當時或可稱唐船,載送各式貨品,如陶瓷器、生絲、絲織品等貨品、在東亞海域透過交易賺取白銀。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東亞商品貿易網 3. 中式帆船 中式帆船當時或可稱唐船,載送各式貨品,如陶瓷器、生絲、絲織品等貨品、在東亞海域透過交易賺取白銀。 16世紀中期,由於倭寇的問題逐漸平息,明朝政府便開放福建的漳州月港對外通商,在這個政策背景下,有很多居住在東南沿 海的居民,紛紛出海往東南亞、日本、臺灣等地貿易、捕魚。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山多田少,土地生產力有限,海外貿易、漁業就成為此處居民的經濟命脈。他們駕駛著唐船,穿梭在東亞各處,載送各式貨品,如陶瓷器、生絲、絲織品等貨品、在東亞海域透過交易賺取可觀的金錢,並且組織成數勢力可觀的海商集團,像是 李旦與繼之而起的鄭芝龍父子。 特別是鄭芝龍、鄭成功父子,他們設置了「五商十行」這樣的商業組織,作為商業、政治事業的後盾。所謂的「五商十行」指的是山路五商、海路五商,分別在杭州、廈門收購、販賣商品並賺取白銀,充作經營資金。
18
東亞商品貿易網 4. 生絲 主要產於中國,荷蘭人將生絲運到日本來交換白銀。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東亞商品貿易網 4. 生絲 主要產於中國,荷蘭人將生絲運到日本來交換白銀。 生絲貿易亦為當時貿易當中重要的一環,主要產於中國的浙江、福建,還有東南亞的廣南、東京。 下圖為17世紀正在抽絲的漢人。 圖片來源:韓家寶(Heyns Pol)、鄭維中,《荷蘭時代臺灣告令集、婚姻與洗禮登錄簿》,臺北:南天書局,2005。 延伸參考資料 生絲貿易
19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東亞商品貿易網 5. 陶瓷 陶瓷器可謂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商品之一,主要產於景德鎮。除了中國的磁器之外,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會從東南亞的暹羅等地進口價格較低廉的陶器來裝載貨物。 下圖為《天工開物》書中介紹瓷器燒製工法的瓷窯圖。 圖片來源:〔明〕宋應星著,王雲五編,《天工開物》卷中陶埏(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頁149。 延伸參考資料 明末清初陶瓷的外銷 從青花瓷到丹麥藍
20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東亞商品貿易網 6. 荷蘭船 荷蘭東印度公司一開始到亞洲時,所從事的是亞洲-荷蘭間的貿易,將東南亞的香料和其他商品運回荷蘭販賣。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們開始發展亞洲內不同區域之間的短程貿易,這樣可以分散風險,減少經營成本。因此他們將觸角從東南亞延伸到更北方的中國、日本、臺灣等地,透過貿易,跟日本換取白銀,再以白銀購得中國陶瓷器、絲織品、生絲,並與台灣原住民交易鹿皮、在臺灣發展糖業。荷蘭人並將所獲得的陶瓷器、生絲、鹿皮、砂糖運往日本或巴達維亞。
21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東亞商品貿易網 7. 香料 如胡椒、肉荳蔻、丁香、肉桂等,主要來自巴達維亞和東南亞其他地區,16、17世紀時,在歐洲是很重要的商品,價格高昂,且因為能為食物添加各種風味受到歐洲人的喜愛。這些香料除了從東南亞銷往歐洲之外,也有部分會被漢人運至中國,作為調味或藥物使用,像胡椒、肉桂都是中藥中常見的藥物。 圖片來源:Jacob Corneliszoon van Neck, Het tweede Boeck (Amsterdam: Cornelis Claesz, 1601), pp. 25. 延伸參考資料 荳蔻的故事:香料戰爭與西方殖民主義
22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東亞商品貿易網 7. 香料 這些香料到底在當時的歐洲有多昂貴呢?以胡椒為例,在現今社會,胡椒是再平常不過的調味料,不僅垂手可得,價格也很便宜。然而,時光若倒退數百年,對於缺乏新鮮食材的歐洲人來說,可以說是但對當時的歐洲人而言,由於胡椒可用於調味、醃製食物,可以說是調味聖品。但在地理大發現時代以前,進口到歐洲的胡椒數量相當有限,不易取得,因此胡椒不只是當時歐洲人生活中的重要商品,也曾經與黃金等價,換句話說「多少的胡椒,就等於多少的黃金」。 左上圖為黑胡椒的植株、左下圖為黑胡椒粒、右上圖為丁香的植株、右下圖為乾燥後的丁香。 圖片來源:依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取自Flickr、維基百科、維基百科、維基百科。
23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港口與海上貿易 位於東亞海路要衝的臺灣,在17世紀的時候,曾經是個重要的貿易轉運站,人們因生意、打漁、開墾土地,而在此來來去去,甚至大戰一場,比如說像1661年鄭成功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間的戰爭。你有想過他們搭乘什麼樣的船來到臺灣嗎?離開臺灣之後又會航向何處?他們怎麼運用船隻工作、戰爭呢?在海上的時候又怎麼生活呢? 1. 中式帆船:舊稱戎克船(Junk),是閩南語的船(chûn)的音譯。雖然也有遠洋商船,但也有適合在沿海淺岸航行的輕便舢舨船。帆主要呈大片狀,由竹子、麻、棉布所製。 2. 荷蘭帆船:一般約重300~600噸,船身高大、吃水較深,有多層帆布製成的帆。為了保護船上珍貴的商品在長途航程中不被搶奪,這些船通常配有武器。 3. 因為大船吃水深,所以不容易靠近岸邊。這是常用來停靠在岸邊載客,以及從大船上運載貨物到岸邊的小舢舨船。 延伸參考資料 鄭成功古船重現
24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大員市鎮與其他建設 這幅畫中的城堡和周邊區域,是今日的安平古堡一帶。在荷蘭統治時期時,這座城堡稱為熱蘭遮城,當時被台江內海所環繞,但現在台江內海已經淤積,變成臺南市區的一部份。熱蘭遮城是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的重要據點,公司在臺灣的大多數職員、士兵都住在這座城堡之中。熱蘭遮城並非只是一個孤城,它的四周也有許多建築物與設施。 1. 海上貿易:港口主要有兩個,中式帆船會選擇靠近漢人市鎮的港口,荷蘭人的船會停泊在靠近熱蘭遮城的地方。 (enter) 2. 大員市鎮:這是漢人的居住地,而這些漢人,主要都是來台開墾、打漁、做生意的。除了這裡之外,他們還有些住在北線尾和普羅民遮地區。(more) 3. 絞刑台:位於熱蘭遮城與大員市鎮之間的空地,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用來處死犯人的刑場。東印度公司把它設在廣場的空地,讓往來的人都看得到,來象徵公司的權威。
25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大員市鎮與其他建設 4. 市場:這裡是大員地區荷蘭人、漢人進行交易的地方。他們在這邊販賣、購買鹿皮、魚貨、各種日用品、普羅民遮地區耕地的農產品。不過,為了維持交易秩序,荷蘭東印度公司禁止人們在此喝酒、賭博。 5. 熱蘭遮城城堡:這是現今的安平古堡,17世紀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居住、辦公處。這個方形城堡的部分是熱蘭遮城的防禦設施所在處,上面配有守衛的士兵與大砲,能夠觀望各處的狀況,進行防衛與攻擊。(enter) 6. 烏特勒支碉堡:位在熱蘭遮城西南方的小山丘上,地勢高、視野好。在鄭成功攻台戰役時,烏特勒支碉堡發揮了屏障熱蘭遮城的效果,鄭成功直到攻下這個碉堡,才改變戰爭局面。
26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大員市鎮與其他建設 4. 市場:這裡是大員地區荷蘭人、漢人進行交易的地方。他們在這邊販賣、購買鹿皮、魚貨、各種日用品、普羅民遮地區耕地的農產品。不過,為了維持交易秩序,荷蘭東印度公司禁止人們在此喝酒、賭博。 5. 熱蘭遮城城堡:這是現今的安平古堡,17世紀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居住、辦公處。這個方形城堡的部分是熱蘭遮城的防禦設施所在處,上面配有守衛的士兵與大砲,能夠觀望各處的狀況,進行防衛與攻擊。(enter) 6. 烏特勒支碉堡:位在熱蘭遮城西南方的小山丘上,地勢高、視野好。在鄭成功攻台戰役時,烏特勒支碉堡發揮了屏障熱蘭遮城的效果,鄭成功直到攻下這個碉堡,才改變戰爭局面。
27
大員市鎮與其他建設 大員市鎮位置相當於今日的安平老街一帶,有全臺最早市街之稱。
[鄭氏攻臺]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更多資料: 大員市鎮與其他建設 大員市鎮位置相當於今日的安平老街一帶,有全臺最早市街之稱。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1624年來到臺灣之後,他們的事業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他們來到臺灣之前,海盜鄭芝龍、漢人、日本人已經在這裡活動一段時間,還有態度不明的原住民。經過一連串的交涉與衝突之後,和鄭芝龍集團、原住民取得暫時的和平,並且跟漢人合作開墾土地與貿易。 一開始東印度公司將這些人安置在熱蘭遮城旁的空地,規劃出市鎮、住屋讓這些漢人居住,也就是大員市鎮。後來為了開發赤崁地區,也在赤崁一帶發展了另一個市鎮,也就是赤崁市街。 連結到「赤崁市街」 17世紀的大員市街除了從事貿易的商人之外,還有各行各業的匠人、手工業者也居住於此,像是釀酒者、鐵匠、漁夫、建造房子的泥水匠、石匠、船夫、木匠…等,供給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漢人的各種日常需求,如修築房子、購買日用品、食物。
28
[鄭氏攻臺]學習模組簡報 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鄭氏攻臺]學習模組簡報 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謝謝指教 國立臺灣大學 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